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第17章

作者:星陨落 标签: BG同人

  埋李隆基怀里的杨贵妃忍不住翻一个白眼,既然她值得最好的,那倒是让她当皇后啊。

  男人的话,听听就得了,杨贵妃可没忘记李隆基原配发妻王皇后和前婆婆武惠妃的下场。

  【除却配饰们不同的款式,按照它们的打造材质,可以分为金、银、玉、木四大类。】

  配饰们在身后屏幕上继续播放,姜叶说起古代配饰的材质。

  【如果按照世俗价值划分,金和玉无疑是最高档次,其次是银,和银价值相当的珍珠、璎珞等材质,最低的则是木制配饰,也是底层百姓们常见和常用。的配饰。】

  【配饰自然是越华丽和珍贵越好,但可惜古代底层百姓们根本用不起金银玉饰,他们所用。的基本都是木制的首饰,其中以乌木发簪和荆钗为代表。】

  这话让不少。妇人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发钗,那是她们全身上下唯一的配饰。

  【说到这,我真的很想说以古代的洗漱环境以及配饰问题,底层古代百姓们不管男女,都该留短发才对,长发的话一点不好打理,且衣容整洁是贵族们才需要考虑的事,底层百姓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个。】

  【且从身体营养方面分析,过长的头发会消耗人。体更多气血,衣食无忧的贵族也就罢了,于底层百姓而言,长发不仅不是优势,反而是拖累。】

  前面听到姜叶说他们适合留短发,诸朝百姓们想开口反驳。

  可是听到姜叶后面的话,他们大惊,“长发会消耗人更多气血?!”

  “难怪咱们都是长头发,却跟贵族们的长发没法比,贵族们的长发像绸缎,咱们的头发却像杂草。”诸朝百姓们心里别提多复杂。

  “要不,咱们试着留一下短发?看后世人短发挺常见的。”有人小心翼翼道。

  这也就是看了天幕,知道有人留短发,要不然他们是不敢轻易说这话的。

  “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啊。”长久以来的观念和新观念的灌输,让很多人摇摆不定。

  “没了长头发,说不定身体能好一点,听我的,都留短发!”也有人当机立断。

  众人朝他们看去,心中了然,因为做出这个决定的人是“父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种孝道没错,可再长的头发,也抵不住父母亲自发话。

  且父母让孩子们留短发,也是爱子心切,为了让孩子们身体能更好些。

  有了一例,就会有更多例,就像姜叶说的,衣冠整洁,那是贵族们才需要考虑的事情,他们又不是贵族。

  再加上头发可以再生,以后想留长还能留长,众人对失去长发并没想象中的心痛。

  别说,头发一短,感觉干活都利索多了,虽然他们所谓的短发,根本没办法和后世贴头皮的寸头比,可也比之前大都及腰的位置好的多。

  洗漱问题就更不用说了,头发短,洗头发时不知少费多少水,干的也比长发时快。

  头发问题只是姜叶随口一说,重点还在配饰上。

  【比起木制品,金银玉等材质更受欢迎,不仅是因为珍贵,还因为它们比之木制品,材质很难腐朽。】

  【当然一些名贵的木头防腐朽效果不比金银玉差,可那毕竟只是少数,不像金银玉,普遍经得起时光检验。】

  这话让喜欢金银玉配饰的贵族们自得,“金银玉自然是好东西,等以后要陪我们一起去地下的东西。”

  “有后世这话,我打算陪葬更多的金银玉!”也有贵族把自己的陪葬品变得更加丰厚。

  【说起金银玉,不得不提起古人一大习惯——厚葬,在古人观念里,人死后灵魂依旧还有意识,所以他们死后会陪葬相应的人和物,人就不说了,人殉是十分恶臭的行为,每个让人殉葬的人,都该遗臭万年。】

  【此殉葬包括但不限于臣子、后妃、子女、宫人、奴隶等。】

  【好笑的是古人其实也反对殉葬,但他们反对的是有身份的人殉葬,而不是宫人、奴隶们,可无论殉葬的人是什么身份,这种陋习都不值得提倡。】

  【所谓死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都是人对死亡的美好妄想,其实仔细想想,就能发现其中漏洞。

  首先是人死后,真要有灵魂,那被迫陪葬的亡魂不报仇都算好的,怎么可能还会继续听令,生前她们可以被家人、身份和其他东西拿捏,死后怎么可能还会继续被拿捏?】

  【而被迫殉葬的人如果没办法为自己报仇,就说明人死后有灵魂一事是假的,毕竟总不可能生前人分三六九等,死后还分三六九等,都是灵魂,难道只特殊照顾你当主人的,不照顾奴隶,别闹,那些主人真要有阴间门路,他们还会死?】

  姜叶说的有理有据,让人完全无法反驳。

  可这样的真。相,对相信死后有灵魂的人就难受了。

  比如嬴政,“朕的兵马俑,难道都白做了?”

  他为什么做那么多兵马俑,就是希望它们在阴间化为大军继续拱卫自己。

  就像主持人说的,活人殉葬死后不报仇都算好的,算下来还是兵马俑安全、放心。

  不过后世的殉葬群体居然还包括子女吗?这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正吃瓜的嬴政完全没料到自己就是那个正主。

  “哼,就算死了没有灵魂,朕也要陪葬。”刘彻心梗了一会儿,并没决定减少陪葬品。

  他是不让活人殉葬的,但是金银玉石等东西,绝对不能少!

  不过更多的人则是迷茫,“人死后居然什么都没有,那咱们还陪葬贵重品吗?”

  大部分人都不具备刘彻的壕气,很多人的陪葬品,都是自己家最珍贵的东西,他们想的是死后能不能靠那些东西翻身。

  既然人死后没有灵魂,那东西还要带到地下去吗?

  “既然死后什么东西都没有,咱们就把东西留下,给孩子们继续过日子吧。”有人想了想,放弃了陪葬东西的执念。

  当然放弃陪葬执念的只是少数,且大多数都是底层群体。

  中高层的贵族们,哪怕知道人死后没有灵魂,他们依旧会陪葬很多东西,因为它们有这个挥霍资本。

  【说起殉葬,其中三个朝代最为恶臭,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元、明、清。】

  【看到区别没有,元和清都是少数民族政。权,而明虽然是中原政。权,可是它做的事,却和少数民族政。权一样恶臭。】

  【少数民族政。权并不具备华夏流传下来的礼仪制度,是实打实的蛮夷,可让人心痛的是明朝这样一个正统王朝,居然也有相同陋习。】

  【甚至不仅是相同,明朝的殉葬制度,比其他两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诸朝哗然,尤其是汉、唐、宋这段时期的人非常不敢置信,毕竟殉葬制度距离他们已经很远,实在很难想象在他们之后,会重启殉葬制度。

  还有那明朝,真的是汉人正统王朝,而不是异族政。权吗?

  这让很多人难受起来,“为什么明朝会有殉葬制度?”

  倒是元朝和清朝有殉葬制度,他们并不意外,也不在乎。

  毕竟一个是自己家,一个是别人家,任谁都想让自己家变得更好,而不是去和别人家比烂。

  “你才蛮夷!”忽必烈等元朝人跳脚道。

  还不如也对他们高要求呢,这样反而让他们感受到一股自上而下的强烈蔑视。

  那是华夏发展出来的数千年文明礼仪,和野蛮血。腥的元朝政。权形成鲜明对比。

  至于清朝,康雍乾几个并不担心清初其他帝王的殉葬制度,因为比起担心殉葬制度,清初几代的政。权还在不在都不一定。

  至于他们执政时期,殉葬制度已经废除的差不多。

  “天幕,真是多管闲事。”朱元璋看着天幕十分冰冷和厌恶。

  如果不是天幕,他儿子们说不定还活着。

  要不是为了政。权,他早就没办法忍受天幕。

  可现在,天幕居然又批判他们明朝,这让朱元璋如何不气。

  姜叶并不知道自己机缘巧合打断朱元璋的动作,朱元璋某些作恶多端的儿子们死了,并且找不到凶手,然后朱元璋就打算让儿子们的妻妾为自己儿子们殉葬,反正这事他很熟练。①

  结果朱元璋正打算做呢,就听姜叶提起和反对批判人殉的事。

  这一刻,朱元璋别提多想让姜叶专心讲配饰材质的事。

  从配饰材质扯到殉葬和人殉,难道主持人不觉得话题跑偏了吗!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①朱标死后,妻妾就被迫殉葬了。

  还有人说朱元璋下旨让后妃殉葬,是为了让马皇后做好人去捞人——可那时候马皇后人早没了,怎么捞?从皇陵里蹦出来捞吗。

  

第十八章

  “父皇,还是先看天幕怎么说吧。”朱标道。

  从小乱世长大,且也被元朝思想影响,朱标并没觉得人殉有什么不对。

  不过他也知道,其他人对这种事很反感,尤其是底层。

  “凭什么那些元朝人能人殉,朕却不能!”朱元璋不服,这让他感觉自己输给了元朝。

  “可能因为咱们明朝是汉人王朝,所以要求才比较高吧。”

  朱标若有所思,跟元清比起来,大明不会输,但是跟汉唐比起来,他们大明就逊色许多。

  “父皇,从今往后,只怕天下人也会想知道,咱们明朝是想做汉人王朝,还是异族王朝。”朱标深觉不妙道。

  “怎么,难道他们还想造反!”朱元璋冷笑。

  凭什么说他的大明比不上汉唐,他不服!

  哪怕他对刘邦和李世民很喜欢,却也不想自己的大明输给他们的汉唐。

  可是,就算朱元璋再不想承认,后世人心里想起的明朝,也是和元清一起并列,而不是和汉唐做对比。

  【首先来说元朝,有史记载说元朝人殉是从成吉思汗开始,这里有两种解读,一种是他们之前就有人殉习惯,只是之前所为没有记载下来。

  第二种就是他们是来了中原后学会了人殉,之前之所以没有,那是因为草原人数太少,人殉会影响他们部落实力,后来中原人多,可以让他们肆意挥霍。】

  【但我觉得情况应该是两点解读的结合,元朝之前本来就有人殉行为,只是为了避免整体实力下降,活殉仅限于少数贵族用,后来入主中原,人殉规模才迅速扩大,要不然没有人殉习惯的元朝,不可能突然就学会人殉。

  要知道中原此时已经远离人殉千年,总不可能是元朝从华夏古籍里把落后风气重新扒拉出来,但这样一来,就跟元朝空有蛮力,却没有脑子的印象相驳了。】

  “噗,你们才没有脑子,我们元朝也是有读书人的好不好!”忽必烈想吐血,毕竟元朝是他建立的,他愿意听到元朝被人贬低才怪。

  南宋末,成吉思汗得知元朝是自己的后代,不由哈哈大笑。

  与之相反的是文天祥等人,脸色煞白,“我们后面就是元朝,我等是历史罪人!”

  若不是他们太弱,怎么会让异族入主中原。

  此时他们还不知道元朝真正战绩,只能说文弱的南宋,遇上凶悍的元兵是一种不幸。

  【元朝入主中原后大肆折腾,所以国祚不到百年,就被重新赶出华夏。】

  【自古以来,蛮夷入华夏,要么是被同化,要么是被驱逐,清朝是前者,元朝是后者。】

  “同化吗。”康熙呢喃,想起自己从小到大学习的汉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