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第23章

作者:星陨落 标签: BG同人

  安史之乱后,付出血泪代价的百姓们无法用言语形容自己的愤怒,民间到处对李隆基破口大骂,李隆基于民间声望直接跌落谷底。

  他们对李隆基再无一丝爱戴,只有满满恨意。

  安史之乱前的百姓们,虽然安史之乱还没有发生,可对李隆基这个帝王,已经不如之前那样信任。

  在这之前,李隆基是他们心目中的盛世明君,结果明君把他们推沟里。

  【说大唐服饰最为开。放,只是相对而言,因为那种开。放是建立在她们衣物富足的情况下。】

  【大唐女子服饰开。放,只是和其他朝代同阶女子们相比。】

  【还有一种‘开。放’,是被迫的,那类人并不是不想穿衣服,而是想穿衣服却没有。】

  【他们是底层的百姓,和衣物富足的贵族们是两个不同阶级。】

  【关于后者,我们刚开始找资。料时,方向是古代衣不蔽体的百姓们,结果这类资。料很少,为什么呢?

  因为古代衣服都穿不起的百姓,不可能读书识字,他们无法留下自己事迹相关的记载,能记载下这种情况的贵族们又不屑记载。】

  【后来,我们转变思路,查询古代被冻死的百姓们,从秦汉至明清,甚至近代,可以说没有朝代能够例外。】

  【有记载底层百姓全家共用一件衣服,谁出门谁穿的;还有实在没衣服,赤身出门耕种的,如果以衣服的多少论开。放程度,底层百姓们才是最开。放的,且从古至今未变过。】⑥

  【而连蔽体的衣服都没有,他们又如何熬过漫漫寒冬?】

  【为什么我们华夏自古以服饰为礼,却依旧有很多穿不起衣服的人?】

  姜叶的问题让诸朝所有人沉默,能穿起衣服的人不关心底层人有没有衣服穿,他们往日只会借此讥讽他们无礼,却不去深想底层百姓们为什么不穿衣服。

  是他们不想吗?是他们没有!

  而底层百姓们,之前面对服饰开。放评选并没怎么发声,因为就连最开。放的大唐服饰,跟他们日常穿戴,都小巫见大巫。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天幕居然会特地提到他们,这让他们羞耻的同时,很是无措。

  虽然他们没有衣服穿,但却接受过服饰礼仪,知道没有衣服穿,是很羞耻的事。

  但羞耻同时,他们心里又涌起难以言喻的酸涩。

  因为他们和那些贵族服饰距离太远,在这之前并没有太大代入感,直到他们也成为其中一部分,才终于感受到一点真实。

  【我之所以提起古代百姓们无衣,是因为华夏服饰文化不仅包括贵族们的服饰,底层百姓们无衣,也是华夏服饰的一部分。】

  【当然,跟光鲜亮丽的华服比起来,没有衣服穿的百姓并不算很好看,他们特别像衣服的两面,华丽的一面对外展示,晦暗一面则不为人所知。】

  【而古代百姓们无衣的现象,是因为他们懒惰吗?不,是因为他们织出的衣服都被强行抢走,古代布匹就是税。收的一种,在纺织技术不发达的时候,人们织布的效率并不高,可就算这样,依旧有苛捐杂税雪上加霜。】

  【以至于寒冬来临,他们无法抵御寒冷,被迫失去生。命。】

  “什么苛捐杂税,那是朝廷正常税。收!”姜叶的话让许多人跳脚,他们都是苛捐杂税的既得利者们。

  “不收布税,国库怎么收入。”君王们皱眉,不认同姜叶的说法。

  要是不收布税,国库银钱会减少,当然,收到百姓们连蔽体的衣服都没有,确实过分。

  但是取消布税,恕他们做不到。

  “所以只对比布税方面,某些时期,咱们华夏真不如国外聪明。”姜叶和江雪不禁摇头。

  “华夏不如国外聪明?!”这话引起诸朝许多人不服。

  居然说他们不如国外人聪明,这他们能忍才怪。

  “这后世人到底是华夏人,还是国外人,居然这么捧高踩低。”朱元璋冷哼。

  华夏怎么可能不如那些蛮夷!

  【我们古代对布税的做法是压榨,压榨,再压榨,眼睛只盯着女人们手中仅存的布匹,布匹一旦产出就会迅速掠夺。】姜叶冷笑。

  诸朝君王冷哼,“谁不是这么干的?总不可能国外就是例外。”

  这他们可不信。

  【而国外的做法是,改良织机技术,对布匹扩大生产,压低价格,从而获得更多的税。收利益。】

  姜叶把第。一次工业革命,纺织行业的盛况放出来,只见纺织工厂内,女工们动作行云流水,布匹以肉眼可见的织成。

  布匹产量大,哪怕打下布料价格不是他们本意,依旧惠及许多人。

  诸朝的经济学家们计算了下其中利益,顿时被扩大生产规模的布匹利益所震惊。

  相比之下,他们朝廷搜刮的布税,显得十分小家子气。

  明朝不注重经济,在这个问题上反应偏慢。

  可对于有现成经济学家的朝代,很快就感受到难以言喻的震撼。

  “快,下旨提升纺织技术,绝不能故步自封!”诸朝,帝王们下旨道。

  在这之前,他们对纺织技术,是从黄道婆处得来,对于纺织技术,除了纺织内行人上心外,大多数外行都不是很在意,毕竟他们也不会纺织。

  可当知道纺织技术发达,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大利益,他们态度立马积极。

  他们依旧对底层没有衣服穿的百姓有多少同理心,可是他们的所作所为,注定会惠及到一些人。

  “皇后,这个纺织技术咱们也可以用。”刘邦去找吕雉。

  之前天幕说岛国有白银,但可惜他们汉初没有足够国力。

  纺织技术就不一样了,有黄道婆的各种纺织技术打底,他们汉初完全可以走纺织一道。

  “陛下和我想到一块去了,我也是这么想的。”吕雉笑道。

  她比刘邦这个外行想的更早,且已付诸行动。

  “既然这样,那纺织的事就交给皇后办了。”刘邦说出前来的目的。

  毕竟汉初除了吕雉这个一国之母,也没更合适的人。

  不过这样一来,刘盈太。子之位越发稳固,唉,也算有利有弊吧。

  吕后时期,吕雉依旧把纺织一事交给自己女儿鲁元公主来做。

  武曌也把这事交给自己女儿太平公主。

  相比起女君主们的贴心小棉袄,男君主们选择范围更广,也更不合适。

  毕竟哪个皇子,会对纺织感兴趣,而且把差事交给儿子,以后真不会对儿子们传出不好的传闻吗?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外行插手,会不会影响纺织利益?

  跟偌大的利益比起来,亲儿子都得靠边,不如纺织专业人才们让帝王们放心。

  朱元璋是个例外,他才不管合不合适,直把事情一股脑的推到朱标怀里,“标儿,好好干,爹看好你。”

  老朱对自己嫡长子很有信心。

  “爹,我一定好好干,咳咳……”朱标像从前一样把好事接下,结果话还没说完,就剧烈咳嗽起来。

  “标儿,你怎么了标儿!”朱元璋大惊,连忙叫御医。

  “爹,你忘了大哥身体不好了。”年幼朱棣提醒亲爹。

  朱元璋回想起朱标原本早亡的命运,脸皮不自觉抽搐。

  等太医过来给朱标诊断后,被告知朱标身体不宜操劳,朱元璋沉默。

  年幼朱棣凑过去,想关心自己大哥,结果后背结实挨了朱元璋一巴掌。

  “老四,你说是不是觉得你大哥没了,你就有机会了?”

  “我没这样想!”年幼朱棣跳脚反驳,知道其他朝代自己登基为帝,说心里没想法是不可能的,可是这不代表朱棣不知道自家大哥在亲爹心里的分量。

  总之,大哥活一天,他就一天没希望。

  “你最好真这样想。”朱元璋眉目阴沉。

  等叮嘱完朱标好好注意,朱元璋去后宫找马皇后,有些尴尬,“那个,皇后,朕想让你接手纺织一事。”

  本来这事马皇后就是最合适的人,可之前出于私心和防备,朱元璋把事交给了大儿子朱标,现在朱标身体需要静养,朱元璋只得过来找马皇后。

  “陛下既然这么说,那我就接下这份差事了,你让标儿好好休养,就说有娘呢。”马皇后叹道,没跟朱元璋计较之前的事。

  可朱元璋看马皇后淡淡的神色,觉得有些不对劲,他试探道:“皇后你真没生气?”

  “陛下这话什么意思?难道只准你当爹的疼儿子,不准我当娘的为儿子分忧吗?”

  “我知道陛下不想我干政,陛下放心,我会谨守皇后本分,其实陛下真不用忌惮我,我的寿命是跟儿孙挂钩的,一定会走在陛下前面的。”马皇后叹气,真心实意说道。

  朱元璋反而慌了,“皇后别说晦气话,你们几个都会活的好好的,朕是九五至尊,朕命令你们不准抛下朕一个人!”

  回应他的只有马皇后近乎死寂的平静。

  就像朱元璋心里,江山社稷和儿子们最重要,马皇后心里,朱元璋也是排在儿、孙后面的。

  朱元璋不敢想象失去儿孙和发妻的样子,可哪怕他是九五至尊,于人的生。命一途,也无能为力。

  【好了,【衣服款式】这一专题到现在已经步入尾声。】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们本期对古人服饰的介绍。】

  【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依旧对古人服饰感到陌生和惊讶样,相信古人看到我们现在的服饰模样,同样会大吃一惊。】

  “何止,你们后世服饰变化也太大了吧。”诸朝古人们道。

  无论是秦汉唐宋明,甚至元明,都能看到传承的痕迹。

  可是后世的衣服款式上,他们没有看到这一点。

  【咱们衣服怎么说呢,确实出现过文化断层,以至于我们华夏各朝的传统服饰现在大都被称为‘古装’‘汉服’。】

  古装诸朝古人们可以理解。

  可是汉服…………置他们唐宋明于何地?

  “汉服,这个称呼乃公喜欢。”刘邦道。

  刘彻矜持点头,“看来后世对咱们汉朝很喜欢,咱们得更努力才行。”

  “是,陛下!”卫青和霍去病振奋。

  【衣服,是民族自信的体现。】

  【当初我们主动剃发易服,舍弃华夏自身原本服饰,转而学习西方装束,那时是我们民族自信的低谷。】

  【后来随着我们国力发展壮大,我们华夏诸朝传统服饰在我们日常生活也越来越常见。】

  【说起这个,我就感慨,曾几何时,我们华夏诸朝的传统服饰被自己国人斥责为奇装异服,不被接受的样子还历历在目,直到近些年来风评才慢慢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