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犯太岁,唯有嫡女福星高照 第154章

作者:檀晓 标签: 玄幻仙侠

  只是山坡上的人,并不像之前听说的那么多,只有零零星星几个人。

  沈凝上前询问,这才知道原来他们来晚了,上午的时候这里有很多人,后来静虚观里招人干活,把这些人全都招走了,现在还留在这里的,都是被静虚观挑剩下的。

  沈凝给气乐了,静虚观供养的阴物已经被她除去了,他们继续招人是做什么用的?

  秦时雨说道:“这样吧,我混进去看看。”

  沈凝打量他,摇摇头:“你不行。”

  秦时雨虽然自幼习武,但却身材修长,是那种看上去不壮,其实却贼有劲的,而且他虽然练武,可毕竟从小吃喝不愁,一看就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下汉子,正如沈凝所说,他这样的,不行,静虚观里看不上。

  秦时雨不行,小海是个孩子,更不行了,至于沈凝和秦时月这两个女扮男装的,太秀气了,更是一点可能也没有。

  沈凝略一思忖,就有了主意,她真是糊涂了,她怎么忘了,这一世,她已经不是长在天师府的小天师,她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

  千金小姐,当然要做千金小姐该做的事。

  只见沈凝小腰一扭,嘴巴一撇:“哎呀呀,有这么多人失踪,当然要报官啦!”

  秦家兄妹都是一怔,是啊,这事理应报官,可为何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要报官呢。

  既然要报官,那就要有苦主,沈凝就不信了,难道失踪的那些人,全都像郭大个子一样是孤儿?

  丢了没人找,死了没人埋?

  她立刻转身,向还在等活干的一个瘦小汉子询问:“静虚观经常找人干活吧,去他们那里干活的人,有没有你认识的?”

  瘦小汉子摇摇头:“没有,他们不喜欢用本地人,他们找的都是刚进城的庄稼汉子,那些人便宜,而且肯吃苦。”

  沈凝又问:“后来有没有人来这里找过他们?”

  瘦小汉子再次摇头:“没有没有。”

  “那有没有来这里找家里人的,就是说他家的人来城里打短工便没有再回去?”

  沈凝一边说,一边递过去几个铜钱,瘦小汉子在这里等了半日也没有找到活干,正在发愁,忽然看到有人送钱给他,自是高兴,当下便仔细回想,还真让他想起来了。

  “有一个,也不知那家人是不是碰瓷的,他们来了一大家子,非说他家有两个儿子进城找活干,便再也没有回家去,第一次他们来问了问,便走了,过了两天又来了,说是在城里找遍了也没有找到人,有人看到他们来这里了,就要和这里要人。咱们又不是住在这里的,大家都是因为找活干才临时聚在一起的,他们说要和这里要人,那就要呗,难道还要让土地爷还他们儿子?

  他们在这里闹了几天,后来有人报了官,官爷来了把他们轰走了。”

  沈凝眼睛亮了,问道:“你知道他们是哪里人吗?”

  瘦子想了想,这个真的想不起来,他好像当时也没有留意到。

  旁边一个有些年纪的老大爷,也是来找活的,可想而知,他的行情更差。

  老大爷眼尖,一眼便看到沈凝往那瘦子手里塞钱,老大爷的精神头一下子就来了,现在听到沈凝问那些找人的是哪里人,老大爷立刻说道:“我知道我知道,不过......”

  他摸着下巴,露出一个憨憨的笑容。

  沈凝心领神会,掏出几个铜钱递过去,老大爷笑得见牙不见眼:“那些人是乔家口的,他们都是t姓乔的。”

  乔家口,离时县有三十多里,当天晚上,乔老大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两个看不清脸的男子冲着他哭,说自己被道士骗去关在地牢里,天天被割肉取血,苦不堪言,让大哥快点去报官,如果官老爷不管,那就报到五十里外的锦衣卫百户所,就说那些道士抓了很多青壮。

  乔老大梦中惊醒,虽然没有看到那两个男人的脸,便是他可以肯定,那是他的两个兄弟乔老七和乔老八。

  他那两个可怜的弟弟,自打一年前来县城打工,便断了音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了。

  乔老大连鞋都顾不上穿,光着脚跑到族老家里:“叔,您要给我们做主啊,咱老乔家的儿孙被那群牛鼻子给害了!”

  次日天亮,乔家口五十多人,赶着骡车牛车,浩浩荡荡进城告状了。

  而此时,昨天晚上在乔老大床前哭天抹泪的青烟和独荒也跟着他们一起进城了。

第295章 沈凝没出现的一章,想她!

  在时县管辖内的村子里,乔家口名气很大,大到让知县大人想起这个村子就头疼。

  乔家口不是最富的,村子也不是最大的,相反,还是出了名的又破又穷。

  可就是这么一个小破穷的地方,却是方圆百里无人敢惹,为啥?因为心齐。

  邻村的小孩,抢了乔家口小孩的一块糖,乔小孩回村喊一声,就能喊来三四十人,不仅要赔一块糖,还要再赔上一顿酒席,否则绝不罢休。

  同样,乔姑娘出嫁后受了委屈,回家喊一声,就能喊来亲嫂表嫂堂嫂三四十位,不打女婿,专打婆婆,谁让你教子无方欺负我们妹子,打死你个老娼妇儿,不把婆婆打得满地找牙,乔嫂子们绝不住手。

  乔小伙娶了旁村的媳妇,去岳父家走亲戚,难免会被舅子们灌酒取笑,喝醉以后出了丑,让家里的兄弟们听说了,亲兄弟表兄弟堂兄弟,三四十人冲过去,不打舅爷,专打老丈人,谁让你教子无方欺负我兄弟,打死你个老瘪犊子,不把老丈人打得鼻青脸肿,乔兄弟们绝不住手。

  若是乔家子弟来城里打工,在哪个铺子里当了伙计,顺风顺水也就罢了,但凡做事没做好被老板骂了,我的天呐,这就捅了大篓子,乔家口又是三五十人,保管让这铺子开不了门,做不成生意,最后只能赔上一笔银子,把这些祖宗送走。

  所以听说乔家口的人来报官,知县一个脑袋有十个大。

  也不知是哪个倒霉蛋,岁月静好不好吗?没事招惹乔家口的人做什么?

  让知县大人更没想到的是,这一次来的,不是乌合之众,不但是乔家的族老亲自带队,还带来了乔家口唯二的两位老童生。

  这两位老童生虽然考了大半辈子也没有考上秀才,但是那胡搅蛮缠的功夫却已经炉火纯青。

  乔家口来了五十多人,族老带着乔老大,连同两位老童生上了公堂,乔家口其他人便留在衙门外面,整个县衙的衙役加在一起,也没有他们人多,想要赶他们走,那是不可能的,这些乔家人往衙门外面一坐,男的拿出带来的铜锣,一边敲一边喊:“走过路过的父老乡亲们啊,大家都来评评理,那静虚观的妖道抓了我们兄弟练妖法,吸我兄弟的血,吃我兄弟的肉,天理难容,天理难容啊!”

  男人们喊得口干舌燥,到一旁去喝水,这时就换女人上了,女人们掏出自备的小手绢,嗷的一声,就嚎上了:“老天爷啊,你开开眼吧,那天杀的静虚观啊,抓了我的亲人啊,我那可怜的兄弟啊,还没娶上媳妇啊,就被妖道吸了血啊,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啊,这可让我们怎么活啊,生生地疼死个人啊,过路的乡亲们啊,都来看一看啊,这衙门里的青天大老爷啊,不给穷人做主啊,包龙图包青天啊,您快扛着铡刀来抓贪官啊!”

  知县大人听说告的是静虚观,这气就不打一处来,静虚观里都是出家人,有什么可以垢病的?

  再说,别看静虚观没啥香火,可是逢年过节,人家都会给他这个知县送道礼,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知书达理懂分寸,岂是这群乡野村夫可以诽谤的?

  这时,一名衙役从外面进来,在知县大人耳边低语几句,说的就是衙门外面的动静,知县大人勃然大怒:“大胆刁民,竟然敢败坏本官英名,来人,轰出堂去!”

  知县大人话音刚落,听到消息的县丞匆匆进来:“大人,不可,万万不可啊!”

  原来,县丞大人刚刚接到消息,原来今天乔家口出动的不是五十多人,而是七十二人,为啥这么准确呢,那是因为早上乔家族老在村口点兵,点的就是七十二人。

  连带族老自己,共计五十七人来了县衙,而另外十五人,则是骑着骡子走的。

  刚刚县丞大人,悄悄收买了一个乔家人,得到了确切消息,那十五人,去了百里之外的锦衣卫百户所。

  京城里有锦衣卫,可是各地也有锦衣卫,那为何一般百姓有事不去找锦衣卫,而是来县衙呢?

  那是因为人家锦衣卫不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凡能让锦衣卫插手的,要么是谋反,要么就是贪墨。

  这乔家口能横行霸道这么多年,肯定不是一味傻横,他们村里有明白人。

  所以他们不可能只是为了找人,就去找锦衣卫,到了锦衣卫,人家一听就是找人,不把他们按住打上一百军棍那都是便宜他们了。

  乔家口的人又不是傻。

  听说乔家口派人去了锦衣卫的百户所,县丞大人脸色变了,去找锦衣卫告状,告啥?

  谋反?

  真有谋反的事,也不会让乔家口的泥腿子知道吧。

  贪墨?

  乔家口能接触到的,配得上贪墨两个字的官,好像就只有县衙里的知县和县丞这两位了吧。

  知县大人急得满脸通红,贪墨,他是没有那个胆子,但是逢年过节的孝敬,他是没少收,对,就连静虚观也有道礼送过来。

  知县连忙对族老说道:“老乔啊,咱们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你可不能为了一己私怨就诬告本官啊!”

  得了吧,什么水清则无鱼,锦衣卫才不管这些,管你是不是真的贪墨了,五品以下的,先抓过去三天三夜,用他们的话,那叫熬鹰,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让睡觉,保管你连五岁时偷吃的那块糖也交代出来。

  知县才七品,那就是想抓就抓的。

  除非是疯了,否则谁想被抓去饿三天啊,哪怕最终什么也没有审出来,那里子面子也全都没有了。

  乔族老嘿嘿一笑,他为啥要兴师动众到村口点兵?他为啥要让自家孙子说漏嘴,把去锦衣卫告状的事说出来?

  他就是在等知县大人的这番话啊!

  “大人啊,不瞒您说,小老儿此番过来,有一半是为了自家族里的后生,还有一半,则是家国大义!”

  啥?你个小破穷的乔家口,还和家国大义有关系?

第250章 知县有啥坏心眼

  啥?静虚观抓了很多青壮?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我们乔家的乔老七和乔老八都在当中,好端端的道观,抓那么多青壮,两三年不让回家,你说这是要干啥?

  对了对了,静虚观经常到北城门外的山坡上招人做工,专招乡下来城里打短工的,那些人都是一去不返,不信您派人去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这回事。

  没等知县大人开口,师爷便亲自带人去了。

  师爷心眼多,这事就不能找成年人打听,为啥?成年人心眼子多,嘴里跑大车,满嘴放炮,说得没一句是真的。

  师爷放眼一看,咦,还真让他看到一个孩子。

  说是孩子,也有十二三岁了,站在一众乡下汉子中间,显得那么的瘦小可怜。

  师爷拿出两文钱,那孩子两眼冒光,师爷问啥他说啥,都让自家二姑娘猜对了,师爷就问这些话,他来这里之前,已经和他姐对过几遍了,保证一个字都不会说错。

  师爷心满意足,找对人了,这种事,还要找这样的半大孩子。

  两文钱就打发了,多么淳朴善良的孩子啊。

  师爷连忙回到衙门,把他亲自打听到的消息原原本本说了一遍,知县大吃一惊,这静虚观果然隔三岔五就来招人,而且就在昨天,还一次性带走了二三十人!

  天呐,这哪里是招短工,这分明是抓壮丁!

  只要想到在他治下会有人举兵谋反,知县大人便摇摇欲坠,脑袋都要炸开了。

  抄家灭门,灭九族啊!

  他有什么坏心眼,不过就是个收点孝敬就沾沾自喜的小人物,这谋反大罪,他担不起啊!

  走,抢在锦衣卫到来之前,他先把静虚观围了,分不到功劳,也能换一个清白,至少也要让锦衣卫的人知道,他和静虚观的牛鼻子们,不是一伙的!

  时县最高的楼,名叫观景楼,三层高,是一家富户盖的t,可惜后来这家子孙把家产败光,观景楼也给卖了,转了几手,现在这里变成了花楼,还叫观景楼,可谓花楼中的一股清流。

  此时,观景楼里坐着一位公子和他的两名小厮,没点姑娘,公子说了,他今天就是来观景的,没让人来烦他。

  公子银子给的足够,自是想怎么清静就怎么清静。

  眼看着一队衙役浩浩荡荡出城去了,秦时雨数了数:“时县县衙,这是倾巢而出了。”

  沈凝哈哈一笑,这知县,有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