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141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我感觉不对,但说不出道理。”

  “釉色不对,款识也不对,还有几处细节……”

  杨瑾一一指了出来,又说了今天过来的目的,“今天来是另有一件事……

  如果能全部收回老房子,我宁愿将这处房子让出来,所以可能要委屈你们先搬到我家,那边现在房舍足够用。”

  杨家故宅收回来的曲折过程小郭是知道的,现在听了新情况就笑着说:

  “你们只管让魏家人住进来,我随时可以搬走——我本来也要买房子搬走的,毕竟要在北京长住下去做生意——不过,我想他们不会同意给你们腾房子。”

  “不能吧?”

  鲁盼儿不解,“这套房子比现在魏大爷和魏大娘住的屋子好多了,独立小院,坐北朝南的正房,屋子还要多上一间……

  交通也十分便利,离前门特别近。”

  “就是这套房子再好,他们也不会答应搬的!”

  “为什么?”

  “如果他们一直占着那两间屋,你们就不可能收回全部房子——只给他们换一套好房子并不足够,他们是在逼着你们给出更多的好处呢!”

  小郭了然地说:

  “还有那个周副处长,他一定在其中搞了鬼。”

  杨瑾和鲁盼儿心情变得沉重了,“我们回去问问。”

  两人回了西山胡同,转过影壁就看见周华正从魏家出来。

  周华也看到了他们,立即笑着招呼,“章处长和我想着你们家房子的问题一直没有彻底解决,心里很不安,重新给魏大爷和魏大娘调了更好的房子。”

  “我就是过来动员他们的。”

  “不过,他们还是不同意。”

  鲁盼儿知道周华又抢先了一步,“周副处长果真是来动员魏家搬走的?”

  “当然了,”周华骑上自行车,还热情地向他们道别,“我先走了,回去还要向章处长汇报呢。”

  话音还没消失,人已经出了院子。

  “真想跟他吵上一架!”

  鲁盼儿恨恨地说。

  “别生气,为了他气了自己不值得。”

  杨瑾拉住她的手,“我们找魏家谈。”

  想想自家要借给魏家的房子,鲁盼儿还是挺有底气的。

  如今北京房子不好找,玉竹、小郭都说过,这样独门独院的房子很少。

  且他们又听说分房时有人宁愿要带院子的平房,不愿意要楼房。

  剪刀胡同的房子,自己和杨瑾一直想留着,只是因为杨家故宅,才不得让出来。

  总之,学校不可能调出剪刀胡同那样的房子给魏家。

  “这样好的条件,魏家不会回绝的。”

  两人都这么想。

第201章 不能辜负

  没想到, 魏大爷听了杨瑾的建议竟马上摇头, “我们不搬, 就住在这儿。”

  “大爷大娘,不如您们过去看一看?”

  鲁盼儿笑着劝道:

  “看过房子才知道是不是喜欢。”

  “不是我们的房子,喜欢不喜欢又有什么区别?”

  魏大爷立即反问。

  杨瑾便问:

  “您的意思是?”

  “要是把房子给我们, 我们就搬走。”

  果然狮子大开口。

  魏家住的是的公房,房子是单位的, 只能住, 不能买卖。

  而剪刀胡同的房子可是私房, 当初也是自家花了高价买来的。

  调给他们住自家已经吃亏了,没想到他们还想白要一套房子。

  一定是周华出的主意,还真不要脸!

  鲁盼儿气哼哼地看向魏家老两口, 魏大娘一直低着头, 显然觉得理亏;便是魏大爷被她瞧得也扭过头不看她的眼睛。

  不过老俩口一直沉默着,看来认准了要占一个大便宜了。

  杨瑾将她的手握得紧了些,“盼儿?”

  鲁盼儿懂得他的心思, 他一直想把西山胡同的房子全部收回, 重新修缮,恢复过去的杨家——对此, 她也是支持的,便点了点头。

  “只要你们答应搬出去, 我们就把剪刀胡同的房子免费送给你们, 搬家之后就可以办理契证。”

  杨瑾答应了。

  “再加两千块钱现金。”

  魏大爷又补充了一个条件。

  “那么算了吧。”

  杨瑾拉着鲁盼儿出门, “我们走。”

  “要么给他吧, 我九月份挣了六千多元钱,编织机的本钱就快全部回来了。”

  鲁盼儿心里早燃起了怒火,但她还是努力压住,出门后低声说:

  “两千元钱,我很容易就挣到的。”

  既然收回这处宅院如此坎坷,她宁愿多花些钱一次解决了。

  “你给了两千,他们就会要四千,没有尽头的。”

  “何况,现在他们只要房子我也不答应了,”杨瑾平静地说着,手上加了些力气,将鲁盼儿带进屋里,倒了水递给她,“你先平静一下,我就去做饭,下午还要回学校,你也应该去店里了。”

  原来他看出自己生气了,但鲁盼儿因他的平静,也很快平和了,跟着杨瑾进了厨房,“不管怎么样,我们已经收回来大部分的房子。

  他们在这里住着,也不影响什么,他们老两口虽然一向冷淡,但也没惹过什么事,大家各自过各自的就是。”

  “不用劝我,”杨瑾摇了摇头,“刚刚我太心急了,只想着立即把房子全收回来,马上请人修缮,冬天到来之前把一切都布置妥当……”

  “其实世上哪有完美的事呢?”

  “先前我们再没想到这个院子能还回来,那时一点也不在意,现在只差两间屋子,我反而急于求成。”

  “所谓‘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还是要加强自己的修养呀。”

  “能说出这样的话,修养已经非常好了。”

  鲁盼儿一向佩服他的,“其实我我刚刚心里一直忿忿不平,现在也不介意了。”

  两人都心平气和,一边做饭一边商量,“我们先把收回来的房子修缮一下吧。”

  “好,秋天正适合修缮房子呢。”

  修房子应该找后勤处,可是鲁盼儿说:

  “我们自己在外面找人干活儿吧——磁器口街道路北有一个小公园,那里都是找活儿的,什么水暖、电工、瓦工、木工都有。”

  包产到户后,许多农民利用种地的闲暇时间到城里干活儿,比起各单位后勤的工人,他们能吃苦,收费低,干活儿也认真。

  杨瑾也宁愿在外面请人,而不愿意再与单位的后勤处打交道,“我明天上午有课,不如等我下午去找——我已经保送研究生,最近课程不多。”

  鲁盼儿上午比较闲,“你只管先去学校吧,我知道怎么做:

  先修缮后院的房子,屋瓦要重新翻过;墙刷上白灰;电灯电线重新安排,再加设几个插座;暖气刷上银粉;还有门窗大半都要换了……

  后院弄好了,我们搬过去再弄前院。”

  两人闲时就是这样商量的,只是先前还要加上倒座那一排房子,如今倒不必管了。

  “把抄家退还家里的钱拿出来用吧。”

  “不用拿,店里每天都收钱,先用着,不够再取。”

  鲁盼儿又说:

  “还有,等房子修缮好了,我们就在银行开个户头,把钱存进去。”

  “早该存了,现在也不怕政策有什么变化了。”

  第二天一早,鲁盼儿直接去了小公园,没到上班时间呢,这里竟人头济济。

  见她过来,便有人凑上前问:

  “有什么活儿?”

  “修缮旧房子,瓦工、木工、水暖工、电工都要用。”

  “我是瓦匠,我去!

  每天五元钱,再包吃饭就行。”

  “我木工活做得好,也是五元钱,包吃饭!”

  面对着一下子涌过来的一群人,鲁盼儿迟疑了,怎么能找到干活好的人呢?

  她环视四周,又有更多的人过来揽活儿,“我们什么都会干,干活儿还快!”

  其中一个人似乎很眼熟,“陈建国!”

  “鲁盼儿!”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