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都市文的打开方式不对 第296章

作者:蒜蓉粉丝蒸生蚝 标签: 玄幻仙侠

  林初弦对顾文君笑了笑,“所以你不要担心。你担心的事不会发生的。”

  顾文君沉默了一会儿,说:“可是这中间会有一个过程吧?在人意识到AI导致的问题之前,可能有很多人就失业了。”

  林初弦摸了摸她的头,说:“是会有。不过你不用担心,夏夏帮你算过了,你还见不到这个场景。”

  顾文君眼睛一亮,“是这样吗?那就好。”

  她放松下来,靠在沙发上,跟林初弦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大王,我考你们学校好不好?”

  “我觉得不太好。”

  “为什么?”

  “我们学校在帝都不是很被人看得起,不太建议你去。”

  “大王,你们学校不是也挺好的吗?”

  林初弦微笑着看她,“你没看到那个新闻吗?当红小花去我们学校拍电视剧,剧组把我们学校理工楼牌匾换成了水木大学。”

  “呃……”

  “我们现任校长去年开学讲话,还说希望大家做光华明天的栋梁。”

  “怎么会是光华大学?!”

  “因为他原先是光华大学的校长。”

  “呃……”

  “之前还有帝都大学研学团进不去帝都大学,就来我们学校凑合了。”

  “啊?”

  “我们学校停车费比附近都低。我们学校旁边有医院的,病人家属都把车停我们学校,因为我们学校没什么游客。”

  “……怎么听着这么惨?!”

  “也不是很惨,我们学校说出去,很多人还是觉得不错的,只是在帝都那种地方不是第一选择而已。”

  但是听着还是好惨啊!

  顾文君同情地拍了拍林初弦的肩膀。

  大王,你辛苦了!怪不得都修佛了,不佛系根本不行!

  林初弦慢慢地说:“君君,你要根据专业选学校。你要想清楚你要干什么,再往那个方向努力,不要盲目。不过我不建议你读社会学和人类学、民俗学,这些专业真没有前途。无论是金钱的钱,还是前方的前,都没有。”

  顾文君慢慢地点了点头。

  但是她也不知道自己要读什么。

  算了,还有两年时间呢,慢慢想吧。高考的变数本来也挺多的。

  星期一,她跟小伙伴说了自己要去物理班。

  分班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接下来,还是努力学习吧。

  ——全文完——

第441章 完结感言或者说废话

  这是我第一篇写得这么长的文。以前的文最长只有30万,这次的字数简直是突破性的。

  我以前言情只写过同人,从来没写过原创,所以这篇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处女作吧。也因为这样,在选择世界观的时候,我选择了现代背景。因为这篇文选择了自构的灵幻世界观,现代背景至少一些日常生活不需要解释,毕竟灵幻那侧需要解释的实在太多了。

  我从小就很喜欢灵幻喜剧,非常喜欢林正英的僵尸系列。林正英所拍的灵幻电影一直在求新求变。民俗和流行文化结合、中西碰撞、传统法术和科幻的碰撞,这些尝试都有过。并不是所有尝试都是成功的,但是至少很有趣。

  直到现在,《驱魔警察》的斗法都让我印象深刻,后来的同类型影视作品也好,文学作品也罢,没有哪怕一部能让我觉得超越的。

  包括我自己,也不能。

  鬼魂的概念非常古早,几乎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国文明生长的。它的存在实际上已经构成一种观念史,而不是一种恒定的产物。即使是现代对鬼魂的认知,实际上也是不同年代的层累构成的,而不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因为我从小就对灵幻题材感兴趣,所以接触志怪小说也很早。我大概是小学读的《聊斋志异》,后来陆续读了历代的各种志怪小说,所以很多时候对于灵异和玄学网文里的“自古以来”有点无语。你古到什么时候?能说一下吗?

  但《聊斋》我整体感觉是并不喜欢,因为太多书生跟女鬼、妖精(不管性别)的故事了,每一篇套路化又很明显。

  与之相比,《聊斋》不写书生跟女鬼、妖精的故事时,我会觉得更好看。所以,我把很喜欢的《金世成》当成《华电工档案》那一整个系列番外的构思起点。

  《金世成》不算《聊斋志异》名篇,我大概说一下内容:

  一个叫金世成的二流子忽然出家了,成天装得疯疯癫癫的,自号为佛,并经常吃屎。是的,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吃屎。但是这种奇葩行为让很多老百姓就觉得他是真佛,把他供奉起来了,不断给他送财物。后来有个官员知道这件事,把他抓了起来,打了一顿。老百姓就奔走相告“佛遭难了”,然后把他救了出来。

  所以从一开始,《华电工档案》的基调就被定下来了。那就是一些主要跟灵异无关,可是很多人以为有灵异的群体事件。

  但是这些群体事件不能太早,因为直到民国,官方依然是公开支持一些迷信行为的(例如求雨之类的)。就我查到的材料而言,蛊女在民国时期甚至被官方收监过,因为他们相信下蛊是真的存在的。

  在建国后,破除迷信的行动有很多,但与此同时,迷信导致的群众事件也有很多,所以我把目光集中在这些事件上面。

  《华电工档案》系列,除了最后的《狐总管》,其他都是根据现实事件改编。

  为什么我要写这个呢?

  因为我要给这个故事一开始仿佛一个普通现代都市的理由。

  最初的最初,我只是想写一个灵幻故事。这个故事的女主自始至终都是夏夏,但是她一开始也是不知道鬼魂的存在,所以这里得给一个理由。

  如果大家都知道有鬼,以现代社会的习性,很多防身知识应该是要普及的。但是我不想写这种世界观,所以设定里就是普通人认为没有鬼。

  为什么没有鬼?因为官方刻意隐瞒了。

  很多文都会写官方隐瞒这些东西,但是基本不给出任何理由,好像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我认为不是这样的。你看现在各种科普那么多,这东西假如能危害人类,为什么不科普,让大众有一些紧急应对措施呢?

  秦朝官方就有《日书》,里面有很多指导普通人防鬼的小知识,要求基层官吏传达给民众。难道堂堂现代社会,还不如死了两千年的大秦吗?这合理吗?

  不合理。

  觉得合理的,你去看看兵马俑同意吗?

  所以普通人不知道,必然有不能知道的理由。

  那么第一,灵异事件对人造成的伤害,并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严重,一般情况下都有官方控制之下。

  第二,跟灵异无关但造谣是灵异的事件带来的危害要严重得多。

  出于这些考量,他们最终决定让大众以为从来没有鬼。

  所以《华电工档案》系列,是这篇文很早就想好的部分,那个隔绝人和鬼的计划就叫《绝地天通》。

  “绝地天通”是个出自《国语》的典故,大概就是上古神人交流很容易,神民杂居,后来有了职官系统,神的事有专门的宗教官员管理,人的事就让世俗官员管理,从此宗教和世俗就分开了。

  这当然是他们自己认为的“绝地天通”,实际上这个典故并不是已经发生的事,而是一个正在进行的故事。

  你看看我们的过去吧,直到七十年代,其实迷信依然占主流,八十年代这些迷信观念才真正意义上开始消解。

  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邓启耀教授在做巫蛊的田野研究的时候,依然看到许多迷信观念顽强生存着。

  现在也能看到有些东西在换一种形式卷土重来,因为宗教信仰实际上是一种市场,只要人有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后都有可能遁入对无形力量的求助上。

  但是环境毕竟不太一样了,因为社会发展了,许多人更相信世俗的力量,所以无形的力量没有以往那么强大。当然,一些以往的无助的点不再重要,虽然别的一些点依然没有解决。

  例如我一个月赚的钱为什么这么少,无解的,还是拜拜财神吧。

  所以财神是现在最受欢迎的神,什么瘟神之类的,就逐渐没落了。

正文和《活娘娘》那个番外里出现过的三霄是江西传统的痘疹女神,信仰曾经遍布各地,她们的庙宇也被称为天花宫。可是你们现在看,江西还有多少人信呢?剩下的天花宫好些都因为天花被消灭改名了,三霄都转岗去保平安了。

  所以这篇文的背景就是,从先秦时期开始的“绝地天通”的故事,在现代的延续。

  说这么多,也只是想说,“绝地天通”是一种世俗力量的需求,是人对把握自身命运的追求。所以本文的华电工,在数十年前果断地选择了绝地天通。

  有人提过这不对,但是这个得看各自的立场。不同的人的理念是不一样的,我无意作出评判,但我想《华电工档案》那个系列,说了很多普通人的绝地天通的需求,这也是他们作出决策的起点,他们也不能说拍脑袋就想这么做。

  所以在这篇文里,跟现实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对鬼神的理解和态度也在变化。

  我读了那么多志怪小说,读了那么多相关材料,是非常深切地觉得很多观念其实是变动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纵向的、横向的,都有。

  许多对于鬼神的看法和描述,自古至今是一直在变动着,而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大家在灵异文里见到的模样。实际上这些东西,也是在林正英等人的创作上进行层累,最后构造而成的。

  这也是我的创作这篇文最想表达的东西之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一直在发展的。

  表现在灵幻题材里,大家对鬼魂的认知也应该是变动着的。

  这样的刻画林正英是做过的,虽然受限于时长只是浅浅点一下。但是现在的灵异文那真是基本不考虑这个,就算加入了直播元素,给人的感觉始终还是世界是凝固的。

  我想看,所以我写了。

  也因为这样,这文的灵异框架非常地不传统,因为我借了一些很古早的、但是大家很陌生的点来进行现代化解释,解释不通那就量子力学。

  科学本身是一种方法论,科学讲鬼嘛,在本文里就是正常的。

  后来因为一些比较有求生欲的想法,这篇文变成了多小说世界融合的背景,但是绝地天通跟认知发展这两个设定跟新背景很契合,就保留了下来。

  不过因为这个世界观调整,所以夏夏的设定被调整了一番,君君的原作我也做了详细设定,后来因为喜欢君君,也写了君君故事的大纲。但是灵幻我写了这么多字,暂时不打算写。

  最初的夏夏,真的是个单纯的法师学徒,而且她的故事会更侧重学习和冒险。

  这也是我写这篇文一开始最想写的点:学习。

  为什么我会想写学习呢?因为现在的主角都不需要学习,但是我喜欢看别人学习啊!

  所以一开始这篇文夏夏的学习过程我写得很细。

  后来发现有人真的在学,还有个人仔细问了我修行要点,我紧急进行说明,并把后面的学习过程全给取消了。

  你们有些人真的太有好奇心了,我实在不敢写了。

  与之配套的,就是以王姥教,或者说夫人教为原型的整个法术体系。

  为什么我会选择夫人教,很大的原因就是它的传承比较完整且丰富,仪轨侧重武科很有观赏性,而且材料非常多,田野研究里有人把他们的科仪本都给附在书后了。我是全都看过,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就用了夫人教。

  陈靖姑是胡建的本土女神,但是她的信仰曾经扩散得很远,对整个东南部的法师体系影响尤其深远。

  在我们岭南地区,她影响主要在北部,那边的夫人教跟普庵教结合得比胡建更紧密,这也是为什么这篇文里,顾老爷子和萧老头那么熟。

上一篇:诱捕之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