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素光同
院长推开会议室的正门,江逾白的语气越发自然:“作为林老师的男朋友,我有幸见证了PTSIC平台的早期发展。”
江逾白的重点还在“量子科技实验室”本身。他仿佛无意中透露了一个惊天内幕。
林知夏轻笑一声,认可道:“如果不是你支持我,我可能只会把PTSIC当成简单的开源项目,完整地公开在网络社区里。”
江逾白和林知夏这一番简短的对话,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他们之间不言而喻的默契感,让他们的每一句解释都极具说服力。
接下来,江逾白又讲了一些场面话。他称赞大学的设施一流,科研实力强劲,人才储备丰厚,战略眼光独到,他希望他们的合作能够促成突破性的科技创新。
他话音落后,满场寂静。
他偏过脸,与林知夏对视。
林知夏眼中光彩莹然。
她接过江逾白的话题,就开始描述PTSIC量子编程语言的设计思路,她那一长串的专业术语震撼了江逾白的团队,却让在场的物理老师们频频点头,心中有数。
会议室里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氛围。
林知夏看完合同,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大名。
在众人的见证下,签约仪式圆满结束。
*
窗外的雨一直没停,还有越下越大的趋势。
雨水滂沱,雷声滚滚,院长不顾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亲自把江逾白送到了学院大楼的门口。
江逾白与院长告别,态度十分礼貌客气。
院长还有不少公事急需处理。他想把签约成功的消息尽快上报到校长办公室。他看着江逾白走出红毯,就匆匆忙忙地返回了学院大楼。
江逾白从秘书手里接过一把黑色长柄雨伞。他握着这把伞,自然而然地罩住了林知夏。
林知夏看了一眼手表,中午十二点,恰巧是午饭时间。
先前,林知夏和她组里的学生们约好了,今天要请学生吃饭。她还想起,她在剑桥读博期间,导师每年都会带着他老婆一起出席研究生的晚宴。
林知夏有意效仿她的博士导师。
于是,林知夏悄悄地告诉江逾白:“你今天中午要是有空,就来参加我们课题组的聚会吧。我在学校旁边的饭店订了一个包厢,我想请我的学生们吃饭。”
雨水顺着伞沿下滑,江逾白倾斜伞柄,偏向林知夏那一方。他又和助理说了几句话,助理点头答应,随即便带着公司的那一帮人走回了停车场,而江逾白站在原地不动。
“去吃午饭吗?”林知夏再次发出邀请。
江逾白笑说:“走吧。”
林知夏转身招呼她的学生们:“跟我走吧。”
徐凌波第一个响应道:“好嘞,林老师!这就来喽!”
他从书包里掏出一件雨衣,稍微拾掇拾掇,往脑袋上猛地一套。他恰如一匹脱缰的野马,飞速狂奔到林知夏的背后,冲着江逾白喊了一声:“师公好,师公好。”
林知夏被“师公”这个称呼逗笑了。
*
学校附近有一家饭店名为“醉香楼”,主打粤菜和江浙菜系,人均消费水平超过了一百元。
徐凌波早就听说了“醉香楼”的饭菜很好吃。他路过“醉香楼”无数次,总能闻到饭店里传出来的香味,但他节俭惯了,舍不得花一百多块吃顿饭。
今天中午,他终于能一偿夙愿,难免有些兴奋。他还和师公江逾白搭上了话。他对江逾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江逾白提起林知夏的实验室工作,徐凌波就吐露了他了解到的所有信息。
江逾白又问他:“林老师的《量子位与计算机》课程进展顺利吗?”
徐凌波爽朗一笑:“嗨,那门课被一群本科生抢空了。前几天我在寝室里看书,大三的几个学弟来寝室找我,就是为了林老师的事。”
江逾白顺着他的话,继续说:“他们来问课程内容?”
“啊,不,”徐凌波纠正道,“他们问的是……”
“是什么?”林知夏也很好奇。
听见林知夏的声音,徐凌波如梦初醒。老天爷!他差点就把学弟们出卖了。
那天傍晚,几位学弟结伴来到徐凌波的寝室,含羞带怯地问他,林老师本人和照片上长得一样吗?林老师有对象了吗?林老师的课题组缺不缺学生干杂活?
徐凌波作为一名研二的学长,自然比大三年级的本科生要成熟稳重。他站在客观角度,诚恳地分析现实:“你们不知道动态视频比静态照片好看吗?林老师和照片肯定不一样啊,她本人比照片还要漂亮得多。”
那句话刚一说完,学弟们心神一荡,个个都像喝醉了一样,着急忙慌地掏出手机,当场就选上了《量子位与计算机》。
徐凌波对这门课的难度再清楚不过——毕竟他就是《量子位与计算机》的助教之一,但他并没有拦住学弟,而是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帮不谙世事的纯情少男跳进了火坑。
这也不能怪他。
他并没有撒谎。
他只是隐瞒了部分事实。
假如他对学弟们掏心掏肺,坦诚地告诉学弟:你们快跑啊!《量子位与计算机》的作业难得要死!我拿到答案都看不懂,全靠师姐给我一句一句地讲题!
还有哪个学生不怕死,敢于选择这门课呢?
没有学生选课,林老师会伤心吧。
徐凌波的脑海中无数念头一闪而过,林知夏已经带着他们走进了“醉香楼”的一间包厢。
包厢里有一张纯木方桌,他们五人坐在桌子的两侧。林知夏拿起菜单,语气欢快道:“你们随便点,喜欢吃什么,就点什么。”
林知夏记得,她的初中班主任、本科导师、博士导师都请学生们吃过饭,也都对学生们讲过这句话。虽然三位老师的性格完全不同,还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但是,他们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奇妙的一致——林知夏决定传承这种精神。
包厢里茶香四溢,气氛安静,徐凌波率先打破沉默:“服务员小妹,你好你好,给我来一个葱油白斩鸡,鱼头豆腐,还有一盆米饭,米饭要多点,谢谢啊。”
詹锐接着说:“炒、炒……炒白菜,糖醋藕片。”
方怡雯说:“我要肉夹馍。”
林知夏听得一怔。
她的学生……
怎么如此简朴呢?
哪怕她把贤惠节俭的林泽秋带过来吃饭,林泽秋至少都会点一道“红酒烩牛肉”。
林知夏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江逾白的身上。她相信,江逾白一定会展现出他天生自带的豪门风范,怎料,江逾白竟然说:“请加一份凉拌黄瓜,谢谢。”
凉拌黄瓜?
林知夏顿时呆住。
服务员弯腰问道:“您好,女士,还有什么需要的吗?”
林知夏把菜单还给服务员,随口报出一串菜名:“明炉烧乳猪,清蒸鲈鱼,龙井虾仁,烤羊肉串,番茄牛腩煲,莲叶羹,饮料就上鲜榨果汁,我要草莓汁,你们喝什么?”
众人纷纷作答,林知夏点了一下头:“好的,先点这么多,要是不够吃,我们再加几道菜。”
“这得多少钱啊老师?”徐凌波忐忑不安地问道。
林知夏摆了摆手:“没关系,我们的课题组刚成立,值得纪念。”
课题组的三位学生都坐在对面,而林知夏的座位紧挨着江逾白。服务员刚离开包厢,林知夏就偷偷地扯了一下江逾白的衣袖。江逾白低头靠近她:“怎么了?”
林知夏收回自己的手:“没、没事。”
方怡雯眉梢挑高:“林老师,你也结巴了?”
这个“也”字,暗暗指向詹锐,詹锐不由得抱了抱手臂。
徐凌波马上制止道:“师姐,你别这么说呀。”
“这没什么的,”方怡雯格外大度道,“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曲老师组里有一个学生说我们是老弱病残组,我都没生气。”
徐凌波反倒脸色涨红:“哪个小子说我们老弱病残?”
方怡雯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他们:“我老,你弱,詹锐残。”
第144章 师生聚餐
徐凌波很想知道,哪一个学生如此胆大包天,竟然敢用“老弱病残”这种充满恶意的贬义词来形容林知夏的课题组?!
徐凌波大三那一年,玩了命地学习,好不容易考上硕士研究生,才刚读了一年,导师就卷铺盖跑了。他万念俱灰时,被方怡雯一把拉进了林知夏的组内。
经过短短几天的相处,徐凌波就发现,林知夏的能力强到可怕。他成功拜入林知夏的门下,内心是有几分感恩和窃喜的。
林知夏的关注点却与众不同。她问:“老弱病残,你们是‘老弱残’,我是‘病’吗?”
方怡雯脸上露出一副“你猜对了”的表情:“那学生说,你有病才会收我们三个。”
听完方怡雯的一番解释,林知夏还觉得那位学生能做到逻辑自洽。她丝毫没把学生的闲言碎语放在心上——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聊天,扯东扯西都很常见。
詹锐、徐凌波与方怡雯暂时还没有论文见刊。不过,林知夏相信,在他们整个组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发表文章也是迟早的事情。
更让林知夏感兴趣的,则是方怡雯的思维方式。
林知夏确信,不易动怒的人主要有四种:脾气好,城府深,见识广,共情弱。
反过来,容易动怒的徐凌波大概是共情力太强。他喋喋不休地追问:“师姐师姐,你讲出来吧,曲老师的哪位学生骂了我们一个组?”
方怡雯倒是闭口不谈了。
“哗啦”一声,包厢门被推开,两位服务员进来上菜。
烤羊肉串的香气飘满了密闭的房间,林知夏给所有人夹了一只羊肉串,又说:“你们不用在意这种有侮辱性质的负面。评价。那些侮辱你的人,只是看到了你,并不了解你,他们评价的也不是你,是他们想象中的虚拟形象。”
方怡雯格外赞成林知夏的意见:“林老师说得好啊,认知起源于感官。”
林知夏点头:“我们所有的认知都起源于感官,不同人就有不同的理解,理解没有对错,只有差异。”
江逾白插话道:“一个人通过感官学习知识,再试着理解它,最终以理性结束,没有什么比理性更高的了……这句话,是我读完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后唯一记得的句子。”
林知夏和江逾白成功地转移了话题。
餐桌上,再也没有学生争论“老弱病残”是谁骂的,愤怒与复仇的火焰统统熄灭了,大家围绕着“感性、知性与理性”的话题热烈地探讨起来。
徐凌波发自肺腑地赞扬江逾白:“师公,怪不得你是师公,你读过好多书啊,和我们林老师天生一对。”
江逾白不得不承认,他很喜欢听这种奉承话。他巴不得徐凌波再讲上一百句“你和林老师太般配了”,但他表面上还故作谦虚地推辞道:“我读完本科,就没再上学。”
“不错了,师公,”方怡雯也非常欣赏江逾白,“你学历是低了点,本科只学基础,你要想接着念个学位,分分钟就能找到新导师。”
詹锐也隔空端起杯子,朝着江逾白敬了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