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什么时候瞎的? 第21章

作者:茂林修竹 标签: 甜文 现代言情

  因为都不必和林嘉图相比,和班里任何一个同学比起来,孟周翰都是个迟钝到了让人怀疑他究竟在不在状态的人。

  ——比如郑莹颖提着果篮走进去时,所有人都能看出她的贫穷和小家子气,还有些人察觉到她的窘迫,但孟周翰就很无感。他就觉得哦,又来一个。

  是的,当他还是个初中生时,孟周翰心中根本就没有任何贫富,或者贫穷则卑贱、富有则尊贵的意识。

  至少,他没有要主动去用贫富,鉴别区□□边的人的意识。

  所以实际上,尽管郑莹颖会偷偷的喜欢林嘉图,但跟孟周翰相处时,她反而会更自在一些。

  ——虽然他也不怎么会理会她,但这仅仅是因为他不在意她,而不是因为他看不起她。

  按说这种人,应该会比较容易被主导才是。

  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班上几乎所有人,”郑莹颖说,“你都很容易就能区分他们家是巨富、小富还是我家这种滥竽充数富。但孟周翰身上没这种感觉。刚入学时,我甚至以为他应该跟我差不多——倒不是说他身上没有那种‘底蕴’……”她纠结片刻,不得不承认,“好吧,他身上就是没有那种底蕴,不会有意无意的就透露出富有的气息。”

  “我们学校有选修课,”郑莹颖就向苏禾举例说明,“比如可以自由选修一些乐器,学校会请专门的乐器老师来辅导。方便大家在学校里练习。”

  富裕人家的孩子,总是要学一门乐器自娱的。乐器这东西,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寄宿制学校开乐器选修课,未必就是要带着学生从入门到精通,更多的还是为了让正在学乐器的学生有地方练习。

  郑莹颖和孟周翰一样,学的是吉他。

  吉他嘛,随便哪个乐器行都有卖。随便央求央求父母都能买得起。随便上几节课都能弹出几个和弦。

  ——标准的平民乐器。

  所以郑莹颖是真的没料到,在学校里上乐器课,也会被贫穷压迫到。但是——

  “你知道吉他也是有琴行普货和私人订制的区分吧?”郑莹颖笑问道。

  “大概知道一些。”苏禾学过吉他,当年买的时候大致了解了一下不同品牌的口碑和性价比,有点印象。

  跟他们一起选修吉他的女孩子喜欢孟周翰——这倒也不意外,初中时的孟周翰容颜如玉,比现在更多一份纤细清冷,是标准的陌上谁家年少。是青春疼痛文学里那个一直被暗恋,从不正面出场的意象的现实具象化身。

  为了引起孟周翰的注意,却又不会显得太过刻意……这个女孩子选择从郑莹颖身上入手。

  她就很友善的指出郑莹颖刚刚有个音好像弹错了,在郑莹颖又弹了一遍确认自己没弹错之后,若有所思的说——好像还是有哪里不对,你的吉他调好了吗,这个音好像有些浊。

  得知郑莹颖的琴是从琴行里花2000块买的,她就无奈的笑着说——这种琴没法用的,灵敏度太差,练不出手感。何况统货的尺码也未必适合你的身高,种种因素都会影响演奏。不信你试试我的琴。

  在郑莹颖试过之后,终于被惊艳的音色、灵敏的手感引导着询问她的琴是从哪里买的。

  女孩子才平稳的过度到自己的琴的来历、价格,全球限量几把——“琴行是买不到的,需要自己提前预定”。

  而当她提起孟周翰的琴音色也很好,一听音色就知道应该是某某厂的定制——不信我们问问时。

  孟周翰不明所以的回答,“不知道——琴行买的。”

  ——就有这么简单粗暴。

  “私底下,我们都叫他孟怼怼。”郑莹颖笑着说,“你想把他拉到自己的圈子里去,一起标榜高端,那他肯定一坨泥石流拍下来。谁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给你没脸了。所以,大概也只有林嘉图能跟他玩到一起。”

  “但是,你不去招惹他,他是不会管你上天还是入地的。”

  一度郑莹颖以为他们是战友。但哪怕她被当众排挤打击,他从旁路过,眼睛也都不待斜一下的。

  ——当然也可能他根本没发现她是被人排挤了。甚至很可能他怼别人时,都没什么主观恶意或者敌意。纯粹就是听着不顺耳朵,所以要怼。

  “不过,他那会儿应该也没现在这么超然。”郑莹颖又说,“那会儿还没发生那场让新海意外翻身的车祸,”她说的是在之后某年一次车祸,一辆大货车侧翻,从侧面同时撞向一辆新海车和一辆名牌车,新海完好无损,名牌车A柱被撞凹进去。那之后,新海逐渐摆脱了国产低端劣质车的形象,口碑开始集中反转,“新海还在国产车鄙视链的底端。虽然大家都不知道新海是他家的,但那年头,谁还没嘲笑过新海的目标客户群?”

  “不过……就算现在他在网上的形象不是很好,”郑莹颖沉默了片刻,“我依旧觉得他挺了不起的。当年我坐着我妈以前给人送菜的新海苏锐去参加同学的生日派对,车子停在别墅门口前我会感到自惭形秽。但读书的时候,孟周翰其实一直坐着他自家产的车上下学。每周一次,从来都没觉得坐那个牌子的车去这样的学校读书,有任何不对。”

  郑莹颖说,“很多人都说,除了有钱,他根本就是个雕丝。但其实,对他来说——至少对初中的那个他来说,雕丝不雕丝,草根不草根的也许根本就无所谓。也许他从来就无意把自己从这个群体里,摘离出来。”

  初中三年间,郑莹颖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转学到附中初中部的那半年。

  她喜欢公立学校,喜欢公立学校里没人攀比吃穿用度,也没人审视你的家境。所有人都对转学生热情友善,一心只关心别人的成绩并犯愁自己的成绩的氛围。

  她飞快的就跟班上最争——满脸都写着就算是语文我也要考满分给你看,也最无争——她就连别人的成绩都不怎么关心——的女生苏禾,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她曾经很疑惑,自己怎么就偏偏跟这个人人敬而远之的女学霸成了闺蜜呢。

  不过直到今天苏禾问起来,她才突然意识到——

  “从这个角度来看,你跟那会儿的孟周翰其实算是同一类人。都专注于自己的价值观,都不怎么在意别人怎么看、怎么评价。”郑莹颖笑着说道,“都既任性,又倔强。全身散发着让人羡慕的自由气息。”

  “如果你们俩遇到,场面一定是,要么非常无聊,要么异常精彩吧。”她说。

第21章 番外(上) 少年们,狭路相逢。……

  郑莹颖读初二那年夏天, 股市暴跌。

  好在她爸投在股市里的钱都是自家的,没失智到借钱去炒股的地步,所以还用不着去天台排队跳|楼。

  但原本她妈准备留着养老的拆迁款全被赔光, 夫妻关系一度紧张到了极点。

  不过, 经历过下岗潮、再创业的夫妻俩,最艰难的时光都相互扶持着走过了。哪怕为该不该割肉止损, 踏踏实实拿去做点正事,闹到了摔锅子砸碗的地步, 也始终都没有人提离婚。

  东拼西凑的给郑莹颖交了初三上学期的学费。

  等到了第二年春天, 家庭财政好不容易缓过劲来, 就又遇到了新问题。

  ——郑莹颖下学期的学费拿不出来了。

  也不是完全拿不出来, 如果拖延一下供货商的尾款和来年的定金……

  郑莹颖她妈日思夜想,少白头都给愁出来了。

  但她也是从清晨卖早点、白天摆果蔬摊走过来的。是个踏踏实实清清白白发家的小生意人。拿别人的血汗钱去给自己的闺女读国际学校这种事, 既伤信用还损阴德,她做不出来。

  何况郑莹颖自己也为读书的事跟她爸跳了脚,已经小半年没好好跟家人说句话了。

  跌下云端的夫妻俩关上门平心静气的互相交了个底。

  她爸抽了一宿的烟, 天明时终于决定把钱从刚刚解套的股市里提出来——甭管日后股票是涨是跌他都认了,反正就算再怎么赚, 也不值当让妻女跟着遭这份罪。还是安心跟老婆把社区超市运营下去吧。

  然后他喊来家中独生女儿, 告诉她——学费有了, 他希望女儿能从国际学校毕业。但到底要不要继续读下去, 还是让郑莹颖自己来决定吧。

  ——国际学校的教学质量, 还是对得起它的学费的。

  郑莹颖就这么通过插班考试, 转学进了附中初中部的实验班。

  半年之后, 她的轻度抑郁彻底治愈。

  多了他爸一个帮手跑业务,家中生意也很快周转过来。

  她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光,就这么平稳的渡过了。

  然后, 就来到了中考之后的毕业旅行时间。

  郑莹颖在江城六月超过30度的高温下,大汗淋漓的吹着风扇敲电脑,一边帮她爸妈统计上半年的营收销售状况,一边跟苏禾吐槽她才从中考里解脱出来,就被他爸妈给提溜到超市帮忙来了,连个清闲的暑假都没有。她爸还想让她以后读商科,她才不读呢。她就读文科,纯文科,坚决拒绝跟任何数字打交道。

  苏禾:……

  苏禾说群里在讨论毕业旅行呢,你赶紧去投个票。这边还有个喜欢跟数字打交道的人,得按照结果做预算呢。

  郑莹颖撒花表示已投,就算只能在江城周边转悠她也认了——她要暑假,充满青春友情热血汗水的暑假!

  然后页面上就跳出了提示。

  ——剑桥国际的同学给她发来邮件,邀请她一起去朱镇参加毕业旅行。

  郑莹颖歪了歪头,目光扫过四周,见她爹妈都没注意这边。于是毫不犹豫的回信拒绝了。

  结果关掉邮箱,一抬头——附中的班级群里就已经投票选出了毕业旅行的地点,恰好也是朱镇。

  郑莹颖赶紧回头翻邮件,发现日期前后相邻,没有交叉,于是心安理得。

  事实证明……她心安理得的太早了。

  毕业旅行总共两天。

  第一天坐车去朱镇,入住酒店。先去附近的园林和博物馆转一圈,晚上去吃民宿农家饭。填饱肚子,养足精神。

  第二天一早起床,开始全力走路。

  众所周知——景区旅行的主题永远是走路,不停的走路。顺便在走路途中拍点照片,看点过眼就忘的风景。

  第一天一切平稳无事。夜晚他们聚堆打扑克,玩狼人杀、真心话大冒险。最后不记得因为什么缘由,一群人肩搂着肩排队在护城河边唱军歌——不管是什么样的流行歌曲,总会有人不会唱。可但凡参加过军训的学生,就没有不能喊一嗓子“团结就是力量”“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

  郑莹颖:……就没人发现她没参加过军训?

  当然这并不妨碍她享受这种热火朝天的欢闹——她喜欢这种聚会,喜欢这种一起闹腾,不落下任何人的快乐。这可比生日聚会有趣多了。

  然后就到了正式前往景区游玩的第二天。

  郑莹颖还记得,那天特别热。太阳烤的人脸都要化掉。

  他们一群即将升进高中的中学生,前半段还活蹦乱跳互相招呼着去这边逛逛那边看看。等到十点过后日头毒起来,人就像块儿蜡一般,越走越软越走越瘫,最后几乎整个儿化成泥粘在路面上。

  好在几个班委早就提前做好功课,及时搬来风扇凉水,鼓动着大家再坚持坚持——前头就是水巷桥。碧波绿水,翠竹荫荫,月亮拱桥横卧水上,两岸还有白墙黑瓦临水而建的六百年古宅村落——正是江南水乡在诗词之中该有的模样。

  而且你猜怎么着?那边不但有风有水有荫凉,还有栉词鳞比的工坊绣楼、客栈酒家。咱们可以在那儿吹风看景吃午饭,吃完饭就地歇歇晌,不用顶着日头往前走了!

  他们没有说谎,

  唯一的问题是——他们没料到,明天还有一群富二代要来玩。

  很多年后郑莹颖想到她那一次毕业旅行,还是会懊恼不已——苏禾他们不知道很正常,可她却是从国际学校转过去的啊,她还提前接到了预警。她该猜到的。

  ——这群富二代们就算没有出国去旅行,他们的预算也不会因此缩减。

  ——而且他们爱玩、会玩,还有钱玩。又突然因为选在国内而省下一大笔时间和预算,那当然是要玩得大一些。

  ——他们包下了水巷桥,并且包了不止两天。

  因为他们要把这里临时改造成大型浸入式体验的活动场所,当然需要提前布置。不然难道还要等他们来玩那天,耽误自己的时间去等待改造完成吗?

  那会儿古镇旅游开发还不成熟,这些民宅也确实大都是居民祖传的私宅,还没有被纳入统一管理。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接待哪些客人,不接待哪些客人——当然就算日后纳入了统一管理,也没有规定说就不能被商业包场,无非会提前通知好,某某区因故暂时不开放游览。

  总之,这群孩子们没有得到提前通知。

  他们望梅止渴的冲向水巷桥,近前才发现——这个地标式古村镇的核心区域,不但附近所有民宿都被人包下了,最中央的三家客栈一个酒家八间商铺更是已经彻底被改造得妈都认不出。店员全都在试古装、改造型倒也罢了,连店铺内的货品也全都给换成了朴拙的民俗手工品之类。

  ——他们甚至还拿着《随园食单》和《调鼎集》在讨论明天的菜单!

  场景设置的还原度,一度让附中这些朴素单纯的孩子们怀疑,到底是他们穿越了,还是这边在拍电视剧。

  ……直到他们发现,正在现场热火朝天的指挥、验收着场景的负责人,是个跟他们一般大的少年。

  跟他们一般大,跟他们一样穿着T恤、短裤、沙滩鞋。最多手腕上比他们多缠了几圈黑银船锚的皮绳……却一眼就能看出不是他们的同类。

  那少年站在那里,气质俊秀,相貌优越到了女生目光全部追过去,男生都无话可说的地步——最多偷偷在心里腹诽一句小白脸才带手绳臭美呢,打球肯定没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