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陨落
第三十七章
“我忘了咱们现在的盐一般多重……”诸朝有聪明人对李斯有样学样, 以后世人口吻发出疑问。
果然,这比他们站古人角度,更容易上天幕。
【咱们现在的日常用盐一般都是一斤一袋, 除此之外还有大袋装的工业用盐,工业用盐一般用于生产或者其他用途, 不宜食用, 价格比食用盐更便宜。】
后方视频,出现一个摆放整齐的盐袋货架, 每袋大概巴掌大小, 随着包装剪开倾倒, 里面的盐粒白如雪花,等一袋盐倾倒完,在桌面直接形成一座小型盐山。
看到这一幕, 诸朝百姓们下意识屏住呼吸,“这就是后世普通人吃的盐?”
“分量虽然比不上咱们的斤数重,可按照价格, 也足够低廉。”他们都不敢相信花少数钱,就能拥有那么多没有杂质和杂味的细盐。①
“居然是真的……”其他找借口的人不得不承认, 后世盐价就是那么低廉。
不是什么贵族才能用。的起盐, 也不是盐分量很少。
“不是,后世盐价那么低, 怎么税。收和挣钱!”刘彻等帝王绷不住。
把盐价格定那么低,后世国库能有钱吗?
当即就有人换口吻询问, “咱们盐价这么低,税。收怎么办?”
拜托, 他们陛下真的很关心这个问题, 他们也很关心。
不负他们所望, 他们的话变成评论。
【关于税。收,咱们的盐定价之初,就把税。收包含进去,不止是盐,还有其他各种物品也是,只要是市面流通的产品和物品,都是交过税的。】
刘彻等人觉得听不懂后世的话。
“什么意思?意思是后世那么低的盐价,居然还包含税。收?”
在他们理解中,税。收不应该越高越好吗,后世怎么反着来?
百姓们也不敢相信,“那么低的盐价,卖盐的怎么挣钱?”
之前卖盐人把路费之类的花销分摊到他们买盐人的身上,他们都能理解,可是后世盐价低廉,他们反而无法理解。
【之前不是说古代盐价贵,是因为路途和朝廷定价吗,咱们现在盐价降下来,也跟路途便利和国家定价有关系。
比起古代,咱们现在道路畅通,国家也不允许盐、粮、水这类民生产品超出咱们普通人的承受范围。】
“不光盐价,就连粮价也不高吗,如此一来,后世肯定很安稳。”有人意识到。
因为这种行为,可以安抚绝大多数百姓。
“后世是怎么确保盐、粮不涨价的?”诸朝帝王们疑惑。
他们不知道低盐价和低粮价有利民生吗,他们当然知道。
问题是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
就像税。收,朝廷规定的低,可到百姓头上,税。收就变多。
盐价同样,朝廷前脚低盐价,后脚就会被下。面转手卖出高价。
“所以后世政。权对国家的掌控力,也远强于咱们古代。”嬴政道。
他想起自己能一统天下,却捉不到几个想刺杀自己的刺客,其对比何其讽刺。②
“真好,后世不仅有杂交水稻,还有那么低的盐价,他们一定身处太平盛世。”对于百姓们而言,只要这些日常用品能在承受范围内,那就是当之无愧的盛世。
但可惜,历史上很多有名的盛世,最底层的百姓们并不包括在内。
关于姜叶和江雪所说的后世盐价,除了让古人们大开眼界和憧憬外,对于古人的帮助并没有很大。
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人工成本降不下来,还有就是朝廷和私盐贩子们,他们也不会让盐价降下来。
百姓们反抗不了所处时代,却不代表他们不会愤怒。
“柴米油盐酱醋茶,咱们能做到几个?”诸朝百姓们扪心自问。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把盐价降下来?”百姓中,有人呢喃,想着既然有困难,那就想办法解决困难。
“后世可真会添乱。”诸朝不乏皱眉的权贵们。
有后世的低盐价做对比,反而衬的他们的盐价更高,后世的低盐价让那些底层人知道,原来不是盐价降不下来,而是有人不想盐价降下来。
这样想的人多了,岂能不生乱。
百姓们对盐价的渴求不像饥。荒那么迫切,但有脑子的帝王和权贵们相信,百姓们心里一直都会对低盐价念念不忘。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后世的低盐价变成了百姓们心中的白月光,而他们的朝堂则变成蚊子血,朝堂众人心里会得劲才怪。
“陛下,咱们是否要在海边建晒盐场?”有人问帝王们。
“……建吧,不建百姓们会更不满。”虽然建了盐价也降不到后世程度,可不建更不行,这让帝王们心里憋屈。
【最初的酱是指肉酱,是一种单独的美食,因为其制作原材料,食用。的都是贵族。
后来菜酱出现,越来越多的百姓们才吃上酱,如咱们现在常见的黄豆做成的豆瓣酱,芝麻做成的芝麻酱,还有辣椒酱等。】
【饭菜加酱,可以让食物提味增香,是和只加盐,是两种不同的口感。
而做酱的过程,可以加盐,也可以不加盐,不加盐的话,保存时间会短于加盐。】
【后来随着演变,宋朝时期,开始出现咱们现在的酱油。
明清时期,酱油已经普及到百姓家中。】
诸朝百姓们眼睛亮道:“我们好像可以做酱和酱油。”
芝麻和辣椒他们没有,黄豆却是有的。
更别说酱还能做酱油。
等姜叶和江雪大致介绍完酱的历史和种类,身后屏幕内容变成各种酱的配方和酱油酿造方法。
“黄豆酱由黄豆、面粉……还有盐制成,这些都不难弄到。”靠前的朝代大都记黄豆酱。
“辣椒酱主要是辣椒,正好咱们有辣椒,试试看。”手边有辣椒的朝代百姓们道。
倒是芝麻酱,很少有百姓做,基本都是衣食无忧的贵族们。
除了零点的豆瓣酱、芝麻酱和辣椒酱外,还有更多酱,虽然有些人们用不到,可是不妨碍众人记下。
【醋和酒可以说是一家,它们的原材料和最初步骤都是一样的,区分是从发酵过程开始。】
身后屏幕随着姜叶和江雪声音,对半分成两个画面,只见刚开始,他们的步骤一样,等到后面,他们的步骤才有所区分。
就像一条路上出现的两个岔路口,一条路:酒被拿去蒸馏,另一条路:醋加醋酸继续发酵。
【两者不同之处还在于,酒需要无氧环境,也就是密封;醋的话是有氧环境,可以雨天盖盖子,晴天把盖子拿开。
就这样不同的制作步骤,使得相同原材料,做出来不同味道的酒和醋。】
【酒和醋除了能用粮食酿造,还可以用水果酿造,像之前介绍过的葡萄酒,水果也可以做果醋。
除了食用外,醋还有一个文学典故。】
【传闻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太宗听说宰相房玄龄“妻管严”,就赏赐给房玄龄几个宫女,房玄龄把人带回去后,直接被其妻赶出家门。
唐太宗闻言大怒,召房玄龄之妻卢入宫,给卢氏两个选择,要么接纳自己夫君小妾,要么喝下毒酒去死,谁知卢氏二话不说选择喝下毒酒。
杯里并不是酒,而是醋,无毒,可是卢氏的果决让唐太宗收回成命。
至此,“吃醋”一词代指男女之间嫉妒、不安、占有等意思。】③
【这个故事出自《隋唐嘉话》,并非正史,里面的内容就跟《汉武故事》的可信度差不多。】④
“《汉武故事》,那不就是假的吗!”李世民无语,他还以为自己真管了爱臣家事,吓他一跳。
“陛下,其实民间现在就有这类吃醋小趣闻,只是不知后世为什么安到陛下和臣头上。”房玄龄如释重负笑道。
“哦,所以玄龄你真是‘妻管严’?”
房玄龄:“……”
“《汉武故事》,是写朕的吗?里面都写朕什么了?”不知道金屋藏娇等典故的刘彻有些好奇。⑤
“咳咳咳咳!”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对《汉武故事》添砖加瓦的无名作者们剧烈咳嗽,深怕后世曝出他们的。名字。
【最后咱们来说茶,大家可能都听过“吃茶”的说法,因为在古代,茶的确是用来吃的,当时茶并不算饮品,而是算一道菜肴吧。
大家可以看看陆羽《茶经》对茶的制作,除了茶叶,还会往里面加葱、姜、栆、橘子等配料,等它们全都熬煮好,已经是茶粥和茶羹。
跟咱们今天的茶,可谓是相差甚远。】
“茶不就是那样做的吗,后世又是怎么吃茶的?”吃茶粥和茶羹的前面朝代没觉得哪里不对。
“难怪说‘吃茶’,原来以前茶真的是用来吃的。”已经饮茶的朝代恍然。
“我的《茶经》流传到后世了。”陆羽很高兴。
说着他备好纸笔,准备把后世的吃茶方法也写到《茶经》里。
【直到唐朝时期,茶还是用来吃的,等到宋朝时,有了点茶。
点茶就是把茶叶打成粉,然后少量多次注水,把茶叶粉打发成泡沫状的样子。】
说着姜叶和江雪身后出现宋朝点茶的过程。
【时至今日,咱们对点茶可谓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点茶并没有消失,陌生是因为点茶并不在我们国家流行,而是在隔壁的日。本。
他们把点茶法当成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他们发明点茶法,而少有人知道点茶法是他们宋朝时从华夏学习过去的。】
“把点茶当成他们的传统文化?他们没有自己文化吗?”流行点茶法的宋朝人震惊。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把外来文化当成自家祖宗,他们就不别扭吗?
“你们说,他们既然认为点茶法是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那他们会承认点茶法的历史来历吗?”嬴政、刘彻、李世民等人问臣下。
“陛下,承认点茶法来历,会动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几位帝王的臣子们意见一致。
就像他们说的,宣扬点茶法来历,人家还怎么理直气壮的把点茶法奉为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
“点茶法在华夏早就不行了,听后世意思,日。本还把点茶法传到后世了?”朱元璋不理解。
“比起点茶法,沏茶和泡茶,不是更方便?”
【关于宋朝的点茶,还衍生出斗茶的文化,斗茶就是在茶水表面,用不同搅拌打出来的茶沫作画。
简单来说,就是茶叶/沫版拉花,利用下。面茶叶颜色和上面茶叶颜色的不同,从而绘制不同图案,谁用茶末画的更好,谁就赢。】
明清百姓看到宋朝点茶过程皱眉,“这得多费时间啊,没有沏茶/泡茶方便。”
【宋朝之后,是明清的沏茶/泡茶法,其实关于陆羽《茶经》里,也有泡茶的方法,可当时并不流行,直到明清,迎来泡茶和沏茶法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