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春池星
香栀清脆的声音从里间传来:“我有意见,我不签字!”
她双手背在身后,略带孩子气的动作,仿佛怕有人拽着她的手签字画押。
她高抬起下巴,杏眼怒视着前方审讯的稽查。
紧张的现场仿佛被按下暂停键,所有人的视线落在空荡谈话室里唯一的身影。
主审讯动作一顿:“香栀同志,请问你有什么意见?”
香栀声音清冷:“你们要我说的都是你们想听的话,我还有好多话没说完!”
主审讯收回让香栀签字的钢笔,重新坐回原处:“请说。”
随着他们重新开始,双面玻璃后面的人都走到玻璃前,静静地凝视着香栀。
香栀虽然看不到黑色玻璃那边都有谁,但她在空气的细微气味中,能闻到不少熟人在场,其中还有顾闻山的气息。
他在看着我。
至少他现在没事。
香栀镇定精神,从兜里掏出家庭账本递给主审讯:“这是收到红包的账本。”
石志兵站在顾闻山身后,看到她的举动要气死了,这时候怎么还掏出呈堂证供来了!
主审讯表情有一瞬间意外,他接过家庭账本翻开,里面的确有一项“小花宝压岁钱”的类别,里面114部队家属给的压岁钱记录两角三角到五十一百都在上面。
主审讯声音放轻了几分:“你这是要替顾团长征求坦白从宽的待遇?”
“他没错为什么还要坦白从宽?”香栀指着账本说:“你看里面一共有四百五十元零七角的压岁钱进账。”
主审讯点头:“看到了。”
香栀说:“麻烦你翻到最后一页,看看这上面写着什么。”
主审讯闻言把家庭账本翻到最后,仔细看到页面末尾写到“压岁钱四百五十元零七角及一应礼品,全部上缴家委会‘爱民基金’,接受人冯艳。”
香栀说:“这笔钱我要还回去,别人不要,有的偷偷塞到小花宝兜里我都不知道谁给的。绝大多数都是小额压岁钱,只有几笔大额红包。我找不到顾闻山商量,就自己做主找到家委会会长冯艳同志,经过她与家委会其他干部开会商定,决定同意我捐献这笔钱,并用作第一期‘爱民基金’的资金。账本上还有冯会长的签字。”
主审讯看到签字,情况急转弯,他起来走到门口跟门口的稽查说:“请冯会长过来核实情况。”
香栀脆生生地说:“我身为军嫂,当然知道什么钱该要,什么钱不该要。既然还不回去,我只能找到管理我们军嫂的冯会长做主上缴,这件事本身没错吧?”
一直冷漠的主审讯颔首道:“这是很正确的行为。只是‘爱民基金’是要用在哪个方向?”
香栀跟冯艳她们一起开了会,如数家珍地说:“分做两部分,一部分给海城雪灾遇灾的老百姓修缮房屋,购买粮食。一部分要买衣物给他们度过倒春寒。冯会长说成衣太贵,家属们都在家里给灾民们亲手做衣服。我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一问便知。”
“好!好!好!”刘师长在外面一连说了三声好,他大步走到顾闻山跟前重重的拍着他的肩膀说:“峰回路转,家有贤妻啊!”
顾闻山吁了一口气,唇角露出一抹笑意:“我妻子虽然年轻,但她绝对够得上‘军嫂’二字。”
石志兵都要被吓死了,他僵着脸凑到孟岁宁边上问:“你早就知道了?”
孟岁宁说:“不知道,但是我妻子前天的确收拾了旧衣物出来说要捐赠。”
“果然如此,这件事情看来就到此为止了。”刘师长转头面对另一位稽查说:“咱们可不能为查而查。”
稽查道:“刘师长还请您放心,绝对不会发生那种事。”
冯艳很快赶过来,与她一起的还有沈夏荷、小伍、李小娟等人。她们怀里抱着做到一半的衣服,还有人提着要捐赠的衣服。
一行人转移到大会议室,冯艳作为代表跟稽查说:“香栀同志不光把孩子的压岁钱全给捐赠了,她还整理了二十套服装和一百元积蓄捐了出来。她做好事不留名,我也就没公布。哎,早知道闹出这种事,我早就应该公布的。”
冯艳一脸歉意地看向顾闻山,发现他鼓励的点点头,表示让她多说几句。
冯艳面对不少央区领导和铁面无私的稽查同志们,紧张的咽了咽吐沫,又说:“在香栀同志的带动下,我们军嫂都在准备捐款捐物活动,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你们随便怎么问我们,这些都是真的。你们看空红包都在这里呢。”
稽查把空红包拿到手上翻来覆去地看,问冯艳:“大额的红包也在?”
“在这里,一共五份。里面都是一二百元的。”冯艳抽出几张说:“你看,上面写的几位家属的名字,我找过家属名单根本没这几个人。问过她们几个,她们也都不认识。”
刘师长拿过红包仔细看了看,也不记得有这么几位家属。他把红包递给顾闻山,顾闻山看后说:“可以申请笔迹鉴定吗?我看这五个笔迹,似乎出自同一个人。”
刘师长暴怒过后,事情有了转机,他便没那么急了。
顾闻山在他手下干这么多年,他明白顾闻山的意思,与旁边的警卫员说:“跟省厅同志联系一下,申请笔迹鉴定专家来看看。咱们这边有专门栽赃陷害的老鼠屎,我就不信揪不出他的尾巴!”
孟岁宁站在顾闻山身后,远远地跟沈夏荷点了点头。沈夏荷提着的一颗心总算落在肚子里。
香栀跟着稽查一路走到大会议室,看到里面全是熟人。大家看到她,不由自主地给香栀鼓掌!
这场堪称戏剧性的扭转,精彩万分。
小郭更是泪流满面,他吸着鼻子小声说:“我的好嫂子,你真是把我的魂儿吓走了。你真是活雷锋啊,你不留名!你居然不留名!”
石志兵闭了闭眼,磨着后槽牙道:“视金钱如粪土啊,雷锋啊!她雷锋啊她!”
他刚出差回来,差点以为老顾完蛋了!
这还在正月呢,闹得什么事啊。
香栀扭扭捏捏地站在门口,甜甜地笑着说:“别夸啦,雷锋精神,源远流长,我还有许多学习的地方。”
冯艳等军嫂再不了解情况也明白香栀一家差点被人害了,松口气的同时都笑了起来。
香栀看着她们的出现,非常感动。这种事情好多人避之不及,她们第一时间赶过来作证,她鼻子都酸了。
而顾闻山坐在会议室上首第二的位置,旁边已经没有稽查看守,正在跟刘师长谈论红包上的字迹。
见到香栀站在门口,顾闻山站起来迎接过去。当着领导的面,他克制住想要给香栀拥抱的冲动,伸出手握住香栀的小手晃了晃:“没事了,你做的很好。”
香栀冷不防跟顾闻山握个手,还没反应过来感觉掌心被搔了一下。
顾闻山还是那副面不改色的模样,可香栀能在他眼里看到笑意。
“顾团长,你也做的很好。”
顾闻山拉开椅子请小妻子坐下,而后回到上首的位置也坐下,耐心
等省厅笔迹专家的到来。
香栀在冷肃的大会议室里百般聊赖,没多大会儿功夫就要打瞌睡。
沈夏荷坐在她旁边一个哈欠接着一个哈欠,其他家属也好不到哪里去。她们俩是为了等家属,其他人是为了赶衣服。
一时间大会议室里弥漫着休眠的气息。
刘师长受不住,跟冯艳说:“冯会长这里应该没其他事了,不如让家属们回去继续忙?”
冯艳巴不得早点走,她丈夫去世的早,没经过这么大的场面,总觉得瘆得慌。她招呼着军嫂们说:“姐妹们,咱们走。还了顾团长清白,也没咱们什么事了。”
香栀扭头问向顾闻山:“你真没事了吧?”
不用顾闻山说,刘师长先说:“你放心吧,你和家委会各位同志的做法,不光没事,我还要提出表扬。你们先回去忙,我保证顾团长会按时回家。”
有了刘师长的保证,香栀与其他家属们往楼下走。
沈夏荷在她身边捅咕着她说:“刘师长和稽查的同志该不会都觉得红包上的笔迹是同一个人吧?”
香栀当时没注意,现在想了想说:“我感觉有点像。可是红包是不同的人塞的,我没注意到她们身上的味道。冬天太冷,我感官都要失灵了。”
沈夏荷安慰她说:“要什么事都靠你鼻子还办不成了。笔迹专家的话可比你狗鼻子有分量多了。既然是专家,肯定能查出来线索,我倒是要看看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
下到楼下,小伍她们纷纷过来安慰香栀。还说要是有需要会继续帮香栀和顾团长做证。
香栀感动之余说:“谢谢你们,等这事结束,我请大家吃饭。”
冯艳笑着说:“那你得提前告诉我们,我们先饿两顿。”
香栀拍着胸口说:“好,我管饱!”
香栀和她们一一拥抱,告别后,跟沈夏荷俩人相互搀扶着往家里走。
鹅毛大雪停了下来,北风也不卷着人走了。
香栀吸吸鼻子,感受到冷冽的气息,与当初初见顾闻山时的一样。
那时候的顾闻山仿佛雪山巅顶的松,弯下腰救了她、抱着她、载着她,一路到了114,给她看到他所有的世界。
家门口,一大两小穿着鼓囊囊扫着院子里的积雪。李妈妈抬头看到香栀和沈夏荷一起回来了,脸上露出惊喜。
“赶紧进屋喝粥,煮了红糖粥。”李妈妈放下扫帚,抓起一把盐往地上撒。大过年的,给香栀家里去去晦气。
小花宝扑到香栀身上:“爸爸怎么还不回来呀?说好要跟我一起打雪仗呐。”
香栀扫掉小花宝棉帽上的积雪,抱起她往屋子里走:“爸爸很快就回来啦,你真的要跟爸爸打雪仗吗?”
小花宝搂着香栀的脖子,笑嘻嘻地说:“我不打爸爸,我打坏蛋。”
孟小虎在后面咿呀地喊道:“我们打坏蛋!”
沈夏荷笑着说:“你们还有蓝方呢?”
部队军演通常红方是自己人,蓝方是敌军。
小花宝自己摘下手套挂在爸爸挂军帽的架端下面,她扭身指着徐大姐家的方向说:“他们臭臭的,妈妈说过臭臭的都是坏家伙。”
香栀和沈夏荷对视一眼,关上门抱着小花宝坐在沙发上。
小火炉烧的很旺,香栀给小花宝脱了小棉袄,又脱了夹袄,只剩下红色毛坎肩和白衬衫。小丫头蛋子,火气很旺,刚进屋没多久后背有了薄汗。
香栀拿毛巾给她擦了擦后背,询问道:“你怎么能闻到他们臭臭的?”
沈夏荷扔掉孟小虎的棉靴,也听着。
小花宝在沙发上滚了一圈,翻到沙发背上坐着,嘻嘻哈哈地说:“就是臭臭的嘛,像是后街堆着的鱼山。”
李妈妈也进到屋里,当即皱着眉头说:“年前那边弄了市集卖海产,好多海鱼放久了,臭气熏天的。我带孩子们去买过一次菜,后面再也没去了。”
香栀去厨房端来红糖粥,她一口小花宝一口吃了起来。她闻到过徐大姐身上的腥臭味,以为是海麻线造成的。这可真是灯下黑。
沈夏荷不用喂孟小虎喝粥,他自己端着大海碗咕嘟咕嘟喝的畅快。
沈夏荷听到小花宝这样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她犹豫地说:“该不会是她使坏吧?”
香栀想了想说:“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是的话,这次总会露馅的。”
沈夏荷抚着胸口,慢吞吞舀着粥说:“去那一趟可把我吓坏了,这不是人遭的罪。”
香栀叹口气:“能给清白就好。”
沈夏荷说:“是啊,顾团长那样的人,不然真是六月飞雪了。”
下午三点多钟,沈夏荷她们回家去了,香栀跟小花宝俩人直接在沙发上睡着了。
顾闻山用钥匙打开门,见到东倒西歪的娘俩,忍不住笑了笑。
他手里提着刘师长当着稽查的面,给的他家乡的特产,还有石志兵出差拿回来的烤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