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梨遥
超出常田一斛?善耕种者更是能翻倍?
这话一出,原本还只是有点蠢蠢欲动的刘彻险些按捺不住自己体内的洪荒之力。
就问这谁能不心动?
【没错,便是我们一节更比三节强,一个工具,可以同时Hold住开沟、播种和掩埋三种功能,并实现常见作物全覆盖的耧车。
这种生产力工具的迭代才是真正的王炸,轻松实现日种一顷的成就,大大提高了耕种的效率。
效率的提升最终都将体现在产量之上,正是所谓“用力少而得谷多”。
而耧车更是遗泽千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仍有部分乡村地区还在使用纯畜力的耧车。
不过这些便就是后话了。】
刘彻很是有些不屑。
虽然听起来好像问题有些严重的样子,毕竟之前天幕好像也有说过,他大汉最终的覆亡与这些什么地方豪强脱不开干系。
但是他也十分清醒,知道自己绝不会因噎废食。
这些与耧车,还有天幕口中那并不知具体意思但大致有点猜想的所谓“技术”并没有着绝对的关联。
耧车对于他大汉来说绝对价值连城。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刘彻便已然做出了决断。
至于什么地方豪强,什么庄园经济?
后世子孙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竟然连地方豪强都搞不定,这是耧车的问题?他怎么那么不信呢。
这显然是皇帝的能力问题。
他虽然希望大汉能够国祚绵长,但肯定还是以当下为先。
不然就这种欠缺能力的后世子孙,你给他机会也不会中用的。
别的不说,他就是平等地看不上每一个拉跨的皇帝。
【虽然赵过的确是汉武朝农业上璀璨的新星,不过其实靠提高单位产量而不仅仅只是靠死办法的事情汉武帝很早便已经开始在着重注意了。
能够避开黄河汛期而提高单位产量的冬小麦的广泛推广,也是在汉武朝。
由此可以得见我们猪猪的消费观念。
花的多没关系,只要挣得更多就行了,确信。】
刘彻:……
啊这,那不然呢。不花和少花那都是万万不可能的,不得从源头解决问题哦。
【因此在赵过提出了可行性方案之后,汉武帝马不停蹄地以政治强制手段将其先试点再铺开,什么重点示范区统统安排上,由点及面地推广到汉朝各地,最后连遥远的边地也用上了代田法。
但是不要对刘猪猪的良心有太多期待,这玩意他真的有点但是不多。
不要被他什么封丞相为富民侯给迷惑了,真以为晚年的刘猪猪转而走向了什么亲和的道路,那都是骗人的。】
你这是血口喷人!
他怎么就不能给自己的丞相封富民侯了?
他怎么就不想让百姓富
足了?
如果朝廷能有余钱的话,他也并不介意让百姓手里也赚点钱的。
这不是一直也没有这个机会嘛。
刘彻努力狡辩。
啊,这话说的没错,太贴他们陛下了。
还真是,有点良心,但不多。
汲黯轻轻在心里冷哼一声。
果然,还是他们那个“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的陛下啊。
如果汲黯大夫拥有现代知识,恐怕还会加上一句,果然,他们家陛下是会开空头支票的。
这放在霸总界是要挨打的,doge。
刘彻表示,听不见听不见,什么霸总,他们老刘家就没有这气质。
【事实上,汉武帝在全国推行代田法是有其自己的用意在的。
代田法不是可以每亩比常田多一斛吗?他就按这个进行收费。
于是在全国推行之后,汉朝中央下令,推行代田法之地,在农田收成上来之后,要多交一斛的赋税。
还真是打工人打工魂,最后钱都是给别人赚的。】
刘彻:……
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推广法,他们朝廷官员出的,耧车,他们朝廷的官员改良的。
而朝廷官员的俸禄谁出?
是朝廷出的。
让你们平白得了这么多额外的收成,多交点给他去填充军备有什么问题吗?
你们就不能把自己锻炼成善于种地的人,从而使产量翻倍,交给朝廷一斛之余自己不也挣得盆满钵满了嘛。
刘彻丝毫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哪里有问题,甚至可能觉得他的举措还很大方呢。
如果能知道他们家陛下的心声,那些人大概要痛斥一声,陛下你没有心!
你说擅长就擅长?
天赋这种东西是嘴皮子动一下就能有的吗?
汉武朝官员:终于让你们也有机会体验一下我们的水深火热了啊。
没有天赋?没有天赋那就是你的问题呢。
想着想着就流下了眼泪是怎么回事。
【汉武朝除了有赵过这个农业大拿,最终对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之外,其对于农业上的巨大影响,还有一个王炸级别的战略武器。
一个稍微有点冷门的知识点,正是在汉武朝,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也正是在汉武朝,正式设立闰月。从而真正意义上奠定了我国农业文明的根基。
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本身也是中华文化最宝贵的瑰宝之一。】
刘邦算是看透了。
他这个曾孙,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癖好啊。
是喜欢总结归纳是吗?
【不过嘛,猪猪朝的每个惊喜背后,都有一个更大的“惊喜”在等着我们。
《太初历》的主要改革者,是以落下闳与唐都为首的天文学家。
而在汉武朝,他们还有个更加容易出名的本职工作,那就是方士。
只能说,猪猪,在方士的问题上,你永远不会让我们失望啊。
这叫什么,这叫上当受骗多了,总能瞎猫碰上死耗子撞着一两个有用的是吗?
只能说,猪猪的运气也是没谁了。】
始皇帝只想冷哼一声。
大家都是信任方士的人,怎么就你这个把女儿嫁给方士的汉武帝竟然还能误打误撞整出两个那什么“天文学家”出来挽尊呢?
始皇帝表示不服!
刘彻:……
怎么呢,人家会算命会看星相,怎么就不是方士了呢。
他定然是被真才实学打动的,才不是被骗!
反正承认是绝不可能承认的!
第179章 武帝文治【十五】
【《太初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其意义自然是深远的,虽然《太初历》原著早已失传,但是他仍旧毋庸置疑,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次大改革。
不过嘛,由于猪猪朝实在是太过于繁忙,再加上改革在猪猪朝实在算不得什么稀罕事,简而言之,就是人已经麻了。因此,《太初历》并没有得到他应该有的重视。
毕竟,这可是确定了正月为岁首,第一次提出了闰月,并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定制啊。
除此之外,《太初历》对于行星会合周期的测算不能说大差不差,只能说精确得离谱,至今都不明白两千多年前仅凭肉眼观测的古人是怎么做到的。】
不过刘彻对于什么《太初历》有没有得到后人的重视其实倒也没有太在意。
虽然他当然非常希望自己的功绩能够被后世铭记,虽然如今的他还没有推行太初历,但是听听这名字,他也能够明白其中的意味。
但是他是真的没有觉得《太初历》是多么了不得的功绩。
毕竟改历法之事自汉初以来便议论不断,他祖父内心深处对于贾谊改制的事情便已经心动不已,他不过是水到渠成地将事情都做成罢了。
既然做都做了,那当然要尽量做到最好,什么安排个百八十个人琢磨出十几版历法供他挑选出一个最合适的。
算什么行星算的准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嘛,这种事情都要拿出去成为一朝文治的门面的话……
其实他都嫌磕碜呢。
当然,如果能顺便好好多夸夸,他也并不介意就是了。
刘猪猪图穷匕见。
【其实《太初历》的本名并不叫《太初历》,而是叫《汉历》,不过正是在这一年,汉武帝宣布改元太初并且同步推行了这个最新的历法,因此得名《太初历》。
由此,在“汉承秦制”了将近一百年之后,汉朝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所谓“五行”之一。
所以有的时候不要怪我们调侃真实的秦二世刘邦,毕竟见过哪个偷家的最后跟前一个一摸一样?】
刘邦作为刘家的开山鼻祖,对于这个称号的适应程度已经十分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