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梨遥
他堂堂一个明成祖,宋太宗跟他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不愿跟他为伍,太跌份了。
第158章 太宗上位计【三十】
【太平兴国四年,也就是赵光义登基的第四年,其国内统治初步平稳下来,但是到底上位过程伴随着片片疑云,虽然臣子们嘴上不说,但心里不犯嘀咕是不可能的。
赵光义迫切地需要能够证明自己水平的功绩。
他便将目光放到了北汉身上,若是将北汉拿下,扣掉燕云十六州,那怎么不算是统一中原了呢,这可是“太|祖也不能实现的功业”】
赵光义虽然能够听出天幕语气之中的嘲讽,但是……
怎么不算呢?
那辽国如今愈发强盛,连他哥在位的时候都没能染指燕云,他打不下来不是也很正常吗?
不管事先北汉已经如何孱弱,但是,就是在他手上打下来的嘛,怎么不能算是他的功业呢?
当然了,在臣子的面前,他可是万不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的。
“先帝徙其人而空其地,是为首功。”
但是言语之中的用词也得谨慎,虽然有他哥的功劳,但是只是首功而已哦。
赵匡胤:……
什么叫是他也不能实现的功业?
赵匡胤忍不住望向殿内隐隐绰绰,只能露出一个角来的,自己日夜皆要细细观摩的舆图,想到经过自己的一番奋斗已然半死不活的北汉。
若不是这什么暴毙而亡,他如何可能拿不下北汉?
那不是已经是他大宋的囊中之物了吗?
给他注意一下,没有和不能是两个概念!
更生气了怎么办。
李世民一时之间也沉默了。
好一个扣掉燕云十六州,就算统一中原了。
国土与统一这种事情,还能这么算的吗?
李世民今日又大开了一次眼界。
【当然,我们知道,在宋太宗即位之前,赵匡胤秉持着先南后北的战略,先收复比较好打的南方,而后再腾出手来收拾北边。
而北汉能够成为除了辽国之外的最后的一根钉子,自然也有其独到之处。
北汉虽然只偏居一隅,但是军队却十分悍勇,与辽国形成犄角之势,彼此呼应救援都十分便捷,其所处之地更是易守难攻,显然是先南后北之中那个极难打的“北”。
可是……
北汉难打又关赵光义什么事呢?】
原本顺着天幕在思考这北汉看起来也确实有其难打之处,虽然这赵光义听起来不是很靠谱的样子,但是能打下北汉来,也证明他还是有点本事的,虽然不多。
但是天幕山路十八弯地一个转折,一时之间竟然差点没反应过来。
什么叫北汉难打跟赵光义无关?
不是他打下来的北汉吗?
世上怎会有如此清奇的情况呢?
只有明朝的朱棣,完全不曾被迷惑。
这就是开卷考的底气啊。
【毕竟在他灭北汉之前,他哥已经三征过北汉了,可是将北
汉给消耗的不轻。
更是在第二次征讨北汉之时,将北汉境内的居民大量迁徙,可以说,基本上是将北汉的地都给犁了一遍了。
虽然北汉名义上还没有灭亡,但是离灭国也只有咫尺之遥了,等到赵光义上位之后,所面对的北汉,其实只剩下了一个空壳而已。
摘桃大师宋朝版的名号,赵光义当之无愧。
毕竟要是连这样的北汉都打不下来,那还是洗洗睡吧。
赵光义当然信心十足,并且决定御驾亲征!】
李世民:……
怎么在他后面的太宗,有一个算一个都能御驾亲征啊?
怎么连这个赵光义都能御驾亲征?
这真的合理吗?
他不服!他也要御驾亲征!
赵匡胤在收听这个天幕之前,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竟然会成为那个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典型代表。
那是他的北汉!他的江山!
竟然全都成了赵光义的功绩了?
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天幕已然将赵光义之种种行为暴露在了自己的面前,且不管原本的未来会如何推演,但是……
他得先从这个赵光义身上找补回来以泄他心头之恨才行。
【宋朝才刚建国多少年啊,虽然已经开始走起了下坡路,但比起之后的积弊,如今的宋军战斗力还是可以的,对上辽军也不算虚,一面截断了前来增援北汉的辽国数万军队,另外一面兵分四路攻打太原。
最终求援无望的北汉投降宋朝,北汉灭亡。
如果赵光义就此光荣回銮,即便可能会有些许不和谐的声音说他捡漏,但是这显然是一场当之无愧的胜利。
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郭进大败辽国援军的事迹让宋太宗觉得自家军队战无不胜,还是因为北汉君主的投降让宋太宗原地飘起,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是个征战的好手,于是他立马决定一鼓作气,直取燕云。
只能说,奔着自己高梁河车神的封神战役就一路狂奔而去了啊。】
赵匡胤听到这什么直奔燕云,就已经紧紧皱起了眉头。如果燕云十六州真的这么好打,他至于心心念念了一辈子吗?
你赵光义真是能耐了不成,竟然妄图以疲惫之师攻打燕云?
是他耳朵出了问题还是你赵光义脑子有问题啊?
赵光义的脸色已然阴沉下来。
为何偏要在此时方才让他看到天幕,如今早已尘埃落定,除了让这天下臣民都知晓他这位天子曾在高梁河如何狼狈之外又有何意义呢?
时至今日,他都极厌恶有人在他面前提起那段往事。
可是偏偏是这个他完全无法奈何的天幕。
怎么就不能让天幕闭上嘴呢。
常柚自然不会以赵光义的意志为转移,说句不好听的,赵光义算是哪根葱啊。
提起宋朝的笑话,那可真是兴致勃勃,说上三天三夜都不会腻呢。
【赵光义的想法嘛,想来也是很能理解的,只不过是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斤两和水平而已。
毕竟这燕云十六州可是他亲哥心心念念了一辈子的所谓“图谋燕云以拱卫中原”的夙愿。为此做出了多番努力,主要是努力攒钱。
论起算账来,宋朝皇帝从不屈居人下啊。
赵匡胤的算盘打得那是咔咔作响。
一个辽军就算他二十匹绢,十万精兵就是两百万匹绢,若是他攒上个三五百万,那就可以去跟契丹交涉,用这笔钱来进行和平赎买燕云十六州。
赵家人妄图用钱买地的想法,还真是一脉相承啊。
当然,虽然这个想法确实有点离谱,但是赵大还是有点血性的,如果买不下来,那就当攒军资粮饷了。
不过最后宋朝的钱会成为隔壁家的军备粮饷,那就不是赵匡胤可以预料到的故事了。】
赵匡胤表示,这都是哪一年的老黄历了,在听到天幕对他大宋的嘲讽之后,他早已痛定思痛,改弦更张了。
看着这子孙后代的质量,寄希望于他们,还不如自己拼上一把。
他可再也不想听到后世之人嘲讽他大宋连燕云之地都没有摸过了!
再说了,虽然赵光义在什么高梁河听起来像是惨败,但是……
怎么不算是摸过了燕云十六州呢?
察觉到自己都在想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的赵匡胤赶紧将这离谱的念头抛诸脑后。
天幕听多了,怎么连自己也开始自嘲上了呢。
不能如此,不能如此,好歹是他亲自建立的大宋嘛。
【虽然诸多将领都苦苦相劝,认为如今他们兵疲马倦,刚刚经历了一场长达数月的围城之战,实在不宜在此时再次打响新的战役。
但是嘛,赵光义是谁啊,虽然从来没有过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但是这完全不妨碍他对于自己能力的信任和对于久经沙场老将经验的不屑呢。
那其他将领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是舍命陪君子了呗。
毕竟回师之后还是要在职场上混的嘛。】
其他都不提,李世民十分震惊。
不是说好了北汉只剩下一口气了吗?怎么打个太原还要围城数月才能打下来?
这真的能算是兵强马壮,兵力不虚吗?
天策上将感到疑惑。
【旁观者清,我们当然知道,经过辽景宗十余年之休养生息,辽国比之先前国力已然大涨,麾下更是猛将如云,其中甚至不乏智勇双全之辈,绝不是什么取之甚易的敌人。
就这么头铁地莽上去,这场战争的结果不言自明。
但是当然了,宋初还是没有那么不堪一击的。
在讨伐燕云之初,宋军也算是节节胜利,一度收复了易州与涿州,兵锋直指幽州,看起来燕云之地的收复可以说是胜利在望啊。
大喜过望的赵光义也驻扎于幽州城南,就等着亲眼瞧见大军攻破幽州的那一天呢。
所以说,以宋初的情况,如果妥善应对,燕云也未必真的会成为有宋一朝可望完全不可即的土地。】
赵匡胤却像是抓住了什么信息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