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85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只有18岁。】

  提起太上皇,

  那必须有人想到华夏史上第一个太上皇,

  刘邦他爹。

  【一听太上皇,都想到谁了?想到谁都没有关系,献文帝这个太上皇可不是那退了位就啥权都移交出去的人,恰恰相反,群臣上奏以新帝拓跋宏年幼,不能处理朝政,让献文帝亲自处理朝政,并为献文帝上尊号为太上皇帝,区别于汉高祖之父这样虽为皇帝之父却不统治天下的“太上皇”。皇帝也好,太上皇帝也罢,最重要的从来都是手中的权利!】

  相当正确,别管是什么样的名号,权利在谁手里,谁才是那一个真正掌控整个天下的人。

  【冯太后何等的聪明人,能不了解这个道理?眼看她是把献文帝逼得退位了不错,献文帝依然掌握天下大权,已然出手逼过献文帝的冯太后不知,一击不中,不能将敌人完全击溃,极有可能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眼看献文帝越来越得民心,这种情况下,冯太后怎么办?】

  这还用想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六月辛未日,二十三岁的献文帝驾崩。对于献文帝的死,当然有人怀疑是冯太后所为。确实,冯太后有这个动机。可这权利之争,从来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管怎么样,随着献文帝的死,皇权的争斗划上了一个句号,北魏还在。成为太皇太后的冯氏,须考虑的是如何安定北魏。所以,冯氏再度临朝听政,成为北魏的政治核心。】

  多少男人听得一僵,权利相争,这真是你死我活的局面。女人有时候狠起来那是男人都比不上!

  【已年过而立的冯氏,无论才识、气度还是政治经验,都更加成熟。冯氏再掌朝纲,面临着新的挑战。献文帝死后,政局动荡起来。早先献文帝作为太上皇帝执政时那是相当有志气的想大干一场,因而颁布诏令,让工商杂伎一律务农,禁止滥杀牲畜,保护农业生产,对那些克己奉公的牧守加以提拔,对那些贪婪残暴的官员严惩不贷。】

  【这一系列的操作本来是没有多少问题,贪官污吏本就该诛之。可这贪官污吏杀得掉吗?献文帝一死,他所整治的贪污犯罪,在其死后再次屡起,也使北魏统治面临潜在的威胁。】

  【为了北魏长治久安,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冯太后恩威兼施,充分施展了她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才干。冯太后是怎么操作的呢?可以这样总结:不法者再一次依法处置,该徙边的徙边。为官清正廉洁者,则得到不同程度的表彰和赏赐。另外,对待威胁她地位的人,赶尽杀绝。没有威胁的人,恩威并施,收为己用。】!

第185章 北魏孝文帝

  听到这儿,都是过来人的聪明皇帝当然也就知道,正常操作就是这样的了。

  不过,办法大家都知道得差不多,真正实施起来是怎么样的效果,那得因人而异了。就是不知道冯太后实施的效果如何?

  【冯太后的政治手腕,在她的丈夫去世,她能应对谋反之臣,坐镇朝纲可知。献文帝也算不错,终还是成为她的手下败将,她本就有基础在,再想出手总揽朝政,经过多年的历练,比之从前,现在的冯太后更是的对权术运用到极致。朝堂得稳,冯太后继续任用才干之士,委以要职,这些才干之士,不拘一格,有鲜卑人,也有汉人,更有内廷的宦官。各种各样的人能够为冯太后所用,从而起到壮大北魏的作用,可见冯太后的政治智慧和钢铁般的手腕。对于冯太后的专/政之成功,《魏书》中是这样说的:“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太后多智,猜忍,能行大事。杀戮赏罚,决之俄顷,多有不关帝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

  果然!听到这话,没有人感到意外。聪明人要想变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献文帝也是冯太后养大的,那也不是个简单的人,如今这什么孝文帝,听得出来沈悠一笔带过此人那变化的语调,有人或许没有注意到,注意到的人并不在少数。自然,也就让人想到另一个可能,这冯太后最后斗赢了献文帝,不会败在孝文帝手里吧?

  【冯太后大权在握,我们所知的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始于冯太后之手,她以北魏孝文帝的名头,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开始推行着影响整个北魏的改革。改革包括社会风俗、政治、经济等方面,有意的进行汉化。】

  【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十二月,她下令禁绝“一族之婚,同姓之娶”,从婚姻上改革鲜卑旧俗;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六月,下诏班制俸禄;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十年,冯太后又以拓跋宏的名义亲自主持颁行了重要的均田制和三长制,给北魏社会带来重大的变化。】

  改革什么的,听起来怎么让人感觉有点不是特别好?毕竟就沈悠说的那些改革家,就没有几个能有好下场的,这冯太后那么大刀阔斧,确定可以行吗?

  【当然,改革并没有就此而终,真正做好的人是北魏孝文帝。只是这时候登基为帝的北魏孝文帝年幼,一应大事,原本是献文帝在管,现在到了冯太后。按正常的逻辑,有献文帝这个例子在先,献文帝也是冯太后一手培养,视如己出带大的,可是当冯太后有意退居幕后,献文帝却咄咄逼人,以至于冯太后为保全自身而不得不出手。其实挺想问问献文帝的,冯太后乐意退居幕后,不就是养几个小情/人而已,他倒好,不依不饶的非要把人干掉。好了,最后皇位没了,连命都没有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会不会后悔自己管得太多?】

  别问,问就太扎心了。

  年轻人总以为自己了不起,名正言顺成了皇帝,大权在握,一切就能都如愿以偿,也不想想他是谁教出来的?冯太后算是客气了,愿意改变临朝,不就是养

  几个男侍而已,又没有损害北魏的江山,献文帝这都容不得,明摆着找死,这就怪不得冯太后出手狠辣。

  技不如人,棋差一着,与人无尤。

  【同样的事情好像要不断的重演着,如今冯太后要重新再养一个孩子,一个皇帝。年仅五岁的北魏孝文帝登基为帝,本以为冯太后会吃一堑,长一智,但冯太后并没有打算把人养废,所以朝堂上的所有政事冯太后都让北魏孝文帝参与。】

  一听这话,几乎所有皇帝都觉得,这冯太后是相当不错的,没想把皇帝养废,好让自己一直大权在握。

  确实人家之前也没有要一直把着权利的意思,只不过是献文帝吃相太难看,这才逼得冯太后不得不再次出山。

  不过,也不算是吧,毕竟作为儿子的人,对亲爹的感情总是比养母要多一点,为此就见不得冯太后养小情/人这事,献文帝就这样那样,最后把自己坑了。

  【但是,冯太后也不能说心中毫无芥蒂,北魏孝文帝的早慧比之他的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已经养过一个白眼狼的冯太后何尝不担心北魏孝文帝跟他爹一样?是以冯太后免不得生出为难人的想法。可是,咱们这可是孝文帝,看到这个孝的谥号了吗?对应正是冯太后。】

  啊,不说孝,一时间都忽视这一点了,对啊,这可是孝文帝。上回他们听到的孝文帝是谁来着?汉孝文帝刘恒。

  刘彻想起了自家祖父,那必须是偶像。心计谋略一样都不差,在孝这一点上,那也是为人所称赞的。

  【北魏孝文帝,当看到他的聪慧时,冯太后不免生出废黜之心,为此也有刁难之举。冯太后甚至曾经在寒冬腊月北风呼号之时,把只穿单衣的孝文帝关到一间小屋里,三天没给饭吃。多亏了拓跋丕、穆泰和李冲等朝廷重臣的劝阻,她才改变了主意。冯太后这招,够狠。】

  【一看北魏孝文帝那么不讨冯太后喜欢,自有那看菜下碟的主儿。有一个宦官对冯太后搬弄是非,谮说孝文帝的坏话,冯太后盛怒之下,又把北魏孝文帝痛打了一顿。北魏孝文帝是真不负这个孝。默然接受,并不自明申辩。他对祖母太皇太后,没有丝毫的怨言与不满。果然,成大事者,都有旁人所没有的胸襟和气度。】

  这一句感慨,让人想不认同,好像又没有办法不认同。

  【或者是北魏孝文帝的态度感化了冯太后,又或者冯太后意识到北魏孝文帝和他的父亲并不是一类人,自那一回之后,冯太后再没有像以前一样责骂过北魏孝文帝,而是像一个慈祥的祖母一样培养、训导这位雅有至性的皇孙。人都有一种慕强的心理,私下冯太后越和蔼可亲,于朝堂上的冯太后独断朝纲,那份威严和无所畏惧的气度,无一不震撼着北魏孝文帝,也让北魏孝文帝从心底里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冯太后一样的人。】

  【也因为这样的心态,让北魏孝文帝对冯太后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与仰赖。总想成为冯太后一样的人的北魏孝文帝开始学习和模仿着冯太后,由于冯太后的亲自教育与监督,北魏孝文帝手不释卷,刻苦

  读书,日复一日,孜孜以求,不仅对儒家经典的精奥谙熟于心。而且史传百家,也无不涉猎,成了一位颇有才学的皇帝。这样的人逐渐成为冯太后得意的事业继承人。一个优秀的继承人到底有多重要,纵观上下五千年,答案早就已经给出来。】

  没有优秀继承人的秦始皇、吕雉、杨坚都觉得扎心了!半响一口气没缓过来。可要说沈悠说得不对,能不对吗?秦始皇不悦的催促道:“让人赶紧把人找到。”

  李斯感受到秦始皇言语间的不喜,心知秦始皇要找的是谁的李斯连忙应下道:“是,臣立刻去催。”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正月初一,北魏孝文帝始服衮冕,朝飨万国。从这年开始,冯太后有意让他参与朝廷事务,培养他的政治才干,有关的诏敕册文大多授意孝文帝起草。看起来就像是跟当年对待北魏献文帝差不多。不过,不同的是北魏孝文帝的行动并没有超越冯太后允许的界限,所谓“优游恭己,玄览独得,著不自言”,从不过多发表意见,更谈不上大事参决。作为一个聪明人,吃相不能太难看,否则就是逼得对方把你给灭了。北魏献文帝的失败,想必对北魏孝文帝起到一定的警戒作用。】

  那么好的一个例子在,要是有人都不懂得吸取教训,那就是他活该成为下一个失败者。

  【虽然在朝政上,冯太后表现得很强势,生活上她却很节约,也很仁慈和善。有一次,她身体不舒服,服用庵闾子,也就是一种中草药。主事的厨子却稀里糊涂地端上一碗米粥,由于粗心,他居然没有发现粥中竟有一支数寸长的蝘蜓。冯太后正要张嘴吃时,用汤匙轻轻一搅挑了出来。在一旁奉侍冯太后的孝文帝见此情状,很是恼火,狠狠地将那厨子大骂了一通,并准备处以严刑。冯太后却笑着摆摆手,把早已吓得体如筛糠的厨子释放了。】

  【冯太后对北魏孝文帝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在政治上或者是生活上。北魏孝文帝将冯太后视之为依靠,是他最亲最近的人。一个教他怎么成为一个君王,也教他如何做好一个人的祖母,她在那儿,就像是北魏孝文帝的主心骨。也正是因为如此,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九月,49岁的冯太后死于平城皇宫的太和殿,北魏孝文帝悲痛不矣,五日内他滴水未进,毁慕哀悼。】!

第186章 冼夫人

  49岁,算不得英年早逝,也不算长寿。但,冯太后这一死该说好还是不好?

  纵然沈悠说了北魏孝文帝是个极聪明的人,吃相也并不难看,并不代表触及权利或者其他利益时,依然还能很好。

  权利相争,北魏献文帝和冯太后之间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至于冯太后和北魏孝文帝之间有没有可能再起争斗,谁敢保证?但这人要是不在了,争斗肯定是不会再有。

  【冯太后去了,谥号文明太皇太后。冯太后临终时曾降遗旨,并书之金册,安排了自己的后事。遗旨说:“她死后,逾月即行安葬。山陵之制,务行俭约,其幽房设施、棺椁修造,不必劳费。陵内不设明器,至于素帐、缦茵、瓷瓦之物,亦皆不置。”作为一个政治家,她在最后依然为北魏着想。不愿大办葬礼,加重北魏的负担。】

  【但北魏孝文帝不是这样的想的,对太后的陵墓规格,尽管高闾、游明根等鸿儒重臣多方要求按太后金册遗旨办,孝文帝仍坚持将坟陵拓宽六十步,这是对国君的葬礼规格。冯太后的作为,她不值得这样的葬礼吗?北魏孝文帝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天下人,他的祖母是无冕之王。】

  吕雉这回酸了,看看人家养了一个好孙子是怎么样的。哪怕冯太后弄掉北魏献文帝的位子,可能还杀了北魏献文帝,那又怎么样?北魏孝文帝只记得冯太后对自己的付出,她的教育。

  为此,哪怕冯太后想平淡的下葬,不成,他这个当孙子一定要给冯太后一个公平的评价。葬礼的规格就是最好的评价肯定。

  真是,怎么别人就能有一个好儿子,好孙子,她却连侄子外甥都犯蠢到极致?

  【北魏孝文帝肯定于冯太后对北魏的付出,后世人认为,冯太后以个人智慧实现了北魏两代人的顺利交接。北魏太和改革前期是由冯太后实行的,她辅佐三代帝王,为北魏王朝的政局稳定做出重大贡献。更别说她更是教养出北魏孝文帝那么能干的明主。】

  这一点谁也知道不能抹去,也不可能抹得去。

  【冯太后的故事就到此为止了,接下来我说的是冼夫人,亦称谯国夫人,高凉郡主。有说她名为冼英,但并没有完全证实。这一位是南北朝至隋初重要的政治、军事人物。《隋书》有载,冼夫人约在梁朝天监十一年十一月一十四日,也有说天监十一年,普通三年。反正就是一个大概的时间。冼夫人出生于岭南高凉郡山兜丁村,其家世代是俚人首领,占据山洞,部属有十余万家。是的,这是一位少数民族的传奇女性。俚人是我们壮族先民分□□时候他们族中的规矩还是推行女性世袭首领制度。】

  ???这竟还有那样的规矩?他们没有听错吧。

  听错是不可能听错的。

  隋文帝杨坚在听到冼夫人时,眼睛已经亮了,旁边的独孤皇后同样也是。这样一个传奇的女性,他们夫妻怎么可能会忘记。谯国夫人的封号更是出自他们之手!

  【因而,自幼贤明,多谋略的冼夫人在年少时便世袭成为大首领。成为大首领后的冼夫人统率本部落民族,约束部下,行兵布阵,镇服百越。自然而然也就声名远扬,于本乡信义卓著。只是按越人的风俗“好相攻击”

  联姻,后世称“冯冼联姻”。冯融本是北燕的后裔。当初,北燕末代君主冯弘投奔高丽的时候,派冯融的祖父冯业带着三百人过海归宋,从此冯家留在新会。从冯业到冯融,三代是高凉太守。此时,冼夫人约束本族,让他们依从“民礼”,她每次同丈夫冯宝一起解决诉讼问题,首领中有犯法的,即使是亲族,也没有使其逃逸的。正因如此,政令有序,人们不敢违抗。】

  【不过,天下动荡,懂的都懂。南朝梁太清一年,南朝梁将领侯景起兵叛乱,攻占梁朝都城建康,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侯景起兵后相继拥立又废黜萧正德、萧纲即简文帝和萧栋三个傀儡皇帝,于三年后自立为帝,国号汉。】

  【初初侯景起兵,广州都督萧勃征召兵马驰援京师。听闻消息的冯宝当即有意前往,恰在这个时候高州刺史李迁仕占领大皋口,派人征调冯宝。冯宝想前往,冼夫人阻止道:“刺史无故不能召遣太守,他肯定想骗你去一同谋反。”冯宝说:“你怎么知道?”冼夫人说:“刺史被召援助台城,可是说自己有病不去,铸造兵器,聚集部众,然后召唤你。如果你去了,肯定会被留作人质,用来胁迫你的部众。这个意思很明显,希望你暂时不要去,静观事态发展变化。”】

  虽然对当时的局势不甚了解,但有句话说得好,防人之心不可无,这种形势不明的情况下,能稍稍拖一拖也是一桩好事。

  【冯宝听进了劝,虽有意为朝廷尽忠,那也不能先把自己坑了。几天后,不出冼夫人所料,李迁仕果然谋反,派遣主帅杜平虏率军入侵赣石。冯宝闻听后赶紧前来急告夫人。冼夫人不慌不忙的分析说:“杜平虏是一员猛将。带领军队侵入灨石,就要同官兵相抗衡,大概不能回兵。李迁仕在州里,

  就没有什么作为了。如果你亲自去,

  一定有战斗,应派使者去骗他,说一些谦卑的话,送上厚礼,说自己不敢出来,想派人去参拜。他们听说只顾欢喜,肯定不予防备。这样我就带领千余人,步行挑着杂物,大声谈笑去送礼,待到栅栏下,贼人一定可以消灭。”】

  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一个将帅须考虑的问题。这冯宝虽为男儿,本事明摆着不如冼夫人,就是不知这前面听得进冼夫人的劝,这回是听不听。

  对喽,不少人都在心里打了一个问号,毕竟他们也不是没有碰到过没本事还不肯听劝的主儿,自讨苦吃,自寻死路。

  【冯宝本事不如自家夫人,却至少有宽广的胸襟,听得进自家夫人的劝,马上按自家夫人的安排行事。李迁仕听着奉承话,着冯宝让人送来的礼物,果然大喜,自然没有设防,待冼夫人发起突袭,李迁仕大败而逃。】

  【如此一来,冼夫人带兵与长城侯陈霸先在赣石相会,回来时对冯宝说:“陈都督非常值得敬畏,深得众心。我看这个人一定能够剿平贼人,你应该大力赞助他。”不得不说,冼夫人确实极有识人之能,陈霸先正是后来的南陈皇帝。】

  【南陈朝永定元年十一月,冯宝去世,岭表一带大乱。冼夫人招抚百越,使数州局势安定下来。南陈朝永定一年,冼夫人派她九岁的儿子冯仆带着各位首领在丹阳郡朝见已经称帝的陈霸先,冯仆被任命为阳春郡守。太建一年,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冯仆到高安,想诱他一同谋反。冯仆落于他人之手,成为人质,捉住冯仆的人也以为这就能够拿捏住冼夫人了。然而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

  【就冼夫人一直以来的表现,她是忠诚之人,更不是那受胁迫的人。无论是欧阳纥有意纵之或者无意,冯仆派人回去告诉冼夫人自己的处境,冼夫人听清来龙去脉后说:“我家做忠臣到现在已经两代了,不能因怜惜你就有负于国家。”这态度够清楚了。纵然儿子落在欧阳纥这个叛贼手中,她也绝不会受此威胁。】

  忠,一个忠字,古往今来无人不敬。

  更何况冼夫人被人以儿子的性命要挟,依然选择忠于南陈,这样的人,谁听了不肃然起敬?

  【冼夫人不仅跟家仆表明了态度,更用行动证明。立即发兵守境,并亲率各州郡百越酋长配合陈朝派来讨纥的车骑将军章昭达,内外合攻,全歼欧阳纥,救出冯仆,平定叛乱。瞧,这就是有本事的人在面对威胁时的应对办法。威胁,你要威胁谁呢?就你们那样,凭什么?】!

第187章 忠侍三朝

  无数人都缄默了。

  【所以这人,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属于什么身份,重点都在于本事。人须自强方能自立,否则就只能任人欺负,由人宰割。】

  此言不虚,没有本事,谁拿你当回事,威胁都没有必要,直接把人弄死。

  【不用说,都把反叛的欧阳屹捉住了,南陈朝必要论功行赏。冯仆因为冼夫人的功勋,被封为信都侯,又加授“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郡太守。陈帝又诏令使者持节册封冼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赏赐络驷安车一乘、鼓吹一部,以及相关的旌旗、节符、仪仗,同刺史的级别一样。冼夫人也担得起这份赏赐对吧。】

  点头,必须点头,平叛而论功行赏,谁立的功必须不能把那么一个人忘了。

  秦始皇再一次觉得,果然,这世上的女子绝不是不如男子的。只不过因为所谓的规矩,叫她们只能居于男人的身后,没有表现的机会。

  大秦,不能说没有表现的机会吧?他觉得就算是以前,他也没有看不起女子的意思?

  对,您是没有看不起女子,您是干脆连亲娘都不想认而已。就您这样的态度,谁能觉得您能容忍女人出头?连亲娘都得怕您?别的女人敢不怕您吗?

  【然冼夫人也是不幸的,早年丧夫,中年丧子,冯仆在南陈至德年间去世,也在这个时候,陈为隋所灭,岭南一带没有依附隋朝的,几个州都奉冼夫人为主,号为圣母,保境安民。但其实冼夫人一直认为陈未亡,当然也就谈不上归附大隋。】

  【隋文帝杨坚虽然早就建立隋朝,但南北朝的朝廷他得一个个的去收拾,南陈是他一统天下的最后一站。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隋文帝九年,南陈被灭。如此,第二年,隋文帝派总管韦洸安抚岭外,陈将徐璒凭借南康郡拒守。韦洸到了岭下,徘徊不敢前行。毕竟冼夫人的本事远扬岭南,谁敢在岭南地界乱来。】

  【却说当初,冼夫人把扶南犀杖献给陈后主。到此时,大隋既然要收伏岭南,明显也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奉命前来同样也为招抚岭南的晋王杨广拿出陈后主留给冼夫人的信,告诉她陈朝已经灭亡,让他们归服,并且用兵符和犀杖作为凭证。杨广这个人,绝对是隋文帝的儿子中聪明绝顶的那一个,瞧这信和信物,但凡他不是有所准备,能拿得出来给冼夫人吗?灭陈这一战,杨广参与其中。懂得用法子让冼夫人归顺,可见杨广手段。但这有的人聪明太过,是福也是祸。】

  杨坚听到杨广的名字,面上一阵青一阵紫。

  独孤皇后终是没能忍住的唤了一声陛下。

  杨坚知道独孤皇后想说什么,却坚定的道:“有些事朕已经打定主意。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没有那个命,难道非要放任,让他丢尽我们的脸,亲手葬送这江山?”

  这个天下杨坚得来不易,他是费尽心思想让这个天下好的。但总有些事不是他想如何就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