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行而不辍
儿孙有本事,果然比自己能干,更让人心情愉悦。
“臣倒是有这个野心。只不过事未做,不可多言。”商鞅目光坚定,并没有信口开河的不好意思,他想过秦国推行变法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强大,再得数代明君,定能开创一个世人无法想像的王朝。事实证明,秦国有幸,他也甚幸之!
【这个时候的始皇陛下,其实只要一个顺势而落的借口。作为大秦的王,他说出口的话绝不能让人无视之,同样,他也清楚,他不能再无休止的杀人下去。他杀嫪毒,杀他同母的兄弟更多是为大秦,如今也须为大秦着想。因而,茅焦陈明厉害,他也就此顺坡下驴。】
【杀茅焦肯定是不能再杀了,始皇大大还得亲自去迎赵太后回咸阳。戏做足了,也就无人能够挑剔。然而至于此,还有一个人。吕不韦。】
没错,谁能把吕不韦给忘了,要说嫪毒之祸皆因吕不韦而起,既然秦始皇已知道赵太后和嫪毒的事,肯定也都知道吕不韦和赵姬的事。
【嫪毒狂妄自大,竟然还敢谋反,这完全就是自寻死路,始皇岂有不杀他的道理。而吕不韦何尝不是也如此。一个眼光独到的投资人,吕不韦用结果向天下证明了自己的本事,纵然作为一个商人,他也可以成为一国的相邦,大王的仲父。】
【杀了嫪毒,始皇终于收回一部分权利,剩下的一部分在吕不韦的手里。不仅如此,在这些年里,吕不韦招揽文人学士,门下食客多达三千,吕不韦更是让人修了一本书,是为《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吕不韦修好了书,随之把书中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上面悬挂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由来。结果不言而喻,没有人能做到。】
【一字千金的事,可以看出吕不韦手下人才济济,也能够看到当时的吕不韦
于各国的影响力,包括在大秦的影响力,此时的吕不韦依然是大秦的相邦,然始皇已经成年,依然不曾亲政,身为秦王一直都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解决吕不韦的机会。】
【嫪毒的事之后,始皇有意借机除掉吕不韦,忆之于国有大功,加之还有很多宾客为吕不韦求情,始皇只好免去吕不韦的相邦之职罢了,本意上是要留吕不韦一命。所以将吕不韦遣出京城,让吕不韦及家人往河南的封地去。】
【如果一切到此为止也是好的,然那么多年以来,吕不韦结交各国权贵,以钱以权,纵然如今的吕不韦已经失势,他手里依然有钱,也免不得让各国的宾客陆续奔来。聪明如吕不韦,果真不知他已经让始皇忌惮,不知自己若是再肆意与各国之人结交,他将会是什么样的下场吗?】
【最终,吕不韦饮酰自尽。在此之前,秦王曾与吕不韦去信,责问于吕不韦,此后,吕不韦自尽而亡。】
秦始皇听着沈悠论起的这些过往,吕不韦,他的仲父,从前也是教导过他如何做好一个秦王,如何承祖宗家业,一统天下的人。最后,他却杀了他。
悔吗?无悔!他要成为秦国真正的王,必须要杀了他,拿回属于他的权利。
【杀了嫪毒和吕不韦后,秦国内部终于平静,秦国大权完全掌握在始皇手中。秦王政十一年,赵燕交战,赵国出兵攻燕,秦国以求燕之名,派王翦出兵,接连攻下赵国的阏与、瞭阳、河间、安阳等邑。秦王政十三年,秦国再次兵出赵国,取赵地建立雁门郡和云中郡。】
【对,还没到我们始皇大大正式开始启灭六国的主线,因此也必须顺势提一提,我们始皇大大的追星之路。都知道我们始皇也是追星人吧?对,韩非,那就是始皇最喜欢的人,始皇曾有言,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画风转变太快,正等着听自家的崽怎么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君和秦王们,突然要听起自家崽的八卦,有种类似听秦昭襄王那些骚操作的感觉,其实,也不是不可以。
但这追星人,星,韩非是星吗?
饶是秦始皇自己也在想,韩非是星吗?可能,或许,死后能化作星辰吧。
【韩非,韩国宗室人。韩国,是华夏古老的王国之一,某个偷国别来认!我们华夏韩国存在那会儿,你们还不知道在哪个天际。别偷,偷不着。】
【我们韩非,
那可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一提起商鞅,因商鞅变法而强大的秦国,应该都懂得韩非的厉害了吧。不能避免想起法家的能言善辩,肯定有人觉得,这韩非肯定也是一个言辞犀利的人,可惜,我们的韩非子他是个结巴。说话磕磕巴巴的。说来,人这结巴说起话来,要是个急性子的人听了,那得多急?】
一时间一干人全都脑补了,急,必须得急,急得不行!
【天生的结巴,让韩非就算笔疾如风,注定只能在幕后,而不能在幕前。毕竟当面吵架吵不出来,谁愿意看你写了什么?纵然是气势上,那不是都输了吗?】
突然被点名的韩非!!他结巴,他难道想结巴吗?又不是没有人想过给他治,无奈治不好!委屈巴巴的韩非盯着沈悠,很是想控诉这位不仅扎心,更让他结巴这个事为天下所知。
好像,应该,就算没有沈悠,韩非结巴的事该知道的都知道?毕竟,沈悠这个后世人都知道这个事。但凡读过相关史书的人,谁又能不知道韩非是个结巴?
【韩非是人才,哪怕是跟他同出一门的李斯也承认,韩非的才学在他之上。韩非所学的文章传扬各国,不能避免也到了始皇大大手里,好,他对韩非那是朝思暮想,恨不得赶紧把那么一个人才揽入大秦。架不住学有所成的韩非一心只想救国。韩国是韩非想救就能救?】
【用后世的话来说,本国弃之如敝屐,他国奉若珍宝。说的正是韩国和秦国对韩非的态度。韩非屡次上折请韩王改革,振兴韩国,无奈他有再多的见解,再多的抱负,却没有得到韩王的重视。反观秦国,始皇但见韩非所著的书,无二话,为了得到韩非,派兵前往韩国,就跟韩国明言,要么把韩非交出来,要么他把韩国灭了再把韩非抢到手。结局都是一样的!】
???这么霸道的抢人,哎哟,果然是他们老秦人!
历代秦君和秦王都不由嘴角上翘,吃瓜吃得开心,也相当满意。
本来嘛,他们家谁看上的,必须想方设法,不计一切代价的得到才对,岂有凭白让人才落于那不
懂珍惜,更无法人尽其才的国手里?
【韩国彼时已经式微,岂是区区秦国的对手,别说只是送一个他们并不怎么重视的韩非,纵然是要送他们的国君太子入秦为质,未必他们不会答应。很快,韩国便将韩
非打包送往秦国。】
打包什么的,听起来怎么感觉那么怪?韩非微拧眉头,并不满意自己竟然有此结局。
【其实韩非如此大才与始皇终于可以碰面,按理应该是秦孝公和商鞅的相遇才是,由此而始,理当再造一个辉煌。可惜,韩非既为韩国人,他心心念念的都是韩国,他之所以愿意来到秦国,是为了救韩国。】
【有时候我也在想,聪明如韩非果真不知道大势已去?如今天下以秦最为强大,大秦,历六代明君,众志成城,只为让秦国更强,强到足以灭六国,统一天下。】
【秦国所开创的局势,绝不是其余六国可比,也不是他一人可以挽回。就算如他所愿,韩国能够再一次强大起来。试问他得要多少时间?秦国会给他足够的时间,让他改变乾坤?】
【引用《三国演义》中的话,“话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战乱太久了,百姓求着天下太平,盼着天下太平,但凡各国在,就断然没有休战的一天。唯有天下一统,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天下也才有可能太平。】
【阻挡历史进程的人,终究只能落得毙而后已的下场。韩非,他提出的“法治、术治、势治”于君王而言是大宜,可他却看不透天下大势。不,或许更应该说,生为韩国人,他更愿意做最后的拼搏。他要救他的国,哪怕注定失败。】
第63章 一统
【韩非入秦国后,始皇那是如获至宝,韩非结巴这个事,在始皇眼里完全不是问题,韩非不怎么擅长说话,他可以写字,始皇和韩非的沟通是没有阻碍的。不过,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韩国来的人,韩非就算和始皇沟通无碍,并不代表秦国里的人都认为韩非没有问题。】
【再说了,为王者身边就不可能只有一个人,都没有忘记之前提到的李斯其人。这一位虽然和韩非师出同门,如今又都在始皇手下效力,李斯所求和韩非所求却是不相同的。该说不说,韩非既为贵族出身,自有贵族的傲气,并不屑于争权夺利。旁人,可就做不到这般洒脱了,比如李斯。】
【李斯生年不知,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于天下争利之势,他也不能幸免也生出争逐之心,所以辞去小吏之职,拜师荀子。出师后权衡利弊之下,选择入秦。初为吕不韦的舍人。秦始皇帝十年,因吕不韦集聚门客众多之故,加之郑国以修渠疲秦之策暴露,秦始皇下逐客令,意将六国的食客逐出秦国境内。】
??刚刚秦始皇做的事在秦君和秦王们的耳朵里都是极为不错的,但这事做得就不太好。逐六国的食客,这事怎么能那么干?绝对不能。
【郑国渠,那是韩国水利工程师针对秦国关中平原土地贫瘠,降雨量稀少,粮食产量不高提出所提出的修渠方案。现在我们都知道的天府之国,多亏了郑国渠的修成。但是修成这条渠所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是不可估量的。从秦王政元年开始,至今郑国渠修了一半,终于有人发现这是韩国有意拖住秦一统六国用的计策。因此,不少秦国大臣上折,请逐六国食客。李斯上书力谏客不可逐,为始皇采纳。郑国渠继续得以修建,从此,关中之地得以灌溉,粮食产量大增。】
【之后,李斯为始皇再出主意,以为秦欲并六国,先攻韩国再逐一消灭其他诸侯国,如此,大业可成。此后,始皇听取李斯离间各国君臣之计,如此一来,李斯也就得到了始皇的重用,李斯为长史。】
好吧,对于李斯能劝住秦始皇,没让秦始皇犯下大错,秦君和秦王们都松了一口气,可真是太好了!
果然,他们老秦家的人为了老秦家的大业,都是听得进人劝的人。这个李斯也算不错,可用。
【李斯劝始皇派人持金玉去各国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很快收到效果,始皇封其为客卿。一切都向好的情况发展,偏在这个时候,李斯提议
始皇第一个要灭的韩国,却因为韩非的到来,看似要为之暂停了。】
不,不行,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不应该因为任何事情而有所迟疑。韩非是什么,对,那确实算是一个人才,但再好的人才,也不能阻挡秦国一统天下的脚步!
这一刻,秦君和秦王们都想通过意念让秦始皇知道,他绝不能因为一个韩非放弃自己的梦想,也放弃秦国历代先君的努力。
秦始皇挑了挑眉,这时候将视线落在被点名,而且现在作为大秦丞相的李斯身上,“当初韩非出现时,你是怎么样的心情还记得吗?
李斯在听到天幕说起韩非时,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再听到秦始皇一问,李斯道:“臣记得的。”
人在看到比自己强大,比自己更有能力,甚至比自己更年轻的人时,难免都会生出妒忌,怨恨之心。李斯当初那时候的想法,如今再提及,好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只有李斯知道,他并不希望听到关于韩非的任何事,尤其不要忆起那份心情。
无奈问及他的人是秦始皇,是他所忠于的君王,古往今来的第一个皇帝,他的任何心思都逃不过他的双眼,也让他不敢在秦始皇面前说半句假话。
本以为秦始皇会继续追问他是何种心情,不想秦始皇却不作声了,李斯的心再次被提了起来!不问,有时候比问出来更让人心下不安。
【出师之后再见韩非,李斯想是在意料之中的。在师门时,他们或许都曾经告诉过对方,他们毕生所愿是什么,而权衡之后选择秦国的李斯,应该比谁都更清楚,以韩非之才,他并没有过多的选择。终会因为才名而被迫来到秦国。可是,这样一个被迫的人,身后背负的是一个国家,他会愿意一生被迫侍奉于始皇这个秦王吗?】
【很快李斯和姚贾上告始皇,言外之意是韩非是韩国送往秦国的奸细,这样一个人,尤其是人才,不能为己所用,把他留在秦国,留在一国之君的王上身上,对大秦必是灾难。】
【唉,咸阳宫的一把火,把秦朝及之前的相关史料烧得一干二净。致使对于秦朝,我们只能通过后人所写的史书,甚至和陆续考古发现得到的陪葬资料,一点点的探索和了解秦朝究竟是不是口口相传的那样,是一个横征暴敛的时代?秦始皇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暴君?想到始皇陛下的兵马俑,难免觉得,或许始皇的陵墓中也会有相关的书籍记载呢?像始皇这样有雄才伟略又高瞻远瞩
的人,未必不会为我们后世留下些火种。】
沈悠畅想着,各朝代的人觉得,沈悠真是太想当然了。不过,咦,不对啊,此事可为!
【无论韩非是因为什么缘故最终被始皇下狱,韩非死了。一个理想于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韩非,死在了秦国的大牢内。有人说是李斯为排除异己,故意杀之。有人说,是始皇觉得韩非会用帝王之术,故为始皇所不能容,始皇痛而杀之。】
???没有人想到,韩非竟然死得那么轻易,容易得出人意料了。
可一想,好像,应该,有些事也不算意外吧。毕竟一个结巴,真遇上什么事,想为自己辩解并不容易。更何况,师出同门,李斯却比韩非更早跟在秦始皇身边,甚至早早已经表明自己的本事,这种情况下,不想要一个韩非跟他争权夺利,正常人李斯都会想办法解决韩非。
因此,沈悠只是因为相关的史书没有这方面的记载,才没有办法了解其中。事实上,这里头到底有多少人动了手脚,谁还不是过来人,能不清楚里头弯弯道道的事。
韩非,无论他是怎么样的人才,跟朝堂上这些人斗不过,嗯,大概,可能,也是命!
反正,历代秦君和秦王是绝对不会承认,他家的嬴政有什么问题。这可是奋六世之余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人,绝对可靠!
李斯此时已经不敢抬头打量秦始皇,史书上没有记载的事,他们这些亲身经历过的人自是最清楚。
秦始皇的关注点更在于沈悠那一句咸阳城的一把火!咸阳城,谁烧的!二世而亡的秦朝也就算了,结果沈悠更告诉他,不仅二世而亡,他们秦国花费百年所建的咸阳城更被人烧了!
可惜,没有人跟得上秦始皇的脑回路,底下的臣子瞅着秦始皇的脸,都以为是秦始皇不喜于天幕提起旧事,这才没个好脸色。
天幕也真是的,对有些事就不能跳过的说吗?
沈悠不管他们有怨念,无论多少人是想听或者是不想听什么内容,她讲的视频她做主,想说什么说什么。
【别管是不是巧合,韩非在世时,秦始皇自得韩非后,确实再未兵出韩国。可韩非死后,秦王政十七年,秦军攻韩,从此开始灭六国,一统天下。短短十年内,始皇依次灭韩、赵、魏、楚、燕、齐,于秦王政二十六年,俘虏齐王建,灭了齐国。终于,始皇大大完成了历代先
王,无数人想做到却做不成的一统天下的大业。】
十年,十年,虽然在这十年之前,他们这些秦国的君,秦国的王都为秦国多番谋划,算得上呕心沥血。那个时候的他们心里未必觉得他们所求的事能够做到,也只不过是拼尽全力,想着他们多做一些,多谋划一点,于秦国便多一点可能。
现在,有人肯定的告诉他们,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心血并没有白费,秦国真的灭了六国,一统了天下,成为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开创帝制的王朝。
嗯,他们家嬴政真是个好孩子,疯狂为他们的嬴政好孩子呐喊!!!
【到现在为止,依然有人想要否认秦朝的意义。引用央视节目中对秦朝的形容:因为秦朝存在太过短暂,就像彗星一样,在天宇很快的闪过,哪怕非常明亮,却又迅速的消失了。可是,人们都忘记当彗星消散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满天的星斗,是每一颗耀眼夺目的星,每一颗星星就代表着自秦之后的各朝各代,汉唐宋元明清。这些王朝都是基于秦的制度上,沿袭下去的。】
【以及《百家讲坛》中对秦的评价:秦对于华夏的意义在于结束了一个时代,却也开创了一个时代。结束的时代我们称之为邦国时代,可以允许诸侯并立,天下不会只有一个国君,也不会只有一个国。秦所开创的时代是帝国时代,帝国的制度就是一个天下,一个天子,一个国家,一个元首。天下一统,是自秦之后,每一个华夏人们刻进骨子里的思想,生生不息。】
靠!秦君们和秦王们都激动了,他们一直觉得自家的孩子能灭了六国,一统天下已经很厉害了,没有想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他为后世奠定的是世代相传的一统思想。哪怕秦亡数千年,秦始皇也亡了数千年,但对于华夏的人来说,秦朝不灭,秦始皇也是永生的。
真是,真是太让人振奋了,他们的好孙儿啊,好嬴政,真是太给他们秦国争气!
秦始皇瞪大了眼睛,也是难掩震惊,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竟然对后世有那么深远的影响。秦虽亡却也永生吗?他哪怕死了其实也是活着的吗?他从未想过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永生!
第64章 天下何安
嗯,刘邦继续酸了,虽然自打沈悠开始讲秦朝开始,他就一直挺酸的,但他也不能否认,确实,天下一统,这是他们都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不然当初楚汉盟约之后,怎么会有人催促他一统天下,绝对不能划地而治。
这么一说,好像项羽的失败又成了注定了。因为他大封诸侯,把那些个功臣一个个的分了国,就好像曾经的周天子对待一干功臣一样!
一瞬间,刘邦悟了!
吕雉的目光一凝,秦始皇那样的人,没有人会否认他的能力,他对后世的影响,想他还活着的时候,有人敢动吗?不敢!
可是,大秦确实存在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造就了秦朝在他去后迅速土崩瓦解。秦二世那样的人,断没有担起天下的能力。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灭六国,一统天下,这是秦始皇最大的功业。忽略了秦国在秦始皇继位之前历代国君的付出。秦国得以灭六国,秦国历代国君都为之付出心血。奋六世之余烈,有赖他们的付出,才有最后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提秦始皇的时候,有意先提秦国历代国君的原因。他们每一个的付出,都是造就了我们所知道的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基础。】
哎哟,真是都得有对比,想想宋朝那会儿听着一个个宋朝的皇帝,谁人不血压都上去了。但一听秦国的国君,乃至秦始皇,对,他们都各有各的缺点,但总的来说他们都为大秦的强大费尽心力。从始至终,他们都不敢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
诚然,他们每一个都有野心,都想着能灭六国,一统天下。
其他六国国君难道就没有这些想法?
最终做到不断强大的只有秦国。只有一个大秦,得数代明君,他们不忘先祖的付出,也不忘先祖的宏愿,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未敢松懈,最终,在秦始皇手里,成就秦朝。
上一篇:宿敌竹马竟成我道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