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皇汉武恶补科学 第5章

作者:梨遥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曹操冷哼一声,没有再作声。

  仲达是个人才,不妨先用着,等要托孤幼子的时候,再把他杀了便好。

  吴国

  孙权盯着天幕,暗自思忖,何为摘桃大师?

  是将这天下比作桃子了吗?

  那究竟是魏国的天下,还是说……

  孙权心生警惕。

  “来人呐,准备笔墨。”

  且待他修书一封,去跟那曹贼探探口风再说。

  【结果登基时还是个什么也不懂的懵懂孩童的昭帝,虽然年幼青涩,尽管一直生活在霍光摄权的高压之下,却仍旧保持着自己的清醒,没有听信待自己如母亲一般的鄂邑盖长公主的挑拨,竟然当真一直信任霍光。而霍光呢,虽然在裤子问题*这种个人后宫问题上对汉昭帝要求很严格,后期也有些许不愿放权的迹象。

  但他却一直贯彻着汉武帝过世前所要秉持的全部与民休息的国策,奠定了昭宣之治的基础,可以说,昭宣中兴,始于霍光。】

  西汉之前的各位帝王表示了自己的困惑。

  什么裤子问题?

  裤子怎么就跟后宫问题牵扯到一起了呢?

  真的百思不得其解。没想到后世连这个都知道了的霍光没忍住轻轻咳嗽了一声,感受到了上首如有实质的控诉的目光,只当没有看见。

  【其实作为一个大权在握的人而言,制定政策想要不掺杂个人的偏好是很难的,但霍光做到了。他甚至不惜跟自己的姻亲反目成仇,也遵循了汉武帝的全部遗命,这一点,才是最为难能可贵的。总有一些人拿霍光在昭帝去世后废立皇帝的事说霍光他忠于汉室,却未必忠于皇帝,可我觉得,或许有一点需要思考,那就是霍光忠于的,到底是哪位汉皇。

  这一点,也许能从霍光最终选择陪葬茂陵窥出一点蛛丝马迹。在那个事死如事生的年代,霍光没有选择陪葬在自己权势最鼎盛的昭帝平陵,这本身可能就已经表达了他的某种态度。但这也致使昭帝的平陵在拥有群星璀璨陪葬墓的茂陵旁看起来格外黯然失色。】

  刘彻听到常柚这么说,先上来涌起的,自然是感动。

  不愧是霍家儿郎,哎,算了,霍家那个爹还是不提为妙,应该说,不愧是去病的弟弟,果真忠于我大汉,朕年迈之后,总算是也看对过了一回人啊,太不容易了。

  这一定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够高。

  随后便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

  天幕方才才说了,朕六十多岁有了刘弗陵,七十岁过世,那他登基时最多不过十岁,那时候霍卿都已经五十多了吧,怎么还比霍卿去的还早呢,这到底是霍卿他特别能活,还是说……

  刘彻心里已然有了不妙的预感。

  果然——

  【要说好运,刘猪猪也未免过于好运了吧。本身封建时代,明君就难得,忠心的权臣也屈指可数,但眼看着还算贤明的汉昭帝短命早逝,真是有够倒霉的,结果偏

  偏却还有汉宣帝这个前太子留下来的最宝贵的遗产,也真是天佑汉朝,天佑汉武了。】

  被短命的刘弗陵和被遗产的刘病已:……

  刘弗陵得知了自己最后连霍光都没有熬过,深深叹了口气。

  他真的好惨哦。

  死得早就算了,他难道对霍光还不算事事顺从吗?

  让他只许睡自己还没成年的皇后他都忍了,结果还要被天幕曝光出来,但为什么霍光最后却连葬在他陵墓旁也不愿意?

  他这个皇帝当的可也真够失败的。

  他看了看广袤无垠的天际,不由得有些酸楚。

  他又何尝没有想过,若有朝一日自己亲政,君临天下,定要像父亲一样,建立属于自己的丰功伟绩,可原来,他只配当汉室的一位过客吗?

  甚至于连天幕这样的后世人讲述这段历史的时候,他也只是个无足轻重的添头,还不如身边的这位大司马有存在感。

  他非常怨念地看了一眼立于下首,看不清神色的霍光,内心有一万句骂人的话却不敢说。

  最终忍无可忍,终于幽幽然出声道:“大司马对父皇还真是忠心不二。”

  结果搞得他的陵墓如此寒酸。

  霍光不紧不慢地行礼,方才道:“臣得沐两位圣主深恩,自是感激不尽,必将效忠汉室,至死方休。”

  说罢便又不动如山地退回了原位。

  他霍光此生,只愿追随一位雄主。

  【差点又聊偏题了,总之,汉武一朝,真是我每次看一遍历史就想冲进去摇晃一下汉武帝那颗寻仙问药的脑子,好想冲他大喊一声你醒醒,别迷信了,快跟我一起笃信科学的程度。有那钱,咱趁着卫青霍去病还活着的时候多打点地,省的老了老了,没帅才了,还在那里为了彻底征服西域的梦想在那里白耗时间金钱。】

  【不过虽然他的梦想没有成功,但是他的重孙汉宣帝替他完成了这个梦想,汉宣帝时期彻底击败匈奴,设立西域都护府,也成了华夏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丰碑,而这等功劳,自然离不开汉武帝时期为他打下的基础,后世人提起西域,提起河西走廊,提起丝绸之路,大多第一时间想起的,还是汉武帝。那个飞扬热烈的汉武时代,代表着华夏历史最青春轩昂的岁月,也成为无数人记忆中无法替代的一段历史。】

  尚且踌躇满志的年轻刘彻听到天幕此言,深以为然,毕竟天幕所言之后事实在是过于让人胆战心惊,既然可以避免,既然知道后后代子孙可以替他大汉征服西域,那他也没有必要如此急不可耐。

  河西走廊他知道,但这丝绸之路又是什么?

  丝绸是他大汉的特产,莫非是将他大汉的丝绸运出去的道路?

  没事干运丝绸出去干嘛?

  下一瞬,最喜欢挣钱养兵的刘彻眼前一亮。

  是了,如果能把他大汉的丝绸卖给张骞所呈的地图上的那些国家,岂不是钱款自来?

  而且看天幕的意思,这条路还挺出名,岂不更说明了此计可行。

  不过天幕所言甚是,若是天幕可以告诉他如何能让仲卿和去病多活些年岁便更好了。

  毕竟西域宾服,可从来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梦想啊。

第6章 长生之梦【六】

  【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盘唐朝那些事。】

  提到唐朝,先前因为已经被天幕点名批评过了,唐朝诸位皇帝恨不能让天幕就此消失,实在也不想被当众处刑。

  【那或许就有人要问了,秦皇汉武如此权势,追求一生,最后都没能成功,汉武帝更是发出了那样的感概,自小接受最高等的教育的那些贵族王公们,怎么还会信了长生的鬼话,矢志不渝地去找死呢?】

  这天幕的讲解深入浅出,纵使看不懂天幕之上的字句,但是常柚的话语他们却都能听得懂,因而京城中的百姓也纷纷寻了空地来听,毕竟皇家八卦,谁又能不喜欢听呢。

  听到常柚如此说,历朝历代整日黄土背朝天的人们也纷纷点头,这些贵族子弟们是傻的吗?竟然这么喜欢找死。

  【其实他们又何尝一点都不知道呢,不过人心便是如此,就算吃死再多人,也总会相信自己是最特别的那一个,大权在握的帝王尤其如此。

  但惜命的皇帝虽然还是会孜孜不倦地找寻长生之法,但却不一定吃。北齐文宣帝高洋得了所谓九转金丹,却只将它放置在玉匣中,美其名曰:“我贪世间作乐,不能即飞上天,待临死时取服。”

  这意思就是,我其实也怕死不敢吃,还是等快死的时候死马当活马医试一下吧。】

  刘彻见自己的那部分已经完全过去,虽然仍旧心有余悸,但到底还是松了口气,脸色也没有刚才那么差了。

  终于没有更多自己的糟心事要被说了,看起来现在就可以悠闲看别人的热闹了。

  只是他看热闹不嫌事大,还不忘了跟共同看戏的大臣挽一挽尊道:“瞧瞧,朕在他们前面都知道没事干别乱吃丹药,也都跟他们说了,长生是虚妄,看看那些后来人,还真是一点脑子都没有,完全比不上朕的聪明才智嘛。”

  众大臣习以为常地抬头看天,彼此都从彼此脸上看到了相同的内涵:看吧,陛下他又可以了。

  【盛世大唐,是我中华文化中最璀璨的珍宝,而纵观大唐二百九十年的历史,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我们大唐的太宗皇帝李世民。

  唐太宗之功业,非但让千秋之后的我们津津乐道,便是在唐朝,也是最为让人怀念追忆的帝王。史书有载:“秦王功盖宇内,中外归心。”可以说,二凤陛下非但功在千秋,也誉满当代。】

  天幕出现之时,尚是秦王的李世民正在跟李渊等人于殿内议事,便一道出去观看此神迹。

  李世民向来对神仙之说没什么兴趣,心下原本以为这定然又是什么故弄玄虚的物什,却越听越精神。

  这竟然是后世之人的评说!

  什么长生之道是不甚重要的,重点是若是可以从中窥得些许未来之事,能提前规避些许灾祸,或可使百姓少遭劫难。

  此刻听到天幕中人说起他便是那大唐的太宗皇帝,心情倒颇为微妙。

  阿耶隐隐约约的排挤与李建成的敌意他并非全无所察,他自觉自己这位兄长

  也并无明君之风,他为何不可夺一夺这帝位?

  不过心下却也总有徘徊,他也并非当真洒脱于世,对自己的身后名毫无挂怀,听到天幕中人如此盛赞自己的功绩,他也算松了口气。

  看来后世并非一个唯嫡长论之的时代。

  还有,为何又要叫他二凤陛下?

  虽然,他确实有过拿凤凰自喻的想法啦。

  后世的人怎么连这都知道。

  但他微微皱了皱眉,并没有忘记方才这天幕所说之帝王,全都是醉心于追求长生之术的帝王。

  莫非他登基之后也变了性子,开始追求那毫无意义的长生了?

  也对,之前不还说大唐的太宗是吃丹药死的吗。

  对此,他并不相信。

  而他旁边的李建成听此言论,脸色堪称铁青。

  他就知道,父皇将军国大权悉数交于秦王,他焉有不反之理?可既然阿耶已然立他为太子,李世民此举,便是谋逆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为何天幕却对李二大加赞誉,还有本朝的那些唐人们,缘何这般拥戴李二?

  他才是大唐的太子!

  而李渊则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自己的二儿子。

  【另有唐制:有冤者哭昭陵下。而昭陵便是唐太宗的陵寝。更有宋陆游的诗句“孤忠无路苦昭陵”。

  要知道,这样的殊荣,找遍两千年的帝制都是绝无仅有的,一般而言,为一个朝代打下最深烙印的,通常都是开国皇帝,譬如明朝的祖制不可变。再不济也如汉高祖刘邦一样,尽管以流氓之称被世人笑话,但说起汉家天下,自也绕不开他这位开国帝王。】

  刘邦听天幕这么说,一口酒差点卡在喉咙口。

  嘿,这酒是喝不下去了。

  乃公纵横一生,怎么就落下个再不济的埋汰呢。不过……

  既然他都用上这再不济了,想来那个唐朝小儿他爹,怕是更凄惨吧。

  【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现在提起太宗,后世的人都默认太宗皇帝才是替大唐实实在在打下天下的人,李渊基本上是在讲到太宗的时候顺带捎上的。莫说是后人,便是连唐人,其实也更倾向于“太宗立国”的说法。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云:“太宗以神武之姿,拨天下之乱”。

  便是李唐皇室,凡朝廷有大事发生,也都更喜欢“祭告昭陵”。汉唐汉唐,作为华夏人心目中最有存在感之一的盛世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把自己搞得这么没有存在感,也实在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本来就有点心生狐疑的李渊听到天幕竟然如此偏心自己那个二儿子。

  他这个二儿子确实能力出众,只是前隋杨广幼时又何尝不是名声斐然,能力出众?

  结果不还是二世而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