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现代来修仙 第5章

作者:暮时夏 标签: 重生 现代架空 爽文 升级流 玄幻仙侠

  孟园本来满心复杂,一时都被弄得哭笑不得,只好连连保证自己没想做傻事,只是出门散散心。

  既然送了外婆最后一程,又确定外婆下辈子能幸福美满,她自然也没什么好不放心的了。

  接下来几日便是办丧事,孟园虽是名义上的外孙,实际却是被当做女儿养大的,事情实在不少,每日哭丧待客、奉香摔盆,最后还要送老人去附近的殡仪馆火化,再迎回家葬入附近的墓地,一番流程下来,再歇下来时已是三天后。

  第四天,送葬的亲戚客人也都离去了,便只剩下家里人。

  这天夜里,一大家人围坐在餐桌边,一边吃着前一天酒席的剩菜,一边交谈。

  穿越异世五百年,漫长的时光早已模糊了旧人的模样,刚回来时,孟园甚至都认不出他们是谁,经过几天相处,才渐渐回忆起一些往事。

  孟家大姑嫁在外地,来回高铁都要坐四五个小时,这回带着姑父一起回来,她生了两个儿子,都二十多岁在上班,却都没有来。

  孟小姑嫁在县城里,生了一儿一女,大女儿正在读大学,不方便回来,小儿子正在县城读高中,这会儿便坐在桌上。

  孟二叔是孟老太唯一的儿子,在县城买了房子,工作是跑货车,他只有一个老来子,今年才十三岁。

  孟园跟几位长辈的关系算不上多亲近。

  当年外婆将她捡回家时,几个子女都已经长大成人了。老太太那会五十多快六十,再过些年就老了,这孩子捡回来以后怕不是要他们养,考虑到这点,当时几人都不同意孟老太养孟园。

  孟老太执意要养,又说绝不麻烦他们,此后许多年果然如此,老太太一个人带着孟园住在老屋,平日吃喝都靠自己,真没要过他们一分钱。

  孟园也争气,努力学习年年拿奖学金,倒也那么过下来了。

  反倒是孟老太的几个子女心里有些过意不去,随着孟园渐渐长大,时常也会拎着礼物来看望她与老人,逢年过节给个几百块钱红包,但也仅止于此了。

  小姑与二叔对视一眼,忽而开口问孟园:“园园啊,你从海都来应该请了假吧?请了几天,什么时候回去啊?”

  孟园道:“没请假。”

  “没请假?”

  孟园从碗里抬头,淡笑道:“我辞职了。”

  几个长辈闻言,全都脸色一变。

  “怎么辞职了呢?那么好的工作,还是在国际化大城市呢!”

  “园园,你辞职了以后打算去哪?”

  “总不能留在家里吧!老家可没什么好工作,再说了你学历高,千万不能留在这种没前途的小地方!那不是埋没了人才吗!”

  看着几人焦急的神情,孟园微微一笑。

  她当然清楚他们为什么这么着急,大概是怕她要争老屋这块宅基地吧?

  老屋就在县城郊区,这几年城市化发展又快,孟家人觉得这块地也许过几年会被划进城市建设中去,到时候能赔一大笔钱。

  宅基地是老太太的,户口本上孟园登记的身份是老太太女儿,自然也有一份继承权。

  长辈都在劝说,小辈则在默默观望,孟园仍然觉得有趣,并不为此恼怒。

  短短几分钟,她听了许多话,觉得几人的嘴巴都要说干,才轻笑道:“我不留在老家。”

  “那你去哪?”

  孟园面上仍旧挂着那淡淡的浅笑,仿佛从始至终都不曾变过:“去外边转转,看看风景吧。”

  “全国旅游吗?”小姑家的小表弟兴致勃勃地问。

  孟园:“可以这么说。”

  “旅游完了呢?还回家吗?”小姑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

  孟园好脾气地答:“旅途中若是遇到合适的地方,大概就会定居下来。”

  听她这么说,几个长辈这才放过她。

  一顿饭很快吃完,众人各自散去。

  今夜正是满月,玉盘高悬,月光如银练般铺满大地。

  孟园瞧了瞧夜色,去堂屋拿了三根红箸香,转身出门,穿过细细长长的田间小径,朝着榕树下孤零零的城隍庙走去。

第5章

  冷月清辉,田间蛙鸣,相映成趣。

  月色太亮,即便是夜晚,也能隐隐看清前路,孟园脚步不疾不徐,乘着清凉的夜风前行。

  走的近了,她才看到榕树下城隍庙里竟然点着一盏小灯。

  鸡蛋大的灯泡被绳索似的电线牵着,垂挂在庙檐下,蒙着一层蛛丝,发出昏黄暗淡的光,只能照亮这间小庙,一旦走出去,离得远了,光线便会被黑夜吞噬。

  借着这灯光,孟园得以看清那尊城隍像。

  神像并不高大,甚至极为粗陋,经过岁月无情的消磨,面目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泥像上绘制的颜料也大都已然褪色,露出黑色粗糙的内里。

  怪不得人们会以为这是土地庙,盖因这尊像实在太寒碜,配不上城隍的名声。

  孟园轻轻叹息。

  她双手持香,竖立身前,张嘴对着香上轻轻一吹,三支红箸香便蓦地无风自燃,飘出袅袅的烟气。

  孟园略微苦笑了下。

  只是点几支香,就将她这几日积攒的灵力消耗一空。

  孟园倒也不意外,毕竟如今她只是一个普通凡人,还未踏上道途,更未种下道种,能在体内聚集这一缕灵力都算好的了。

  抬手将点燃的香插进神像前的香炉中,炉内还能看见几根零零散散的竹签,但都落满了灰尘,大概已是许久之前留下的了,显然平日少有人来。

  香插上去,烟气便形成一条白色的线,徐徐飘向城隍像。

  孟园立在神像前,轻声道:“烦请城隍来见。”

  话音刚落,城隍像便蓦地发出一道金光,早已模糊的双眼微微一闪,似是有了一抹神采,将她定定一望。

  “嗯?”

  一道低沉威严的声音自庙中响起。

  “你是何人?何故唤我?”

  城隍这般问着,内心也是惊疑不定。

  如今这世道不容鬼神存世,别看城隍还活着,但常年收不到香火,已是坐吃山空,等到哪天消耗完留存,就得如其他孤魂野鬼一般,消散于天地间了。

  虽然每年也有一些老人会来上香,但当今社会不崇尚神灵,甚至大部分上香的人根本就不信世上有鬼神,点的香自然也送不到城隍口中。

  方才城隍还在阴司之中,忽然感觉一股香火直直朝自己冲来,气息之浓烈纯正,只吸一口,就叫他仿佛回到了千年前,魂体都凝实了几分。

  等听到那道隐约传来的话语声,这才现身一见。

  城隍神眼观望之下,只见面前的女子肉体凡胎,神魂却极为凝实,甚至隐隐在体外透出神光。

  如此强大的神魂,定是道修高人。

  “我叫孟园,是这个镇上的住户,前几日阴差送往城隍庙的孟秋花,便是养育我的母亲。请大人前来,乃是有事请教。”

  孟园拱手行礼,礼貌地自我介绍道。

  “有何请教?若我知晓,便告知于你。”

  城隍态度也温和许多,不仅因为此人供给自己如此纯净的香火,也是对道修的尊重。

  末法时代,灵气稀薄,鬼神不存,道统也几乎绝迹了。能在这种情况下修到神光透体的境界,大概全世界都找不出几个。

  孟园道:“我欲踏上道途,需寻天地道蕴,不知城隍可知,如今天下何处还有天地道蕴残存?”

  道蕴是大道的凝结,孟园在修仙界时修行天地五行种道法,乃是一门直指大道的法门,需在体内种下金、木、水、火、土五行道蕴,再将其修至圆满,便可令五行道种交融,凝聚道丹,彻底超凡脱俗、跳脱五行之外,成就人仙之身。

  孟园上辈子修到五行圆满,可惜道心有缺,始终无法凝聚道丹,最终身死道消。

  如今她道心圆融,只要再走一遍五行种道之路,得道已然有望。

  只不知是天意弄人,这个世界天道破碎,道蕴难寻,靠她自己不知多久才能找到,只好求助于当地城隍。

  城隍闻言,又是一惊。

  将面前的凡人女子看了又看,猜到她或许得了什么机缘,心中又有一种莫名的预感,只觉帮这女子或许未来有莫大好处,当下也不迟疑,便道:“你所说的道蕴,可是天地生出的灵物?”

  孟园点头:“正是。”

  道蕴是大道的显化,大道凝聚便是纯粹的天地灵物。

  修仙界道蕴并不少见,比如木之道蕴往往藏在灵木中,水之道蕴则在灵水之中。

  当初孟园种道之时,宗门直接为她送来五行道蕴,根本不用她亲自去寻。

  城隍沉吟片刻,说:“我不能离开城隍庙太远,也不知外界如何,只听说百年前有一头开了灵智的蛇妖,一直盘踞在不远处的秦岭山脉中,此等妖物都会寻风水宝地而居,里头或许有灵物,你可以去看看。”

  孟园本没抱多大希望,此时有所收获,自是欣喜。

  她微微一笑,又冲城隍行一礼。

  “多谢城隍告知,在下铭记于心,来日必有所报。”

  城隍只说:“多给我点几次香便好了。”

  修道高人的香火绝非凡人能比,再来几回城隍都要笑醒。

  孟园听闻,亦是含笑答应下来:“我若在此,必为城隍大人上香。”

  “可还有其他事?”

  “没有了。”

  “那便告辞了。”

  一眨眼的功夫,神像上的金光尽数隐没下去,恢复成寻常模样。但也不知是不是错觉,神像的脸似是变得清晰了几分,隐约能看清五官面容。

  孟园迈着轻快的步伐离开城隍庙,走上羊肠般的田间小径,穿过稻田,听着耳畔虫鸣蛙叫,沿着来路回到老屋。

  夜风不知送来何处的花香,芬芳中透着幽幽的冷意。

  老屋院落菜园里的瓜藤架上挂着黄色的小花,正在无人注视下静静绽放。听到脚步声,堂屋里走出一人,是小姑家的表弟。

  “表姐,你这么晚去哪了?”

  十七八岁的男孩子,正是好奇心旺盛的时候,什么都要问一问。

  孟园说:“趁着月色散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