遥遥 第11章

作者:拉面土豆丝 标签: 欢喜冤家 近水楼台 青梅竹马 市井生活 现代情感

“都是周围的邻居,清明节中元节前有空就折,折了送过来,我给他们结钱,然后代卖。”

“一袋你卖多少钱?”

“三十。”

“你给他们结多少?”

“三十。”

张若瑶说:“今天下午来给我送元宝的那两个人,第一个老太太姓李,没儿没女低保户,是常年在这条街打杂工的,谁家有活就喊她去,最近在那边的饺子馆刷盘子。”

“第二个,你看着戴口罩走路很奇怪的,是咱们初中同学,你可能忘了。”

闻辽是真的没印象,关键是没看见脸。

“姓钱,钱犇。”

闻辽一下子就想起来了,他对这个名字记忆深刻,主要因为这是个生僻字,用得不多。再有一个原因就是,钱犇跟别人不太一样,他是智力低下,天生的,倒也不是说什么都不懂,就是会常常做出一些让人苦笑不得的举动。

比如把美术课要用的油画棒放在讲台上,跟粉笔放在一起,看老师被戏弄了,他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大声笑。比如下雪的时候把雪球放进书包里,打算带回家,结果最后一节课老师要讲卷子,他所有书本全湿了。再比如,他常常趁老师不注意,就翻学校栏杆偷跑出去,不是去学校后山躺着睡觉,就是去附近公园学人打太极。

钱犇他妈常常在学校附近晃悠,一见到钱犇跑出来,就把他抓回去。

闻辽记得有一次钱犇在学校附近新开的小超市,打碎了人家一排玻璃瓶汽水,还拿了收款机里的零钱。超市老板拎着钱犇后脖领骂,要多难听有多难听,后来是钱犇他妈听到消息匆匆跑过去,把人给解救下来。

初中时不论男生女生,都有种中二的侠义气,当时大家义愤填膺,互相通知,以后都不要去那家小超市买东西,以闻辽为首的一群男生还暗自商议要把小超市老板骗到小区楼道里揍他一顿。后来被班主任听到消息拦下来了,骂闻辽他们匹夫之勇,头脑简单,一群小屁孩子。

闻辽现在想想,也会为小时候拉帮结派的行为难为情,可他是真的对那场景牢记不忘,钱犇他妈把钱犇拽过来,给他拧校服上的汽水,滴滴答答一地,小超市老板说话刺耳,钱犇他妈让钱犇把耳朵捂上,然后一边打他,一边翻他校服兜,声嘶力竭地问,拿了多少?有没有?还有没有?

“他妈去世了,六七年了。”

张若瑶那时刚接手寿衣店也没两年,她是后来才知道,三姨姥认识钱犇他妈,而在店里那些存放的寿衣寿盒里,有一套是给钱犇准备的。钱犇他家里人知道这是天生的智力问题,哪都治了,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听点迷信那一套,有人告诉他们,冲冲喜,冲冲喜就好了。

那个寿盒钱犇没用上,却用来装了钱犇妈妈。

......

张若瑶讲完,俩人都陷入一时沉默。

闻辽仍不肯放过那沓金纸,祸害了一张又一张,张若瑶不乐意了:“你那手,手指头不分叉吗?怎么能笨成这样!”

张若瑶要去抢,闻辽不让她抢,说多练练就好了。

“钱犇有自理能力吗?”

“怎么没有?你身后那几袋子都是他送来的。”

如今钱犇跟着姑姑一家生活,不像小时候那么爱闯祸,也能做点简单的零工。

张若瑶磨不过闻辽,闻辽让她好好教,她只好把手递到闻辽眼前,

放慢动作一点点给闻辽看,手指要按哪里,怎么用巧劲,才能折出漂亮的元宝。说着身子不自觉往前倾,脑袋也越挨越近,闻辽意识到了,往后退,结果一屁股坐地上了。

“......”

张若瑶无语:“你过来坐着学!”

闻辽摆摆手:“不用,我蹲会儿吧。”

然后继续蹲在张若瑶腿前。

张若瑶说:“我可能是干这一行,生死见得多了,都没什么波澜了。”

“闻辽,我没有太多积蓄。这个店是我三姨姥留下的,我可以用它维持生活,但这地皮我没权利动,你给我的租金我打算给我舅舅,和我表妹。”

她跟闻辽大概说了一下家里的情况。

“我昨天查了查我的余额宝,我手里一共只有五万零两千块钱,这些才是我自己的。”

“我不知道怎么跟你说这件事,你今天请设计师来,我明白你的意思,是想事情既然做了,店既然开了,就要尽善尽美,但我的想法不一样,我没有办法将眼光放得太远,我要考虑现实,我更在意的是投入产出比。”

“虽然你说了店里前期投资不用我操心,赔了也算不到我身上,但我心里过不去,我觉得这不平等。我不知道你的经济状况是不是真的配你这么狂,但我觉得不论如何,这件事不该由你一力承担风险,我来坐享其成。”

闻辽抬眼悄悄瞄张若瑶:“你不知道?你昨天不是还找大猛打听我么?”

“......”

“别瞪我,你就说你去没去吧?”

去了。

昨天张若瑶去吃饭,故意等任猛忙完聊那两句,就是为了问问闻辽的事,她想知道闻辽究竟这些年在做什么,真的很有钱?

闻辽大笑:“那是我兄弟!又不是你的!你以为他向着谁?”

“我需要评判一下我的合作伙伴有无真正的资金实力,以及,看看你这牛皮会不会爆,怎么?不对吗?”

闻辽举起双手:“行行行,你说什么都对。”

他简要解释:“我养父养母是开厂子的,经济条件确实还可以,至于我自己,这些年做的事情太多了,等有机会一件一件跟你讲。”

张若瑶点点头。

“我这五万块钱都拿出来,剩下不够的地方你填,咱们签个合同。”

“中介费我们也一人一半吧。”

“先看看第一年经营状况如何,前两年咱们按照比例算账,尽量先把前期投入给平了。第三年开始咱们再重新算,利润平分。”

“你觉得行不行?”

张若瑶的方法也很简单粗暴,闻辽没说行也没说不行,只是说没必要,因为张若瑶没把自己的价值算在里面。

“做生意最花精力的是前期的市场调研,搜集情报,比如当地的人口密集程度,年龄阶段,客群,平均客单价,竞对等等,然后花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成本去做市场测试。”

“你开店开这么多年,已经帮我们省下了前期的巨大成本了。这部分也应该算作你的付出。”

张若瑶摇摇头:“不算了,这东西没法量化。”

看闻辽还要张口,她做了个打断的手势:“行了,别磨磨叽叽的,跟我舅似的。就按我说的办。”

闻辽没再说话。

张若瑶也沉默了一会儿,轻轻笑了声:“我发现自从碰到你,我每天挂在嘴边的都是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

闻辽犹豫了下:“这么说的话,我其实还真有个事儿想问问你。”

“问。”

“问了不许生气。”

“问。”

“张若瑶,人家都说丧葬产业暴利,你这些年是怎么混的?怎么混得这么惨啊?全部身家五万块钱......”

话没说完,张若瑶抓起一把金元宝,愤愤扔了闻辽一身。

“给你,都给你,花去吧!不用客气了。”

第10章 十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小猫找领养了。

一共四只,一只送给了姜西缘,小鱼儿听说了赶快从乡下跑回来,姜西缘和女儿约法三章,要养宠物可以,宠物吃喝洗澡拉粑粑一干事宜全部自己负责,家里不许出现任何味道,要是有,我就去你们班主任那举报你这个卫生小班长在家里不讲卫生,撤你的职。

另外两只也是姜西缘帮忙发朋友圈找到了主人,就剩最后一只,是那只一早就被大猫踹出猫窝的小三花。寿衣店开始装修了,张若瑶在陆陆续续搬东西,晚上老李太太在饺子馆干完活回家路过,看到了纸箱里露出的猫脑袋,问张若瑶,你不要了?

张若瑶说要。

老李太太还不死心:“你不要就给我呗。”

张若瑶想了想:“你要养吗?你行吗?”

“行!”

张若瑶把剩下的猫粮羊奶都打包,一起给了老李太太,老太太抱着纸箱子欢天喜地走了。

-

中元节提前一个星期开始,张若瑶变得特别忙,很多人来买祭祀用品,她在门口荫凉处摆俩桌子,支了个小摊。

闻辽也终于知道所谓的“烧纸指导”是要怎么指导了。不过近几年提倡文明祭祀,丧事简办,移风易俗,荣城的公墓已经不允许烧纸,市区内也划分了禁燃区域,很多习俗都一简再简。

这样的情况下,张若瑶店里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

外行人都觉得这行暴利,宰人,说不好听的是反正赚死人钱没有回头客,但实际情况是,夸张了。行业越来越规范,很多信息包括价格更透明,网上什么都能买得着。人们对于白事的看法也多有改变,打个比方,传统是人走了三天出殡火化,现在很多都是当天火化,一切从简。这中间的仪式环节被省去了,服务者的收入自然就少了。

闻辽咋舌:“我从来不给我爸妈烧纸。”

张若瑶正在把黄纸装袋,手边还有烧纸的表文,如今连表文都是打印的,标准宋体,卷一张放进袋子里。

“想烧就烧,不想烧就不烧。”

“你信么?这些东西。”

“不信。”

闻辽笑:“我也不信。”

店内装修叮叮咣咣,螺丝枪一会儿一声,一会儿一声,像是要往人脑子里钻,闻辽看了看手机天气,三十四度,抬头看,天是闷的,一丝风都没有。

“地球要是毁灭了,咱俩怎么办?”

张若瑶看他一眼,没稀罕理他,拿湿巾擦擦手:“你看会摊儿,我有点事。”

闻辽目送张若瑶离开,眼睁睁看着她走进了不远处的奶茶店。

没一会儿,张若瑶攥着个甜筒出现在玻璃门里,一边咬一边盯着他瞧。

闻辽叉着腰窝火,指指她手里的甜筒,又指指自己一脑门儿的汗。

——我的呢?

张若瑶指指头顶,又晃晃甜筒,手做哗啦啦的手势。

——在外面吃化得快,这有空调。

闻辽无语了。

这几天仍有人时不时来送折好的元宝,闻辽按照张若瑶的嘱咐一袋子给三十块,现金。实际情况是有些元宝不够数,往外卖的时候还要再添些张若瑶自己折的进去。

大多是老人,也有残疾人,手工活比较轻便。闻辽还碰见了钱犇,跟他打招呼,钱犇显然已经不记得闻辽,只是摘下口罩挂在下巴上,朝闻辽笑笑,然后把六十块钱塞裤兜里,走了。

张若瑶把甜筒吃完,拎了杯柠檬水出来,递给闻辽。

上一篇:不止玫瑰有爱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