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鱿不右
看到老头孙权哭得如此真情实感,曹操明白终究无人能不在意后世评价。
“仲谋,休要理会这些,我们出去走走吧,此地沉闷也不打扰他们工作了。”
孙权看了眼身边唯一安慰自己的曹贼,这个父亲一辈的人如今比自己年轻几岁,往事回首,真能放下仇怨化解干戈吗?很久很久以前,父亲和曹操,是诸侯联盟里为数不多拼尽全力匡扶汉室的人,也是唯二在董卓火烧皇宫时试图阻拦追击的人。
而自己和曹操成为了一辈子的敌人,时也,命也。
岁月悠悠,留下了什么,被带走了什么,原来当事人自己也说不清。
看着两个老头手拉手走出去散步,吕思彤舒了口气。
此时南院长已经端详了一会手里崭新还留有墨渍的纸张,不太愿意相信地问:“这书法,真是你写的?”
吕思彤收回视线,说:“真是我的一个朋友,我刚才把这事和他说后,他就写了下来,我只是照着他发来的图片临摹出来的这个字迹。”
以为她是有什么不能坦白的为难之处,南院长也不多问,只借着台阶问:“原来如此,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介绍认识认识?”
岂料吕思彤表情变得更为难了,说:“可能不太行,他对你的印象不好。”
南院长不太理解,问:“为什么印象不好?”
“毕竟他是孙权……死忠粉,对吧。”
“哦,哈哈哈哈。”南院长笑了笑,说,“还被小同志给上了一课,确实不该带着个人的情绪喜好来评价历史人物,有失客观了。”
说完又指着模仿的书法说:“孙权的行书字很洒脱,笔画开合大气,也不难窥见书写之人的雄心壮志。古人云,字如其人,后人对孙权的偏见是过重了。”
可惜了,这话孙权没听到。
虽然有了这一份孙权死忠粉写的书法作为参考,但也仅仅是完成了文物修复的第一步,之后在原文物上将它试图还原才是最困难的,年代久远的帛书更是难上加难,因此修复到什么程度,保留氧化伤痕又是怎样的程度,都需要再好好商议。
苏馆长过来借阅为了古籍注解的事情,现在资料也翻阅记录好了,便找理由要走。
心里头很是嫉妒,小吕同志先是给高陵弄了个丁夫人的陶俑,后给南博弄了个孙权帛书,怎么就没照顾到自己人呢!
南院长还有意挽留,说什么也得吃顿饭。
吕思彤都无所谓,看了眼手机有未读消息,是曹冲发来的。
曹冲学会了手机的拍照录像功能,给她拍了个厨房的照片,问怎么扭动燃气灶后点不燃火?
“……”吓得吕思彤一激灵,连忙回复让他别乱扭。
没多久曹冲就回了消息,又拍了一张新的照片过来,是她放在书房里的荀令十里香的线香,此时已经点着了。
[没事了,研究会了,需要先按下去才能点火。]
[我网上搜,说鬼需要点香吃,就试了试,好像没什么用。不过袁伯伯说这香挺好闻,有点熟悉,就继续点着了。]
能不熟悉吗,这是从袁绍跳槽去曹操那的谋士荀彧流传下来的香方。
尽管曹冲再三确认燃气灶已经关闭,也没有闻到什么刺鼻的气味,吕思彤还是不太放心。
“呃……我就不去吃饭了,我得回家去了,家里燃气灶可能没关。”
南院长瞥到她手机屏幕上的照片,说:“既然家里有人,直接关了不就行了。”
吕思彤将手机熄屏,绷着脸麻着头皮说:“这个是我家里的天猫精灵发来的。”
众人:???
都找了这么荒谬的理由推辞,也不好强留,南院长以为是因为自己说了几句孙权的黑点导致这位孙权死忠粉不高兴了,便先加了个好友,说那就以后方便的时候再联系,很感谢今天帮忙仿写的书法,等修复完成了一定给学校写感谢信去。
“谢谢,非常感谢。”南院长态度谦虚地给小辈道谢。
“谢谢谢谢,太感谢了。”吕思彤态度真诚地为学分道谢。
还没走出博物院的门,吕思彤就已经在手机上查最近一班高铁的票,众人才知道她是真要赶回去,至于到底什么原因,人家不愿说那也没办法。
苏馆长明天还有一天的出差行程,要到另一个区馆去借阅资料,因此就不一起回去了。
吕思彤担心孙权的剑过不了安检被扣下,问高铁有没有托运行李的地方。
南院长也仔细鉴赏过这把剑了,肉眼推断的话磨损时间在20-30年之间,是现代仿制的,但无论做工还是工艺都绝对远高于当代大师的艺术品。
“我安排人送你回去吧,你现在去高铁也要等挺久,万一没赶上也耽误时间。”
“好的,谢谢。”
吕思彤上车后没多久,曹操和孙权就也出现在了车里,孙权看上去有些晕车,沉默着靠窗不说话。
开车要大概三个小时才到,车上也实在沉闷,吕思彤假装打电话,问起关于在明孝陵的事情。
“对了,你们和老朱怎么才聊一会就回来了?是聊到什么不愉快的事了?”
“……”曹操沉思一会,说,“我先与仲谋去寻孙登和步夫人,未果,小朱倒是有找到他家太子。听小朱说他小时候要饭放牛的,仲谋不高兴,说一个要饭的也称吴王。结果小朱说:你家不也是吴下瓜农?”
吕思彤听得乐呵,老朱还是接地气的,都能想到权仔的脸色了。
孙权想反驳,奈何晕车难受,干脆回了宝剑上。
曹操则继续说:“在里头待了半个时辰左右,小朱他们一家突然就犯困似的闭上眼睛,然后不见了。”
“……”吕思彤算了算时间,差不多是在她离开明孝陵的时候?
按照曹操的描述,老朱家的消失和丁夫人的消散不一样,突然有个设想,是她激活了这些鬼魂?
我炒,我这么厉害??
但是家里面的曹冲袁绍没有消失,好像又和她无关。问了曹操,回到安阳的曹昂也还在。
难道是朝代问题?
曹操也很在意这事,在得知她离开明孝陵的时间巧合后似乎想到了什么事情,面色阴晦,看向她后脑勺的时候竟有几分猜忌。
第018章 岁月如斯
吕思彤让司机送到了小区附近的地铁站,不太愿意让陌生人知道自己家庭住址。
“谢谢啊,麻烦你了。”挥手道别看着车开远了才扭头走路回家。
曹操好奇道:“小吕既然不是权贵之家,寻常平民耳,为何总避讳家址。”
吕思彤解释说:“当然呀,现在邻里之间不认识,走动的都是陌生人,混进个坏人都不知道,家庭住址属于个人隐私,肯定不轻易给人知晓的。”
“没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何况我见你家中也常有陌生人往来。”
“啥?”吕思彤想了想,这期间总共也就维修电视机背景板的工人来过,哪算是常有。
回到家后没着急开门,让曹冲先把窗户打开通风,还提前去查看了楼道里的消防设备。
凡事谨慎点肯定没错。
曹冲很是无语地打开门,说:“你当我是笨蛋吗?这点常识都没有。”
家里面一切都好着,没有刺鼻的气味也没有任何的东西被烧坏。吕思彤对曹冲这小神童很是佩服,有好奇心且能去学习已经很难得,而能克制住好奇心不尝试危险的事情更难得。
就这么一天的时间,曹冲已经学会了电脑基础的下载和上传功能,并且在某课程直播平台注册了账号,把先前整理的一些课件拍照上传。
袁绍搬了个小椅子坐在阳台晒太阳,手里鼓捣着手机,在听人分析官渡之战的沙盘模拟。
见他懊悔地一拍大腿,说:“曹贼亲自带兵往乌巢,我该奔袭许昌才是!”接着就听到分析者补充了句,以袁绍的性格就算知道许昌无人也不会进攻,以他的家底不会冒风险,只打看似稳赢的仗,然后失败。
“……”哼。
“那啥,给大家介绍个新……嗯老朋友。”吕思彤举起剑晃了晃,孙权从上面走了下来,有些不适地抬手示意先别打扰他。
当年赤壁水战靠着北方人不熟水性晕船而得到些许优势,万万没想到在自己东吴的地盘上居然晕车了。
袁绍扭头看见新来了个老头,而且看上去比自己老多了,询问是何人。
曹操上前搀扶,带着孙权到阳台透气,简单与袁绍说了一下。
吕思彤眉头紧皱地看着三个老头坐在阳台说话,心想自己好端端的温馨小家,怎么成养老院了??
将视线投向还在努力学习的曹冲,夹着嗓子说:“冲儿宝贝,在做什么呀?”
曹冲往边上挪了挪,指了指屏幕上的内容,说:“在学等差公式、还有平面向量。”
“告辞。”
看了眼班级群消息,班长发了一份自己整理的期末重点,帮助同学们有效复习。
苏馆长帮吕思彤请假了两天,她提前一天回来,想了想还是找辅导员销假,说明天可以正常去上课。
处理完了学校的事情吕思彤给自己点了份晚饭外卖,看了眼放在书房杂物堆的三把宝剑,打算验证下自己的猜想。
袁绍的剑、曹操的剑和孙权的剑摆在一起,拍了照片发给三位馆长,说再鉴定鉴定另外两把收藏的剑,也是近代产物吗?
三位馆长的回答一样,肯定是近代锻造的宝剑,虽然仿得非常厉害,但都不超过三十年。
太新了,哪怕是用真空包装放在墓里近两千年,包装袋也都够腐烂了,这些剑必然该有岁月痕迹。
鉴定不是目的,他们能不能看见才是目的。
在得到验证后,吕思彤有个大胆的猜测。将屋里众人打量了一圈,吕思彤问孙权借他头顶的帝王十二旒冕,和曹操王侯十二旒冠略有不同。
孙权此时已经听曹操和袁绍讲述了后世大概情况,如今只有小吕这个穷学生能看见他们,有什么事别和小辈计较,还得她帮忙的。
袁绍劝说孙权知足吧,不管是祭拜还是整活好歹墓前人来人往总有人惦记着他,自己在沧州的陵墓是真的鲜有人问津,那叫一个凄凉。
孙权稍微心里平衡了一点,觉得也有道理,如果讨厌一个人会去墓前摆放供品和其他东西吗?他在墓碑前虽看见有各种张辽的小像,还有合肥地图,但也有水果和鲜花。
吕思彤解释说:“咱们这会的人和以前不一样,连死都可以当做玩笑话而非咒骂,有时候反复拿一个人的过错玩笑,其实也是对他的喜爱表现。”
“是吗?”孙权将信将疑,但还是摘下十二旒冕递给了吕思彤。
“多谢多谢。”吕思彤拍了张图片继续给三位馆长发过去。
[剧组试图复原的汉末十二旒冠,有错误吗?]
再次得到了一样的回复,且对这剧组的复原程度十分夸奖,甚至一些打着还原旗号的展馆都未必能有这么细节的。
吕思彤想了想,对着三个老头拍了一张,这次镜头里直接不显示,只有阳台上的几盆绿植。但她也先了过去,问这几件衣服复原得怎么样?
这次三人都回复问是不是发错图了,什么也没有啊。
吕思彤于是得出结论,离开了老祖鬼魂的东西会变成实物,且能够被人看到。
换个思路,如果把老祖们身上的文物都换下来,换上后世的东西,能不能使得老祖们被看见?
想到就去实践,吕思彤打量了一下曹冲的身高,十三岁的曹冲和现代营养充足的同龄人没法比,但也有一米五不到的身高了。
吕思彤翻出了自己初中时期的校服,就是所有公立学校统一的那种宽松的长裤长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