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47章

作者:墨尔玉 标签: 系统 爽文 直播 BG同人

  唐太宗李世民面色稍稍和缓,不置可否。

  他的孩子文韬武略都不错,这唐僖宗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吧?

  谁知紧接着,天幕说道: 【对于百姓来说,高额的赋税也许能忍,咬咬牙也能买点盐。但祸不单行,接下来天灾来了。

  给大家说一个故事。

  当时,湖北发生蝗灾,蝗虫肆虐。

  蝗虫先扫荡了湖北,又扫荡了河南,所到之处,颗粒无收。

  紧接着,蝗虫来到了陕西长安,正准备按照惯例饱餐一顿。结果,他们突然发现长安是如此的美,百姓安居乐业,大臣聪明睿智。

  这一切都是因为唐僖宗像尧舜一样圣明!

  蝗虫顿时觉得太羞愧了,这个国家的君主和天神一样伟大,它们却破坏他的庄稼,还骚扰他的民众。它们真不是好虫!

  蝗虫们痛哭流涕,自惭形秽,最终飞入荆棘丛中,狠狠地用荆棘刺死自己。

  它们要用自杀来洗刷自己的罪孽。当时的长安市长就是跟皇上这么说的。

  文武百官接连称赞:"是陛下的仁德感化了那些该死的蝗虫啊。"唐僖宗表示信了,龙颜大

  悦,庙堂响起笑声。

  古代如果有天灾,朝廷一般会进行赈灾。虽然官员层层抽油水,但最后也能减缓一些灾情。现在满朝都觉得蝗虫自杀了,自然不会拨款赈灾。

  所以多地饿殍遍地,百姓易子相食。

  百姓连饭都吃不起了,唐僖宗集团还在收高额的税赋。他们这次割韭菜直接割到了根。

  无数农民破产,成为流民,只能背井离乡,投奔黄巢这样的□口。

  黄巢什么事都没干,实力却噌噌上涨,原因无他,对手太会作死了。】

  唐太宗脸气得发青,眼前头晕目眩: ".……"

  居然能信蝗虫自杀……这唐僖宗不是十几岁,而是三岁小童吧。不对,有的三岁小童也很聪明,那黄巢三四岁已经能对诗了。

  这唐僖宗好像颇内有疾!

  唐僖宗跟唐玄宗一样,荣登唐太宗心目中不肖子孙榜首。他没有这样的子孙!

第92章 崇祯:该不该封黄巢的翻版?

  大汉开国皇帝刘邦笑得合不拢嘴,看热闹不嫌事大,乐呵呵地望着文武百: “你们天天说什么大唐文道昌隆,繁华富庶,连天子都能吟诗作赋,朕看也不咋样,这唐僖宗跟傻子没什么区别啊。"

  时至今日,天幕播放了不少视频,提到的大部分都是唐朝的诗人。众人都能从这些视频中,窥得盛世大唐的一角。

  "九重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富裕,繁华,开放,是大唐的代名词。

  好像下至贩夫走卒,上至天子,人人都能吟诗作赋。人们行走在大唐,仿佛行走在神的国度。所以各大位面的人们羡慕极了,大唐在他们眼里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刘邦的臣子一直提议他学习大唐先进的地方,特别是多学习一下文武双全的唐太宗,不要天天一副流氓样子。

  刘邦这些天被卷得不行,现在一看着唐僖宗的荒唐模样,笑得牙不见眼。这大唐的君王素质也没那么高嘛,装什么呀?!

  萧何: “王朝末年,时局混乱,哪里有什么贤明的君主?这唐僖宗愚蠢是愚蠢,却比那胡亥好多了。

  刘邦一听,唏嘘不已:“这倒也是。如果这天幕盘点个十大昏庸之君榜单,胡亥应该能排第一吧。和他相比,唐僖宗这个痴儿皇帝顶多排个第十吧。"

  "唉,对了,萧何,你说咱们大汉的君主会如此昏庸吗?"

  萧何自然不敢忤逆圣上,很保守地说:“陛下的孩子应该昏庸不到哪里去。不过一切还尚未可知,得等到天幕提了才能知晓。”

  刘邦天马行空地思考: “只要没唐僖宗这么荒唐,我就能接受。”殊不知,大汉后期的皇帝也是一个比一个昏庸,比如小偷皇帝和裸.泳皇帝,比唐僖宗离谱多了。

  蝗虫自杀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离谱的一个谎言,偏偏皇上还信了。真是一个敢说,一个敢信。各大位面的人都在看乐子,嘲讽唐僖宗。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大唐人则尴尬极了,这智.障可是他们大唐的君主,真是丢脸丢到姥姥家了!

  唐僖宗人都傻了,气得嘴唇颤抖,脸像调料盘打翻了一样,一会青一会红。

  污蔑,这是赤.裸裸的污蔑!

  "朕可不是什么傻子!朕什么都知道!阿父,你替朕澄——

  很多百姓看完天幕之后认为这皇帝是个智障,可熟悉唐僖宗的人都知道他不是。他吃喝玩乐样样精通,还特别喜欢下很废智商的围棋,脑子没有半点问题。

  他只是不想去管那蝗灾。

  田令孜却阻止他: “陛下,事已至此,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唐僖宗闻言沉默,百姓如果知道他不是傻子、只是不关心他们的死活,只会更加厌恶他这个君主。

  他最好的选择就是继续当个傻子。

  古青青: 【黄巢本来只是想进体制内,但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他心想,不是他的错,都是这个世界的错,不如把这个大唐给打烂吧!】

  【当时,同为盐贩子的王仙芝在山东造反。黄巢带着手下的几千人,投奔了这位大哥。他们被蝗虫和朝廷夺走了口粮,便到处抢人、抢粮和抢钱。

  山东的火苗,引起了燎原大火。全国的盗匪听到风声,都蠢蠢欲动。】

  【唐僖宗集团其实反应很快,他们立刻派出军队剿匪。把这些盗匪当作东汉末年的黄巾军来处理。

  朝廷兵强马壮,按道理来说,剿个匪还不是轻轻松松吗?

  可是百姓都活不下去了,所以黄巢那边根本不缺兵源。虽然都是没怎么训练的老弱妇孺,但是人多。

  正反两方打得有来有回。

  后来,黄巢手下的人越打越多。朝廷一看,这不行啊,要不休战吧?黄巢这边其实也想休战,他的梦想就是进体制,造反只不过是他曲线救国的方法。

  他想当节度使,去广东那个偏远地方当土皇帝。他感觉自己的诉求挺合理,极南之地土人多,非常穷,而且还不服管教。他给朝廷回收垃圾,朝廷应该感谢他才对。

  结果朝廷拒绝了,却封他的大哥王仙芝当京官。

  黄巢这才发现,自己这个响当当的叛军头领,居然只是个小丑。】

  【王仙芝这位大哥做得也挺不厚的,跟黄巢相比,他不算完全的泥腿子,他家在朝中有人,所以封官封得非常顺利。

  他也没有给其他朋友争取官位的想法,拍拍屁股准备去赴任了。黄巢知道之后非常生气,愿天堂没有走关系!

  黄巢“以德服人”,把大哥打得头破血流,让大哥不敢接受招安。最后,两边分了家,各自带了一部分军队分开了。

  王仙芝没有接受招安,后来死于朝廷围剿。

  黄巢则来到了广州,既然皇上不给他广州,那他就自己拿。然后一天时间就打下了广州。这个时候,他已经彻底黑化了。】弹幕: (广东:你不要过来啊!)

  (读书好,又变.态,好像冻鱼战神。)

  黄巢的命运让无数大唐文人怔愣。

  杜甫收敛容色: “安禄山都能当三镇节度使,掌控冀州重镇。到了晚唐,黄巢的威胁已经如此之大,朝廷居然不肯安抚一下,这可真的是……"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活该灭亡。

  究其原因,大唐文人都懂,不是黄巢不讨喜,不是黄巢不

  厉害,而是家世的问题。

  上升的渠道已经被世家豪族占据得死死的。

  至于没什么背景的安禄山能够一步登天,那是因为背后站的是唐玄宗。皇家就是天下最大的世家。

  世家子弟傲慢地望着盗匪黄巢,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殊不知,最终要付出沉甸甸的代价。杜甫叹息。杜氏也算小世家,他也有才华,可惜削尖脑袋都挤不进上层圈子。何况黄巢?黄巢在他们眼里确实是个跳梁小丑。

  大唐名相张九龄长相温文尔雅,风姿绰约,风度翩翩。

  他敛眸,心中暗道: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只要黄巢是个盐贩子,他注定不会受到任何礼遇,除非他打到长安。"

  张九龄出身岭南,祖上出了几个小官,勉强是个小世家,在岭南还混得开,到了长安就捉襟见肘。

  他于是找到了另一位宰相张说,两人交换族谱,给自己认了个亲。从此以后,他成了世家豪族之一范阳张氏的成员。也就是张良的后离。

  因此,他才能稳步青云直上。

  可是官场上的世家子弟还是在歧视他。连唐玄宗都不信他的说辞: "如卿岂有门籍!"

  张九龄不得不回:“荒陬贱类。”不过是荒野之间的粗鄙之人罢了。

  寒门宰相在大唐是个天方夜谭,直到宋朝才成为可能。

  张九龄有些说不出道不明的期待,心中暗道: "让我看看,希望成为青帝的你能走到哪里。"

  有

  人觉得该给黄巢封王,有人却觉得不行。大明末代君主崇祯皇帝就是其中之一。

  怎么能给叛贼封王呢?!叛贼怎么配?

  如今,崇祯皇帝和唐僖宗一样,正面对一个糟糕又尴尬的局面。闯王李自成的叛军打到京城来了。

  夜晚,他带着太监来到成国公的府邸,希望借他的势力逃出北京。南京有一套班底,还有充足的兵力,只要逃到南京,一切还有机会。

  但是成国公闭门不开,里面好像没人。可是崇祯皇帝发誓自己听见了里面的人声。要知道,成国公的祖先可是帮助朱棣靖难的忠臣啊。真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世态炎凉,满城文武竟无一人可用!这是天要绝我!"

  盛怒之下,崇祯皇帝悲愤不已、心如死灰地来到煤山,掌着绳子,想要了断自己。

  他临死之前,自嘲地笑笑: “王承恩,朕有预感,这是朕最后一次看天幕了。天幕出现的时候,朕还以为是什么吉兆,结果吉的不是朕,而是那叛贼。"

  "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宦官王承恩哭着说道: “陛下,未必不是吉兆啊。”

  "怎么说?"

  宦官王承恩: "那闯王李自成也曾向陛下请求招安,跟黄巢如何相似。天幕出现这一段,不就是在跟陛下说,要吸取唐朝的教训嘛!"

  不久前,李自成给崇祯送来一封信,希望崇祯封他为西北王。他还保证,他会帮大明解决北方的后金。

  崇祯大骂: "祖训有言,非宗室不得为王,异姓不得封王!"

  王承恩跪地说道:“可成祖不也封忠勇王金忠为异姓王了吗?这是大明的生死关头,想必太.祖也会理解的。"

  崇祯沉默了一下,随后才说: “他是胆大包天的匪徒,又不是金忠那样的精忠报国的能臣,堂堂天子岂能受匪徒的威胁?"

  王承恩又说: "可是天幕都说了,明朝之后异族入侵,建立清朝。那叛贼李自成,起码是汉人,陛下应该和他一致对外才是啊。"

  "陛下忍一时之气,却能替大明谋福祉啊!"

  崇祯握着绳子的手微微颤抖:“……可是那李自成如何会答应呢?”

  王承恩见状,心中大喜,连忙下猛药:“他如果不想被招安,就不会送那封信。陛下只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自然会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