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河东流
这个时候林烨正在开源,因为捐来的钱那是迟早会用完的,而且这个“迟早”会来的很快,所以他必须得要想办法给衙门创收,他想做的事太多了,而不管做什么,都少不了银子。
水泥可以卖,但不能卖,他自己都不够用。
所以林烨在把霖海府转了一圈后,圈定了一块地方。
这个地方距离城门口不算远,之前这里有很多进城摆摊的百姓,卖些农户家里的产出,没有规划,杂乱,又影响那里居民的进出,林烨把这一片百姓的屋子圈了起来,打算拆迁。
这个位置这么好,现在却是贫苦百姓的老破小,不拆迁做个商业区浪费了。
至于他们拆到哪里,就到后面去,给他们统一修建成二层小楼。
他先打了个样出来,房子建好了,摆在那里,只要答应置换,当家人一签字,立马就能入住。
而原本在这里住的都是手停口停的百姓,家里经济方面都不太好,答应后,虽然家里没有原来的大,但这是结实的二层砖房!
能遮风挡雨、一看就能传几十年上百年的砖房!
这可比他们原来的破屋子好多了!
……
在林烨轰轰烈烈搞建设的时候,他手下的这些人都麻木了。
他们猜到了同知大人年轻气盛,不甘寂寞,势必会想要做出一番成绩来,但没想到他这么能搞事啊!
姚通判感觉自己在任数年,都没有这短短几个月干的活多,真是一睁眼就在干活,晚上在衙门里待到深夜才能回去。
提前回去?
他上级还在干活,他好意思回去?
他都不知道自己上一回陪自己小妾喝茶、红袖添香是什么时候了!
别的更是没有,因为他完全没有精力了,回来后洗漱完,倒头就睡,之前睡不着的毛病都没有了。
那些县令也没有好到哪去,同知大人动不动就叫他们来府城汇报他们县的人口、田亩、税收等等数据,要的十分精细,他们每回来,都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很多事他们之前不知道,是临时背下来的,然后就被问了个哑口无言。
他们第一回这么讨厌过目不忘。
他们都不记得上一回来汇报的时候说了什么,但同知大人知道,然后把前后矛盾的数据提出来,他们只能汗流浃背的回去继续核实。
他们都对来府城有心理阴影了。
但要是偶尔大人没有叫他们一起来,只单单叫了别人,他们更提心吊胆。
是不是他们做错了什么事,让大人对他们有意见了,故意撇下他们?
那红薯还没有到收成的时候,他们不知真假,但是那路已经修出来了,大家都能看见。
水泥太好用了,不单单能用来修路,还可以用来建房子、修城墙,甚至修理河堤,兴修水利。
做到实处,就是功绩啊!
先不谈那点情怀,谁还没点升官的理想呢?而目前看这势头,这理想就在眼前,触手可及!
第54章 是不是能得到同知大人的青眼?
孙明义是个穷秀才。
他祖父是老童生, 考了几十年没考过府试,后面就死心了,在村里开了一间私塾教导蒙童, 以此谋生。
他盼着自己的儿子能青出蓝而胜于蓝,不过他失望了,但好在,他有个会读书的孙子, 孙明义在二十一岁那年中了秀才,超过了祖父,还进了府学。
这是好事,但这一点对他们家的压力是比较大的, 因为他们家人口多, 土地却不多, 供他读书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这还是因为他们家只他一个有读书的天赋, 所以没有供其他弟弟长期进学, 但他下面弟弟妹妹也到了要婚嫁的年纪,这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家里田地只有几十亩, 每年能存下的银子不多, 所以孙明义平日里很勤俭,还会自己主动想各种办法创收。
他之前最经常做的就是抄书, 还有给别人写信。
不是没有其他的办法赚钱, 但他还需要读书, 他还想要做别的家里人都不答应, 他们都指望着他能够成为举人, 那样他们家就真正的改换门庭了, 他自己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当同知大人来到府学,孙明义看到了机会。
虽然同知大人来的次数不多,但他捐来的书籍孙明义看了,有水利相关、算数相关、农业相关……这些占比的分量不少,当时他看了就心里一动,在里面挑选了自己最感兴趣的水利相关书籍,还特意在同知大人来的时候问了水利方面的问题,之后他就被同知大人一番考较,之后大人问他愿不愿意去画河图,之后再以现在的河图作为基础,规划他们霖海府的水利。
孙明义强忍激动的答应了。
他猜到了自己会被点去画河图,但没有想到,同知大人居然愿意给他这个机会,让他去规划新的河道!
他知道,这多半只是一次考验,同知大人不会直接采用,但如果他做的实在是出色呢?
是不是能得到同知大人的青眼?
他先画了一个区域的河图,经过大人审核之后,他算是正式拿下了这一份工作,还有另外两个同窗一起给他做副。
孙明义每个月一两半银子,另外还有每日二十文钱的伙食补贴,每日二十文钱的外出补贴,加起来每个月二两七钱!
所以辛苦是辛苦,他们要顶着大太阳在外奔波在山间河流,短短十来天就黑了一层,但他们遇到什么问题还可以在大人有空的时候询问,要是有什么学业上的困难,大人也能一并解答。
府学里他们的夫子是举人,在来府学之前,孙明义对府学十分满意,这是他能给自己找到的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地方,但和大人相比,夫子们相形见绌。
每次在府学有人提问,不单单是学子,就是夫子们都会凝神细听,受益匪浅。
他的同窗们各有各的去处。
有的被派去修路打杂,有的被派去衙门跑腿,这个是最让人羡慕的,因为这个跟大人的见面机会最多。
他们不能经常上课了,府学里经常缺员,但夫子们并没有提出什么不对,因为就连他们也被派活了,大家都忙,不过总有夫子还在府学里,也还有学生在府学里,总有人干完活后回去府学上课,或者是休息喘口气。
他们必须要兼顾。
别说,他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别的方面,但感觉自己的学业没有落下多少,反而之前读过千百遍的东西,现在再看又有了别的感悟。
孙明义:或许这就是同知大人非同一般的教学方式吧!
府学的学子都是同知大人的迷弟,但有很多人私底下对同知大人抱有质疑。
“哪有什么好官,肯定是刚来做个样子。”
“狗屁拆迁,你们好端端的祖业,让出去了还想置换?肯定是被官府给吞了。”
“要是拆我家,我是怎么都不会答应的。”
“什么房子就在后面,那只是摆给我们看的,你还真相信官府的话?”
第一批家中被被圈进拆迁范围的王保柱听着这些质疑,一直不敢签字。
第一个签字的,是他们这里一对孤儿寡母。
秦娘子当家的男人死了,小叔子看上了他们家的房产,时不时来闹,要她改嫁,自己抚养侄子,那样房子自然就是他的了。
甚至她公婆都被说动了,有了松动的念头。
这房子原本在她去世的男人名下,如今赶上了这回事,她问过了识字的人,确定契书上的内容跟布告一致,问衙门的人能不能把屋子放到她十一岁的儿子名下。
衙门的人说可以,秦娘子一咬牙,第一个签下了名。
作为最先签字的人,她还能优先选择位置。
秦娘子就带着儿子去后面两百米那一排小楼仔细看了。
这一排都是二层,乍看起来是一模一样的,实际里面不大一样,有的是一间屋子,有的是上下两层,前门后厨,他们家的大小,可以换两层一室一厅,或者一间两室一厅。
母子两个都想要两层的,选择了靠近楼梯那边的边房,面积稍大一些,旁边就是洗澡的地方。
另一侧面积也不错,但是靠近公厕,他们担心味道太大。
这房子外表是青砖,里面也是青砖,门窗都没有,需要自己置办,但母子两个都觉得这很好了。
他们的屋子原先在周围邻居中不算小,但年久失修,每年都需要修修补补,不然下雨天屋子里就要遭殃,冬天下雪也会遭殃,住到这样的砖房里,他们就不用再担心了。
当契书下来的那一刻,他们母子两个立刻拿去给读书人看,确定上面是秦娘子儿子的名字,她总算安下心来。
然后她的契书就遭到了邻居们的围观。
“这是真的?”
“上面的名字没错吧?”
秦娘子心头一块大石落下:“是真的,我去问过秀才老爷了,你们快些答应吧,早点签字可以挑,晚了就没得挑了。”
王保柱是第二个签字的。
他家里比秦娘子家更大,所以他选择了中间的两层两室一厅,这样他们家就有了四个房间,要是不够住,二楼还可以改一个房间出来。
目前以他家的这五口人,四个房间刚刚好,以后儿子大了娶媳妇添丁进口,女儿也嫁出去能空出房间了。
一定下来,他们立刻就请了木匠来装门窗。
别的都可以不管,门窗一定要装,不然小贼来了直接进。
有了他们两个带头,原先质疑的声音慢慢低了下去,很快,这一片的邻居全都搬进了这排小楼。
别的地方的人秦娘子不知道,但他们这里没有人再说同知大人太年轻、说他哪里不可靠了。
尤其是秦娘子,谁要是当着她的面说大人不好,她肯定要上去辩一辩的。
这房子谁住谁知道。
在这里住着,门一关,太安逸了。
不管外面怎么刮风下雨,里面都不用担心。
只是她也会好奇:“怎么给我们用这么好的砖?大人亏本了啊!”
要是他们这样的房子拿去卖,她敢说,同样的价钱,大家肯定选这里!
别看他们是府城,但府城也不是人人都住得起青砖大瓦房的,他们家之前是半砖半木,还是几十年的老房子,到处都是毛病。
她儿子也高兴,就是时常遗憾,他年纪还太小,挣不了什么钱,不然他以后挣钱了,把家里的旧家具都换新的,那就更好了。
很快,他们又得到通知,她儿子今年十一,又没有了父亲,可以免学费入手艺学院,去不去。
当然去!
他们家现在就靠秦娘子做些绣活,儿子时不时出城砍柴、摘野菜补贴家里,秦娘子正愁儿子长大后不知道要以什么谋生。
这可以免费去学一门手艺,为什么不学?
有这个待遇的不仅仅他们一家,凡是府城人,家中没有顶梁柱,收入也不确定的困难户,都有一个免学费入读的名额。
当秦娘子给儿子穿上最好的衣服送他上学,在家中七上八下等了半天后,总算看到儿子回来了。
儿子眼睛亮的惊人:“娘!今天夫子教我们认字了,说我们不管学什么手艺,都要会读写自己的名字,还要会读写数字,读一千个常用字!”
秦娘子被这个好消息冲击的眩晕了一阵,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听她儿子絮絮叨叨:“夫子说,我们先跟着认字,然后看我们读书天赋,要是有点天赋的,可以去做账房,要是读不下去的,还可以选择其他的,除了账房,还可以学木匠、篾匠、瓦匠、剪纸、大厨……”
上一篇:伪十影法转职忍者也一心种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