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鱿不右
此间观念差异惹来的误会诸多,只要本意是好的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庞统倒是逐渐绕清楚了里面的逻辑,效仿比喻说:“相当于有人问,秦军那么厉害横扫六国,为何楚汉之争时嬴政没有趁机灭了两家?”
一旦跳出本身所在的历史范围里,这一种冷幽默好像突然就能get了。
闻言,众鬼都笑了起来。刘备摇摇头,笑着指了指小吕说:“你们后世之人当真是癖好古怪呀。”
既然提及嬴政,顺便把目前的首要目标也与庞统知会一声,叙旧之事等一同到家后再说,眼下还要去找别的武将,按照路来看,是汉中定军山马超,或者是阆中张飞。
赵云和庞统都很高兴,尤其是张飞,三将军也是勇武异常,他们齐心协力,就是真对上秦军也绝对不会畏惧。
而得知马超也归顺主公,庞统更是高兴,马超勇武,又带着战斗力勇猛的西凉铁骑,对主公必定是十分有帮助的。只是对马超的性格不是很满意,因实力强大而桀骜不驯、目中无人,但和关羽的傲又是不同的,至少关羽是真心服刘备,马超则利益优先。
不过,既然如今还是愿意再见的,想必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而且庞统捕捉到在提及马超的时候,主公也有一抹忧伤之色。
吕思彤带着一众鬼魂继续往外走,途中能听到导游在讲庞统的事迹,其中突出强调了庞统的丑,说当年在江东不受重用就是因为东吴一群颜控,结果跟着刘备跑了,为敌人铺路。然后总结不能以貌取人。
想了想也能理解孙权那挑剔的眼光,身边都是孙策周瑜陆逊那种颜值,乍来一个中等偏下的面容,印象分先-10;庞统几分自负的性格,再和温文尔雅的周瑜一对比,印象分又-10;孙家虽是打拼的外来户,但任用的人才都是当地大族,庞统没什么大背景,-10;如此层层扣分下来,便觉得这人不是很有必要。
众鬼宽慰庞统,后世并不知晓他样貌,只是因他曾在周瑜麾下任要职,在周瑜死后一路送丧回去,却没能得到重用,以此推断是他丑绝人寰,再加上后世故事编写需要强调突出以貌取人的矛盾冲突,于是他就成了丑得令人厌恶的那种长相。
“……”庞统不禁语塞,摇头长叹一声,“罢了,随他们去吧,都已经作古,留个名声也知足了。”从这祠堂的规模的和前来参观的人数,千年的时光仍旧能被人铭记,知晓他的才华抱负,知晓他曾怀才不遇也知晓他得遇明主,明白他心愿未了,都足够了。
离开庞统祠堂后,小吕直接带着鬼魂们回高铁站去,取了寄存的行李箱就去赶车了。
诸葛亮与庞统说一些轻松的话题,他们还没出仕隐居时的事情,氛围就和谐舒坦得多。
高铁已经起步,目标也算是明确的二选一,不过鬼魂们还是好奇先去哪,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吕思彤想了想,问黄忠,之前提到的在博物馆里听到过游客问哪些奇怪的问题?
黄忠不解,复述了一遍:诸葛瞻明明是诸葛亮的孩子,为什么诸葛亮一点带兵打仗的本事都没教他?
“不是这个,另一个。”
黄忠回忆了一下,又说:姜维一个魏国人投降之后忠心耿耿,刘备怎么都不见人家一面。
小吕笑着看向刘备问:对呀,你怎么都不见人家一面?
众鬼以为她又开始耍后世的幽默,突然,一股激动不已的情绪窜上来。
对啊!当年见不了是因为姜维归顺的时候刘备早就死了,那孩子都没见过先主却为之奋斗余生。
如今,是能见到的呀。
第214章 峥嵘崔嵬
益州多山路,素来蜀道难,哪怕是凿山开路的现代,也不是每个地方都能两点一线直达。
从德阳出发,无论是往北去汉中,还是往南去阆中,都是先到广元站再分向不同的方向。
而广元站回头一些路,就是剑门关,也称剑阁。
当年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等人进攻蜀国时,正面战场是避不开剑阁的,也正是姜维和钟会对峙之地。
正如后世诗人所写“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剑阁不破,想要攻下蜀国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
谁也想不到,邓艾那一个屯田的结巴将军,凿路翻山偷渡阴平,绕开剑阁发动奇袭。更没想到一队翻山越岭存活下来的残兵伤兵,居然就能让各处城池望风而降,蜀国内部脆弱得超乎想象。
兵力一路补充,等到了有城不投降要打的时候,就真的打不过了。
武侯之子诸葛瞻,瞻子尚,皆战死。
消息传入成都,刘禅决定投降,其子刘谌宁死不降,自刎于昭烈庙。
兵败如山倒,当刘禅最后一道圣旨传到姜维手里,内容是国家灭亡,让他放下兵刃向魏国将领钟会投降。
姜维痛恨不已,恨自己不能杀敌保全国家,恨自己辜负了丞相的厚望,恨自己再也完不成先帝的理想。
便是透骨的利箭也不曾这般地痛,他双眼通红止不住地落泪。在冷静下来后写密信一封传到刘禅手中,臣有一计,可使汉室幽而复明。
之后姜维假意投降钟会,与其称兄道弟,关系甚密。之后看出钟会野心策反,记恨在成都胡作非为的邓艾,设计陷害除掉,让钟会写信告诉司马昭邓艾的所作所为和居功自傲的言论,司马昭派人将邓艾关押。
之后又与钟会合作谋反,但被司马昭所察觉,为防止夜长梦多不得不提前进行计划,然而钟会在魏军声望不足,赢得了巨大胜利的魏军们只想回去受封赏,回家团聚。
在是否将不肯服从的将领赶尽杀绝的问题上,钟会犹豫不决,导致计划泄露,还没开始行动就先发生了哗变。
姜维钟会皆死于乱军之中,钟会说到底还是魏国将领,他反叛打着的也是清除逆贼司马昭的名义,他被杀死后还是有亲信帮忙守尸的,司马昭也顾念以前的情谊默许此事。
姜维就不同了,他是魏国士兵们最痛恨的敌国大将军,从诸葛亮那会开始就北伐北伐北伐,他们魏国就没有个安生日子,两军交战死了多少的战友,诸葛亮已经死很多年,他们没有亲手报仇的机会,此时有个向姜维寻仇的机会,岂能错过?!
姜维死后被剖腹挖心,被碎尸万段,曾经的下属兵士想要等到夜深人静悄悄地去收尸,怎么收呢……根本收不起来呀……
在他兵败身死的这块区域,到处是他的血,是他的肉。就连想要只抱个脑袋回去,也不是完整的……
“大将军啊……”小兵跪在满是血污的地上低声落泪,不敢大哭,被魏军听到的话,连给大将军回去立坟的人都没有了。
投降的士兵们从此不能再称呼姜维为大将军,也不能称故国为汉,那个死无全尸之人,是叫蜀国乱贼姜维。
千年后的剑阁,已经不再是兵家险要之地,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道,修建了索道,运行起了缆车,还有宽阔到能够让景区车辆行驶的道路。
剑阁景区之大,出来旅游的都不得不单独安排一天,想要仔细玩的话少说得两天。
吕思彤带着一众鬼魂来到景区售票处,忽悠众鬼说:“我见此地之巍峨,观其险峻,心中豪情油然而生,当场给你们赋诗一首听听。”
众鬼略有惊讶,只知晓她学识渊博,竟还会作诗,纷纷笑着等她赋诗一首。
小吕清了清嗓子,小声与售票员说:“我要背《蜀道难》,免门票对吧。”
在确定完整背诵不能出现错乱,且停顿沉吟不能超过5秒就算成功后,小吕点头表示没问题。周围这一批游客年纪都偏大,虽也知晓背诵免门票的事情,要完整顺畅的背下来,还是需要再复习复习。
边上还能听到工作人员闲聊,说寒暑假和小长假的时候背诵的人基本是不断的,尤其每年的暑假,刚高考完的学生们就奔往各个景区。
“咳咳。”吕思彤再次清了清嗓子,开始背诵,“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背诵完毕,周围听着的游客们呼一声好,比划了个大拇指过来。吕思彤不好意思地扭过头,接过票凭,继续忽悠鬼魂们,挑眉小声询问:“此诗比曹子建之文采如何?”
赵云庞统两个新鬼大为惊叹,关羽虽是在后世一段时间,却是没读过后世朝代的诗集的,所以也十分惊奇这等的文采。
赵云关羽皆是点点头,最喜欢的就是那句“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格外有武人的气势,连带着看后世小辈吕思彤的眼神,都带着少许的钦佩,不曾想她一个平平无奇的读书人,没有经历过什么大起大落的事情,竟能写出这等诗,果真是不该以貌取人呀。
另外几个老熟鬼则是笑了起来,一副哄小孩的语气道:“小吕比曹子建更胜矣。”
黄忠常在博物馆打工,《蜀道难》这首诗听到过很多遍,成博展品所涉及的历史时间段可不仅仅是三国时期,近一点的有近代抗争时期的东西,远一点的有新石器时代的东西。而作为大唐诗人代表的李白,所写下的这首诗也是蜀地的代表之一。
诸葛亮也读过不少李白的诗作,会去了解李白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小迷弟杜甫,杜甫说自己一辈子最最喜欢的两个人,一个是虚无缥缈以为永远无法接触到的诸葛武侯,一个是有过往来但对方关系好的朋友更多的李白。
刘备倒是没有主动去了解过李白这个后来朝代的诗人,架不住杜甫爱背诵呀,哪怕是和偶像诸葛亮一起的时候,都能五句话带一句李太白。还给刘备说,李白也是诸葛亮的小迷弟,也写了夸武侯的诗句。
三个老熟鬼演技浮夸,看得不知道的鬼魂一头雾水。
这时排在后面的年轻游客也询问工作人员后开始背诵免票。
这让赵云庞统关羽疑惑又气愤,庞统是惊讶居多,说:“此人只听一遍诗就能背诵出来,川蜀之地果真多俊才呀。”
关羽则生气地看着小吕说:“此人直接挪用你的诗,你不生气?”
赵云拧眉,他向来是好脾气,好脾气不代表好欺负,此时听到小吕如此有文采的诗被人当面挪用,实在是羞辱人,抱拳向刘备说:“主公,云愿前往击之。”
“不不不,不必……”吕思彤无奈扶额,将实情道来,这也是现代人的一种冷幽默,到名胜古迹便与好友说赋诗一首,好友自然知道是古诗,而好友之间仿古商业互吹胡言乱语,只是觉得有趣。
关羽闻言眉头紧皱,小吕以前不这样啊,怎么这几天一直在胡言乱语,可她又否认该去精神病院……
关羽一愣,心想小吕如此古怪的变化,似乎是从接了吕布开始,唉!多好的一个后辈,怎么偏偏是吕布后人呢,以前坏品行还能被良知压下去,自从接触到了吕布后,坏德行就显露出来了,怎么想都是吕布的错!
不过这些思考只在心里绕弯,没必要说出来,因此他只是看着小吕无奈摇头。
“……?”吕思彤感到莫名其妙。
因是来接姜维的,并不是旅游为主,所以选的是南门的路线。
从南门走进去直接沿着右边的路直走,最近的一个景点就是“姜维点将台”,一个个高高的台子立在那,诸多风吹日晒的痕迹,显得古朴又孤单。
点将台前面的空地上是后世新立的一尊雕像,绯红色的石头像是蒙了一层淡淡的血雾,姜维勒马抬手搞指,马儿似在嘶鸣挣扎,站在一个明知希望渺茫仍旧要坚持下去的历史位置。
继续沿着这条路走,就到了平襄侯祠,正是供奉姜维的祠堂。
一路过来的游客非常多,这里又是靠近入口处还没开始分流,格外热闹。
刘备诸葛亮长长呼出一口气,见到后世这么多的人前来瞻仰姜维,感到欣慰开心,越是开心,心里越是觉得酸涩。
穿过祠堂来到祠堂后面的一个空地,这里就是姜维墓的位置了。
当年剑阁哗变,墓肯定是不能光明正大立在这里的,替姜维收敛残破脑袋的小兵也是将他带回了故里天水安葬,这里的墓是后来的人所立,所以吕思彤也不确定到底能不能唤醒姜维。
潦草的坟包前面一个大香炉,里面供着几根檀香,烟雾袅袅,几分朦胧。
吕思彤回头,发现鬼魂们竟是站在远处,好像在商量着什么事情,一会变化一个年纪,似乎还没想好以怎样的面容来迎接季汉最后一位大将军。
他们商量了一会儿,竟是赵云过来到坟头等着,他此时是三十不到的样貌。
赵云似乎看到了什么,快速地往另一个方向飘过去,吕思彤也跟过去,只见一个浑身是血穿着甲衣的老将军茫然地站在那。
本以为赵云是去打招呼的,岂料竟是掏出武器进攻过去??啊啊??你在作甚啊??
那浑身是血的老将军察觉到异样,立刻也横枪格挡然后试着反击,他还没明白怎么一回事就打了起来,见是个长得高挑俊秀的小将。
只打了三回合,赵云退到一边,他满眼是泪地笑问:“老将军!可识常山赵子龙?”
第215章 峥嵘崔嵬
才刚睁眼没多久的姜维不知道自己为何还“活”着,没有看到任何的魏国士兵,周围的环境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一些陌生的建筑挂在石壁上,听到人说话的声音寻过来的时候,看到的是很多穿着古怪的人。
他们笑容洋溢,他们时不时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时不时说蜀汉当年的故事。
蜀汉?是蜀还是汉?姜维想上去问清楚,想判断这些陌生人的阵营归属,跟着他们一路飘到一个祠堂,当他驻足时,发现陌生人穿过他虚无缥缈的身躯,原来不是活着,确实是死了。
他低头看自己,浑身都是血红色,像被长期浸泡在血池里,他无法得知自己死后的惨转,临死前最后的印象是无数刺向自己的利刃,每个魏国士兵都要当手刃仇敌的英雄,争先恐后,生怕少一刀就让他活下来了。
山林间的风吹拂过脸庞,凌乱的头发因被血浸湿而贴在脸上,残破的甲衣半拖着,是真的死了……如今的自己不过是一缕孤魂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