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这是什么?”
“橡胶球。”
胤祝接过小黄球晃了晃,介绍:“基本上未经处理天然橡胶的球,橡胶是一种具备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也就是说可以变来变去。”
言罢,他捏了捏。
手上的小球变形,力道轻可以恢复,但力道重需要时间更长恢复,或者手动帮忙,砸在地上有一定弹性,但遇见水或者太阳,也容易损坏。
胤禟眼睛亮晶晶的从他手里接过来,捏来捏去,好像很好玩?
胤祝又把大球往地上砸,拍了拍:“这个是塑化处理过的橡胶球,可以玩,可以投篮,我们院子里搞了个篮球框,和蹴鞠不一样,只能用手玩儿。”
马佳芸兰:
……呵呵。
常宁也不在意什么是大人小孩,感兴趣便出手,在小十胤誐可恶的眼神下,抢过橡胶球过来玩了一玩:“这玩意儿挺有趣的,但不至于让你们从尚书房结业吧?”
在场人都是这个想法,包括看常宁抢自己儿子玩具的康熙也是。
“哇,这还不重要吗。”胤祝求助的看了眼胤祁,他平时三分之二的精力都专注于科学,在尚书房的成绩很一般,这还都是胤祉胤祁空余时间给他开小灶。
他倒是可以说学术长篇论文,除了胤祝和额娘,连胤祉都不一定能听懂。
相反,胤祁的实践科学可能比不过胤祝,但在理论科学、尚书房课程,乃至于外交上都平衡的不错,且最擅长理论科学。
收到求助后,他侃侃而谈,先从手上的橡胶说起:“事情是这样子的,我和六弟一直在找一种胶状材料,能够改进我们的滑轮车,还有能够运用于自行车、三轮车、四轮车、翻斗车、多米诺效应工业园区等。”
“但一直未成功。”
“也不是完全没有,只不过昂贵且不用多说,制出来高温不耐热,长时间遇冷会变得又硬又脆,只是个玻璃品。”胤祝眉头紧锁。
“玻璃品,玻璃心,一碰就碎,”胤祁见众人疑惑,把形容词说明白。
别说,这词形容的十分贴切,玻璃这种珍品,的确易碎。
胤祁继续:“然后我们便去求额娘,额娘大概被烦的受不了,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是郭罗妈妈从郭罗玛法从洋人商人那里听来的。”
“在很远很远的英吉利国,有一个名叫哥伦布的航海冒险家,他在出海冒险时无意间发现一块人烟稀少的大陆,大陆上人们还是以原始部落居住,但他们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哥伦布团队从这个大陆带回去很多东西,包括当地小孩玩的一种球。”
胤祝配合地指了指胤禟手里的橡皮球,补充:“这种球只由当地一种橡胶树上割开树皮收集的胶乳,经凝固、干燥便是这样。”
“然后呢,它还不是个玩具吗?”很多人和常宁一样对海外并不感兴趣,也不觉得这个东西有多么重要。
胤祁生无可恋,胤祝像青蛙一样鼓了鼓脸,不甘心地说:“它可以制作轮胎,让车平稳行驶、速度加快、减少损耗等;可以制成球、绳,弹性更好;可制雨衣、橡皮鞋,防雨防尘;可制作橡皮擦,与铅笔套用,擦除铅笔的痕迹;可制防毒面具,危险环境下保护我们的身体,防止肺部损伤,还有……继续研究下去,可以在工业、农业诸多方面有重要作用……”
事实上,胤祁胤祝现在搞不了那么多。
不是他们知识点不够,知识不够可以学,而是马佳芸兰不允许。
马佳芸兰知道橡胶的用途非常广泛,但同时也深深明白化工科学对身体的危害。
从树上取下的天然橡胶运用非常有限,正入胤祁胤祝而言——各种半产品像个玻璃,坏的很轻易。
全世界真正开始广泛使用橡胶是在1839年,科学家查尔斯固特异在一次偶然实验中,将一包硫磺掉入正在熬制橡胶的锅中,磺化橡胶的出现才代表橡胶的工作发展之路,查尔斯固特异也被叫“橡胶之父。”[1]
但马佳芸兰不允许他们涉及硫化橡胶,在这种防护措施不健全的封建时代,化工的危害想必所有人都知道。
不仅双胞胎危险,生产这些东西的工匠们更危险。
可能等未来真正掌握造办处,从上到下一场全新的变革,改造生产环境,加上有更多研究化工的人才,马佳芸兰才会把硫化橡胶等东西摆到明面上来。
而现在他们所谓的天然橡胶处理,不是硫化,而是相对危险小一些的普通塑化,塑化剂采用的原料是石油。
石油在这个年代叫石漆、石脂水、猛火油,聪明的古人已经用它们来照明、润滑车辆等,但真正用途也未展开。
石油提取的石蜡油芳烃含量低,挥发性小,用于天然橡胶能够生产出气味小更相对安全、耐热、以及光照性不错的橡胶制品,此外,石蜡还可以制得洗涤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滑脂最等。[2]
马佳芸兰当然知道这也有危险。
但她除了不干,已经没有其他办法处理橡胶,或许也是她没有继续深造学习知识量不够的原因。
她只能把安全性提到最高,且也借橡胶搞出更多的防毒面具等。
当然,化工暂截此为止,先去把机械知识学完再说。
以上前因后果在她自己整理的笔记,与双胞胎记下的笔记,都有记下。
双胞胎每每被人夸聪明时,都想反驳自己额娘才是真正聪明,但他们明白这对额娘没有好处,于是笔记本里几乎篇篇都有额娘的身影,除了开头,马佳芸兰被他们在笔记本中称做“先生”,满篇的“先生说”。
扯回来,众人:
……好像有用?
但在他们眼中,这远远比不上酒精、玻璃,甚至连自鸣钟都比不上!可能只有同样听得冒星星的胤禟这些小孩子在无脑支持。
很多人想,五阿哥、六阿哥是不是学偏了,现在有一点玩物丧志?
胤祉知道假如今天的事情传出去,肯定会被一些政敌做文章,给胤祁胤祝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与工作。
他的确有给双胞胎教训的目标,主要是他们生来便一路顺畅,又有额娘、长姐、二哥兜底,行事越来越没有章程。
如今看他们表情,知道他们已经受到教训,开始反思,这也够了。
胤祉也不忍让两个弟弟受更大的委屈,于是站了出来。
他站了出来,先是对小五小六作出一副无奈的模样:“本来是向汗阿玛送上的寿礼,却被你们提前泄露。”
胤祝还在懵,胤祁一下子明白:“对不起,二哥,我错了。”
“我错了。”
在兄弟俩看来,虽然二哥脑子薛定律不好使(??),但人情社交,可比他们强多了,他一开口,事情必然解决。
而其他人:
……寿礼,就这?
“也是小五小六顽皮,额娘又比较宠他们,在郭罗妈妈入宫时,额娘提了一嘴,郭罗玛法又比较宠额娘,便去向海外商人打听这橡胶树与橡胶球。”
“……你们这马佳氏的无脑宠娃是一脉传承吗?”
很多人脑子一下子想到这个。
不过,涉及安宁伯这个天降宠儿,他们不得不重视,但把这橡胶球翻来覆去,捏来捏去,也不像是能够拿来当寿礼的模样。
胤祉没有固作停顿,很快揭秘:“郭罗玛法幸运地找到橡胶树,还在非常热的琼地将它们种过,果然能够收割橡胶。”
“儿臣去郭罗玛法替小五小六取他们看中的橡胶时,听见橡胶树这种植物也很有兴趣,儿臣学了点外语,便和外国商人聊起了他们的地俗人情,又了解到了其他的一些植物,包括一些他们国家的食物。”
“然后,儿臣意外发现,其中一种已经引入我国,改名为红薯,引入人正是福建福州的商人陈振龙,他因见红薯可充谷食之半,又比谷物产量更高,正在推广,但因民间没有人见过这种植物,推广受限。”
“儿臣便斗胆联系陈振龙,助其一臂之力,假如当真如他所言,此乃天下之福,且郭罗玛法又派人寻那土豆、玉米,这些名字也是我们随口自己人取的,玉米现在在海外也是稀罕物,搜寻更花时间,刚刚收到不久,需等明年再种下。”
康熙这个时候开口:“可有结果?”
“终不负所托,”胤祉满脸春风,掷地有声地回答,“在陈振龙的指导下,儿臣在闽地与京外都种植红薯,若无自然灾害,红薯不调土壤,但疏松肥沃的沙土最好,在适当施土杂肥及草木灰的条件下,亩产最高至少十石,且除了薯果,薯藤薯叶也能做菜,还有其他部位也值得药用研究。”
等等——
亩产多少来着?
第89章
十石!
清朝1石=180斤。
10石≈1800斤!
在场除了纯粹不食人间烟火的,谁能不知道亩产十石代表着什么。
有人怀疑自己耳朵听错,比如庄亲王,他失态地作出掏耳朵的动作,提出质疑:“请问二阿哥,当真是十石?”
民间有言:“百亩之产,入租百石。”
很多地租百姓并不能获得其中一半,但即便按照对半租,清朝南方水稻平均亩产在两石左右,即三百五十斤上下。
又有康熙年间《江阴县志》言:“麦、菽、黍、稷亩二石。”
其他粮食亩产也差不多这个数目。
这个什么红薯一亩可产十石?他们怀疑二阿哥报错了,海外人的粮食有那么好吗?
胤祉当初得到消息时也很吃惊。
他非常相信额娘,海外有很多好东西,比如玻璃、机械钟等等,但也是头次如此震撼于海外关于民生还能如此借用。
亩产1800斤的红薯并不是实验地中的最高成绩;通常来说,春薯亩产平均在2000斤左右,夏薯1000斤左右。
红薯在京城一般只种一季,在春天播种,又叫春薯;但在丘陵山地,可以在麦类、豆类收获后栽插,夏天播种,又叫夏薯,通常为一年二熟,年亩产也等于2000斤左右;再往南的地区,有的一年四季都可种红薯,产量也不定,但只可能更多。
且额娘说了,红薯的亩产还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
多培养一点农学方面的人才,不止是种地的农民,还有专门研究农事的学家,类似于写《齐民要术》那种,比那更专精,保守估计,亩产可以超过五千斤。
甚至于更多。
假如能够真正做到让百姓衣食无忧,胤祉的心在扑腾扑腾跳,只听他回:
“确实是十石。”
给予肯定后,又道,“今年京外皇庄春季播种的红薯已有收获,本来是打算万寿节献给汗阿哥当作寿礼,但小五小六把这橡胶先抖了出来——”
胤祁胤祝当然也知道红薯很重要,但红薯主要是额娘与二哥他们的功绩,与自己没多大关系,他们与额娘一块儿参与的是橡胶,尤其是橡胶塑化,在额娘的远程监督下,一点一点制作出来的。
胤祝抿了抿唇:
“橡胶也很重要。”
胤祁忙帮他漂亮收尾:“在天下百姓都能填饱肚子以后,橡胶当然重要。”
“说得好!”开口的是裕亲王福全,他面向康熙道,“如若这红薯真如二阿哥所言,那天下人必然不会再饿肚,此乃天下之福,五阿哥六阿哥也是有福之人。”
先是牛痘,又是红薯,随意一件让人终生受益,这马佳氏怕不是祖坟冒青烟了吧?他们葬在什么风水宝地。
福全从不参与皇子争夺之事,但因上次噶尔丹的事情,让他觉得只要不是大阿哥便行,毕竟他也是皇子皇孙走过来的,现在还是亲王,也可以有自己的喜好。
只是喜好不明显而已。
福全平等地看重其他任何皇子,包括与大阿哥有竞争力的太子,也包括与大阿哥有竞争力的二阿哥一家。
如今二阿哥他们有这么重要的发现,便为了这大清,也值得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