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皇汉武恶补科学 第170章

作者:梨遥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第136章 太宗上位计【八】

  【作为封建帝制时期的政治家,汉文帝之笑里藏刀的高超手腕自然能让他的对手们狠狠抖上三抖。可若只有政治权谋而全无为政功绩,也无法得到后人的如此赞誉。

  作为开创了文景之治,这个这个华夏封建帝制时期的第一个治世的皇帝,汉文帝一方面轻徭薄赋,安民为本,弛山泽之禁,鼓励其治下百姓发展副业,经历战乱而凋零的手工业与商业开始渐渐复苏起来。

  另一方面,汉文帝废除首孥连坐法,并废除肉刑,改为笞刑和杖刑,推动中国法制从旧五刑向新五刑的转变,是法制文明的一大进步。

  当然,由于第一次改革没太有经验,在司法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造成了“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的结果,还得是咱大汉棋圣凭借自己打人张弛有度的经验,对于笞杖刑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才最终解决了这一弊端。】

  刘启:???

  什么叫他打人张弛有度的经验啊,明明就是根据下属对于刑罚适用的反馈进行了详细的修改,他主要是通过了手底下官员提出的建议而已,他没有打人为乐的这种暴虐的爱好!

  不就是顺手抄起棋盘砸死了吴王的太子嘛,何必如此耿耿于怀呢。

  不过……

  第一个治世么。

  刘恒与刘启注意到这句话,忍不住嘴角微微扬起。

  自己觉得自己干得不差跟后人点名表扬的感觉还真是完全不一样呢。

  【除此之外,虽然纵观汉文帝一朝,一直对于用兵之事十分谨慎,能以和为贵绝不生事。但实际上,汉文帝很早就开始为了战争做准备。可以说,汉朝前期的每一代皇帝,又或者说,汉朝的绝大多数皇帝都对于外患问题十分重视,从未真正有人幻想过苟安保全中原的想法,我可没有内涵任何人的意思哦。

  汉文帝听取晁错的建议,采取入粟拜爵的制度,也即向朝廷边郡运送满多少石粟米就能获得爵位,通过此等措施,充实边防军粮,这也为他的某几个后世子孙提供了灵感来源呢。

  汉文帝还在边地建立马苑36所,同时鼓励民间养马,以满足边防对于马匹的需求。在封建时期,马匹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那绝对是战争必备的储备。

  汉文帝改革屯戍制度,大大加强了对于匈奴侵扰的防御力量,汉景帝时期匈奴的大规模入侵减少,渐渐变成了小规模的侵扰,其中也正是因为汉朝边防的防御反击力量给匈奴的入侵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宋朝皇帝感觉膝盖中了一箭。

  天幕你这跟“此地无银三百两”有什么区别。

  不说那句没有内涵任何人的意思别人可能还没觉得你想内涵谁,加上这么一句,可不就是专门说出来膈应之前刚刚被狠狠骂过的他们吗?

  刘彻感觉到自己也被内涵到了。

  他那不是没有办法嘛,没钱打仗了,那不得想尽一起办法搞钱嘛。

  再说了,卖了官职之后,升降还不是他说了算。

  哦,这话可不好直接往外说呢。

  不过……

  某“几个”后世子孙是什么意思啊?

  【所以说,如果说文景之治真正为汉武帝彻底打垮匈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的话,我认为这些战略的储备和防御的准备工作才是其中最不可磨灭的功劳。

  毕竟在经济方面,汉文帝采取堪称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因此大多都藏富于民,富商大贾,地方豪强固然富可敌国,但国家和贫民手中的钱财却实在不算丰饶。

  比较有意思的是,加上吕后,汉朝虽连出七位明君,但是每一位明君看起来都好像很缺钱的样子,也是中华史册之上的一道奇观了。

  再加上汉文帝为了鼓励经济,又废除了盗铸钱令,导致劣币驱除良币,文景之时的通货膨胀率应该很是不忍直视的。

  但……你要说为汉武帝搜刮地方豪强储备了大量的财富,那也不是不行。

  祖宗没白送,没关系,咱猪猪会直接抢的。】

  常柚一连串的什么自由放任,什么劣币驱逐良币,什么通货膨胀率听得列位皇帝是似懂非懂。

  但没关系,听不懂的,咱就不勉强自己了。

  这个嘛,那个嘛。

  汉朝时空的皇帝们忍不住顾左右而言他,只有刘邦直言不讳。

  他们再穷,能有乃公贫穷吗?

  乃公可是连四匹同色马都找不着啊。

  原本就是奔着始皇帝出巡时那气吞万虎的排场热血上的头,谁知道你的皇帝和我的皇帝情况实在太不一样了。

  而且……

  这画风到他们大汉,怎么就这么不一样呢?

  他的好曾孙啊,你咋还抢劫上了?

  刘彻:???

  他大汉皇帝干的事情,怎么能叫抢呢?

  那是积极动员民间力量投身到对匈作战中去!

  再说了,他不是先晓之以礼了嘛,是那些豪强富贾竟然不乖乖把钱交出来,他只好自己另想办法咯。

  哦,天幕方才是怎么说的来着?

  没错,没错,朕这是效仿祖父,你不体面,朕就来帮你呀。

  刘恒:……

  可真是他的好孙子,你祖父我可不背这个锅。

  【俗话说的好,汉朝最逆天的运气点就在于总是在最合适的时候拥有最适合的皇帝,汉太宗孝文皇帝,便是其中之一。

  在历经了多年战乱之后,汉文帝积极采取安民措施,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最终让国家从秦末战乱之中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时代。

  也因此,汉文帝成为封建帝王之中效仿的典范,这其中,也包括了我们下一位隆重出场的主角。

  没错,那便是离追星成功,与偶像时隔千年遥相呼应仅一步之遥的唐太宗,我们的二凤陛下李世民啦。】

  说的不错,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等等……

  什么叫与偶像时隔千年却仅一步之遥呀?

  唐太宗他们是听过的,不就是唐朝那个什么白月光嘛。【但在介绍我们的天策上将·盛唐第一杰克苏·贞观夸夸群群主的二凤陛下之前,不得不提一下唐太宗与明成祖这坎坷又惨遭背刺的追星生涯。

  众所周知,在本人开创下一个为政典范之前,唐太宗最为欣赏的偶像,就是汉文帝,因此,在去世之前,唐太宗本人为自己定下了“文”的谥号。

  也许就是希望,汉唐两位太宗文皇帝能够同时傲立于史册之上,让大家一看,就觉得很有缘分吧。】

  已经知道了自己真实谥号的李世民:……

  又想起了那天猛烈的冲击。

  难道单字谥号不好听吗?

  听听天幕方才之语吧,“太宗文皇帝”,多么的简单又朗朗上口,听起来又是怎样一种皇家简朴却肃穆的霸气啊。

  那个什么,那个什么谥号,李世民甚至不愿再念一遍,那是对他审美的一种折磨。

  这东西能好听吗?说出去他都觉得害臊。

  【不过很可惜,遇上了他改名狂魔的好大儿和好媳妇,这对夫妻,一个三十多年改了十四个年号,一个十五年就改了十四个年号。

  什么官署名称,官员称谓,宫殿名字,凡是能改的,都要改过来改过去。

  作为大唐的白月光,高宗的好阿耶,唐太宗显然没能躲过这一劫。

  高宗深觉“文”这一个字难以描述他爹的英武非凡,于是将他的谥号改为“文武大圣”皇帝,给母亲长孙皇后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

  同样花里胡哨的唐玄宗即位之后,觉得文武大圣也无法满足唐人心中对于唐太宗的爱戴。

  遂,李世民的谥号被改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长孙皇后随之被改为“文德顺圣”皇后。】

  没想到吃瓜还能吃到自己身上的长孙皇后:……

  没错,雉奴的审美,是要从小就开始调教起来了。

  这一次,她决定站在陛下这一边。

  李世民无语哽住。

  这大唐的白月光,他是一天也当不下去了,要不你们还是另找他人吧,他就想找个角落好好当他的“太宗文皇帝”。

  还有……

  三十多年十四个年号?这不是相当于新出的年号刚普及到民间,搞不好边关的郡县还没来得及用上新年号,更新的年号又出炉了?

  而且,为什么雉奴的妻子也有十四个年号?

  李世民敏锐地察觉到了是不是有哪里不大对劲啊。

  【从此之后,皇帝的谥号就开始往花里胡哨的方向一去不复返了。再加上庙号的泛滥,除了咱二凤的中二谥号有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殊荣之外,大家拒绝去记忆那些越来越长的谥号,毕竟发展到明清时期,动辄十几二十几个字,这谁受得了?

  于是,汉唐开始的皇帝,大家都用庙号作为其历史称谓。

  嗯,唐太宗与偶像汉文帝,一个宗,一个帝,隔着千年的时空,见面

  不识,没点历史常识,谁能知道其实咱二凤陛下也是个文皇帝呢。】

  李世民:……

  其实如果谥号是那个花里胡哨的东西的话,你们后世人倒也不必津津乐道。

  李治:???

  什么叫中二?

  难道不好听吗?

  文武大圣皇帝,多霸气呀,跟他阿耶果然就是最配的!

  至于那个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听起来好像也很不错的样子呢!

  你们后世人真是没眼光。

  刘恒深深吐出一口气。

  还好还好,他儿孙的审美,看起来还是很正常的。

  【咱二凤追星失败了,但是没关系,二凤变成了天上最璀璨的那一颗新星。鉴于自己与唐太宗相似但没完全相似的上位历程,再加上唐太宗那彪炳史册的光辉功业,成功俘获了之后的一众小迷弟。明成祖自得到皇位之日起,便决定效法唐太宗,不但要干出一番功业来证明自己,并已决定自己百年之后的庙号就要定为太宗。

  一方面是致敬偶像,另一方面,明成祖始终希望自己是以小宗顺法统而即位,一生都在为证明自己的正统性而奋斗,绝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另起炉灶。

  但子孙的背刺也来得是那么突然。

  为了让自己没当过皇帝的亲爹入宗庙接受祭祀,嘉靖皇帝搞出了轰轰烈烈的“大礼仪”,把亲爹挪了进去。

  但是天子七庙,加进去超了一个,那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