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莉·威尔逊小姐 第30章

作者:浪本浪 标签: 灵魂转换 西方罗曼 甜文 成长 BG同人

  为了庆祝三个孩子重归于好, 以及莫莉的身体恢复健康——她当然已经病愈,不然哪有精力搞那些恩恩怨怨的小把戏,玛希决定举行一场小小的聚会,邀请戴维斯夫妇和埃文斯夫妇带着孩子过来玩。

  接着, 她又想:应该把费伊的名字也添进邀请名单, 因为她一直很关心三个孩子的事。

  然后, 玛希不知不觉加上了更多熟人的名字,比如斯托克夫妇,法莫尔夫妇,布朗夫妇……

  除此之外, 莫莉班上那些玩得来的小女孩们也被邀请成为聚会的小客人。

  为了这个聚会,女主人一大早就开始忙忙碌碌:准备客人们要喝的葡萄酒,孩子们喜欢的樱桃汁……如果不喜欢喝葡萄酒和樱桃汁,也有几种口感甜蜜的花茶可供选择。

  当然喽,各色点心同样必不可少, 除了常见的司康饼(点缀着花里胡哨的淡奶油、果酱和新鲜水果, 显得非常美味)以及水果派,还有一些诸如约克郡凝乳塔,巴腾堡蛋糕,红丝绒蛋糕之类的甜点。

  空气中浮动着美妙的味道, 闻起来像春日的阳光,香甜而温暖——这叫小孩子怎么忍受得了!

  莫莉像条小狗一样围着玛希裙边打转, 她什么也不说,光拿那种眼巴巴的小眼神瞅着你,时不时咽一咽口水, 作出那种“虽然我很想吃,但我乖乖听话, 不吵不闹”的可怜样子。

  她知道玛希会心软。

  果然,没过多久,莫莉就如愿以偿,得到了几块有瑕疵的小点心——口味上没有任何不足,只是卖相不大好看。

  莫莉不是那种光吃不干的孩子,她吃完小点心就和班森一起,主动打扫起了卫生。

  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跑进跑出,将门廊、窗台、客厅、桌椅、地板,以及所有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通通擦得铮亮,整栋房子焕然一新,干净得甚至能照出人影——虽说比较高的地方都由班森负责,但只要莫莉够得着,她都认认真真地打扫,丝毫没有偷过懒。

  很少有孩子能把活儿干得这么漂亮,大多数孩子都不喜欢干活,绞尽脑汁也要逃避大人的差使。

  见到这一幕,玛希却并不感到欣慰或者开心,她心中生出淡淡的埋怨——对先前抚养莫莉的伍德夫妇的埋怨,她想:这孩子干活干得这么利索,可见在之前的家庭中干得不少——让小孩子干点活儿是应该的,但让小孩子干太多活,未免也太不体面了。

  这个时候,威尔逊太太全然忘了自己第一次看到莫莉干活时还在心里称赞她的勤快,觉得勤快的女孩才是好女孩。

  她的想法是什么时候转变的呢?

  她自己也不知道。

  就如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莫莉在她心里的印象从“女孩”变成了“孩子”。

  威尔逊一家忙活了一天。

  到了晚上,玛希给莫莉换上最体面的衣裳:红白拼色的方格裙——莫莉生病期间她亲手缝制的,预备作为病愈的小礼物,带花边的白围裙,白色长筒袜,结实漂亮的小羊皮靴子,再系上莫莉最喜欢的那条红色发带,一个可爱的小淑女诞生了!

  莫莉对着镜子左看右看,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好看过,简直就像一位从油画里走出来的公主。

  她捧着脸,美滋滋地说:“真正的公主应该就是这样吧,真不敢相信我也有这么好看的时候——玛希,你看我像不像一位真正的公主?”

  “公主可不会像你这样疯疯癫癫乱跑乱跳,”玛希心里认为莫莉确实很像一位可爱的小公主,嘴上却故意说,“要是你矜持守礼一点儿,或许能有那么一两分相像。”

  听了玛希的话,莫莉难得淑女了一会儿——但也只是一小会儿。

  当她看到麦卡立什的小女孩们——有好朋友莎莉,尤拉,也有和她很谈得来的同学温妮,维娜,赫蒂,以及不怎么跟她谈得来的布朗姐妹,个个穿着色彩鲜艳的小裙子,牵着大人的手陆续到来,瞬间将所有矜持抛在脑后,像匹脱缰的小马,欢呼雀跃地冲向自己的朋友们。

  “莎莉,尤拉,你们来啦!”莫莉用力抱住两个好朋友。

  看到打扮得这么可爱的莫莉,莎莉由衷赞美道:“太美啦,莫莉,你今晚真是太美啦。”

  尤拉表示赞同:“在你说话之前,我都没认出来是你呢。”

  莫莉心里美得冒泡儿,得意洋洋地显摆道:“看到这条裙子了吗,是玛希给我做的新裙子,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条裙子。”

  两个好朋友一致夸赞这条裙子,都说这的确是她们见过的最好看的裙子。

  莫莉倒也没忘了其他朋友,她热情地拥抱了温妮,给了维娜一个灿烂的笑脸,真诚地欢迎赫蒂前来参加聚会。

  就连布朗姐妹也得到了莫莉友善的接待:“迪莉娅,赛琳娜,你们好呀,自从我生了病,已经有好些日子没见到你们啦,怪叫人想念的。对了,你们的妈妈没来吗?”

  布朗太太当然不会来,别忘了,她还跟玛希结着仇呐,只有布朗先生带着两个女儿参加聚会。

  迪莉娅快言快语:“我妈妈说了,‘我才不会去参加玛希的聚会,她那个人的脾气又硬又臭,谁乐意去受她的闲气就去吧,反正我不去’。”

  布朗先生立马捂住小女儿的嘴,露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

  莫莉生气地说:“玛希的脾气才不坏,从现在起,我要永远讨厌布朗太太了,谁叫她有一张说人坏话的嘴。”

  赛琳娜翻了个白眼,“谁在乎你讨不讨厌,我们的妈妈我们自己喜欢。”

  “好了,”布朗先生赶紧阻止这场纷争,“孩子们,别吵嘴啦,在这美好的日子里,请你们暂时摒弃前嫌,快快乐乐地玩一玩吧。”

  这话说得倒也在理,对小女孩来说,参加聚会是件多么新奇有趣的事儿啊,为了这,也不是不可以暂时放下恩怨,尽情享受聚会的快乐时光。

  大人有大人的社交,孩子有孩子的话题,小孩子并不愿老是跟在大人身边——那太无聊,太拘束了。

  对此,莫莉早有准备,她将小伙伴们领到了自己的房间,那里已经准备好了茶点,可以供她们在里面说说笑笑,自自在在地度过一两个钟头。

  大部分女孩第一次见到莫莉的房间,她们很有兴趣地打量着这里,对书桌上的木偶娃娃啧啧称叹——这是玛希让班森给莫莉买的玩具,玛希认为小孩子多多少少是应该有一些玩具的。

  精美的胡桃木衣柜也吸引了一些目光——莎莉的爸爸,戴维斯先生的手艺,结实而不失美观,里面挂着莫莉的裙子。

  墙上的挂画更是引起了众人的围观。

  “这幅画是你画的吗,莫莉?画得可真好啊。”温妮兴致勃勃地评价道。

  “不,这是莎莉画的,”莫莉非常高兴地指着画上的两个沙漏人,介绍道,“你们看出来了吗,左边的那个是我,右边的那个是莎莉。”

  女孩们异口同声称赞道:“太生动啦,太形象啦,跟你们长得一模一样,真是无与伦比的写实画作呀。”

  莎莉被夸得脸蛋红红的,害羞地说:“请别这样夸我,再夸我都要不好意思啦。”

  莫莉却迫不及待要让更多人看到好朋友莎莉的才华,她翻出莎莉为她的故事画的那三张插画,分享给大家伙儿看,

  第一张是一个沙漏人躺在一块板子上(也许那块板子是张床?),两根直线代表了紧闭的双眼——这是重病身亡的莫莉。

  第二张是一个沙漏人跪在一个正方形(其实是墓碑啦)前面,圆溜溜的脸上两道鲜红的印子——这是坟前泣血的莎莉。

  第三张是一个躺着的沙漏人,两眼圆睁,象征着她死不瞑目,胸前一大块红色——这是咳血而亡的尤拉。

  女孩们对这三幅画穷尽溢美之词,同时也对画作背后的故事产生了兴趣。

  尤拉主动说:“要我替大家念念这个故事吗?我敢打赌,只要听了这个故事,没有一个人能忍住不掉眼泪。”

  这听起来有意思极了,大家一致请求尤拉来念这个故事。

  于是,尤拉捧着手稿,声情并茂地念了起来。

  女孩们围坐成一圈,屏息凝气,安静聆听。

  “……‘莎莉,莎莉!’,她于临终之际呼唤着这个名字,却无人应答。

  她知道她挚爱的姐妹正与另一个女孩嬉戏玩闹,并不记得这世上还有一个重病的她……

  ……她不断地呼唤着,呼唤着,凄厉的呼唤着,而后呼声渐弱……

  她终于死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能见到想见的那个人……”

  听众个个泪眼汪汪,好像下一刻就要哭出来似的。

  尤拉吸了吸鼻子,嗓音中带上一些哽咽、但她坚强地继续念了下去:“……那负心人跪在坟前,两行血泪滚滚而下。

  她是如此的悔恨,可一切终究无法挽回,她只能亲吻着洁白的大理石墓碑,一一痛述自己的过失,‘莫莉,都是我的错,我不该受到那坏女孩的引诱,以至于没能见到你最后一面,我是多么的懊悔,多么的痛苦啊——直到失去你的那一刻,才终于明白我真正爱的姐妹只有你一个!’

  ……”

  读到流下血泪的地方,房间内出现了小小的啜泣声,似乎大家都为这凄美的故事而动容。

  甚至有一个特别沉浸的女孩,忍不住指责道:“你干嘛要引诱莎莉同你玩呢,尤拉,你怎么这么坏呀!”

  不过,当尤拉念到最后一部分,她咳血而死的地方,没人对她有意见了,因为她的下场实在太惨了——即便她引诱了莎莉,害得两个好朋友至死不能相见,也不能不为她悲惨的结局发出一声同情的叹息。

  故事在一首小诗中结尾:

  “我爱她,她不爱我

  即便我们曾为挚友

  也敌不过那人的一次引诱

  坏女孩一笑

  她就去了

  她不回头

  她看不见我

  直到死亡唤醒她蒙蔽的心

  可一切为时已晚

  ……

  不忠的人,为何要在我坟前哭泣

  那斑斑的血泪

  只叫我冷眼旁观

  那悲凄的呼号

  只叫我视若无睹

  ……

  坏心眼的女孩

  你只管痛哭

  你起的坏心,要随着你的血流出来

  这是上帝的惩罚

  叫你在孤独寂寞中死去

  ……”

  当玛希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一帮女孩围坐成一圈,将双手放在胸前,谁也没说话,个个虔诚而静默地流着眼泪。

  她几乎以为自己误入了什么**的宗教仪式现场,忍不住叫道:“孩子们,你们这是在干嘛呀?”

第41章 玛希的问话打破了虔诚的静默,孩子们近乎埋怨地瞅了她一眼,怪她破……

  玛希的问话打破了虔诚的静默, 孩子们近乎埋怨地瞅了她一眼,怪她破坏了氛围,但最基本的教养又使她们无法不对大人保持礼貌。

  温妮答道:“威尔逊太太,我们在听莫莉写的故事呢。”

  孩子们七嘴八舌道:“莫莉写得太好啦, 太感人啦, 让人没法儿不为此流泪。”

  “是呀, 多么凄美的故事,我这辈子头一次听到这么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