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第25章

作者:星陨落 标签: BG同人

  【黄米和小米都是脱壳后简单烹饪就能食用。的谷物,于古人们而言,它们都是饭,可对于我们而言,小米大都用来做粥,可以很好养胃;黄米呢,凭借其粘性,可以做粘豆包,口感很好。】

  【然后是麦,不同于稷和黍,都是华夏本土种植出来,麦是外来作物,于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传入华夏,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麦,我们华夏也有自己的本土麦。】

  【小麦至今还是我们的主粮之一。】④

  秦朝及春秋战国的人们惊讶,“天幕确定说的是小麦?”

  “真看不出来,未来稷和黍都成了杂粮,反倒是小麦一跃成为主粮。”

  没错,秦朝时期的主粮是稷,虽然也吃麦,但麦并不是主粮。

  【秦朝时期的人对麦的烹饪手段很简单,那就是脱壳后,直接整个颗粒蒸成饭,味道怎么说呢,没有小米和黄米口感好,因为麦颗粒大,成熟后口感硬,不易咀嚼。】

  【等到汉朝,麦饭有了新的食用方式,那就是把麦子颗粒捣碎食用。】

  【不过这两种说法也不绝对,因为战国时期,鲁班就发明出石磨,石磨可以把颗粒状的谷物加工成粉末状,秦朝在战国之后,理论上,秦朝人是有可能吃到面粉食物的,当然就算有人吃到,数量也不会太多。】

  【西汉时期,贵族们有食用面粉食物的记载,但直到唐宋时期,面粉才普及到百姓们的身边。】⑤

  这让唐宋之前的百姓们心情复杂,“原来战国时期,就有了石磨,可是直到现在,我们都还没吃上面粉。”

  就算他们同时代的贵族们可以吃到,却也跟他们无关。

  “大家别丧气,石磨咱们不是有吗,就是没有,咱们也可以想办法做出来!”有人乐观道。

  时代越往后,石磨数量越多。

  更别说姜叶一边说,还一边放出石磨磨面粉的视频。

  只见石磨由两个石头圆盘叠加,下方石头固定,从圆孔中倾倒少量麦子,再转动上面那块石磨,麦子很快就被碾压成麦粉。

  要是觉得石头重费劲,还可以用牲畜干活。

  “鲁班,那是你的石磨!”战国时期,认识鲁班的人们高兴说道。

  “后世的石磨比我做的石磨精细。”鲁班看着后世的石磨道,比起后世的石磨来,他的石磨显得粗糙。

  “鲁班,给我们做石磨,我们也要吃麦子磨出来的面粉。”鲁班周边的人们道。

  纵使他们并不是一个人一个石磨,而是很多人共用一个,可是架不住来找鲁班的人很多。

  鲁班微不可见一窒,不着痕迹后退,“石磨很简单,你们人太多,我活干不过来,你们可以去找别的木匠做。”

  “不,别的木匠可不叫鲁班!”

  此时鲁班还不知道这叫名人效应,他只觉得自己快被石磨订单淹没。

  不过石磨磨出来的面粉,味道确实比干巴偏硬的麦饭好吃。

  “麦子变成面粉后味道多变,难怪后世能超越稷,成为新的主粮。”

  秦昭襄王嬴稷原本还有点不服,可等品尝过面粉,不得不承认,面粉有稷不具备的优势。

  嬴政身为帝王,吩咐一声,面粉很快做好。

  同时姜叶正好公布面粉能烹饪的美食,“比起小米和黄米,面粉能做的美食非常广泛。”

  随着姜叶挥手,背后屏幕面粉相关的美食数量堪称密麻。

  面条、馒头、包子、饺子、油条……有的美食古代人隐隐有思路,有的美食则一头雾水。

  这和她们的烹饪方式有很大关系。

  “寡人用饭用早了。”嬴稷看到姜叶公布面粉美食,有些傻眼。

  再看他刚才吃的东西,和天幕上的美食完全没法比。

  “来了。”嬴政刚想品尝面粉美食,就有相关食谱奉上,心情自然愉悦。

  “没想到面粉还有那么多种吃法。”西汉,刘彻惊讶。

  他吃过面粉做的食物,却没想到跟后世繁多的面粉美食数量比起来,连入门级都达不到。

  “秦汉时期小麦并不是主粮,没被大规模种植,麦子整体分量上不去,自然轮不到百姓们。”对面食并不陌生的李世民道。

  好在唐朝小麦的种植已经提升上来。

  “我们比古人会吃,后世人比我们还会吃。”身处中游的朝代古人们感叹。

  【说完稷、黍、麦,接下来是菽。】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二十四章

  【菽是古代豆类的总称, 现在我们对于豆类的划分更为详细。】

  【比如黄豆、黑豆、红豆、大豆、小豆,在古代通通称之为菽。①

  【和麦饭一样,秦朝时期人们对豆类食品的食用方式也是整颗豆子蒸熟, 但是这样吃,肚子容易腹胀, 这是身体消化不。良的表现。】

  【汉朝时, 豆类被开发出更多食用方式,如豆浆, 把黄豆打碎成粉末状, 加水煮沸, 去除渣滓后可以得到丝滑浓郁的豆浆。】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豆浆会有假沸现象,假沸现象就是豆浆没煮熟, 却如开水样翻滚,给人它已经熟了的假象,而未成熟的豆浆喝了会让人食物中。毒, 所以豆浆得多煮一会,才会彻底煮熟, 煮熟的豆浆无毒且营养价值高。】

  【在豆浆的基础上, 加入盐卤,豆浆会凝固, 成为凝脂般的豆腐脑,传闻豆腐脑的发明者是西汉淮南王刘安。】②

  【比之豆浆, 豆腐脑是另一番口感,两者口味都可甜可咸, 味道由添加的佐料决定, 当然原汁原味也很好喝/吃。】

  随着姜叶声音, 背后屏幕出现各种豆制品的制作流程。

  【除了豆浆和豆腐脑外,豆浆在煮熟之际,表面会凝固一层淡黄色的油皮,把油皮揭下并晾干,又大又薄的叫豆皮,卷成竹段状的叫腐竹。】

  【和腐竹相关记载可追溯到唐朝。】③

  【豆腐脑搅碎,放至平整干净容器里用纱布包好,然后上面压重物,压出豆腐脑的水分,取下重物,打开纱布后将得到豆腐。】

  【重物压制时间短,可以得到鲜豆腐,鲜豆腐水润柔滑,但易碎;重物压制时间长,可以得到老豆腐,老豆腐水分比鲜豆腐少,口感比鲜豆腐筋道结实。】

  【除此之外,豆子还可以做豆芽,豆子泡水到稍皱程度,放到镂空容器里,容器下方放水但别让豆子沾到水,放水是让豆子温度操持湿润,别沾水是因为豆子沾水会坏。】

  【容器上方需要用布遮挡,给豆子制造全黑环境,这样可以让豆子更好发芽,期间每天给豆子均匀淋水,三天左右时间,豆子就能变成豆芽。】

  【一斤豆子大致可发十斤多点的豆芽。】

  当然豆子发豆芽的注意事项不止姜叶说的那么简单,好在还有身后屏幕作为补充。

  诸朝百姓们如饥似渴的看着天幕,激动道:“这个咱们可以做!”

  之前姜叶介绍稷、黍、麦,稷和黍在古代是贵族专属,麦子磨成的面粉,也不是底层百姓能够得到的。

  但是豆子不一样,豆子他们手边就有。

  无论是豆浆、豆腐脑,还是豆腐、豆皮、腐竹,在有原材料的情况下,他们都可以试着做出来。

  更别说豆子还能直接发豆芽,真真的一豆多吃,他们所食用。的食物种类一下丰富起来。

  “豆子可真全身是宝啊,明年咱们种更多豆子吧。”今年种豆不多的人家懊恼后悔道。

  有行动力强的人,已经开始发豆芽和把黄豆磨成粉,制成各种相关豆制品。

  “豆浆、豆腐脑和豆腐口感嫩,非常适合孩子和老人!”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百姓们喜极而泣。

  他们家的条件吃不上细粮,吃豆饭又对孩子和老人身体不好,现在他们总算解决这方面问题。

  就是家里没有老人和孩子,各种豆制品也极大改善他们的饮食条件。

  【跟其他谷物比,麻较为特殊。】

  【因为麻可以榨油,虽然同样可以吃,但比起当食物来,麻的榨油价值更大。】

  【从古至今,人们对油,也就是脂肪的获取来源只有两大种,一种是从动物身上获得,被称为荤油;另一种就是从植物中获得,这种油被称为素油。】

  【秦朝时期的麻,被称之为胡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芝麻,从它名字带‘胡’,就能看出它并非本土植株。】

  【关于古代的麻,有说是西汉时期,张骞从西域带回中原,但是比秦汉更早出现的《诗经》中也找到关于胡麻的记载。】④

  【至于为什么纠结这件事,是因为这关乎秦朝时期有没有芝麻,芝麻要是西汉张骞带回中原的,那比西汉更早的秦朝,就没有芝麻。】

  【除了秦朝有没有芝麻的疑惑外,我最初没弄懂麻的时候,以为古代位列五谷的麻,是织布用。的麻,想着衣食都很重要,这样排列挺合理。】

  【但是随着知道更多资。料,我发现古代位列五谷的麻是可食用。的麻,这涉及到麻的种类,有的麻可以做衣服,有的麻可以食用,还有的麻能二者得兼。】

  【能织布的苎麻我们之前介绍过,这次的芝麻主要是食用。的麻。】

  【芝麻由于颗粒较小,虽然味道很好,但无疑做不成粮食,只能调味用。】

  【古代看重芝麻的,自然是榨油方面。】

  【芝麻是很优秀的榨油农作物,出油率大概在45%-60%,也就是说一斤的芝麻,出油率会在半斤上下。】

  【除了芝麻油外,还有大豆、油菜花籽、花生仁和向日葵籽的出油率也很可观。】

  【这些都是人们可以入口的食用油。】

  【除此之外,还有棉花的棉花籽也能榨油,就是不宜食用,但可做别的用途。】

  关于非食用油,姜叶只是简单提一下,然后又回到食用油上。

  诸朝古人们眼睛一亮,“棉花籽居然也能榨油,虽然不能吃,但也比直接扔掉好。”

  “什么棉花?”春秋战国的新观众们一头雾水。

  “我们现在只有芝麻、大豆和油菜花,花生仁和向日葵籽咱们没有。”

  嬴政和刘彻等秦汉帝王们扒拉了一下自己家的农作物,三样现成,两样没有。

  芝麻他们叫胡麻,大豆叫菽,油菜花叫葑。⑤

  和秦汉情况一样,隋唐宋,隋文帝、李世民、赵匡胤等人也没发现花生仁和向日葵籽踪迹。

  虽然他们已经有芝麻、大豆和油菜花,但能榨油的油作物谁会嫌少。

  “俺明朝也没有花生仁和葵花籽,这两样好东西该不会便宜后面的清朝吧。”一想到清朝有,而他明朝没有,朱元璋就来气。

  永乐年间,朱棣想起什么,从郑和给自己带回来的植物里扒拉扒拉,“咳,花生仁是落花生,朕有了。”

  “还有向日葵,是丈菊。”⑥朱棣有瞬间沉默,想起曾被当成花观赏的棉花。

  当然华夏吃瓜子有着悠久历史,向日葵这么多现成的籽,他们没理由放过,但从人们给它取的。名字,还真像观赏物。

  朱棣之后,花生和向日葵籽踪迹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