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146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许琴抢不过跃进,就急了,“鲁跃进,你别吃那么多菜!”

  “我饭量大,吃的菜也多。”

  跃进说着风卷残云般地又吃了许多。

  “可我不够吃了呀!”

  许琴一急,端过大海碗,把剩下的菜都倒进自己的碗里。

  菜没了,大家的饭还没吃完呢。

  鲁盼儿将停在了桌子上方的筷子收了回来,扒了一口饭。

  丰美起身出去,没一会儿端回一盘炒鸡蛋,“吃吧,不够我再做。”

  跃进挟了一块鸡蛋,勉强吃了,放下碗,“我饱了。”

  许琴摸摸肚子,“我也吃不下了。”

  大约觉得不好意思,看梓恒和梓嫣吃好了,“走,姨带你们去玩儿”只剩下鲁盼儿和丰美姐俩儿,就着炒鸡蛋继续吃饭。

  丰美小声说:

  “姐,我觉得他们俩真幼稚。”

  “噢,我们丰美长大了,成熟了。”

  鲁盼儿就笑。

  “才不是!”

  丰美低下头专心吃饭,脸却有些红了。

第205章 无言以对

  许琴带着两个孩子玩了一会儿, 看看手表, “我要回宿舍了, 明天一早大查房,不能晚了呢。”

  “我送你。”

  跃进站起来。

  “今晚你就住家里吧,”鲁盼儿笑着说:

  “明天我和跃进跟你一早去医院, 去看建国和春妮。”

  宋春妮放了寒假就跟着陈建国到北京看病,鲁盼儿带着他们找到许琴, 住在部队医院。

  如今手术已经做完了, 就在这两天回红旗九队。

  “也好。”

  许琴爽快地答应了。

  “正好杨瑾不回来住, 我们俩住一起吧。”

  许琴住在医院的宿舍,寒假到了继续留在病房帮着老师值班,很少住家里的, 就是偶尔住了, 也是与丰美一起,听说今天与鲁盼儿住便笑了,“太好了, 我们还可以说说话。”

  两人带着孩子去了后院——家里的房子收了回来, 现在杨瑾和鲁盼儿带着两个孩子搬到后院,前院则留给几个弟弟妹妹。

  房子多了, 梓恒和梓嫣也都分了屋,鲁盼儿和许琴看着孩子睡着了, 躺在床上聊起了同学们, “上次胡一民到北京开会还来看我了, 他结了婚, 有了孩子,在工作上也很出色。”

  “前两天我们病房转来一个受伤的战士,聊起来却是赵剑的战友,是不是很巧?”

  “郑峰当了公社副书记呢。”

  “他在高中的时候,连话都不敢说,居然当了副书记?”

  “我也没想到自己会到北京,在这里开服装店。”

  “是啊,我也没想到我们会在北京遇到,还住你家里!”

  两人嘻嘻笑了。

  “建国和春妮急着回家过年——丰收也就回来了。”

  科技大学早放假了,可是丰收一直留在学校,他沉迷于计算机,连家都不急着回。

  许琴也知道,“要不是春节,他恐怕还不回来呢。”

  “毕竟是过年,一家人总要团聚的。”

  鲁盼儿感慨一声,“许琴,你还是回家拜个年吧。”

  前几天收到杜鹃老师的信,她请自己帮忙劝劝许琴,缓和一下父女关系。

  自己也觉得他们是亲父女,不应该一直僵着,今天正是说话好机会。

  “不回!”

  许琴想也没想就坚决反对,“你要是不让我过来,我就在医院值班,大年三十科里最缺人手了!”

  “你想我会不愿意你过来吗?”

  鲁盼儿拍拍她,“不许这么说话。”

  “我就知道你不会不管我,”许琴紧紧地靠着鲁盼儿,“老班长,幸亏有你。”

  声音哽咽了。

  “你想哭就哭吧,哭过了就把过去的事放下。”

  “不,我永远不能放下!”

  许琴并没有哭,反而慢慢平静了,“十多年了,我都没有回家过年,我每次要去看他,他都说在部队,不方便——现在我才知道他们一家在团聚。”

  “我不愿意回去,他们应该也不想我回去吧。”

  “既然这样,我就一辈子也不回去了。”

  “如果他将来需要钱,我可以给;他生病了,我可以照顾。

  但是,一起过年,还是算了吧。”

  鲁盼儿却哭了,自己是孤儿,可还有一个温暖的家。

  许琴不是孤儿却比孤儿还可怜,十几年无家可归,不能在家跟亲人一起过年。

  以后自己再不劝许琴回家了。

  “老班长,你怎么哭了?”

  许琴吃了一惊,拉住她的胳膊,“你别为我伤心,我现在不是挺好的?”

  “在部队院校读书,有吃有住,不用花钱,还有津贴。

  到医院实习,业务提高特别快,我是同学们中第一个独立值班的。”

  “你别忘记了,我是坚强的解放军战士,不是娇小姐,什么困难也不怕!”

  “我知道你最勇敢,最坚强,”鲁盼儿抱住许琴,“以后,你就把我家当成自己家吧。”

  “我就是这样想的呀!”

  许琴笑了,“今天的菜做坏了,不过过年的时候我一定要做一道好吃的菜!”

  “你一定能的。”

  两人又聊了许久才睡着了。

  第二天,鲁盼儿和跃进、许琴去了部队医院,在门口大家分开,许琴去了外科病房,姐弟俩儿去了妇科。

  走廊里,穿着大花棉袄的春妮正在建国的搀扶下散步,见了他们就笑,“医生说我恢复挺好的,今天拆了线就可以出院了。”

  这时候卧铺票不好买呢,鲁盼儿便说:

  “到家里先住几天,买到卧铺票再走。”

  “我昨晚排的队,已经买到卧铺票了,正是今天下午的。”

  陈建国笑着说:

  “本来还想着一会儿过去打个招呼呢,没想到你们就来了。”

  “要过年了,家里人都惦记着我们,”春妮笑着,“我们也想早些回去。”

  鲁盼儿便不再挽留,“我给陈婶儿、九奶奶、小春婶儿和社员们都买了些东西,一会儿让跃进送到火车站,帮我带给大家。”

  说着话,医生来了,带着春妮去处置室拆了线,又交待一些注意事项。

  鲁盼儿和跃进帮着收拾东西,办理出院手续。

  许琴过来见他们都准备好了,又细致地嘱咐了一番,才扶起春妮,“到食堂吃过饭再走吧。”

  鲁盼儿有心请客,但春妮身体还没完全恢复,不能走太多的路,在医院吃饭倒还方便,就点头同意了。

  建国也是一样的想法,便向许琴道:

  “这次多亏你了,不知道应该怎么感谢。”

  “春妮是你的同学,也就是我的同学,不许瞎客气了!”

  许琴笑着带大家到了食堂,买了菜饭。

  送走建国和春妮,没几天丰收就回来了。

  一别半年,见到弟弟,鲁盼儿先惊叫一声,“你的眼睛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有点儿近视。”

  跃进扶了扶镜框,“大夫说佩戴眼镜能防止近视加深,保护眼睛。”

  其实周围也有戴眼镜的人,比如韩冬的母亲丁老师,但是鲁盼儿还是觉得有些不适应,“我们家从来没有人近视呢。”

  “哥戴眼镜还挺好看的。”

  丰美笑着说:

  “我们同学还有人明明不近视,却配了眼镜戴,显得有文化。”

  “是比过去瞧着有文化了,”鲁盼儿看了一会儿也就习惯了,“丰收又长高了,不过还是没有跃进高。”

  跃进拍拍弟弟的肩膀,“要加强锻炼!”

  “跃进说的对,不能只顾学习,也要注意锻炼身体。”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