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107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秦始皇万万没有想到胡亥竟然是死在赵高手里的,这一刻可不就是让他既震惊又愤怒。

  吕雉临面感受着秦始皇身上散发的一阵阵怒意,却也知道那并不是针对她的,虽然觉得有些可怕,好在稳住了。

  “子婴,可惜了。”汉高祖时期的刘邦长长一叹,并不掩饰对子婴的一份惋惜。就像沈悠说的那样,倘若继承秦始皇天下的人是子婴,或许就不会有二世而亡的事儿了。

  嗯,这么说天下就更没有他的份儿了!

  相比之下曹无伤告状这个事让刘邦就不怎么在意了,毕竟那么一个人已经死了。

  【项羽本来对刘邦先他一步进入咸阳已然心存不满,听到曹无伤的话,知晓刘邦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心中更是不满,这时候范增更是同项羽指出一个事实,刘邦在山东时贪财好/色,入关后却不取财物女人。能够控制住自己欲/望的人,志向不小。范增希望项羽趁早杀了他刘邦。】

  不错,每个人都有欲/望,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没有让自己成为被欲/望所控制的那个人,确实不容小觊。

  刘邦啊刘邦,但不知他到底是怎么样逃过这一劫的。

  项羽本身就对刘邦有所不满,再加上有一个范增在那儿煽风点火,明摆着要他刘邦的命。

  秦始皇本来不怎么把刘邦当回事,结果怎么着,这位是越听来越好像不同寻常。

  【此时的项羽已然命四十万大军驻扎于新丰鸿门上,值得一说的是,刘邦也有十万大军驻扎灞上。当然,和项羽的四十万大军相比,数量上没有半点可比性。因此,刘邦要说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半点不慌肯定是假的。慌归慌,也得解决问题。正好项羽叔父项伯与刘邦手下的张良关系友好,知项羽有杀刘邦之心,连夜前往刘邦军见张良,想要劝张良逃走,却反被张良拉拢。留侯张良,永远的神。】

  是的,没有错,沈悠在说起张良时又是一副迷妹的样儿,说是垂涎三尺都不为过。

  张良,秦始皇赶紧把那么一个人记下,先前沈悠也提过的,此人是大才,不过人太多了,以至于秦始皇一时没有顾得上。现在可得想想办法把人弄到他手里,为他所用。

  【留侯张良肯定得细说的,在这儿先大概带过,都别急。张良得知项羽对刘邦的打算,立刻向项伯表明自己绝对不会弃刘邦而去,且稳住项伯,第一时间告诉刘邦项羽的盘算。刘邦能不怕死吗?真要是跟项羽打起来,他哪有什么胜算,赶紧向张良问计,张良不负刘邦所望为之出计,刘邦立刻执行,约见项伯,说明自己并无称王野心,并于项伯约成儿女亲家。】

  !!!秦始皇好想问问,这话是能随便说的吗?刘邦都作为第一个进入关中的人,别忘了楚怀王的许诺,谁第一个进入关中谁就是王,有没有野心是一句话不认就能确定的事?

  这项伯和刘邦身边的张良一比,差距太大,也就怪不得项羽和刘邦的结局一败一胜了!

  虽然秦始皇不怎么想承认,有些人在做事的时候过于单纯,不动脑子,比如他那傻儿子扶苏。

  算了,不想了,越想越是来气。

  【《史记》记载呢,项羽他竟然信了,信了啊!实话,我是真不相信,项羽会相信刘邦是个没有野心的人,但是项羽愿意给刘邦机会,让刘邦到他面前来跟他说道说道,作为第一个进入关中的人,刘邦是什么样的心情。】

  【比起项羽蠢得偏听偏信,我更觉得项羽其实是完全不把刘邦放在眼里,或许该说,项羽有本事把秦军的主力消灭,他不相信这个世上有谁是他的对手。刘邦入主关中,他认为自己的功劳最大,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果没有他吸引秦军主力,刘邦断不可能那么快攻入咸阳。所以,项羽并不认为刘邦能够一直好运下去。这才是项羽选择在鸿门宴请刘邦,最后放过刘邦的真正原因。】

  刘邦乐得大笑道:“不错不错,项羽那样的人从不曾把我放在眼里了,也正是因为他没有把我放在眼里,才给了我机会。”

  那段过往,没有人知道刘邦承受了多少,刘邦可以告诉所有人的是,那一段日子他是真不好过,几次三番死里逃生,他分明能够感受到项羽对他的轻蔑,那种随时都可以要他的命的感觉,也是让刘邦寝食难安的。

  他其实很庆幸于项羽对他的不屑,如果不是从始至终项羽都没有拿他当回事,刘邦早就死了!

  【会有人不太认同我这番说法的吧,毕竟刘邦也不能说无所作为。可是要是看看项羽和刘邦的出身和经历,就能很清楚的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哪怕楚国已亡,项羽依然是由叔父寄以厚望教导长大的,他自小的教育告诉他,他是贵族。所谓的贵族,是一种世代遗传的贵族精神,贵族们不甘于被统治,他们豪放直率、光明磊落、高傲而自爱。】

  【还记得同样见到秦始皇的车驾,《史记》记载的项羽是怎么样的反应?刘邦又是怎么样的反应吗?项羽看着秦始皇的出行仪仗,便指着秦始皇说:“彼可取而代也。”

  从两人的反应中不难看出他们从性格上的截然不同。项羽是坦荡无畏,刘邦就显得圆滑得多了。观项羽至今为止的所有战事,从来都打得光明磊落,不屑于使用下三滥的计谋,这也反应了他做事做人光明磊落,刚直不阿,何尝不是贵族的价值体现。】

  【而刘邦呢,他不过是一个寻常百姓出身,小小一个亭长,落魄穷苦,哪怕身后跟了不少人,在项羽看来他们有着天渊之别,项羽的眼里从来没有这些普通人,自然也包括刘邦。】

  秦始皇拧起了眉头,项羽的想法秦始皇能够体会,也知道其中原由,如果不是沈悠告诉他,将来这天下会为刘邦这样一个无权无势,一无所有的人所得,秦始皇也想不到。那也就怪不得项羽最后会败在刘邦手里。

  【如果要用一种动物来形容刘邦,我觉得最贴切不过的就是小强。打不死的蟑螂小强!】沈悠握着小拳头,说起这事那是十分的激动,刘邦??打不死他是听懂了,确实是这样,可小强,蟑螂??

  【而项羽看着刘邦的心情呢,纠结,厌恶,偏又好像莫可奈何,当然,这是在后期,这会儿的鸿门宴上,他们应该是第一回 正面交锋,项羽并没有将刘邦视为敌人。项羽不把刘邦当回事,不是还有个范增吗?鸿门宴啊,就这一场宴会,那就是项羽和刘邦之间斗争的缩影,必须得细说。】

  【有了项伯帮忙说话,不管怎么样也自知无法避开鸿门一宴的刘邦第二天率领一百多骑兵来见项羽。一见面刘邦就立刻同项羽解释赔罪道:“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我自己都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

  【成大事者从来不拘小节,刘邦这个人,低得下头,弯得下腰,审时度势更是一流,就这样的人,是不喜欢绕弯子的项羽可以对付的?《鸿门宴》大家都学过,我就不细论了,项羽毫不避讳的把曹无伤给卖了,随后请刘邦入席。这场宴会上当然不会只有刘邦一人,毕竟项羽收拢了不少诸侯,他们一个个兵马都汇集于此,这场宴会其实也是庆功宴,随着刘邦攻入咸阳,秦已灭不是吗?因此这也是一场庆贺他们成功的宴会。】!

第236章 越比越气人

  听到项羽毫不留情把曹无伤给卖了,好想问问当时听说这些事的人是什么反应?以后还敢有人给项羽通风报信吗?

  【面对刘邦的作小伏底,项羽是满意的,同时在心里未必不会觉得,看看吧,这就是他们这些小人的一贯模样,怎么值得他放在眼里。只不过比起项羽对刘邦的不屑,范增视刘邦为心腹大患,不断的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却没有这么做,对范增的暗示默然不应。酒宴开席,歌舞升平,何尝不是暗藏杀机。一看暗示项羽不成,指望项羽直接出手不成,范增也得顾忌项羽的面子,明着来不行,那就来暗的。范增让项庄于席间舞剑,伺机刺杀刘邦。】

  【唉,正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一个项羽自视甚高也就算了,偏还有一个项伯跟刘邦定了儿女亲家,万万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项庄杀了刘邦。眼看项庄步步紧逼,明摆着要刘邦的命,项伯按捺不住也拔剑起舞,挡住项庄,暂时帮刘邦化解危机。】

  所有听着的人都静默,神对手碰上猪队友,无疑是最要命的事儿l。

  猪队友项羽、项伯

  范增表示带不动的带不动!

  【忽悠住了项羽,吃准项羽是不屑于杀他,架不住有范增在,范增是明摆着非杀刘邦不可。刘邦看得分明,随刘邦前来的张良何尝不是了然于胸,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张良或者刘邦,都须得想办法让刘邦脱身,否则接下来不知道范增还会想出什么法子要刘邦的命。】

  【刘邦手底下的人,就他在沛县的小伙伴有本事的就不少,谋略出众者如萧何曹参等,武艺过人者有夏侯婴、樊哙等。总而言之,刘邦手下的人才那是应有尽有。张良随刘邦走这一趟,值于此时,也知道该想办法脱身了,赶紧到军门找樊哙前来。】

  【樊哙此人,极重义气,一见张良樊哙即问宴会上的情况,张良也不绕弯子,且将里面的凶险与樊哙道来,“项庄舞将,意在沛公”形容的正是这场鸿门宴的凶险,也是出自张良之口。樊哙一听立刻急了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沛公同生死。”】

  【于危难之际愿意和你同生共死,救你于危难的人,最是可贵。也正是因为如此,樊哙在刘邦那儿l也是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说干樊哙是半点不含糊,拿剑持盾樊哙直冲入军门。他横冲直撞,谁能让他就这么进去,岂不是让人觉得项羽军中是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樊哙进去。樊哙哪能让人拦下,此时情况危急,要是去晚了没准刘邦小命都没有了,不由分说的将卫士撞倒在地上,直接冲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要说樊哙胆子也是够大,进了营帐完全没有一丁点的不好意思。反倒是项羽听到那么大的动静,对敢冲进宴会的人,难免好奇,但这么有胆识的人,项羽显然是欣赏的,毕竟从前的他也是这般天不怕地不怕,也最欣赏这样的人。故问:“客人是干什么的?”】

  【张良早已悄悄回来,赶紧介绍道:“是沛公的参乘樊

  哙。”项羽这个人一听立刻道:“壮士!赏他一杯酒。”项羽在军中的威望必须是杠杠的,立刻有人上前给樊哙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羽瞧着樊哙那么爽快,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

  【左右就给了樊哙一条未煮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没煮熟的肉呢,能下得了口的人必须得表示佩服,但咱们也得普及一下知识,不熟的肉可能有寄生虫,一个不慎会染病,请大家千万不要学习。】

  正听着项羽和樊哙交锋的人万万没有想到沈悠会补上这么一句,寄生虫什么的,古人们听不懂,但并不妨碍他们捉住重点,吃生肉容易病,得记住。

  【瞧着樊哙大口吃肉,项羽再问:“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既然存了必死的决心进来,也大大方方的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了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关中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l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大王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将已亡的秦朝的作为延续罢了。我私意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好。”】

  哎哟,区区一个武人也能说出这样的一番话,刘邦身边果然是人才济济。

  秦始皇在这个时候只有如此感慨。

  【樊哙的一番话,相当于把各自都心照不宣的局面道破了,项羽不想杀刘邦,架不住范增想,理由项羽也清楚,无非是刘邦是第一个攻入咸阳的人,而且入了咸阳之后刘邦的作为更让范增不敢小觊。因此才会想为项羽除去刘邦。】

  【时至今日,我们对项羽不杀刘邦一事都认为是项羽过于妇人之仁。事实上确实这样吗?对,看起来项羽的兵马有四十万,远在刘邦之上,但是别忘了这四十万兵马并不全都是他的。相反,这是各路诸侯齐聚的人马,也就是说,这四十万兵马随时可能反他。】

  【前面已经说过了,项羽杀了归降的秦军二十万,再有早前坑杀襄城一事,项羽此时在诸侯们的心里已经是一个弑杀之人,如果项羽因为刘邦是第一个进入咸阳的人而杀了刘邦,试问各路诸侯还能继续跟在项羽的身后,以项羽马首是瞻吗?】

  【秦已亡,各路诸侯本就都有他们的算计。项羽杀了归降的秦军,最不满的必是章邯和司马欣无疑,这可是擅长打仗的的人,哪怕项羽已经杀了二十万秦军,他们手里依然有兵马。章邯他们这些秦将如今安分,那是因为项羽声势浩大,他们须得避之锋芒,一但反秦的势力分崩瓦解,各有算计,难道这些人就会坐等?能杀了二十万归降秦军的项羽,就不可能杀了他们这些归降的秦将?】

  【同样的道理对各方诸侯也是适用的,毕竟项羽容不下刘邦

  这样出身的人,还能容得下他们吗?项羽只是做事磊落,不代表他没有脑子。范增未必不清楚这其中的关键,可是范增认为比起各路诸侯都会对此心生不满,杀刘邦以绝后患才是顶顶重要。】

  【事实证明范增是对的,刘邦最后成为了项羽最大的敌人,他最终败在了刘邦手里。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生命中最大的转折点,任是谁也绝对想不到,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项羽,竟然会败在刘邦的手里。】

  秦始皇不得不承认沈悠说的那句话了,刘邦这个人确实运气好!身边的人也都能干。但凡有些事差一点,刘邦的命运都会截然不同。

  【咳咳咳,也对,刘邦一个糟老头子,当时年岁不小了,可那个时候的项羽才多少岁?二十五,才二十五岁呢。就是熬,谁也都不觉得一个正值当年二十五岁的青年会熬不过一个年近五十的老头。】

  刘邦

  糟老头子?

  喂,沈悠,话说得是不是该注意点,武则天六十七岁登基为帝的时候你有说她是糟老婆子吗?怎么到他这儿l他就成了糟老头子了?

  秦始皇正在那暗暗算着呢,算他当皇帝的时间,胡亥当皇帝的时间,突然发现,他好像竟然只比刘邦大三岁而已???

  他死那会儿l刘邦还在混日子,他死了不久,刘邦就开始打天下,他都死了几年了,刘邦才得了天下,开创大汉。所以,为什么他早死?

  寿命这个坎儿l,秦始皇是越听越过不去了。

  不是他拼命追求长生不老,实在是他有好多事都没做好。尤其他听着一个个在他死去的年岁,甚至更大的岁数才开始奋斗的人,心里止不住的泛酸,因为他大早办了太多的事,因此老天才不让他活?

  【对刘邦来说,项羽的轻视,顾忌,终于让他逃过一劫。樊哙进来这么一搅和,把事情全都摊到明面上,逼得范增都不敢再轻易动手了。刘邦借着尿遁逃之夭夭,留下宝物让张良善后,项羽既权衡之下不愿意杀刘邦,刘邦如此偷摸的跑路,更让他看不起刘邦,也就收下张良的宝物,并无责怪之心。范增却气得火冒三丈,明明白白的告诉项羽,“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范增在看人上确实远胜于项羽,项羽所看不起刘邦的圆滑,能屈能伸,在范增看来是刘邦将来必得天下的特质。可惜,范增再怎么相劝,碰上一个个猪队友,亦是无力回天。】!

第237章 十八路诸侯

  完全可以感受得到范增的无奈。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范增能给人出主意,却无法亲自上手杀了刘邦,永绝后患。

  【刘邦自鸿门宴中脱身,死里逃生一回后,回去第一件事就是把坑他的曹无伤给杀了!与之相比,项羽压根没把刘邦逃走的事当回事,甚至干脆的无视楚怀王熊心到极至。所谓“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不好意思,在项羽这儿什么都不是。项羽确实也真是半点面子都不给楚怀王的,把他的话当作不存在。大业已成的项羽,对楚怀王这位傀儡的态度是没有丁点掩饰的意思,分封诸侯什么的,跟楚怀王有什么关系,他即将熊心尊为义帝,和各国诸侯将相自行分封。】

  【这事对于各国的诸侯将相来说当然是好事,他们拼死和大秦相争为的不就是可以再次分得天下这块蛋糕吗?可以说,只要项羽把蛋糕分得好,一准能够把之前丢尽的诸侯之心拉回来,可惜项羽完全没有收拢人心的意思。】

  【而且,在此之前,终于进入咸阳的项羽更是做下了几件引得天下诟病的事。第一件是杀秦王子婴。子婴啊,自继位以来,子婴杀赵高以平天下之愤,之后降于刘邦,人刘邦进了咸阳之后对子婴那叫一个客气,还有心让子婴当他的宰相呢。结果怎么着,项羽一进去就把子婴给杀了!】

  子婴,子婴,秦始皇万万没有想到子婴竟然落得这样的结局。项羽,他们果真是不死不休!

  【项羽和大秦的仇,站在项羽的立场,他的国被大秦所灭,他的家族也被大秦所覆灭,秦始皇是他杀不了的,让他放过子婴,他过不去心里的那个坎。子婴之死,在项羽这儿完全就是他必须要干的事,他也不管子婴有没有做错事,该不该死,子婴为秦王,他就非死不可。】

  【其后,项羽焚烧秦王宫,大火烧了三个月之久,我们总说先秦典籍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所致损失惨重,事实上呢?各国的典籍几乎都藏在官方,项羽这一把火,我有理由怀疑才是真正烧毁先秦的那些典籍的原因。就事论事,秦王宫有什么错?秦已亡,项羽若不喜于这地方,不住就算了,一把烧了算是什么事?秦王宫是多少人的心血所建,一把烧起,对于咸阳的百姓来说又将带来多少影响?】

  【如同杀子婴一般,焚烧秦王宫的事于项羽的意义不过是图一个痛快,他就是要把多年以来自己所受的气,心中的那份怨恨全都宣泄出来。什么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高,对不起,项羽从来不忍,也更不会退。由此也可以看出项羽性格的缺陷,一个事事只图一个痛快的人,本就不适合成为天下之主。】

  秦始皇脸色铁青,杀子婴,焚烧秦王宫,好啊,好,想他大秦对各国都没有做过这样的事,他倒是背负了残暴之名。项羽要将他们大秦一网打尽,一个不留,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为他所用的。

  这一刻,秦始皇杀气横溢。

  【烧完了秦王宫,项羽带着在咸阳所得的奇珍异宝即要退回江东,江东之地,是他的发源地,他心心念念的都是回去。有人劝项羽说关中富饶,项羽能想再重建宫殿在此吗?又迫切的想回到江东,于是不听。那人又说,都说楚国人是戴帽子的猕猴,果然这样。项羽听到后,把人烹杀了!】

  长长一叹,沈悠摇着头无奈的道:【我们都知道,一国的首都十分重要,京畿重地须得考虑地形地貌,以及交通和周边的情况,像永乐帝迁都北京,是为践行天子守国门。毕竟元朝攻入中原,令百姓受尽折辱,好不容易大明才翻身把歌唱,他用行动向天下百姓证明,只要大明天子在,断不会后退一步。叫人攻入大明,残杀他大明的百姓。】

  【项羽呢?他没有考虑到底江东之地适不适合作为国都,只为遂了自己的心意,他是江东子弟,他就要回到江东。秦朝,秦王宫,都是他所憎恨欲毁灭的人,这辈子他都不可能在这里扎根。如果项羽只是不听劝也就罢了,他偏还杀了那向他进言的人,对,沐猴而冠确实是骂人的话,因言而杀人,项羽就没有考虑过世间人但闻他的做法,会有多少人因此对他失望?又有多少人为之心寒?】

  【啊,对,他压根不在意,他从来不认为人心重要,否则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把自己好好的名声挥霍得人心背离。项羽不管许多,眼看事情办得差不多了,项羽分封诸侯了。项羽奉楚怀王熊心为义帝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魏王豹为西魏王,申阳为河南王,司马卬为殷王,赵王歇为代王,张耳为常山王,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吴芮为衡山王,共敖为临江王,燕王韩广为辽东王,臧荼为燕王,齐王田巿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等,共十八个诸侯王。】

  【十八路诸侯,瞧着好像挺不错,但这样的分封却为项羽后面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可以说十八路诸侯的分封方案中夹杂着许多项羽主观感情的因素,方案公布后他自己也并没有彻底实施的打算,处置中显示出过多的主观随意性,自己破坏方案。一个人连自己制定的方案都做不到遵守,谁又还会把这些方案当回事?规则的存在,不仅是为了约束别人,也是为约束自身。所谓以身作则,就是要起到榜样的作用。】

  【可叹项羽以为自己立下赫赫战功,天下人都该听他的,无论他做得对或者错,不该有人置喙。项羽的操作在我们现在看来那叫双标,而且相当的儿戏不讲道义。比如,他分明不喜于楚怀王定下的“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毕竟第一个进入的人是刘邦。可是他又不敢明明白白的表露出来,反而把巴、蜀、汉中妄指为关中,封给刘邦,企图偷梁换柱。然天下人谁傻了?一眼就看出其中的诳骗。这事项羽也没有蠢到底,可能他还想弄个背锅的,所以这事他不就去寻着当初定下约定的楚怀王熊心了。如果由楚怀王亲自开口说出这事巴、蜀、汉中之地为关中,那他不就可以完全丢锅了?】

  【然而有些事史书上没有记载,结果却也表明了人的意愿。被尊为义帝的熊心被贬徙去郴县,不久熊心被杀害于途中。虽然熊心一开始就是傀儡的存在,目的在于聚拢人心,他本身并没有实权,但既然这个招牌竖起来了,总不好用完就扔。熊心之死,多指于项羽所为,观项羽的行事,真有可能是他干的。一言不合,不遂他意,项羽就能把人杀了,天下人对项羽难免越发失望。】

  秦始皇听到这儿没能忍住了,他大秦竟然亡于一个莽夫的手里?

  所以胡亥到底是有多作死才能让这样的人杀入咸阳城,把秦王宫都给烧了?

  亏得胡亥已经被秦始皇处死,否则不定要怎么被秦始皇对付。

  刘邦摇摇头道:“大好的局势,都是项羽自己败掉的,若没有他自己作死,这天下没有我的份儿。”

  实话,刘邦既没有项羽的出身,也没有项羽的万夫莫敌的勇气,更没有项羽众将归附的气势,无奈项羽就是一步一步的把自己的局势作没了。那些闻项羽之名而奔来的人,有多少都伤心难过的离开了?

  【再说这分封诸侯本就是利益的分配,十八路诸侯分下来,不能说让所有人都满意,但必须也得大部分都满意吧。偏项羽不是的,他喊着以军功分配土地的口号,又把是否随从入关作为衡量军功的基本尺度。这点本就透着极度的不公平。仗打下来,怎么可能人人都跟着一道入关中,难道各地打下的地盘不需要人看着,不必人守卫巩固了?况且,这并不是他一开始就表明的规则,而是在分封时才定的,换成谁能服了?真想问问项羽到底怎么想的?】

  别问,问就是项羽企图向天下昭示他的强大,万事万物的规矩都由他来定,不服的来呗,干!

  【谁都不服,你要是能够跟人好好的商量,封不成王,用别的办法补偿也不是不可以,偏项羽定下后,根本不跟人商量,直接就拍板。独断专行,一言堂,说的就是项羽。不商不量就想自己把事儿给定了,更是极不公平的封赏,不满的人肯定得闹事。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不到三个月,陈馀与田荣串通联络,起兵反叛。这两位,田荣是齐相,陈馀为赵将,他们未被封王,但他们自认在反秦斗争中有很大的功劳,因而对分封之事满腹怨气,陈馀曾对人说:“张耳与我功劳相当,现在张耳封王,我只为侯,项羽太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