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91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吕雉才是刘邦真正的继承人。所以,以为刘恒将来能够担起江山能让刘邦另眼相看,吕雉如今不管做什么,才是真正让刘邦愿意放手。

  前后之差,昭示着吕雉和刘恒之间的距离。吕雉手握生杀他们的大权,薄姬和刘恒只能在吕雉手下求生。

  “我们这棋还得继续下。”吕雉不闲不淡的开这个口,薄姬立刻回过神道:“妾之幸也。”

  吕雉不是那愿意和宫中妃嫔多往来的人,毕竟她是刘邦的刀,薄姬看得分明,吕雉立足于大汉的根本从来就不是刘邦的宠爱。要说薄姬没有半点羡慕定是骗人的,女人的底气能够不来源于男人,而是自身,这是最大的幸事。

  【关于长孙皇后的种种,我们为之惋惜她的早逝,如同太穆皇后,却也明白惋惜只能是惋惜。接下来,我们继续讲另一位迷人的女祖宗-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我们现在西藏的朋友们,必是对这位对现今为西藏,唐时当称之为吐蕃的国带来了中原文化,让吐蕃得以学习汉族的文化,工艺,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的人推崇之极。可以说,现今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营养得以长足发展。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语,可证文成公主对吐蕃吸收汉族文化有非常大的影响。】

  还没有收敛情绪的李世民突然听到和亲两个字,不知怎么的就想到沈悠几回提到和亲都是一脸不喜不认同的表情。

  可是,听着这位文成公主的和亲,好像相当的有必要。这可是为后世的疆域打下基础的事儿。所以,是谁让这位文成公主和亲来着?

  【和亲,就我的态度,实在不认同所谓的和亲,然而有时候这样的和亲也不能说全无益处。比如之前提及的解忧公主。如果这是和亲之人的选择,我愿意尊重。重点是,在解忧公主功成身退想回

  来的时候能够如愿以偿的回到故土,

  对比之下后面的王昭君想回国却被拒绝,

  鄙视当时的汉朝。】

  同样是汉朝,一个被夸,一个被骂,皇帝不同,格局不同,让人无从反驳。

  【文成公主,唐朝宗氏女,其父也没有记载,但有猜测她的父亲为江夏郡王李道常,也就是我们二凤的堂兄。文成公主的汉名无记载,照旧吐槽我们文成公主都为国和亲了却连个名字都不配有。】沈悠恶狠狠的挥动小拳头,补充道:【所以幻想着穿越的各位女性朋友们,你们要相信,不管是传说中多么开放,女性地位有多高的朝代,封建时代,怎么也比不上我们现在所处的大好时代,至少谁还不是一出生就取名了?没名字,能上户口?啊,也不能说古代的女子们没有名字,毕竟这姓加排行再加个娘字,如果也算名字的话。】

  虽然已然被沈悠嫌弃了好几回名字的问题,但不少男人们是不想当回事的,女人们,就跟洗脑一样,本来觉得无关紧要的事,可现在看来却不是了。

  “爹,我也要取名。”快成年的女孩有些话不会脱口而出,可那半大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就是,我们都要取名字,我不要出门总被叫什么娘什么娘的,都不知道叫的是谁了。”

  一群女孩觉得天幕说得在理,她们那能算是名字吗?根本都不用取。

  以前她们都没有意识到,原来一个名字竟然还有那么多的讲究,现在她们知道了!

  知道,就不能无视!

  孩子们啊,能有什么坏心思。

  无非觉得名字兄弟们能有,她们也应该有。难道她们就不是家里的孩子了?如果是,凭什么她们连个名字都不配拥有?她们不服!

  突然被孩子闹起来,当爹的人板起脸道:“你们不需要名字。”

  “不,我们需要。爹如果不帮我们取,那我们自己取。”家里的不公她们不是第一天才知道,哼,吵闹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她们完全可以用别的方式。

  名字而已,她们又不是没有读过书,不识得字,父亲要是愿意帮她们取再好不过,不愿意,她们完全可以自己来。

  “对,爹如果不肯帮我们取,我们可以自己取。”一家男男/女女的并不少,这也算是大家族,随着一个小姑娘开了口,其他小姑娘眼睛都亮闪闪了。

  甚是以为不错,就该这么做。名字她们是非取不可。

  “啊,我们不仅要给自己取名字,还要去帮其他没有名字的女孩取名字。”更有甚者,有人大声的宣告自己的另一个决定,名字该是在她们出生之后,和兄弟一样由父母长辈所取。现在看来长辈们不愿意。

  外面有好些小姑娘不识字的,嗯,她们决定了,她们还要给其他不识字的小姑娘取名字!

  男人们一愣,刚要喝斥,不料一旁的女子道:“你们要真有这个想法,也并无不可。”!

第199章 求亲不成来威胁

  同为女子,年长的女子顾忌得多了,难免不敢肆意行事。她们权衡着利弊,不敢迈出那一步。可是这些孩子顾忌得就没有那么多了。

  取一个名代表着什么?

  以前她们从来不觉得有名字或者没有名字有什么问题,天幕不断的重申这就是男人的伎俩,目的就是要彰显男尊女卑,连个名字女人都不配有是吧。

  当意识到这一点时,多少女人心下暗恼。

  “夫人。”孩子们胡闹也就算了,怎么着,自家的夫人竟然也要胡闹,那怎么行。

  “不过是一个名字而已。她们一群孩子,连字都认不得几个,想取名,她们能取什么样的名?正好让她们闹去,闹到最后她们取不出来了,自然就会知难而退。是吧?”相比于男人的恼怒不喜,女子反而说得风轻云淡。

  男人一听甚是以为有理。在他面前的孩子毕竟只是孩子,她们素日都不是喜欢读书的人,给自己取名,为别人取名,不过是顺口的一句话,她们没有这个本事。

  “夫人说得有理,且让她们闹腾去。”想通后,男人再也没有要拦着的意思,正好,外头有事,这天幕反正说的都是女人的事,男人觉得自己没有那等闲心听,自忙去。

  这样一来剩下的都是一群女子。

  “听见了吗?你们想为自己取名也好,帮别人取名也罢,若是胸无点墨,不过是闹出一场笑话罢了!书,平日让你们读书时,你们没有一个愿意。如今你们想用,才知道可贵是吧。现在还来得及,就让你们的父亲看看,你们究竟比起你们的兄长来,差哪儿了。”此话相当的刺激人,让人的精神一振。在这一刻,本来或许一时兴起的小姑娘们,突然都来精神了。

  争气,她们须得自己争气,才是最好证明给父亲看,她们绝没有半点不如兄弟的地方。

  【咳咳,我绝没有引起男/女对立的意思哈,能够拥有这样相对平等的局面,这是我们的先烈舍身忘死,用实干的举动为我们女子争来的。其实我们女子从来没有想过要凌驾于男人之上,更不想所谓的压住男人。更多,我们只是想拥有男人与生俱来,完全不需要费心就能得到的权利。比如受教育的权利,比如在各行各业的参与权,以及继承权。】沈悠想了想,赶紧补上一句,千万不能让人误会她要引战。她绝对没有这个意思。

  她控诉封建时代的不公,结合如今的形势,庆幸之余,未尝没有其他的想法,但她绝对没有挑起男/女对立的意思,这得把话先说清楚!

  吕雉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沈悠急于解释绝没有要挑起男/女对立的意思,她自清楚。

  女人从来所追求的都是男人那与生俱来就拥有的一切。

  于男人看来那些稀松平常,但女人却必须要拼命争取,这或许还得不到,又怎么会不让女人们打心底里生出不满,想方设法争取?

  她们倘若不争,连一丁的可能都没有!

  “你怎么看?”吕雉突然问出这一句,薄姬自知吕雉何

  意,

  如实而答道:“不公之事比比皆之。与其叫嚷得人尽皆知要改变这样的不公,

  倒不如闷声做事。”

  这一点恰好和薄姬素日的风格一致。吕雉面露赞许,她如何不明白,在没有足够的实力前,她绝不能轻举妄动。

  “皇后身边可用之人并不少。而且追随陛下的各家夫人,哪怕是诸侯”薄姬话至于此,突然不吱声了,未尽之言,想来吕雉是相当清楚的。

  正是因为清楚着,吕雉问:“那你呢?我等争权,非为于权。”

  就算从前吕雉是为争权,只因争了权,她才能活,而今,她的目标已然有所改变。

  她看清楚了,纵然她赢得一世,要想赢得千秋,非她一人可成事。既如此,倒不如干脆利落的准备多一些。刘邦如今需要吕雉,对他来说,男人也好,女人也罢,都无所谓,重点是人得唯他所用。

  “愿为皇后驱使。”薄姬几乎没有犹豫的张口。此话真心实意,绝没有半分作假。

  无关于将来她的儿子能不能当上大汉的皇帝,身为女子,难道薄姬就甘愿此生碌碌无为?

  不过是大势所趋,无能更改,最终不得不妥协罢了!

  现在却不一样了!

  所谓男尊女卑的天经地义,不过是男人用来压制她们的由头,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男人和女人从来没有谁高谁低的说法,生而为人,她们立足于世,对家国天下,甚至是对这世间的奉献,从不比男人少。凭什么她们就得对男人作小伏低,任由他们揉搓?

  不懂反抗,不能反抗也就罢了。天幕的出现,戳穿男人那些龌龊的心思,也让天下女人得以清醒过来,不顺势而为,让她们女子可以和男人并肩而行,只能说活该她们这些女人受人压迫,一生都只能伏于男人之下。

  “好。”吕雉并不意外,似是早就料到薄姬不会拒绝。

  同为女人,她们免不了惺惺相惜。

  【言归正传,继续讲文成公主。虽然对于这样一位和亲的公主,大唐上下的态度和以前和亲的态度相差无几,但文成公主自嫁入吐蕃以来,对吐蕃诸多贡献,吐蕃尊称她为甲木萨。藏语中甲是汉,木是女,萨神仙。由此可见吐蕃对文成公主尊敬之心。】

  啊,一开始不通吐蕃的语言,刚听那么一个甲木萨的意思,让人一愣,听完沈悠后而那解释,众人都明白了,这吐蕃对文成公主不错。

  【要说这和亲,也不是一开始就成了的。贞观八年,吐蕃的松赞干布便遣使入唐,李世民对周边各国的态度都是欢迎的,因而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松赞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李世民第一回 是拒绝的,拒绝得干脆。】

  【吐蕃的使臣回去了,本来大唐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想吐蕃的使臣入唐的时候,正好另一个国-吐谷浑诺曷钵入唐朝见,吐蕃特使回来后便告诉松赞干布,声称唐朝拒绝这个婚约是由于吐谷浑王从中作梗。】

  【别国的事,大唐是不管那许多的,哪怕他是“

  天可汗”,

  那也断然没有样样都记在心上,

  事事都关切的道理。吐谷浑和吐蕃的事,他们相互之间有多少摩擦,暗中有多少较量,但凡他们闹得不严重,大唐也不会出手。结果吐蕃就嚣张了,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遂借口吐欲浑从中作梗,让他娶不成大唐的公主,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松州,并且扬名大唐若不和亲,便率兵大兴入侵大唐。不得不说,吐蕃在当时那是相当的目中无人,竟然敢威胁大唐。】

  可不是吗?小小吐蕃竟然敢威胁大唐,还要让大唐和亲才愿意退兵?

  不对,是大唐不和亲他们便要大举进攻,这么威胁人,是个人都不能忍!

  【李世民何许人也,突厥那样的强敌,李世民忍着都把人收拾了,现在一个小小的吐蕃也敢借口进犯,吐蕃以为大唐是什么?还放话威胁,让大唐用一个女人换取和平?这种事换了哪一个有骨气的皇帝都不可能答应这事。更别说此时的大唐国力强盛。】

  【如果一个“天可汗”之称没能让吐蕃意识到大唐的强大,他们胆敢举兵进犯,李世民不介意用强盛的兵力教教吐蕃做人。随即大唐的将军牛进达率领唐军先锋部队击败吐蕃大军。松赞干布自是大惊,毕竟这才是大唐的先头部队,两国尚未正面交锋,吐蕃军就输成这样,再听说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将要抵达,麻利迅速的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诸羌,遣使谢罪。当然,松赞干布没有忘记自己一开始的目的,再一次请婚,派大论薛禄东赞携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到大唐正式下聘礼。】

  果然,小小一个吐蕃,竟然还敢跟大唐为敌,为免太不自量力。

  大唐之强盛,一个个文臣武将都是以灭国论功的,吐蕃还能存在,多亏这什么松赞干布识趣。

  【大唐从一开始的拒绝和亲,到打得吐蕃老实,最后同意和亲,到底是经历了怎么样的心理路程,举朝上下的态度又是如何,并没有相关的记载。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以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松赞干布。史书上的寥寥几笔,却是人的一生。文成公主是否自愿不可知,但在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之后,却也一心为着大唐和吐蕃的交流与和平努力着。】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量医药,生产技术,佛教方面的书,还有谷物、蔬菜的种子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她向吐蕃推行历法,和侍女一起把汉族的纺织、刺绣技术传给当地妇女。唐朝还给吐蕃送去水磨、蚕种,派去各类工匠,改变了吐蕃落后的生产方式。因此文成公主受到了吐蕃人民的无比爱戴。】!

第200章 四嫁可汗的公主

  秦始皇听着这种种内容,和亲还能这样和的?

  娶一个公主,把一个国家的精华,甚至这个国家的手艺全都学了去。

  李世民也是相当的大度,毕竟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愿意将这些他们好不容易探索得来的手艺教给别人。

  【不仅如此,文成公主一入吐蕃,更带去了不少文人士子,这些人入了吐蕃后,帮着吐蕃整理他们的文献,更教他们中原管理的方式,让吐蕃慢慢的变成一个正规的国家。也因为这样,关于文成公主的记载,吐蕃文献中比大唐要多。】

  尚未让文成公主和亲的李世民听到这儿,默默的低下头,大唐的和亲公主,明明是于大唐有功的人,竟然是别人记载得更多,怎么有一种被打脸的感觉?

  只能说,皇帝有时候计较的东西和正常人是真不一样。

  【我们都听说过布达拉宫,有一种说法就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远嫁和亲的文成公主,是历史中记载着她拥有丈夫宠爱敬重的人。她不喜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便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还亲自穿丝绸衣服,渐慕华风,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去国学以学习《诗》《书》。由此我们大概可以看得出来,文成公主的日子过得还好。然,文成公主和亲九年后,松赞干布于永徽元年逝世了。】

  刚想说和亲嘛,终于是有一个公主看起来稍好一点的,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结果下一刻沈悠却丢给众人一个噩耗。

  【虽然史书并无记载文成公主的生年,后世通过研究猜测,大概当年的文成公主应该是十六岁左右和亲吐蕃,十六岁,九年后的时间,她才二十五岁,正是最好的年华。】长长的叹息,不难看沈悠眼中流露出的惋惜和怜悯。

  【不幸中的万幸,吐蕃并没有要求文成公和再嫁,至于文成公主有没有想过再回大唐,不得而知。松赞干布逝世,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达30年,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藏人世世代代把文成公主视为菩萨,把她供奉在寺院中,万民敬仰,受持香火。到现在,西藏依然流传着关于文成公主的故事。】

  【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有一座文成公主庙,又名“沙加公主庙”。相传文成公主前往拉萨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长时间,受到当地藏族首领和群众的隆重欢迎,她深受感动,便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文成公主离开这里进入拉萨后,这里的藏民便依据公主的画像,在石壁上造像,以示怀念,遂又建庙。此庙已经成为藏汉团结的象征,柏沟也成为玉树地区的一大圣地。数千年之后,时至今日,庙宇紧贴百丈悬崖,风景幽静。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酥油灯昼夜长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

  众络绎不绝。】

  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文成公主颇得吐蕃民众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