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附身后得罪全三国 第209章

作者:鱿不右 标签: 历史衍生 轻松 日常 BG同人

  关羽说,他知道后世一些人在讨论刘备在位时期的“大将军”一职是空着的,因为在刘备心目中这位置是只能给关羽的,只是没等到关羽能回成都受封的那天,先等到了关羽的死讯。

  关羽说:“人家小姜非亲非故,还是魏国投降来的,大哥总得赏赐些什么,我想为小姜请封。”大家都知道摆在千年后的今天,一切都是虚名,可人贵信义,所想要的不是封号附带的利禄,而是一种认可。

  姜维是刘禅封的大将军,但要论重量,和刘备亲封的大将军是没办法比的,听到关羽说这话立刻拒绝。

  “关将军,岂能如此!关将军忠义无双,既然能有这样弥补的机会,先帝该圆满于关将军才是,何况陛下已封我为大将军……”

  “不。”关羽抬手回绝,看向刘备,“大哥以为如何?”

  并不是爱哭鬼的刘备从刚才到现在就一直在掉眼泪,他沉思一阵,点头说:“季汉大将军,没有人比云长更合适。但伯约,亦可为之。”

  说完,他摆起已经很久没有摆过的架子,说:“姜维,上前听封。”

  “朕封你为汉大将军,自今日起,你无需记挂当年,无需悔恨自责。朕命令你,在后世地界,过好自己的生活,好好看看如今的人间,去感受,去游玩,要好好地、快乐地过每一天。”

  姜维听着这一串命令,又是泪如雨下,他拜下道:“臣领旨。”

  姜维拜下之后不敢抬头,他怕自己一抬头却所有人都不见了,眼前又回到魏国士兵围杀自己的场景,怕这一切只是自己临死前的幻想。他怎能如此妄想,妄想先帝和丞相宽恕自己,妄想自己得到先帝的认可,得到诸多元老的认可……

  刘备将他搀扶起来,皇帝架子撤销后更像是个寻常的长辈,理了理姜维的头发说:“好孩子,你太累了,不要再胡思乱想了,我们大家都会在的。”

  “嗯!”姜维重重点头,一众鬼魂都围着他,有说有笑,气氛非常好。

  吕思彤在一旁阴暗观察,小声哔哔:哼让你们团聚还搞封建阶级那一套了,绝对要向老王告状!刘玄德同志思想有问题!在姜维坟头和姜维嘻嘻哈哈成何体统!

  “小吕,小吕?”诸葛亮看到她阴沉着脸不知道在想什么,唤了两声。

  “嗯?”小吕回过神来,眼神略带几分心虚。

  老鬼们都笑得乐呵,招招手让她站过来些。

  刘备笑着说:“小吕呀,如今钱财你也不愁了,虚名还要增一个吗?”

  诶嘿!那当然还是要的。今天先休息一天,暂时不反封建阶级了,等虚名到手再开始反。

  小吕搓搓手,说:“权仔封我为大吴魏王,阿瞒封我为大魏蜀王,要不你再给凑齐一个大蜀魏王?呃不对,大汉魏王……”有点怪,大汉魏王岂不是成曹操了吗?那大汉吕侯……不,那就成吕布了呀!

  新鬼们听得云里雾里,孙权封大吴魏王???曹操封大魏蜀王???等等,她还直呼曹操叫阿瞒??是不是太没大没小了。虽然他们都是叫曹贼的……

  而且新鬼们也没能搞懂其中的逻辑,都不属于自己的地盘,怎么也能封个王出来。好在他们懂得举一反三,遇事不决就是后世的冷幽默。

  诸葛亮无奈笑了笑,建议道:“小吕有这么多厉害头衔,依我之见,可以再封个大汉晋王。”

  在新鬼们持续疑惑的眼神中,老熟鬼们已经开怀大笑起来,反正她脑袋上那一串封号就是图个乐呵,再乱七八糟也无妨。

  小吕听着也觉得很不错,点头道:“好好好,孤甚悦!”

  又一阵说笑,因到达剑门关的时候已经是中午,逛了这么一会时间再有其他安排也不可能,所以打算直接从南门原路返回去车站。

  汉晋王吕思彤得意洋洋地左手拉着姜维,姜维搭着诸葛亮,诸葛亮边上是刘备;右手拉着赵云,赵云搭着庞统,庞统边上是黄忠和关羽;关羽又和刘备搭着手,形成一个环形站位。反正鬼魂们就算倒着飘也不会撞到人,一人众鬼就这么欢欢喜喜地准备离开景区。

  北面一阵急促脚步声,像是在找人,一路呼唤着,声音由远及近。

  “伯约!伯约何在!!伯约——伯约——”

  本来已经有说有笑的姜维,突然面色一变,当场僵住。

第217章 倒霉孩子

  一人众鬼驻足停留,都发现了姜维表情上的变化,而阅读过后来记载的老熟鬼们则很快就猜到怎么一回事。十之八九是当年姜维投降时,与其虚情假意称兄道弟的那一位,正是司马昭之心腹,魏国将领钟会。

  只不过,按理说身为魏国三朝元老钟繇之子、重臣钟毓的亲弟弟,权臣司马昭曾经的亲信,反叛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是他脑子发热所做的不清醒之事。对钟家的处罚,是远没有到达叛国之罪的标准,钟会的尸首还被默许运回魏国好好安葬,其兄过继给他的孩子也保住了命。

  既然是带回了魏国安葬,为何会出现在此地,还是说是别的鬼?

  小吕若有所思,由此往北走有一处景点为“钟会故垒”,是指以前钟会驻扎的地方,按理来说就算有什么东西遗落,这么些年也早该没了呀,为何他的鬼魂也能在这边醒来。

  姜维与众鬼抱拳,说:“既还要去见马超将军,还是赶紧启程吧,待一会儿天黑了多有不便。”他是不想再和钟会有往来了,违背自己内心整天和个敌人称兄道弟别提多恶心了,尤其钟会那厮的人格魅力实在太低,空有个好看皮囊和显赫家世,传闻中的神童聪慧也没见得多厉害。

  更是大言不惭敢说什么兵败则退居一方,不失为刘备也。他好意思吗,他敢和先帝比?他是什么玩意!

  季汉的鬼魂们互相看了看,他们对钟会这人说不上多少喜恶,比起攻破成都后滥杀无辜筑京观搞恐怖威慑的混账玩意邓艾,钟会至不许令士兵抢掠,在出发的途中经过定军山武侯墓时还礼貌祭拜了,不管是表面功夫还是真敬佩,个人品德上不算差。

  而老鬼们哪怕是诸葛亮,和姜维相处的时间也只有短短几年,他们对姜维的大部门了解都来自于后世留存的书籍。

  在《三国志》中,史官在描写姜维投降后和钟会的关系是“出则同舆,坐则同席”,且在钟会篇里又写了“与维情好欢甚”,甚至在最后兵败死之前,姜维还带着钟会的部下试图杀出一条血路来。

  老鬼们认为,姜维投降魏国虽是假,但忘年之交的情谊还是有几分的,何况钟会那小子更是到死都不知道自己被骗,也算是在姜维生命最后时光一起奋斗阵亡的友人了,所以觉得见一见也无妨。

  然而,姜维万分不解,说:“钟会乃是魏国将领,因灭我大汉而封司徒,其人狡诈城府,不宜往来。”

  老鬼们自然还是以姜维的想法为主,他如此反感,说明记载上的未必真切,不过是伪装出关系好罢了。

  小吕嘀咕道:“这可是陈寿亲笔认证的……”

  “陈寿?陈承祚?此事又与他是什么关系?”姜维眉头皱起,顺了一下当时的情况,陈寿是谯周的学生,而谯周是后期季汉的带投大哥,想必到了魏国后也是高官厚禄。

  姜维得知自己和钟会的关系被陈寿记载为“情好欢甚”,气得立刻拔剑,道:“既存在这等误解,待我去将钟会杀了,以证清白!”

  陈寿对姜维的描写是个脾气又差还穷兵黩武的形象,毕竟那时候的陈寿已经是晋朝的史官,姜维作为魏末司马家掌权时的头号敌人,就算是以公正著称的史官,也只能春秋笔法一下,可不敢说多好的话。

  对于姜维的凄惨下场也是“终致陨毙”这样听了让人气不打一处来的评价。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以为姜维是投降钟会后两人臭味相投,一合计不自量力要帮着钟会谋反,结果死无葬身之地,便没有什么可以感叹的了。

  直到,在姜维死去的80多年后,乱糟糟的天下争夺中,东晋大军平定在西蜀的成汉政权,攻入成都的宫室,发现一封曾经姜维写给刘禅的信。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这封信之后便收录进了此后第二年开始编写的《华阳国志》之中,几十年后又被一位名叫裴松之的人,写进了《三国志》的注解之中,这样每当有人阅读到姜维的时候,都能第一时间知晓他当年并非真降,是忍辱负重,是国家已经不存在还在努力复国的可歌可泣的悲烈传奇之人。

  而与钟会的关系,也就辩证为塑料兄弟情,老头子骗小伙子,骗了兵还骗了命。

  老熟鬼们自然是知道姜维与钟会称兄道弟是为了复国大计,只不过,钟会那小子也是一个立场不同导致的仇敌,他们如今连曹贼吕布,以及有杀关羽之仇的孙权都能一起生活。

  一个挺礼貌的、被他们大将军骗得团团转的小辈,反而至今计较,倒是显得胸怀狭隘了。

  老熟鬼们没来得及拦下姜维,见他已经提剑循声找过去,跨过栏杆直接跳到山林坡道里,鬼魂们不得不跟过去。

  吕思彤可不敢当着这么多游客的面翻阅护栏跳下去,只能沿着小道往下跑,在护栏外有序围观。

  姜维跑下去,就看见一个浑身是血的青年人四处呼唤寻找,走得匆忙手里头甚至都没拿兵器,想要杀死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钟会……

  姜维回忆起最初听到这个名字时的疑惑,据说很小的时候就聪明非凡,心思缜密谋无遗策,是司马昭的幕后心腹,足比自己小了二十多岁,因此那时带着几分对这位敌国将领的轻视。

  而灭蜀的天大功劳也让钟会不到四十岁就得了司徒一职,位列三公,如此盛名,本该前途无量……

  就在姜维握紧佩剑回忆过往的时候,钟会也看到了这边站着的浑身是血都快认不出的人,他跑过来,抓着姜维惊呼道:“伯约!伯约……我们死了呀?失败了!”

  “此时说这些有什么用。”姜维甩掉钟会的手,很是愤怒,陈寿那厮居然把自己和钟会写成了真好兄弟,此乃奇耻大辱!在和他称兄道弟的每一个瞬间,都在算计着复国成功之后杀死他,用他的头祭奠告慰先帝和丞相。

  姜维一直在等着复国的那天,等着杀死钟会的那天,却不料想,和最想杀的人死在一起了。

  “是……为时已晚了!”钟会往边上的树上狠狠一锤,痛苦道,“伯约,是我对不起你,若非我犹豫不决不听你劝说早作决断,也不至于夜长梦多让他们得了机会!以至于兵败身死!”

  “……”姜维握了握手里的佩剑,这蠢小子怎么都死了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还给道歉起来了。

  钟会还没察觉到异常,对眼前情况并不了解,他醒来后就看到很多无法沟通的陌生人,偶尔听到几句什么姜维祠堂之类的话,就跟着游客往南边飘过来了。

  见姜维不说话,钟会长叹一声,说:“既已经失败,只好退居一方再做打算,也不失为刘备也。”

  “……”姜维原本还有恻隐之心,觉得撇去当年立场来说,自己害死了一个有为青年,而且对方的确十分厚待自己。今无国可复,再杀这蠢小子,岂不是算恩将仇报。

  但这些顾虑和犹豫,在听到钟会又不知死活地自比刘备后,就烟消云散。

  当年他听到这话只能默默咬牙不能叱责,将愤怒羞辱和不甘尽数憋着,如今,没有什么可以忍耐的原因了。

  “混账!钟会小儿,先帝岂是你能直呼名讳的,更不是你能比的!”姜维抬手就刺向钟会,此时一众季汉鬼魂们已经追赶过来。

  关羽大刀一横,拦住了姜维的举止,剑尖刺在青龙刀上,发出“叮”的一声剑鸣。

  “关将军,为何拦我。”姜维惊讶道。

  钟会原本并未设防,毕竟都已经死了,谁会想要杀鬼啊?更何况还是他的忘年交好兄弟姜伯约,大家一起造反的交情,刚才那一剑是要杀自己吗??钟会逐渐回过神来觉得不对劲,缓缓后退两步盯着姜维。

  “伯约,此乃何意?”钟会拧眉质问,视线看向面若重枣长须美髯身材高大被称为关将军的陌生鬼,心里头咯噔一下,“……”总不能是关羽吧。

  疑惑还没得到回答,又看见好几个鬼飘过来,其中一个鬼手持羽扇,身材高挑,风度翩翩,颇有名士之风。钟会这人最喜欢结交名士,除了个别给脸不要脸的名士外,他对大多数名士还是很有礼貌很尊敬的。

  眼下情形实在古怪,他暂时压抑住上前结识的想法,又重新盯向姜维,说:“伯约,你方才,莫非是想杀我?”想到这一点,钟会感觉自己被背叛了,也借此回想起活着时候的事情,比如他刚投降没多久就积极出谋划策除邓艾,就积极协助谋划反叛司马昭。

  什么!居然不是被他钟会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是想利用他造成魏国的混乱?!

  念及此,钟会也拔剑相向,怒道:“姜维老匹夫!安敢骗我!!”

  两个鬼没能成功打起来,赵云和关羽一边一个拦着。姜维不会和这些元老犟,所以只愤愤扭头。

  而钟会被拦着十分不悦,问:“尔等何人,竟敢拦我?我乃大魏钟司徒!”

  既然你诚心诚意地发问了。

  关羽呵呵一笑,说:“某,姓关名羽,字云长。”

  赵云平淡道:“赵云,字子龙。”

  钟会:“????”

第218章 倒霉孩子

  钟会听到关羽和赵云自报姓名,心里是一万个不相信,他们都死多久了,怎么可能……

  哦……大家都是死了很久的。

  姜维被这两个蜀国元老给拦着,钟会心知自己是安全的,他眼珠子下扫一圈,分析眼前的形式。除了关羽赵云以外,不远处还站了几个没有特征能明确指向身份的鬼,从他们略带几分担忧,又少许几分无奈的笑来推断,也是蜀国的鬼。

  自己被蜀国鬼包围了?难不成自己刚死而复生来到人间,就要向蜀国投降?

  念及此,钟会看向明明是向自己投降的姜维,一想到自己真心厚待信任的异姓兄弟,是为复国而诈降虚与委蛇,自己到死还觉得愧对于姜维,没能一起成就大业。

  好好好,诈降谁不会,你姜维会,我钟会必然会。

  不过,眼下形式还没到直接宣布投降的时候,他太过主动反而显得很可疑。更何况,姜维有诈降经验,自然会对他的投降格外防备。

  钟会大概有了规划,呵呵笑了起来,面上还是挺客气地与赵云关羽抱拳行礼。他是最爱结识名士的,而关羽赵云的名声威望,可比那些装模作样的名士们高太多了,像当初和姜维对峙的时候,他也因姜维的名气而早有结交之意。

  呵呵!现在我钟司徒有机会结交关羽和赵云,岂会把你姜维放在眼里,到时候你便是叫一万声贤弟,我也绝不会原谅你。

  念及此,钟会笑意更深,与赵云关羽说:“原来是关将军和赵将军,久闻大名如雷灌耳。晚辈钟会,字士季,家父钟繇乃是汉魏老臣。唉,君生我未生,未能与两位将军结缘,真乃人生遗憾。也幸与汉大将军姜维共事过一段时间。”

上一篇:红莲三太子真香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