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村致富日常 第155章

作者:曲流水 标签: 现代言情

“再租50亩?”杜善薇重复问一遍,“50亩已经很大了。”她之前就从陈世峰嘴里得知陈世军想扩种的想法,没想到他现在就上门了,没有等到年底,毕竟荷花一向是三月份才开始种植。

“就是50亩,我大概看过了,要不是有些人种了黄皮果树,我还想租再多点,反正我想连成一片,如果能租下50亩,我就能对外宣称是百亩荷花,到时好宣传。”陈世军笑道,黝黑的脸上露出雪白的牙齿,格外显眼。

“你们那的地不好租啊。”杜善薇沉吟,她早就去打听过了,知道其中的难处,要不然陈世军不会想让村委出面,如果容易的话,他自己跟村民租地,还省了一笔服务费,岂不是更好?

“是不好租,不过有你们村委干部出面,不会有什么问题的。”陈世军憨厚地搔搔脑袋,“你们村委干部的威望高,说话响亮,村里人肯听你们的话。”

杜善薇摇摇头,没有理会他给自己戴的高帽,而是认真地说道:“我查过了,有不少地方和我们这里一样,人家采取的是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其中合作社负责管理、经营等,农户是土地入股,年底再有分红,这样的模式证明是成功的,也是可以模仿的。”

“我好像也听说过,忘记在哪里看到了。”陈世军是从外面回来的,他自己又经常看电视,特别是有关于农村的事,非常关注,所以现在杜善薇这么一说,其实他就明白了。

“别看这样要多花钱,但它有个好处,那就是你的产业就是大家共同的产业,村民们做事会更加精心。如果没有分红,我打个比方,某村民租一亩地给你,一年的租金只有400元,他还在你的荷花种植合作社工作,一个月可能有一两千元……”

杜善薇喝了一口温水,继续说道,“看起来是不错,但你的生意一旦做得红火,他心底可能会冒出别的想法。如果有年底分红,那就不一样了,为了合作社好,他们干活不用人催,都会勤勤恳恳,就算有人偷懒耍滑,或者贪小便宜,也会有别的村民在监督,不用你多费心。”

她说的这种发展模式还是比较常见的,近些年来经常能在报纸或新闻里看到。杜善薇专门去了解过,所以现在能说得头头是道。

说到底,村民用自己的土地入股,如果合适的话,又在合作社里找份活干。比如养荷花,陈世军不可能靠他们一家人干完这么多活,他势必得请人,请人的话,符合条件的村民能有工资。之后,种荷花有收益了,年底村民还可以参与分红。

这样一算,起码有两份或三份的收入,这个合作社就是大家的。自家的东西,自家爱护,基本不会发生村民捣乱的事情。

不过这样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对陈世军不大友好,因为他相当于要减少自己本来该得的利润。

“这种发展模式,省心啊。”杜善薇见他沉默不语,知道他想到其中的关键了。老实说,她自己就有种植园,当然知道把钱给别人是多么难受,就像现在,隔三天就要去摘一次百香果,每次都请人,花费的人工费很让她心疼,但这是没办法的事。

作者有话要说:刚从外地回来,待会再补一更,抱歉。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大白兔奶糖、sakura-樱兮。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7章 提醒

“你们陈家村有8户贫困户,我记得他们的田地就在你的荷花田附近,完全可以纳入合作社,到时能和脱贫攻坚扯上关系,我记得这方面有一些优惠政策。实在不行,上面没有补助,我们村委可以入股,多的没有,两三万是能拿出来的,到时你也给我们村委分红。”

见陈世军紧皱着眉头思索,杜善薇就继续劝说道,“现在这种事很常见,反正我们这些外行不会指手画脚,我们只管分红,你有什么麻烦,我们能帮忙解决的,一定帮忙。我们帮不了的,会向上级部门申请。当然,我只是提议,如果你资金充足的话,当我没说,反正我们村今年的集体经济收入任务早已完成。”

陈世军闻言,摸摸口袋,拿出一包烟就想抽。

“等等,我最近嗓子不舒服,闻不得烟味。”杜善薇赶紧阻止。对于吸二手烟,她是拒绝的。

“哎呀,不好意思,我忘记了。”陈世军连忙把烟放下,想了想,说道,“支书,我明白你的意思,我要回去好好想想,和其他人商量一下。”

“对了,靠村委出面真的租不来50亩地?”他又问道。

“兴许能,但比较难,而且不一定能连成一片。”杜善薇老实说道,“你知道的,这两年咱们南山村委发展得不错,有一些外出务工的人就回来种田。把地租给你,一亩地每年就这么400元,顶多500元的租金,他自己随便种点什么,比如甜玉米,等玉米能吃了,任由城里人来掰,一亩地的产值都不止那几百元,起码多个两三倍吧?”

“陈叔,你自己看到村里有发展前途,不就是去年从外面回来创业吗?”黄臣健的会议记录也不想写了,一直在旁边听着,此时听到这里就忍不住插嘴说道,“我听说很多外出打工的人知道家乡的变化,他们也准备回来呢,到时田地不好租了,大家都想自己种点什么。”

“这倒是真的。”杜善薇笑道,“我们南山村有个大群,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差不多在里面,两百多号人,今年就有不少人想辞职回家,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也高兴。”

说起来他们村建的微信群真不少,她手机里就有一排“南山村”开头的群,每天都很热闹,只是她很少看,因为都是语音,要听完得花很长的时间。

陈世军叹了口气,直接把烟发给其他人,笑道:“是啊,眼看着咱们村是越来越好了。”他们陈家村距离南山村最近,有很大可能被带着发展起来。就是看到这点,他才果断返乡创业。

“早在两三年前,我就想过这种发展模式,特别是种植黄皮果,只是后来想想,就没干。一个是我们南山村来的游客多,村民不拘种什么都容易卖出去,不容易租地;另一个是黄皮果树容易管理,不用请这么多人干活;再者,我的精力不足,不能全心全意去做这件事,这样不好。”

杜善薇最后说道,“实在不行,你可以先去参观别人的合作社,看看有什么优缺点,反正他们就是采取我刚才说的那种方法,据说发展得很不错。”

“好好好,那我出去参观学习一下,合适的话,我真的干了!”陈世军一拍大腿,一口把茶水喝干,大声说道,“说不定真的能干红火。”他在本地有两年的种植莲藕经验,自觉在技术方面是没什么问题的。

杜善薇打开手机,给他抄了一个手机号码,是她去市里培训学习时认识的村支书,人家就是采取这种发展方式,把火龙果打造成县里有名的特色产业,在网上开的店也非常红火。

送走陈世军后,大家也不干活了,纷纷议论起来。

“老陈,你堂弟这两年肯定挣钱了吧?要不然不会一口气要扩种到70亩啊,听他的语气,100亩也不嫌多。”黄秀珍笑道。

“赚多少人家没告诉我,不过根据我的经验,应该还不错,听我婆娘说,弟妹今年走路都是风风火火,说起话来嗓子亮得很。”陈世峰微微一笑,嘴里答道,手中的笔却不停,他要快点做好前几天召开的村民代表大会的会议记录,这关系到村委的大额开支,开完会就得有会议记录,免得到时检查出问题。

“我呀,就想着等他的合作社建起来,里面的员工如果有党员身份的,又能多一份材料了。”杜善薇坐久了,赶紧站起来伸伸腰,笑道,“到时是党建领航合作社,出了成绩,咱们党支部面上也有光,反正是党领导一切。”

众人一听,笑了起来。

黄臣健叫道:“薇薇姐,你这几天都在赶党建材料,是不是老在想着党建?”

“那是当然,总不能写些虚的,有数据和事例支撑才是好事。”杜善薇扬眉一笑。

陈世军的事暂且告一段落,在他没有下定决心之前,他们是不用帮忙去流转土地的,毕竟不同的想法影响到他们的做法。

杜善薇很希望他按照自己所说的去做,这样流转土地比较容易,对农户有好处。

再有,她敢说,他们收取服务费是应该的,毕竟想承租村民的土地,要做通很多思想工作,有时候还得费尽口舌。

中午回家吃饭时,她突然想起陈世军派发的烟,从他进办公室,前前后后一共发了两回烟。

“陈世军给你的烟,你没有抽吧?”杜善薇扯扯覃承毅的手指,轻声问了一句。对于如何和丈夫相处,她有了一点心得。总之,要时不时关注一下他,要不然他会觉得你不重视他,有时候甚至会吃女儿的醋。

“没有。”果然,覃承毅的嘴角微翘,拉拉她的手,摇头道,“我不喜欢抽烟,你放心。”

“那就好,我不喜欢你抽烟,对身体不好。”她打算偶尔提醒一下。

话说回来,吸烟有害健康的理念在新一代人中挺有市场的,起码她认识的同班男同学,很少有人吸烟,像她身边的覃承毅、钟文聪和杜善茂等人,几乎不吸烟,但她知道,他们是会的,偶尔会抽上那么一两支。

周末,杜善薇夫妻带女儿回市区打疫苗。

从医院回到家,叶丽萍老早就出门来迎接,迭声问道:“打了吧?妙妙有没有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