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燕王妃那些年 第112章

作者:鱼七彩 标签: 宫廷侯爵 甜文 BG同人

  朱棣默然,没说话。

  徐青青犹豫了下,对朱棣道:“王爷少时便很辛苦。”

  朱棣蓦地抬眼,和徐青青四目相对。徐青青一直有很多想法,跟现世中的女子们不太一样,比如现在她教孩子的观念,便跟一般望子成龙的母亲不大一样。朱棣有在琢磨她的角度,该如何去理解徐青青每一次提出的想法,但有时候并不能成功理解,只能尽量求同存异。

  刚刚徐青青那句话,让朱棣突然间理解明白她这次的意思了。她是不想在孩子们身上,看到他的故事再一次发生。她说的对,过度压抑带来的后果会‘变’。

  但身为亲王之子,他们有应尽的责任。幸而老大才德兼备,聪明异禀,满足了他对长子所有的期待,剩下的孩子,略微宽松些也不是不可。

  徐青青听朱棣赞美小冬瓜,噗嗤笑了一声。

  “难为他这个做大哥的,总为弟弟妹妹们负担着。”

  徐青青早就明白朱高炽为何如此不同,经过这些年的观察,如果她还不能分辨出大儿子是重生而来,那便傻了。

  自他小时候,徐青青就觉得朱高炽乖巧的过分儿,而且那一双眼睛看人的时候,隐约总有情绪在压抑。从他不哭不闹的婴儿期,到渐渐长大的幼孩期,尽管他尽量表现得符合年龄,但母子间整日的相处,总会看到他的有破绽。徐青青终究能看出来小冬瓜有着与众不同的冷静沉着,并且在对一些未来发生的一些小事的时候,可以有准确的预见。

  若是穿越的话,是不可能从史书上了解到燕王府内这么细致的生活细节。而且他每次和朱棣亲昵,都有些激动,怀揣着非常崇敬的心情,好像以前从来没有过,所以特别要珍惜现下拥有的每一刻。

  至于朱高炽对她,反而比跟他父亲更亲昵,跟她在一起的时候,也是他最放松的时候。徐青青起初意识到大儿子是重生者的时候,心里着实担心了好一阵,怕他并不会真心认下自己这个母亲。得幸这孩子本性纯良,当然也因为他重来一生,从婴儿时期开始长大,自小就被她一直细致照顾着,感情累积下来终究抹不去,他便是真心把她当母亲的,而且特别依赖。

  倒不知前一世,他的母亲待他如何。不过徐青青并不打算戳破这层窗户纸,他们只要单纯地处好这一世的母子关系便很好。毕竟都是活过两辈子的人,他们都晓得珍惜当下,把日子过得更幸福的重要性。

  ……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奉圣命北上,攻打蒙元丞相咬住和平章乃儿不花。大将傅友德、南雄侯赵席和怀远侯曹兴等皆受命于朱棣。

  晋王朱棡带着定远侯王弼,也同朱棣一样奉命去打乃儿不花。朱棡这次也是犯老毛病,偏要跟朱棣分个胜负高下,看谁能先打下来。故而并未与朱棣及时汇合,直接出古北口,向北挺近。却没想到北方的三月如此善变,突降的大雪拦住了去路。

  最终朱棡还没见到敌军的踪影,就听到自己的好弟弟朱棣传来捷报了。

  与燕王汇合之后,朱棡便忍不住气得跳脚,骂朱棣没良心。

  “父皇命你我二人一起攻打,结果现在什么都你一个人完成了,我尺寸之功未立,你说我有什么脸面见父皇。四弟啊,这都多少年了,你这好胜抢风头的劲儿怎么一点没变呢。”

  朱棡气得胸口起伏不定。

  “是你行军慢了。”

  朱棣确实等了朱棡很久,始终不见他的人马来,正好碰见大雪,因料想敌军应该想不到他会在此恶劣坏境下突袭,故而反其道而行之,打得对方措手不及。

  “嘁!”朱棡不爽地冷笑一声,懒得搭理朱棣,严正警告他,“我只有吃一碗弟妹做的山楂馅的汤圆才能原谅你!”

  朱棣知道朱棡一向不讲理,本以为他这次又要胡搅蛮缠,没想到却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年前趁着天冷的时候,徐青青用自己熬制的山楂馅,包了许多汤圆给父皇送去。想不到朱棡也尝到了,看来父皇没少显摆,特意又把汤圆分封给了其他几位在封地的王爷。幸而那几个汤圆够结实,能被折腾到全国各地去,还没碎掉。

  “一点不涩,酸酸甜甜的真好吃,回头叫弟妹把做法写给我,不然每年冬天你们给我送上三四十斤也行。”朱棡对朱棣咧嘴一笑。

  “会给你方子。”朱棣嫌弃道。

  此后兄弟二人一同回京复命,朱棣也未一人领功,只说朱棡当时负责率军堵了乃儿不花的后路。

  皇帝如何不知自己的三儿子什么德行,早有暗探告知了他了当时的战况。不过他们兄弟之间能如此互相帮助,不一人居功,倒是令皇帝非常开心和满意。大手一挥,没少封赏朱棣,另还备了些新搜罗来的医书,令朱棣给徐青青带回。

  ……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故。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朱樉病故。洪武三十一年初,晋王朱棡病故。

  每三年死一个嫡亲儿子,令皇帝深受打击,龙体每况愈下。

  当年皇太子亡故之时,皇帝曾慎重考虑过储君人选,因当时太子长子也亡故了,故而皇帝在继续立皇太孙和立儿子之间做了考量。儿子之中,皇帝最中意贤明勇武的朱棣,但是按照隶属顺序,前有秦王、晋王两位兄长在,却不好轮到老四燕王,名不正言不顺。皇帝当时还是试图提了一嘴自己的意向,就直接被御史给反驳了。都是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如果不能长幼有序,势必会引发矛盾,皇帝终究选立太子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如今虽然四儿子前面的兄弟都死了,但朱允炆为皇太孙已五年有余,岂能再废?这段日子,朱允炆时常在觐见时,提及他的叔叔们,特别是燕王。虽然话没挑明,但皇帝知道他担心什么。

  他欣赏自己的四儿子才德兼备,也知道自己的四儿子太有才能,威胁到正统之下的朱允炆。遂一纸诏令,警告朱棣未经传诏,不可擅自入京。

  徐青青远在北平,并不能阻止远在应天京城的事态发展。她能做的最多不过是每年年节的时候,用心弄点东西,让皇帝念及他们。

  随着日子临近,徐青青的努力没白费,及时阻止了自己的三个孩子进京为质,也提了前安排好了徐家兄弟们的后路,避免他们在接下来的斗争中陷入危险而丧命。

  这之后不久,徐妙书代表沐家向徐青青委婉表态,偷偷书信告知她京中局势。后来,沐家兄弟在战场上都没少协助朱棣。

  自四月开始,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有大限将至之兆。

  这时朱棣尚且没有反心,只是在忧心皇帝的病情。这些年他接连失去了三位兄长,其实心里也很不好受。他与太子、秦王、晋王年纪相差不大,在算上老五朱橚一个,五人皆系嫡出,又一起玩耍长大,他们兄弟间的情谊比别的兄弟们亲厚太多。

  早在秦、晋二王去世的时候,徐青青听说两府的王妃和所有的夫人、淑人都要殉葬,不禁忆起当年秦王妃和晋王妃往事来。虽然有的事在当时可能并不愉快,但如今想来已经不算是事儿了,都是算是青春回忆。当知道她们都要陪二王殉葬而亡的时候,徐青青虽然清楚这规矩,心中还是不免怅惘悲伤。

  后来,她还收到了秦王妃和晋王妃在殉葬之前给她写的信,二人也是深知这样的规矩,倒是并未提及要赴死殉葬有什么感受,只是担心孩子们,都委托她帮忙照顾俩王府留下的孩子们。另外,晋王妃还在信里,再三诚恳地为当年的事跟徐青青道歉了。

  朱棣见徐青青读信时落泪,便在旁默默地为徐青青拭泪。

  “你不会。”

  徐青青抽了两下鼻子,才反应过来朱棣的意思,他是在说如果有一天他也去了,他断然不会让徐青青跟着殉葬。

  “这如何能拦得住,规矩如此。”

  皇帝固执,徐青青不信朱棣修书一封的提议,皇帝就会给他开特例。儿媳终究是儿媳,要陪着他儿子一块去地下。如今她命好,嫁的人活得长,若命不好,自然也会跟秦王妃和燕王妃一样殉葬。

  “公输陵的本事你还不信?”

  朱棣一句反问,令徐青青完全愣住了。

  “难道王爷当初命公输陵来修葺王府,还有这样的原因?”

  “那时刺客不断,便考虑到这一层。本王若去了,便放你去外头逍遥,算应了新婚那夜与你的承诺。”朱棣淡声道,情绪没什么波澜,很斯文地在陈述。

  徐青青听了这话,却激动扑到朱棣的怀里,抱着他撒娇,“这是妾身挺过最好听的情话!”

  “你就这么盼着跟本王分开,自己去逍遥?”朱棣说这话时,甚至没去看徐青青的眼睛。

  “才不是,是‘我宁死也要你生’的爱,才是真的爱。故而这样的情话,才最好听。”徐青青踮脚在朱棣唇上亲一口,“妾身此生必不负王爷。”

  朱棣笑了。

  “妾身有一件重要的事,一直瞒着王爷。所以接下来的话,王爷听了可能会很震惊,甚至想揍我。”

  “休要乱言。”朱棣轻笑一声,他怎会舍得打她。他也不信徐青青能做出让他打她的事儿来,

  徐青青关好门窗之后,屋子里只留自己和朱棣在,于是便把自己的来历告知了朱棣……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皇帝驾崩,举国哀丧。

  新帝朱允炆果然不容诸王在藩地势力,开始主簿削藩。以或有或无的罪名处置了各处封地的藩王,迅速夺权。

  建文元年,朱允炆首先对一向专心医药根本无心谋反夺权的朱橚下手,将朱橚贬为庶民,驱逐去了云南。随后,代王朱桂被废为庶人;湘王朱柏被逼自焚而亡;齐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先后被贬为庶人,遭软禁。

  仅仅在一年之内,朱允炆便一口气连废了五位亲王。

  接下来他自然不会停手,轮到谁了,可想而知。

  朱棣起初从徐青青口中听说‘未来’那些事的时候,虽已经提前做了些准备,但心中终究还是有几分不太相信的。他料到朱允炆登基后,或许会忌惮他在藩地的势力,但没想到朱允炆刚登基,便出师无名地对亲叔叔们下狠手。

  直到他亲眼看见自己嫡亲弟弟朱橚被朱允炆狠狠收拾了,之后的几个兄弟死的死,废的废。明明无错,却将堂堂尊贵的亲王贬为庶人,有的为了维护最后的体面,竟去选择自焚而亡。

  朱棣岂容自己以及自己心爱的女人和儿女们落得这样凄惨的下场,他们来到他朱棣身边,是享福的,不是来受罪受死的。

  慈不带兵,仁不从政。

  有些事儿,自是不能只顾着书本上宣扬的所谓正统、大义。

  莫不是正统之下的侄儿把刀都架到他脖子上,他还要恭顺地喊‘万岁’跪下,乖乖受死?

  “世有三亡,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

  在朱棣看来,他朱允炆之所以会有落败的下场,便是将好好的正统的‘正’转为‘乱’、‘邪’、‘逆’。

  靖难之变,终究还是来了。

  朱棣在此间行军的过程中,因属下的背叛,中埋伏受困于险地,得幸随行的人中有擅长挖洞的钻地鼠祝良救了他一命。

  朱棣因而不禁忆起自己与徐青青相遇的缘分,若非有她,祝良如今也不会在他身边。因念及徐青青,太想着与她早日团聚,朱棣的干劲儿便更足,他定要将这些麻烦彻底解决,也好在以后能跟着徐青青一起在红梅苑悠闲养老。

  ……

  永乐元年,朱棣登基为帝,封徐氏为后,大赦天下。

  “徐氏,中山武宁王徐达之女为朕正妃,内助藩国二十余年,朕躬行天讨无内顾之忧,济朕艰难同勤开国,今寰宇肃清朕登大宝允赖相成宜正位号,今特遣使奉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以奉神灵之统母仪天下。”

  徐青青戴着九龙四凤冠,在两侧百官的矗立之下,一步步走向身着衮冕服的朱棣。

  或许是朱棣在这身造价不菲、材质极好的衮冕服衬托,又或者是环境氛围使然,总之徐青青这一刻觉得站在她面前的朱棣神武无比,帅出天际了。她当初怎么就那么幸运呢,一不小心就‘色’到了一位这么好的夫君。

  说起来,从她跟朱棣坦白善言咒之后,朱棣便再没给她机会用过善言咒,似乎是故意在较真,想着终有一天她不用善言咒也会对他那么热情。

  这些年,他眼中始终有她,也一直愿意听从她的意见,减少杀戮,以仁治下。

  今晚便满足他吧,难为这个男人一直这么努力。

  永乐七年。

  皇帝将诸多政务都交与太子朱高炽处置,终得清闲,与徐皇后日夜相伴于红梅苑中,或扫雪煮茶,或棣棠花,或私服出街尝尽京城小吃……

  这天下,朕只和她共享。

  作者有话要说:下篇文《我在开封府坐牢》,下周开,去大鱼专栏可收藏!!!快去!!

  断了几天,感谢小可爱们能理解大鱼的腰的问题,谢谢你们一直陪我到这,太爱你们了。虽然更文的过程挺痛苦,但总体我挺开心的,因为我写出了我想写的故事。幸好有你们,一直陪着我到底,我一点都不孤独。明代文特别写朱棣在晋江挺小众的,所以遇到的你们都是难得的缘分,难得大家同好、同好的啦。

  (这章很多地方写的隐晦,你们懂就行,就是个后续的交代。现在写历史文有限制了,被编嘱咐不能随便改历史。所以鸡贼地徐写幸福的部分,再次强调一下这是明架空,如果还是不行,那就算是不正经番外吧,可不是正文里的哼,正文主讲燕王妃二三事儿,历史还是历史哈。下篇文搞破案,就不用考虑这么多了,松口气~)

  ————

  “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引自《韩非子》

  “徐氏,中山武宁王徐达之女为朕正妃,内助藩国二十余年……以奉神灵之统母仪天下。”引自《明太宗实录》

  《洪武帝起居注》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讲过:“朕第四子贤明仁厚英武,勇武似朕,朕欲立为太子何如?”翰林学士驳回:“若立燕王,置秦王晋王于何地”。

第87章 帝王的双重标准

  当今陛下登基之前, 行军打仗数次,条件艰苦。便为亲王, 每餐用食,皆与普通士兵无异, 填饱肚子足以。故而陛下与先帝一般, 十分崇尚节俭。

  永乐八年,皇后随藏锋道长往玄晨观会友祈福, 朱棣一人独留宫中无趣,不知不觉闲逛至一处偏僻地脚, 刚巧遇见一太监竟用米喂鸡。

  朱棣雷霆大怒道:“此辈坐享膏粱, 不知生民艰难,而暴殄天物不恤,论其一日养牲之费, 当饥民一家之食, 朕已禁戢之矣,尔等职之,自今敢有复尔,必罚不宥。”①

  随即便重罚惩治了那太监, 并在次日大朝之时,以此事为例, 敲打百官。另外警告太子, 不可仁善太过,应当严行规矩法制,有遇违者, 严惩不贷。

  次日,朱棣往御花园寻皇后,半路碰巧就见一宫女竟拿香气四溢的烤鱼喂猫。这鱼与米相比,岂不更甚?且还在他警告之后的第二日!朱棣怒极,欲命人立刻将此宫女乱棍打死。

  此时,刚进宫不久的小宫女阿春,战战兢兢地跪伏在地上,吓得口不能言,满头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