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王妃生活 第83章

作者:钟离昧 标签: 红楼梦 天作之合 爽文 日常 BG同人

  转手又把帖子递了回去,吩咐道:“准备着吧,明天你们十殿下和十王妃要上门,我这个做姐姐的,怎么着也得招待一顿好饭。”

  红绒笑着下去准备了。

  正好第二日景阳休沐,夫妻二人便一同招待他们。玉微挽着姐姐的手臂,毫不客气地把圣人吐槽了一番。

  十皇子刚开始还有些忐忑,但见景阳和瑶光都不以为意,慢慢也放下心来,昨日的委屈又涌了上来,拉着景阳的手说:“八哥,我心里苦呀!”

  好好的一场宴会,硬生生变成了他们夫妻的吐槽大会。

  瑶光和景阳对视了一眼,脸上满满都是无奈的苦笑。

  等他们俩吐槽痛快了,又招待着他们酒足饭饱,景阳也没避讳谁,直接对十皇子说:“你要是还想得父皇重用,日后没事就少往我这里来。”

  十皇子立刻道:“那我还是要来的,父皇爱重用不重用。”

  他只是为人低调,不爱出风头,却不是半点脾气都没有。

  再怎么说也是皇子出身,谁还没点脾气了?

  景阳也只是提醒一句,至于怎么做,还得看对方怎么想。

  圣人对十皇子的态度为何前后反复,景阳心知肚明,却也没有告诉十皇子的意思。

  不管再怎么说,他还是和太子的关系更加亲近。十皇子是借着玉微的关系贴上来的,景阳自问对他还不太了解。

  如今他只想知道,圣人对太子的这股热乎劲儿,究竟能持续多久?

  事实证明,也没多久。

  到了冬月里,圣人生了一场病,断断续续一直到过年的时候,病根才彻底除了。

  这场病似乎是让圣人清醒了几分,意识到他好像不能长生不老。

  看着榻前侍疾的太子,身姿昂藏挺拔,身体强壮有力。这一切都是他曾经拥有又失去的,无不让他妒忌。

  除夕夜宴上,他从六皇子到九皇子,挨个点名夸赞,着重夸了七皇子和八皇子两位,还顺便给十皇子派了个差事,叫他去太常寺观政。

  太常寺虽然是个清水衙门,却也是和礼部一起主持祭祀的部门。说不重要也不重要,但说重要也挺重要。

  十皇子面上谢恩,心里却白眼直翻:又来了,又来了,还是这么不上不下,吊着人好玩吗?

  七皇子特别振奋,顺着圣人的话音,连连表示:都是分内之事,当不得如此夸赞。承蒙父皇如此看重,儿臣日后必克勤克俭,竭尽全力为父皇分忧。

  圣人龙颜大悦,当场就晋了他的爵位,为吴郡王。

  对此,太子只是微微一笑,带头举杯恭喜新鲜出炉的吴王殿下,倒把原本得意洋洋的七皇子弄得挺没意思。

  景阳也觉得没意思的,觉得圣人干出的事没意思。

  他担忧地看向皇后,见皇后神色丝毫未变,才悄悄松了口气。

  倒是坐在忻妃下首的裕嫔,神情十分得意,还故意和忻嫔显摆,把十皇子气了个仰倒。

  

第101章 林如海?贾雨村?过完年节之后,……

  过完年节之后,十皇子刚到太常寺上任,遇见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吴王的晋封礼。

  这可不就巧了吗?

  正所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他又不想在圣人面前争什么好印象,既然有机会,当然要替自己母亲出一口恶气。

  于是,下面送过来的折子数次被他打回。太常识的官员看他的眼神都不对了,八成都在心里吐槽他拿着鸡毛当令箭。

  但十皇子可不管,只要七皇子不高兴,那他可就高兴了。

  等到上巳节祭祀的事在他这里秒过,太常寺的官员们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位爷只是和吴王殿下有过节呀。皇子之间的争斗,咱们这种清水衙门的官儿,还是有多远躲多远吧。

  于是,没人替七皇子发声。他的晋封礼就一直拖着,直到上巳节过完,实在拖不下去了才进行。

  而且十皇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玉微的启发,颇有点无欲则刚的意思。

  对于自己针对七皇子的事,他是一点都不遮掩,就是要让人知道:因为裕嫔对忻妃不敬,他就是要让裕嫔的儿子不痛快。

  皇家人做事一向委婉,以往就连脾气最直的晋王景阳,也只是在向圣人和太子进谏时比较固执而已。

  像十皇子这种的,放在皇家简直是朵奇葩。

  偏偏他直来直去的,把事情做得光明正大,裕嫔和七皇子就算恨他恨得牙痒痒,也不好报复他。

  本来嘛,这件事的起因就是他们母子理亏,他们若是再报复回去,一个小肚鸡肠的形象是跑不了的。

  若想在朝堂上有所作为,哪怕是天生的小心眼,也得装出一副大度相来。

  毕竟满朝文武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在无意间得罪了他。跟个小心眼共识,时时刻刻提心吊胆,谁乐意呀?

  七皇子入宫见了裕嫔,据说母子二人发生了剧烈争执,当天咸福宫还摔了好多东西。

  但是第二天,裕嫔还是老老实实去景仁宫向忻嫔赔罪了。

  忻嫔知道是儿子替自己出气,心里十分痛快,也没再像往常一样淡泊无争,而是好好嘲讽了裕嫔一番。

  还是那句话,反正他们母子又不指望争皇位,不需要贤名加持。如今十皇子也顺利成婚入朝了,为什么还要委屈自己?

  忻妃的表现,大大出乎了裕嫔的意料,让她觉得十分屈辱。

  但皇后却十分痛快,没过多久便找借口赏赐了忻妃,还在当月十六日十皇子夫妇入宫请安之后,大肆夸赞他们夫妻孝顺。

  忻妃一直担心自己的儿子娶了傅家的女儿,皇后心里会不痛快,得了皇后的赏赐之后,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两个皇子之间的小打小闹,只要不牵扯别人,朝臣们是不会多在意的。

  只因他们最在意的事,马上就来了。

  =====

  按照朝廷惯例,每年三四月份,都会有一批地方官回京述职。圣人会根据吏部的考评,和他们当面的自述,判定他们升迁、平调或谪贬。

  这一年入京述职的官员,有两个引起了瑶光的注意。

  一个是金陵知府林如海,荣国公的女婿,述职之后便被圣人提拔,做了苏州巡盐御史,掌管江南鹾政。

  另一个就是江南道御史甄应嘉,他是圣人奶娘小孙氏的孙子,也是宫中甄妃的兄长,被提拔为江宁织造。

  自荣国公贾代善被调回京之后,江宁织造就再没有出现连任的官员,连续三任织造,都是任满一年之后便被调离。

  虽说江宁织造和巡盐御史一样,官员的任期都是一年。可真的做一年就被调走的,都是十分不得圣人心意的。

  据瑶光所知,甄应嘉的上一任和上上一任,都是因为亲近太子为圣人所不喜。

  圣人之所以把甄应嘉安排在这个位置上,就是因为他是自己的绝对心腹。宫中甄妃膝下有子,偏偏皇子还年幼,甄应嘉是不会支持任何一个皇子的。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甄应嘉坐上江宁织造的位置之后,逢年过节无论是对太子还是对别的皇子,全都一视同仁,仿佛是个刚正不阿的包公、海瑞。

  还有林如海,他本就是勋贵之后,科举高

  中之后,入朝做官也借助了贾家的人脉。两厢加持之下,他也是圣人的拥趸。

  只不过,他为人处事比较圆滑,虽然也不接任何一个皇子的橄榄枝,但比起表现得十分刚正的甄应嘉,他的应对就体面多了。

  对此,景阳嗤笑连连,私底下与瑶光说:“就看他能刚正几年吧。”

  很显然,甄应嘉仗着自己妹妹膝下有两个皇子,面对这些年长的皇子时,底气太足了些,让景阳对他十分不满。

  其实不止是景阳,上到太子,下到十皇子,就没有一个喜欢甄应嘉的。在他的衬托下,儒雅清逸的林如海,就更加顺眼了。

  入京述职的官员陆陆续续离去,就到了七月秋闱,朝廷科举取士,一个叫贾时飞的士子高中二甲,并一举考入了翰林院。

  时飞是他的字,他本名贾化,还有个别号叫“雨村”。

  但此时的读书人,多以字在外行走,瑶光对“贾时飞”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也就不知道这人就是造成香菱悲剧的其中一个推手。

  不过她暂时也没心思管这些了,因为她娘家的几个弟弟,今年都回山东考试去了。

  天枢和天璇往年已考中了童生,今年回去目标就是考中秀才。

  天权与天玑还是第一次参加考试,虽然他们俩读书天赋比两个兄长高,但毕竟年纪还小,家里人这次就是让他们去见识一下考场,中与不中都可。

  但两人却年少气盛,心里都憋了一股劲儿,想要一举把童生和秀才都考了。

  文先生年纪大了,没有陪他们一起去。倒是苏先生走后,傅家另聘的吴先生四十来岁,正有意谒拜孔孟二圣,跟着他们一起回去了。

  因玉微嫁给了十皇子,傅安身上也有了官职,没有圣人的旨意不能轻易离京,傅家便求到了景阳头上。

  恰好晋王府的司礼监大臣丧妣,圣人已经准了他回乡丁忧的折子,他老家也是山东的。

  景阳便把四个小舅子都托付给了他,额外赏赐他三百两银子,又派了十个王府侍卫一路保护他们的安全。

  本朝以孝治天下,官员为父母和祖父母丁忧都是应尽的孝道。可丁忧需要三年,朝廷的差事却不可能等他们三年。

  因而,丁忧的官员最大的忧虑,便是三年之后如何复职?

  那位司礼监大臣虽然在晋王府任职,却一直不肯接受景阳的暗中拉拢,一心为圣人尽忠。

  哪曾想,他丧母之后才递了一道丁忧的折子,圣人就立刻批准了。莫说是三辞三让地夺情,便是一道夺情的旨意都没给他。

  这番遭遇,一下子就把他给打醒了,也给晋王府其余属官都提了个醒:只要他们在晋王府任职,不管有没有暗中倒向晋王,在圣人眼中就都是不可信的。

  那些像司礼监大臣一样的官员都有种兔死狐悲的心寒感:我们这些年的忠心,在圣人眼中究竟算什么呢?算他们道倒霉吗?

  如今景阳把四个小舅子都托付给他,就是表明了三年之后,愿意替他转圜,给他安排个差不多的职位。

  司礼监大臣又是感动又是羞愧,暗暗下定决心,一路上定要把自己当年考试的经验都传授给天枢四人。

  而景阳最看重的,是他山东本地乡绅的身份。

  朝廷委派到各地的学政,定然会在当地选拔有功名的学子帮着阅卷,名为“同考官”。

  同乡在官场上的含金量,绝不亚于同科和同年。

  司礼监大臣是朝廷在册的官员,只是奉命丁忧而已,日后起复的可能性很大,当地乡绅都愿意卖他个面子。

  景阳也不是让他帮着作弊,而是有他在一旁看着,没人敢压天枢兄弟几个的卷子而已。

  按照惯例,府试比乡试要早一个月,乡试又比会试早一个月。京城这边举行会试时,天机和天权考中童生的消息已经传回京城了。

  他们并不准备回来,而是要一鼓作气,跟着两位兄长一起考秀才。

  等京城会试放了杏榜,山东那边也有消息传回,傅家的四位小爷都中了秀才。

  天枢比弟弟们大了四岁,天璇比弟弟们大了三岁,四人竟然成了府试的童年。四兄弟同年,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四人在家乡出了好大的风头,不但当年的学政亲自接见他们,本地官员也待他们十分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