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王妃生活 第20章

作者:钟离昧 标签: 红楼梦 天作之合 爽文 日常 BG同人

  “是呀姑姑。”红绒道,“我从前是在浣衣局当差的,往后宫送衣裳时,也见过不少娘娘小主,他们好多都没姑姑生得好看呢。”

  燕姑姑立马横了她一眼,斥道:“不许编排主子。”

  红绒缩了缩脖子,讨好地笑道:“我知道姑姑是为我好,往后我再不说这些了。”

  燕姑姑叹气道:“在宫里当差呀,最要紧的就是谨言慎行。这宫里的一块石头、一根草一棵树,都是会说话的。你以为周围没人,其实隔墙有耳。”

  两人都受教地点了点头,心里对燕姑姑很是感激。

  因为他们感觉得到,燕姑姑是真心教导他们宫中生存之法的。

  主仆四人正关起门来玩闹,敲门声忽然响起。说笑声陡然一顿,四人面面相觑。

  瑶光低声问道:“今天这种日子,谁会来咱们这里?”

  怕是皇后娘娘也顾不上她这个养子妇了吧?

  燕姑姑道:“开门看看就知道了。”说着就给翠娥使了个眼色。

  翠娥放下牛角梳子,脚步轻快地走到门前,一边问:“谁呀?”一边打开了门,阮子娴笑吟吟的圆脸出现在了她的眼前。

  “原来是阮姑娘,您怎么这时候过来了?”翠娥故意大声了些,为的是让内室的人听清楚。

  听见是她来了,瑶光只得亲自起身接待,却没有把人往里让的意思,站在门口问道:“阮妹妹,你不在屋里歇着,怎么到我这里来了?”

  阮子娴道:“外面都热热闹闹的,偏咱们这里冷冷清清的。还是李姐姐有主意,拿了些银子叫人去光禄寺要了些下酒菜来,命我来请傅姐姐呢。”

  瑶光并不想去,便笑着推脱道:“我今日身上不大好,大喜的日子又不好叫人去请太医。好在燕姑姑身上有些对症的丸药,我吃了正要睡呢。”

  阮子娴明显一怔,有几分不知所措,显然没想到瑶光会拒绝。

  但她也不是实心的傻,看瑶光的脸色明显不是病了。既然不是病了,却还一反常态地拒绝聚会邀请,定然是别有缘故。

  不过她并没有拆穿,只满面担忧地说:“怎么就不舒服了呢?姐姐快回去躺着吧。也怪我,不该这时候来打扰,耽误了姐姐休息。”

  “妹妹哪里话?你也是一片好意,是我自己不争气。”

  两人客套了几句,阮子娴就识趣地告辞了。

  离开瑶光的屋子之后,她仔细想了想,吩咐身边跟着的宫女:“风筝,你去找李姐姐,就说我忽然吃坏了肚子,怕是不能赴约了。”

  宫里的规矩,宫女是不能单独出行的。风筝本有些为难,但转念一想,她又不出畅音阁,又是替主子办差的,严格来说也算不得违规。

  于是,她便嘱咐另一个宫女纸鸢好生送阮子娴回去,她则是转道去了李思蓉的屋子,替自家主子告病了。

  人家都说了自己病了,李思蓉纵然觉得他们不给自己面子,也不好明说,只得勉强撑着笑脸,好言好语地叫他们好生养着。

  只是,好好的四人局,转眼就少了一半,剩下的两个也难免意兴阑珊。

  杨婉为人厚道,端起酒杯圆场道:“这么些好东西,可惜他们没口福,都要便宜咱们姐妹了。来,我借花献佛,先敬东道主一杯。”

  李思蓉扯着嘴角笑了笑,陪她共饮了一杯,惋惜道:“我还特意准备了傅姐姐爱吃的羊奶酥和阮妹妹爱吃的五香豆腐,不想他们却都不来了。”

  杨婉笑了笑,说:“他们不来,咱们吃也是一样的。”

  实际上这种临时的邀约,本来就是撞对方的空闲,贴自己的面子。若是你面子不够大,人家又恰好没空,当然不会迁就你了。

  她认为李思蓉提出这个邀约之前,就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了。

  如今看来,却不尽然。

  杨婉只是性子宽厚,却不是傻,李思蓉说这种话,她当然不会附和。

  见对方没顺着自己的意思说,李思蓉有些失望,却没表现出来,只是回敬了她一杯,转头便说起了今日婚礼的盛大。

  “便是咱们在这偏远之地,也能跟着沾光。那礼乐声从昨天半夜就开始了,一直到现在都没停过。不愧是一国储君的婚礼,果然不同凡响。”

  她的语气里带着浓浓的羡慕和向往。

  杨婉道:“储君毕竟是储君,自然不是寻常皇子可比的。”

  但李思蓉真正想说的也不是太子,而是今日过后就正式成为太子妃的文秧。

  “对了杨姐姐,选秀的时候,你见过那位文姑娘吗?”

  “见过的。”杨婉道,“她和我同住毓秀宫,不过她是单独一间屋子,我没和她说过话。”

  她是在提醒李思蓉:文秧选秀时就有特权,这太子妃之位明显是内定的,不管你有什么心思,最好还是收起来。

  却不想,李思蓉闻言却更加不服气了,轻哼了一声,低声道:“果然如此。”

  她觉得,若是堂堂正正地比试,不一定谁才是太子妃呢。

  杨婉被她弄得心里不耐,又坐了一会儿便道:“时候也不早了,我就先回去了。妹妹,你也回屋去吧,今日人多眼杂的,免得叫人冲撞了。”

  说完也不等她回话,起身行了个礼就走了。

  李思蓉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很不好看,忍了又忍才没有发作出来,只冷声吩咐道:“柳丝。绿绦,你们把东西都撤了吧。”

  设宴的地方就在畅音阁院子东南角的亭子里,因着天冷,四周都围着草帘子,一点寒风都吹不进来,的确是个聚会的好地方。

  只可惜,地方再好,面子不够大,也全然白搭。

  李思蓉披上厚实的斗篷,终究忍不住冷笑了一声,自己先回去了。

  

第24章 宫权之争除了这个小插曲……

  除了这个小插曲,当日相安无事。瑶光虽然觉得是他们过于紧张了些,但就像祖母卢氏说的那样:小心驶得万年船。

  二十四日便是六皇子和杨婉的婚礼,虽然比不上太子大婚的规模,但也无人敢怠慢皇子。因而太子的婚礼过后,畅音阁来来往往的人只增不减。

  有六皇子的母亲宜妃范氏派过来送东西的,也有皇后身边的女官来复查礼仪的。但更多的还是内务府和尚服局的人,这两处都派了女官来商议婚服的款式和首饰的搭配。

  翠娥借着和杨婉身边的宫女聊天的功夫稍微打听了一番,光是婚服的款式,尚服局那边就送来了七种,叫杨婉自己挑喜欢的。

  原本杨婉只挑了一套,尚服局那边却说可以挑三套,等都做出实物来再行挑选。

  皇室的婚服,不单布料是用最好的,上面的刺绣也都是金丝银线,全是扎实料子,这一套的耗费就不下千金。

  尚服局的人一张嘴就说可以挑三套,但实物都做出来之后,真正穿到新娘子身上的却只有一套,剩下的两套也不可能再给别的皇子妃穿,自然就成了他们的外快。

  当然,外面的人是不敢僭越皇室,但上面刺绣用的金线和银线拆下来,本来就是不小的好处。

  若是手艺高超的,拆完之后做衣服的料子还基本完好,再换普通的彩线绣上,拿出去谁又能看得出来?

  这些想法瑶光只是自己在脑子里过了一下,跟谁都没说。眼看杨婉新婚在即,满脸都是对未来生活的羞怯和憧憬,她才不会去做那扫兴的人。

  倒是李思蓉表现得挺积极的,整日礼凑到杨婉身边忙前忙后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杨晚娘家人呢。

  十月二十二这一天,畅音阁忽然来了位贵客,正是新婚不久的太子妃文秧。

  太子妃的派头很大,光开路的宫女就有八个,撑伞的撑伞,打扇的打扇,引路的引路,跟随的跟随,翠羽华盖,威风凛凛。

  就这,燕姑姑还低声告诉她,太子妃今日明显是轻装简从,仪仗卤簿一概都没带,显然是不愿意兴师动众。

  瑶光暗暗咋舌:不愿意兴师动众就已经这样了,若是兴师动众了,得多少人呀?

  还有,一个太子妃已是如此,

  若是皇后娘娘正儿八经地出行,得有多大排场?

  燕姑姑告诉她:“皇后娘娘若是出行,仪仗卤簿再加上护卫,至少得上千人。不过在宫里时就没那么多讲究了,日常只有三四十人跟着。”

  《只有》《三四十人》

  瑶光一脸麻木,觉得自己都快不认识这两个词了。这两个词是能联系在一起的吗?

  太子妃前来,四个准皇子妃都得出来相迎。

  “诸位弟妹快免礼,都是一家人,很是不必如此。”文秧不等他们拜下去就开口免了礼,显得很是真心。

  但除了李思蓉之外,谁也没把这话当真,都恭恭敬敬行了全礼才起身。李思蓉脸上闪过懊恼,慌忙又跟着拜了下去,动作却明显比另外三人慢了半拍。

  文秧仿佛没看到,目光从四人脸上一一划过,点头赞道:“都是美人坯子,个个都比我强。”

  她的声音温柔似水,语调缓慢而清灵,平平常常说一句话,也像是唱歌一般优美动听。

  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反正瑶光觉得自己要醉了。

  排行最靠前的杨婉代替众人答话,“娘娘这话真是羞煞我们了,娘娘天人之姿,哪里是我们这些毛丫头能比的?”

  这话虽是谦词,但却绝对算不上谦虚。文秧的容貌的确是万里挑一,自小培养出的气质也十分出众,高贵中透着温文,瑶光一眼看过去,只能想到四个字——上善若水。

  《红楼梦》的男主贾宝玉曾说过集聚了世人嗤笑的浑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觉得清爽,见了男人就觉得浊臭逼人。

  从前瑶光也对此嗤之以鼻,但今日见了文秧,却忽然间就理解了贾宝玉。

  这世上竟真有一个女子,一举一动都这般似水柔情。

  或许是他的目光太过灼热,文秧似有所感,转过头来冲他微微一笑,柔声道:“想来这位就是傅姑娘了吧?”

  被她主动搭话,瑶光竟觉受宠若惊,忙应道:“正是小妹。不过,娘娘是怎么知道的?”

  他们四人才行了礼,还未来得及做自我介绍。

  文秧柔声细气道:“本宫听母后说过,四位弟妹里,就属傅姑娘身姿最为高挑。”

  瑶光下意识扭头看向另外三人,往日没注意,今天仔细一看,果然是自己最高,便露出个羞涩的笑容,掩饰自己的尴尬。

  好在文秧体贴,很快便转移了众人的注意力,点了点李思蓉和阮子娴,略微苦恼道:“这两位哪个是李姑娘,哪个是阮姑娘,本宫可就猜不出来了。”

  杨婉正要替她介绍,李思蓉便主动上前一步,施礼道:“小妹李思蓉,给太子妃娘娘请安。”

  “李姑娘快请起。”文秧抬手虚扶,柔声道,“本宫听闻里姑娘乃是浙江人士,与我也算是同乡。只是本宫离乡多年,乡音都已经忘却了。”

  提起故乡,文秧忍不住露出伤感之色,却又很快掩去了。

  李思蓉道:“小妹在家乡时,就曾听闻娘娘的大名,对娘娘很是钦佩。不想今日有缘得见,可见小妹也是有些福气的。”

  文秧失笑着说:“能做皇家妇的,哪一个没福气?”

  她似是不愿再多说,看向杨婉道:“本宫今日前来,是为了杨姑娘后天出阁事宜。母后日理万机,未免有疏漏,便将此事交给了本宫。杨姑娘,若有何不便之处,尽管告诉本宫。”

  杨婉忙说一切都好,文秧也没勉强他,只是让身边的人记住杨婉两个宫女的模样,告诉她若有什么事,随时可以让这两个宫女到东宫去寻她。

  然后,她又到杨婉屋子里转了一圈,瑶光三人都陪着喝了杯茶,才把她送走了。

  李思蓉羡慕道:“太子妃真是威风!”

  他们两个本是同乡,年岁又相当。

  十岁那年,隔壁县文家女被京城贵人接走的消息风一般传播开来,大家都在猜测文家女将来必然有好造化。

  也是从那时候起,他们家开始注重对女孩的培养,“思蓉”这个名字,就是她十岁入学后,先生取的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