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了之
梁以璇一愣之下觉得还挺有趣:“是家里爷爷吗?”
沈霁思索了下回答的分寸:“是把我养大的一个爷爷,不是亲爷爷。”
梁以璇微微一滞。
虽然沈霁没有明确说明,但光这一句话也足够让她理解,沈霁大概跟她一样,并没有一个太完整的家庭。
甚至可能,比起她的单亲家庭,他的处境还更艰难一些。
涉及到私密的事,她没敢再往下细问,点点头,匆忙转移了话题:“今天开了太阳,江风不大,天气还挺舒服的。”
沈霁显然看出了她的用意,笑着看她一眼:“以璇,你有没有觉得我们挺像的。”
梁以璇想了想,点点头。
小到热爱规律的整理癖,在人群中察言观色的习惯,大到遵守规则的处事风格,事事考虑他人的周全性格,她和沈霁确实谈得上相似。
“那你觉得,相似的人适合当伴侣吗?”
梁以璇毫无心理准备,被问得一愣,沉默片刻才实话实说:“我不知道,我对这个……不是很有经验。”
沈霁点点头:“我觉得单纯的性格相似或相反并不是定数,不管哪种情况都有成为伴侣的可能,但性格成因的相似或相反却具有决定意义,因为那成就了你身上的能量。”
“能量?”梁以璇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
“对,从小到大不同的经历让每个人都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能量。能量越是相近的人,越能够对彼此的境遇感同身受,理解彼此的喜怒哀乐,但正因为这样,他们相处起来就像一潭平静的水,不会有波动。而能量越是相反的人,遇到一起就越会激烈地相互排斥、争执,彼此抵触,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却可能擦出所谓的火花。”
梁以璇听出了沈霁的意有所指。
他在说,两个性格同样内敛的人,原本未必不能走到一起。比如某个人的内敛是因为从小受到严肃艺术的熏陶,而另一个人的内敛是因为经常搬家,身边朋友太少。那这两人即便拥有相似的性格,却可能拥有不同的能量,还是有机会擦出火花。
可她和沈霁相似的性格或许源于同一样事物,那就是他们不完整的家庭。并且直到今天,他们还活在这种能量里。
所以他们之间始终无波无澜。
而有一个人的能量,是跟他们截然相反的。
梁以璇皱起眉来,艰难地吞咽了下:“可是擦出火花的过程也是彼此伤害的过程,那样不是很痛苦吗?”
“不需要磨合的是朋友,是知己,需要磨合的是伴侣,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梁以璇好奇地偏过头去:“那在磨合的路上,会不会因为过程的痛苦而冲淡了对彼此的感情呢?”
“当然有这种可能。但我想爱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向往,你向往成为他的样子,渴望从他身上汲取到你缺失的能量,所以你才会爱上他。只要你没有冲淡对这种能量的渴望,也就不会冲淡对他的渴望。”
像是心底猛地坍塌了一角,梁以璇忽然在这种失衡的眩晕中明白了,为什么四年前的她,会那样轻易地被一个素昧平生的男人吸引。
不是因为他漂亮的皮囊。
也不是因为他周身的光环。
是因为她渴望拥有一副像他那样,滚烫炙热,自由自在的灵魂。
而直到今天,这一点依然没有改变。
37. 37 底线。
37
沈霁偏过头, 观察着梁以璇若有所思的反应。
前天晚上,程诺跟他说“不去努力试试怎么确定”“大不了试一试再放弃”,他说服自己, 那就最后再试一试。
然后他发现, 就连在洗碗这样一件小事上产生分歧时,他也没有“能量”去和梁以璇“较劲”。
而此刻, 当他搬出这套理论来试探梁以璇, 发现她没有提出异议, 他就更加确定, 这尝试该到此为止了。
理论只是一种佐证, 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但当梁以璇听到这番理论以后,第一时刻代入了她自己的情感立场, 他也就看明白了她的选择。
也许在旁人看来, 他这段日子的驻足观望, 以及这点尝试只是隔靴搔痒。
但对他来说, 他已经习惯在职场上把控风险, 他的职业要求他对事物的各方各面保持严谨的审视, 从而在风险露出苗头时立刻作出决断, 及时止损。
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让他对待感情也成了这样。
有时候他会有点羡慕边叙, 因为边叙对人的爱和憎深刻真切, 利落分明。
而他却似乎总在一个中间值,没有“非谁不可”的必需。
所以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过是对双方,甚至三方造成多余的困扰和伤害。
沈霁移开眼去,像松了口气似的,轻轻笑了一声。
梁以璇听见这声笑,回过神看向沈霁, 迟疑地问:“你是怎么……看出这些的?你好像很了解我。”
她不记得她跟沈霁提过自己的家庭背景。
沈霁想了想,对摄像师指了指镜头:“不好意思,镜头方便回避一下吗?”
或许是两人的对话太精彩,摄像师想极力争取一下:“沈先生放心,涉及到隐私的部分一定会剪掉的,要不这样,这段成片播出之前,我们先给您检查剪辑?”
沈霁点点头答应各退一步,然后回头跟梁以璇解释:“还记得我跟你提过的乔理事吗?上次和你说过,她先生是我职场上的前辈。节目播出以后,他们夫妻俩跟我提过一些你家里的事。”
“是这样。”梁以璇恍然明白过来,默了默,犹豫着说,“那既然你知道我家里的事,照你刚才说的,我身上有什么吸引人的能量?我觉得我好像只有负能量……”
“怎么会,”沈霁摇头一笑,“你不知道荆棘里开出的花多漂亮吗?”
梁以璇一怔。
沈霁指了指她怀里的那束百合:“如果不是担心观众在花的含义上过度解读,我可能不会送你百合,会送更像你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