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47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才过中午,广播里甜美的声音提醒旅客们终点站就要到了,大家收好东西,列车员把票重新换给了大家。

  一声长长的汽笛,火车缓缓地停了下来。

  “再见了!”大家挥手作别,竟有些依依不舍。

  鲁盼儿走出站台就被震惊了,上海可真大呀!

  林立的高楼、巨大的招牌、穿梭的汽车、流水般的自行车、熙熙攘攘的人群……

  鲁盼儿的一双眼睛竟然忙不过来,。

  杨瑾待她看够了,才笑着说:“这边走。”

  鲁盼儿才发现自己居然站在火车出口处呆了半晌,赧然一笑,“我真是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丫头。”

  “我刚到红旗九队的时候,见了成片的庄稼,还有各种农具,也与你现在一样好奇。”

  鲁盼儿也就不难为情了,只是在她的记忆里,杨老师一直什么都知道,什么也都难不倒,“我却没有亲眼看到那时的你,还真有些遗憾呢。”

  “以后我们一起去看没有见过的新东西,一起吃惊、一起好奇。”

  “跟你在一起,我可真幸福。”

  杨瑾也这样觉得,便又笑着提议,“这是我们第一次出门,一定要合影留念。”

  真是一下子戳中了鲁盼儿心,“以后我们看到照片就会想起到上海的趣事……”然后她又惊讶地发现,“原来火车站前就有拍照的!”

  车站广场正中摆了一个摊位,高高的木头架子上粘了好多张照片,背景都是上海火车站,只是角度不一样,又有横版、竖版和斜版的。

  鲁盼儿认真选了半天,指着一张,“我们照竖版的吧,能把人和火车站都照进来。”

  “以后看到照片就立即能回想起我们来上海的情形。”

  拍照的师傅笑着说:“这张布景一向最受欢迎,”指挥他们站在一处,“来,对着镜头看……”

  “等一等……”鲁盼儿转过身先替杨瑾用手指梳理了一下头发,再扯扯衣服,自己又捋了捋两条辫子,整了整身上的挎包,才重新站好了,“可以了。”

  “笑一笑……好了!”带着大理石廊柱和拱形门窗的火车站气势雄伟,“上海站”三个大字就在正中,鲁盼儿与杨瑾每人背着一个挎包,对着镜头微笑的样子留在相机的底片里。

  上海火车站前不只有照相的,还有一个书报亭,卖各种杂志和报纸、地图。

  杨瑾花五角钱买了一张上海市交通图,打开后有两张报纸那么大,与鲁盼儿一人拉住一边,指点着,“现在我们在这里,顾铁山的部队在那儿,查一查应该坐什么车……”

  鲁盼儿就明白了——上海,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比襄平县要大许多倍,在这里出门要坐公交汽车才行。然后她学会了看地图,看公交车的站牌,又算出他们要买六分钱的车票,接着,他们要坐的1路公交车来了。

  上海的公交车与襄平到红旗公社的汽车很不一样,车子要大,而车上的座位很少。他们随着人群走进车厢内,车子启动了,开得很慢,又摇晃不已。

  “拉住上面的圆环。”杨瑾扶住她,又轻声提醒。

  鲁盼儿一抬头,拉住从车顶垂下的圆环,稳住了身子,原来圆环正是为站在车厢里的人准备的,她转过头又向杨瑾笑了。

  杨瑾回了一笑,两人面对着车外看上海市的街景。

  “上海的车可真多呀!”

  “看,那楼多高,有十几层呢!”

第80章 焦糖布丁

  杨瑾和鲁盼儿坐了一个小时的公交车, 中途换了两次车,才到了顾铁山所在的部队。

  军营大门巍峨而庄严,他们向执勤的哨兵说明了来意, 没一会儿顾铁山就出来了, 远远地就高声招呼,“真没想到你能过来!”到了近前就大笑着说:“杨瑾来信里说他要与你结婚,可我记得鲁盼儿就是个黄毛丫头——现在见了面, 没想到你长这么大了!”

  “你也成熟了不少,现在看起来很稳重,”鲁盼儿一笑,“还记得武装部派人到红旗九队接新兵的时候,大家怎么也找不到你,原来你在水渠洗澡, 衣服被水冲走了,没法儿出来……”

  “这么多年的事了, 亏你还记得!”顾铁山尴尬地摘下军帽挠了挠头。

  杨瑾也笑,“这件事儿在红旗九队传了好几年, 就是更小的孩子都知道……”

  顾铁山才发现过去的黄毛丫头已经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了,被她几句话说得无言以对, 又见杨瑾站到了妻子那边,只得陪着笑说:“你们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 一定很累了。我带你们到招待所住下来——我们部队的招待所条件很不错的, 收费也不高……”

  招待所就在军营侧面的街上,小小的门廊, 白底黑色的招牌也不起眼,可是走进去却有一个大大的院子,院子正中是一座四层小楼。

  接待室在一楼,小战士认真地问:“你们与顾排长是什么关系?”

  “我们是同学。”顾铁山回答。

  小战士登记下来,“按规定直系家属是不收费的,同学不属于直系亲属,每人每天两角钱。”

  “好的。”杨瑾拿出钱,“我们先交三天的。”

  小战士收了钱扯了几张收据,回头在身后的柜子里拿出一把钥匙递给他们,“三零二室。”

  钥匙上拴着一处白色的薄铁片,上面印着“三零二”字样,他们拿着钥匙上了三楼,找到写着三零二的房间,打开锁推门就见一间不大的屋子,两张单人床,上面铺着军绿色的床单,放着军绿色的被子,床上平得像一面镜子,被子叠得方方正正;一张小桌上面摆着两只水杯;两把椅子,规规矩矩地分列两旁。

  顾铁山上前将水杯的把手轻轻转了一下,让两个杯子的把手的方向完全一致,像排成队列的哨兵。

  “过去你自己的杯子都是随便乱放的,没想到现在这么细心。”杨瑾惊奇地说。

  顾铁山就笑了,“每天检查战士们的营地习惯了,看着东西摆放不整齐就下意识要纠正过来。”

  正说着话,小战士进来,“送开水了!”将两个竹皮暖瓶放在桌上,随手摆在水杯的后面,把手正与水杯的一个方向。

  大家就都笑了。

  “部队就是大熔炉,废铁也能炼成钢。”顾铁山一摆手,“今晚我请你们吃西餐!”

  “上海现在还有西餐厅?”

  “淮扬路上还有一家,虽然简陋了点儿,但味道还是不错的。”

  出了门又坐公交车,几站后到了西餐厅,鲁盼儿见这里并没有特别之处,与襄平国营饭店很相似,只是大了一些,论起来装饰还不如餐车漂亮,顾客一样要到收款台前自己点菜,自己端菜,盛菜的也盘碗也都是普通青花粗瓷。

  只上来的菜与平时大不一样。

  最先取来的是火腿土豆浓汤,每人一份,乳白色的汤十分浓厚,粉红色的火腿丁和碧绿色的青菜末飘在上面,还有十几只小巧玲珑的面包。

  “女士优先。”顾铁山很有风度地向鲁盼儿示意。

  鲁盼儿便笑着拿起一个面包,用手撕成小块放到口中——还是在学英语的时候,她就已经知道到了面包、牛排种种,也听杨老师讲过吃西餐的礼节——尽管是平生第一次吃到面包,但她还是很从容,细细地品着香醇的味道。

  虽然都是面粉做的,但面包的确与馒头不一样。

  鲁盼儿又舀一勺汤,醇厚的鲜香,还有淡淡的甜,也是从未尝过的。

  “牛排煎好了!”餐厅里面的人高声提醒。

  顾铁山急忙跑过去端回牛排,第一份先摆在鲁盼儿面前,又放了一副刀叉,“这家餐厅最有名的就是牛排。”

  右手刀左手叉……鲁盼儿在心里默念,然后用叉子按住牛肉,轻轻切下一块,又嫩又滑又香,她笑着向顾铁山道谢,“第一次吃西餐的感觉好特别呀——有你在上海真是太好了,我们不但顺利地找到了旅馆,还吃到了西餐。”

  “是,是,是,”顾铁山神情一番变幻,不必说红旗九队,就是襄平县、省城都没有西餐厅,但鲁盼儿却没有慌手慌脚,虽然不甚熟练,却大方而得体,还真是想不到!再看杨瑾正从容用餐,仿佛自己才是第一次见到西餐,不知如何是好的人,便赶紧低头切牛排,“其实我也不常来,西餐太贵了,过去一个月津贴才几块钱,买了牙膏肥皂香烟就没了,提干后才涨了工资……”

  “没关系,我们请你。”鲁盼儿笑着说

  顾铁军觉得自己果然太蠢了,“我不是这个意思,你们来了我自然要请——干部工资还是挺高的,我连对象也没处上,有钱没处花……”好象更蠢。

  杨瑾打开与牛排一起取来的通化红葡萄酒,“听说这酒不错。”毕竟是老同学,又一起在插队好几年,总要帮他解围。

  “对,对!我差点忘记了!”顾铁军将酒倒入杯子里分给大家,“来,我们干杯庆祝一下!”

  红色的酒倒在玻璃杯里十分好看,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与平时见到的白酒完全不一样,原本打算拒绝的鲁盼儿就犹豫了一下,抬头就见杨瑾笑着对自己说:“女孩子喝点葡萄酒不要紧。”便拿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甜,淡淡的辛辣,还有说不出的香醇,“是很好喝呢。”

  顾铁山一仰头将一杯酒喝光了,见杨瑾与鲁盼儿只浅浅地喝了一点,就急忙反对,“说好干杯的,你们也要都喝了!”

  “我们俩酒量浅,多喝反倒是浪费——这酒限量,每桌只能买一瓶,你喜欢喝就多喝一些。”

  “我过去也不会喝酒,到了部队才练出来的。”顾铁山说着就又喝了一杯,“真是好酒呀!”

  有了酒,气氛就又不一样,顾铁山越发话多,“这里比老莫差远了……”

  鲁盼儿疑惑,“老莫?”

  “他是说北京的莫斯科餐厅,那里的西餐特别有名。”杨瑾笑着解释,又转向顾铁山,“听说已经改成食堂了。”

  “不错,是改成食堂了。”顾铁山感慨地喝着酒,“上次我探亲回北京,请章丽雯去那里吃西餐,却只吃到了包子——章丽雯很不高兴,再三埋怨我没有事先打听清楚。”

  “不过包子还挺好吃的——之后我们都回忆起最后一次在那里吃饭的情形——黄乐怡哭成了泪人,大家也都哭了……”

  杨瑾和自己结婚的时候,许多插队的同学们都来了,鲁盼儿不记得黄乐怡,难道她也与徐菲一样早调回了北京?

  就听顾铁山又说:“当时有人说你家也会走……”

  “抗日的时候那么艰难,我父母一直坚持留在祖国,所以不管亲戚朋友怎么劝说,他们都回绝了。”

  原来黄乐怡出国了呀,鲁盼儿静静地听着。

  “也不知道黄乐怡现在怎么样了?是不是天天吃西餐吃得烦了,倒想吃老北京的豆汁、焦圈?”

  杨瑾点点头,“也许吧。”

  他们又说起过去的许多事儿,鲁盼儿听得津津有味。

  西餐厅的服务员喊着他们的桌号,“沙拉和布丁好了!”鲁盼儿按住杨瑾,“你们聊,我去。”

  到柜台前取来摆在桌上——鲁盼儿就明白了,沙拉就是拌蔬菜,不过里面加了特别的酱料,使得蔬菜不只爽脆可口,还多了额外的香味儿;焦糖布丁则是她从没见过的,奶黄色的点心微微有些透明,上面凝了一层深棕的糖,吃在口中更是奇妙极了,香甜、细腻、柔滑,又有几分弹性——她用银亮亮的小勺子一点点地舀着吃,十分喜欢。

  顾铁山还在感慨,“我还记得你们俩儿主持全校晚会的情景,那时我、章丽雯、徐菲,还有好多人都羡慕不已……”

  “真是很久的事儿了,我几乎忘记了。”

  “谁能想到呢?现在黄乐怡在国外,你、章丽雯、蔡颖在红旗九队,徐菲回了北京,而我在上海。”

  鲁盼儿就告诉他,“丽雯姐不久前调到了襄平县广播电台。”

  “噢,”顾铁山有点儿意外,“章丽雯居然能当上电台的广播员?她的普通话差远了。”

  “丽雯姐在公社广播室工作了一段时间,播音挺好听的。”

  “还算好听吧,只是比不了黄乐怡和杨瑾……”顾铁山停了下来,却转而道:“章丽雯调到县广播电台,也不写信告诉我。”

  鲁盼儿将布丁吃光了,放下小勺,替章丽雯找了个借口,“也许刚到电台很忙吧。”

  顾铁山也就罢了,又问:“听说蔡颖生了个女儿,就被婆家嫌弃了?”

  “吴家人不只是重男轻女,而是当了队长之后就变了,”鲁盼儿摇摇头,“过去我也没看出他们家人品不好。”

  顾铁山叹了声气,仰头喝尽了杯子里的酒,又倒了一杯喝了。

  “你别喝这么急。”杨瑾劝他,顺手将自己的布丁放在鲁盼儿面前,“再吃点儿。”

  西餐都是每人一份的,鲁盼儿不要,“我已经吃饱了。”

  “但是你吃布丁的样子很好看。”杨瑾便转过头她耳边低声说。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