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附身后得罪全三国 第66章

作者:鱿不右 标签: 历史衍生 轻松 日常 BG同人

  周瑜很是客气地作揖道歉,反问既然这琴被弹坏了,能不能便宜卖给他。

  琴是问琴行借的,倒不是什么名贵之物,电话联络了一会后就开出了价格,8K。

  周瑜这把琴用得还挺顺手,对后世的金钱观念还没有太熟悉,便去问小吕。

  这一会儿吕思彤已经和其他鬼魂们在一起尝唐伯虎亲手酿的桂花酒,因是冬至节,主办方本身就置办了两缸冬酿桂花酒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发放。

  两者味道略有差异,颜色也几分不同,整体都是偏甜带少许桂花味。唐伯虎酿的酒没有现代的清澈,桂花的香味也更明显。

  “公瑾,来尝尝,我才知道吴县还有喝冬酿酒的习惯呢。”因酒盏有限,孙策递过自己的酒盏给周瑜,周瑜也接过品了品,点头称赞小唐酿酒技术还是不错的。

  吕思彤直勾勾盯着,早知道你们这么不讲究,自己手里就不拿酒盏了,想找个理由都没有。

  孙权借着这盏薄酒聊了聊自己给母亲建造的报恩寺,也就是不远处的“北寺塔”的所在。母亲素来疼爱幺妹,幺妹从刘备身边回来之后还一直张罗着要帮她再配一门婚事,但幺妹不肯,觉得无非是江东哪家权贵豪族,嫁给他们和嫁给刘备一样,都只是哥哥的权谋手段。

  提及往事,刘备顿了顿,回想起和孙尚香当夫妻的那些年头,是相当吓人,每天都觉得她是孙权安排在自己身边的刺客,后来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干脆建了个小城让孙尚香去玩,日子才稍微好过了些。

  “这般风味倒是新奇。”袁绍一个中原北方人,并不是很喜欢甜口的酒,但味道也不差,一盏很快就喝完了。

  小袁术举着个手要拿酒盏,被一旁工作人员拦住,弯腰笑着说:“小朋友不可以喝酒哦。”

  边上众鬼不由笑了起来,袁术也不好发作,气得扭过头去直哼哼。这小模样倒是和本初大小姐挺像,要不怎么能是兄弟呢。

  张辽和黄忠则都不喜欢这个味,酒味太淡了。汉朝时大多数都是浊酒,也就是米酒果酒,但并非没有清酒,只是由于酒的纯度更高,人们喝不惯,像大多数武人就喜清酒多于浊酒。

  一个个年轻鬼喝了酒,嘴巴都水润润的。

  武将们较为粗矿,随手用袖子一抹,抹得更加红艳。文人有帕子,较为斯文。

  而儒雅的武将介于两者之间,展开了手掌以拇指擦拭。

  如果可以放慢速度的话,就像是在描摹唇形。

  “……”美洲狼你真是可恶啊!知不知道你在做什么啊!

  吕思彤脸色阴暗,咬牙切齿。

  周瑜察觉到视线笑了笑,放下酒盏来询问她买琴的事情,老熟鬼们都说她极其抠门,小千的茶叶都心疼得要死,更何况是大千的古琴。

  一听到钱,糊涂的脑子立刻清醒了。

  不过,以现在的财力来说,区区一把琴哄老婆,小意思。

  “买。”霸总吕言简意赅。

  “当真?”老熟鬼也不客气,趁机敲竹杠,“顺便给我们各自一部手机?”

  “……”能破案得到奖金也都是依靠鬼魂们帮忙,这样的基本要求自然是没有道理拒绝的,吕思彤只好应下。

  老祖先们一听她居然答应了,简直不可思议,为了避免她反悔耍赖,说什么也得现在立刻马上就去。

  “好歹给老唐点面子啊,等展览结束了一起去。”

  展厅里,都是收藏家的私人藏品,其中最受瞩目的是两件唐寅真迹,其中一幅名字正是《高山流水》。展厅内放了少许香袋,味道很淡但引人探究,是荀彧荀攸帮忙调配的淡檀香,和书香融合,非常奇妙。

  唐伯虎被作为特邀嘉宾进展厅听收藏家讲唐寅真迹画作的故事,越听越觉得离谱,甚至有些神神叨叨。

  “哎呀,你胡说什么,这些都是为了卖画编造的故事吧。你说的那个张秀才,自称家中母亲重病,我见他实在可怜就答应了画,没有什么皇帝登门,也没有宁王威胁。”

  收藏家被拂了面子,又觉得苏馆长推荐的这个“唐寅专家”实在是过于搞笑,年纪轻轻懂什么字画呀?穿一件明制汉服有点书卷气就敢说唐寅字画的故事是捏造的?

  边上围观游客也纷纷指责,说现在的学生就知道哗众取宠,人家花千万收藏了唐寅真迹,那真爱程度谁比得了,能比不过他了解吗?

  “是你懂唐寅,还是我懂唐寅?”收藏家尽量客气地说,大庭广众之下不能显得自己咄咄逼人。

  唐伯虎有被气到,原本还不想说的,现在必须说:“你所收藏的两幅画,只有一幅是真迹!”

  收藏家脸上挂不住,主办方试图打圆场,展览会展出高仿也是常见的事情,很多博物馆也都会用高仿品代替展出,真迹过于珍贵不变挪动或展出,为了更好的保护真迹,是大家都默许的事情。

  毕竟展览不是售卖,主要是起到一个文化宣传的作用,打击也都是能理解的。

  但收藏家脾气也犟,他就是拿着真迹来展出的,怎么能允许被说成是假的。

  “我这是假的?真的在哪?你的证据又是什么?”

  唐伯虎欲言又止,他总不能说真迹送给张秀才后的两年得知他母亲无恙,就是骗他画去赚钱的,还仿着画了很多幅,于是一怒之下冲进张秀才家,把原件给撕了。

  “……”当局者迷,要说对唐寅书法特点的理论概述,唐寅确实没有专家收藏家清楚,没有哪个画师在下笔的时候会想着表达出自己洒脱的风格。

  一众老祖先看到他们的专属画师小唐被人如此羞辱质问,皆是义愤填膺。

  曹操琢磨着用语试图以玩笑的方式来解决,孙权事不关己一旁围观,反正他的画像已经画完了。

  刘备最是讲情谊,刚才喝了小唐的一碗冬酿桂花酒,现在小唐遇到尴尬的事情当然要第一时间站出来。

  “我们这位朋友可是对唐寅生平一清二楚,对其字、画了解,绘画的功底都是一模一样。难道不比你更懂唐寅?”

  主办方头皮发麻,出钱做宣传活动宣传了个寂寞,要是闹起来就只剩负面影响了,赶紧拉扯收藏家就当这两个年轻人发癫,别搭理就行,边上路人游客肯定都是不会信的。

  但这位收藏家或许是唐寅真爱粉,一万个不能接受这样诋毁真迹的说辞,冷哼说:“是吗,一模一样,年纪不小口气挺大,你画一幅给我们看看。”

  唐寅也憋了一股气,道:“好!笔墨伺候!”

第071章 蜜雪甜酒

  围观游客被唐伯虎这一声给惊到,真有人到故居去搬了装饰的长幅宣纸和笔墨过来,主办方拦都拦不住,一时间秩序有些混乱。

  也不想给后世小辈们惹来麻烦,唐伯虎高举手臂道:“请诸位安静。”

  将几张长幅宣纸层叠放就铺在玻璃柜上,砚台和墨虽有,但还得磨开。曹操将酒盏里的酒随意倒了些进砚台来,亲自帮唐寅磨墨,拍拍小唐的肩膀说:“可别给老祖先丢人,你要是连自己的画都画不好,我们都得笑话你。”

  刘备也过来帮忙,因只有一块镇纸,他便在另一端按着纸使得更平整。

  唐寅不甚惶恐,连连作揖,游客见他们这样子倒是颇有古韵,要是磨墨的和按着纸的也穿古装就好了。

  为了防止过于拥挤,主办方帮忙拉起了隔离引导带,以流动式观赏不停留。

  只见他挥墨如剑,肆意洒脱,乍看根本看不懂到底是在画什么,像是一条河,水流的趋势却不太对。直到走动的游客有人惊呼一声:这画该竖着看!

  才看清他已经画好了一座座错落的高山,最远处大量的留白形成瀑布的水面,近处亦是山峦叠嶂。一名琴师坐在松树下,背影寥寥几笔勾画,琴师仰头闭目,既是沉浸在大自然与音乐之中,也是不让悲伤从眼睛里跑出去。

  将轮廓画完,随意提笔几句,细节没有再继续,唐寅打了个哈欠咂咂嘴,少了点酒,找不对感觉。

  即便只是个半成品也不难看出画师的功底,与玻璃柜里收藏家的“真迹”一对比却更为潇洒。一些笔势对比,原本还算优秀的作画,可以发现几处线条处理确实还有更优解,不,是线条太过刻意,刻意去模仿那种洒脱。

  收藏家看得双眼通红,掏出钥匙将柜子打开,当场把赝品给撕了。

  一把年纪的人了气得快要站不稳,指着唐寅说:“你!你很有本事!我研究唐寅几十年,学他的画、学他的字,居然比不过一个年轻人!你!”

  曹操刘备拦在唐寅面前,生怕这位收藏家过于激动要动手,毕竟几千万买一幅赝品,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你!你一定要收我为徒!”收藏家扑倒唐寅身上,一把老泪纵横,努力在天赋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边上一起来的朋友学生连忙劝阻,说郑老师你冷静一点。

  唐伯虎心中也有所触动,没想到在后世之中竟还有这样喜爱自己的人,并不只是一个买画收藏宣扬的无知之人。他还活着的时候很多权贵都以拥有一幅他的字画为荣誉,本身却并不懂他的画。

  高山流水觅知音,他也有一个知己,祝允明,也就是祝枝山。

  他在自己坟头见到的墓志铭,一眼就能认出,是祝枝山的字迹。

  心中颇为想念,只是考虑到如今的自己算是寄人篱下,再麻烦小辈也不合适,至少该有些钱财以答谢。

  唐伯虎决定答应这个收藏家。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收藏家这份真正喜爱自己的心意,文人墨客与武将一样,都想名垂青史,都想无论多少年后都有人能够记着自己。而这个能够花千万元买下他的“真迹”,并且开办展览会宣传他的事迹和画作,可见诚心。

  “好,我收你为徒。”

  围观群众仿佛看了一出大戏,酣畅淋漓,简直值回票价。哦不对,免费参观的!!好评!!五星好评!!

  郑收藏家非常高兴,还说想买下他这一幅草稿画,开价五千。

  唐伯虎摆摆手,说:“既然你是我学生,送你便是。”他二十多岁的样子说话没有半点面对老年人和长辈的客气,因此使得郑收藏家的学生朋友们都有些不高兴。

  一听是白送的,吕思彤瞪大了眼睛。

  这可是昭烈帝当镇纸、魏武帝磨墨、唐伯虎亲笔画的真迹!!白送?!怎么不送我呢!!

  算了算了,看在家里还有几幅人物图收藏着,就不计较这些了。

  宣传效果翻倍,经过刚才真假字画的事情,激发起了更多凑热闹游客的好奇心,主办方也借机讲解唐伯虎的一些事迹。

  作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却是过得最凄惨的一位。这种事情自己说出来能坦然面对,做出一派潇洒不羁毫不在意的态度,但听到后人长吁短叹伤感他的一生,难免有点绷不住。

  匆忙拉着小吕一众汉朝鬼要走,郑收藏家快步追过来,谦虚地问唐老师要联系方式。

  吕思彤想了想,说:“唐老师的手机丢了,正要去买新的呢,您方便的话先报下联系方式,等他手机弄好了就打过去。”

  “好,好。”

  一人众鬼离开唐寅故居没多久,苏馆长带着高馆长和成馆长来捧场,看见地上撕碎的画都惊呆了,问后才知晓刚才发生的事情。郑收藏家又把唐老师赠送的画给三位馆长看了看,皆为惊叹,这高仿水平是真的高,简直像是请神上身画的。

  提到这个话题,高馆长和苏馆长互相看了看,小曹和小孙也是如此,年纪轻轻却对历史人物了如指掌,不仅仅是字迹高仿得厉害,甚至还能说出一些记载上根本没有的事情,但又能完美的圆上前后有记载文字的细节。

  “唉,你们说这世上存在轮回转世吗?”苏馆长试探地问了一下。

  高馆长和成馆长都摇摇头,说:“要相信科学。”

  郑收藏家倒是挺相信的,更加乐呵,说:“有就好了。”

  冬至的市中心人挺多,老品牌的酒铺前排了长队,就只为一瓶冬酿桂花酒。

  苏州作为一个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的城市,对各种文化的包容也还是可以的。这么一大队束发的人走在一起,其中还有两个穿明制汉服的,相当扎眼,路人们都只是投以好奇的目光。

  回想很多年以前,那时候吕思彤还小,在街上看到有穿汉服的漂亮姐姐,那姐姐很是窘迫,因为有个老大爷说她穿和服,声嘶力竭的解释却显得那么无力。

  但是那个漂亮姐姐没有因此退缩,第二次看到了她、第三次看到了她,后来她会举着身份证上的“汉”字,解释什么叫做汉民族的服饰。

  再后来,可能是工作忙碌了?可能是热情散尽退坑了?总之没有再见到过。

  但是街上穿汉服的越来越多了,尤其每逢佳节,园林景点走两步就能看到。同袍也不再是什么稀有,以前难得见了还要打招呼,如今各自走各自的路,像寻常那样。

  “小伙子帅的哦。”路过的老人比划拇指,夸赞穿着明制汉服的周瑜和唐伯虎。

  偶尔也有年纪较轻的上来询问,是这附近有什么拍摄的项目吗,能不能趁着还是新人时期要个签名,还说像他们这样的气质肯定能爆红。

  众人摆摆手,表示只是寻常逛街。

  财大气粗的暴发户吕思彤大摇大摆地带着一众老祖先走进了商场的专卖店,豪迈地叉腰道:“给我来个二十部手机。”既然要买,那就多买点,以后肯定还能用上的。

  一听到这么大一个客户,店长亲自迎接上来,扫视了一眼跟在女学生背后的一群年轻男人,问:“是公司采购统一工作手机吗?”

  吕思彤摆摆手,说:“是我赚了点钱,想个好朋友们买部手机。”

上一篇:红莲三太子真香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