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哲皇贵妃 第176章

作者:岳月 标签: 天作之和 穿越重生

  贫农们没有田地,是因为被富户都占了,不得已只能举家当富户的佃农来种田。

  可是收成后,富户扣除了贫农买下种子和借去农具的租赁钱,收走五六成的收成。

  贫农辛辛苦苦种一年,最后收成之后,省吃俭用都撑不过半年,还能怎么办,就只能找富户借钱。

  利滚利的,他们这辈子就算了,下一代和下下一代估计都不可能偿还得了。

  要不是实在活不下去,谁会愿意背井离乡呢?

  偏偏这个姓王的官员说得轻描淡写的,仿佛全是贫农们的错。

  贫农们错在哪里,错在手里没有田地,还是错在听信富户们的鬼话去借钱买种子和租赁农具好能让一家子活下去?

  王柔分明也是个富户,才会说出这种话来。

  皇帝挥挥手示意王柔退下,又转过头来道:“看你面色不悦,像是不赞同王柔的话?”

  苏叶当然不赞同,摇头叹道:“皇上,臣妾听闻这些人在富户手底下当佃农,收成取六成,甚至高达九成。贫农买不起粮食和农具,这些都要跟富户买和租赁,就得给钱,收成不够家人一年食用就得找富户借钱。”

  她放下茶壶轻轻道:“富户哪里会那么好心,借钱自然是要利息的,还高得很。利滚利让贫农还不起,那就只能签下卖身契,世世代代都是田奴也还不起借富户的钱。”

  皇帝原本听着苏叶的话,只觉得富户给出田地、种子和农具,收成要多一些也是应该的,但是九成就过了。

  后来听闻这些富户借此让贫农签下卖身契,又有还不清的利钱就皱眉:“竟是如此?”

  他听王柔说这些贫农借钱不还,还以为富户们吃亏了呢。

  苏叶心下冷笑,富户们又不是大善人,吃什么都不可能吃亏,只会让人加倍还回来。

  皇帝也没只听王柔和苏叶的一面之词,点了个圆脸的侍从吴立,因为年纪小容貌讨喜的,换了一身普通的衣裳去灾民那边问话。

  虽然是普通的衣服,却比灾民们好太多了,灾民们被问话也不敢靠近,一副拘束的模样。

  只是吴立年纪小会说话,又一通叔叔伯伯大爷大娘叫了一圈,灾民们也就从起初的拘束慢慢愿意说一些了。

  年纪大的要沉默一点,年纪小的就要愤愤不平得多了。

  一个面黄肌瘦看着十来岁的小子愤恨道:“我家原本还算可以,有一块不大的田地,养活一家子的粮食是足够的了。可惜阿姐被附近的富户看中要娶回去当十八姨娘,爹娘不乐意,富户就找了借口诬陷我爹手脚不干净偷东西。平日干活的那人家也是帮凶,我爹就被迫认罪给打死了,我娘跟着一病也去了,阿姐不得已去富户家当姨娘,我只能靠着做工养活弟弟妹妹。”

  他伸手抹着通红的眼睛道:“妹妹长大了,又被富户看中,阿姐拼命拦着就被踹了一脚没熬过去。我只好带着弟妹逃了出来,可惜弟妹在路上都没能熬住,如今一家子就剩下我一个了。”

  其他人听得满脸麻木,毕竟谁都不好过。

  吴立算了一圈,发现孤家寡人不要太多,很多就是家里人死光了,索性就逃出来,反正家都没了,去哪里都行。

  他回去跟皇帝简单复述了这些灾民的话,也不必添油加醋,这些人过得就够惨的了。

  有的妻离子散,有的家破人亡,有的提起邻居竟连一个人都没能活下来,自己还算幸运了,起码保住了性命。

  皇帝便点了傅恒和左御史刘统去各处赈灾,山东官员们官官相护,显然无法约束住这些灾民到处流窜。

  这些人没吃的没穿的,家人都没了,为了活下去什么事都可能做得出来,很容易就落草为寇,后患无穷。

  还是得尽早把人安抚住,又让灾民们有家可归。

  傅恒提议道:“附近还有荒山能种,不如就让灾民们开荒,皇上也可以命当地粮仓出种子,又租借农具,事后只要一成收获就可。”

  皇帝原本并不在意这一成收获,然而傅恒说得对,要没有任何付出就能得到,这些人未必会珍惜。一成收获并不多,也在灾民的承受范围之内。

  另外贫农们都习惯了被富户剥削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什么都不需要给就能得到十成收获,他们压根就不会相信,推行起来反而麻烦。

  苏叶听说后心里叹息,因为这些贫农苦难的日子过多了,有好一点的生活就会怀疑和害怕,迟疑着不敢接触,也是够惨的。

  幸好傅恒想得足够周到,出乎她的意料之外。虽然傅恒也避开了富户的田地,知道动一发牵全身,富户背后的官员牵扯太大,要拖拖拉拉的,灾民没吃没喝的可能就等不及了。

  要尽快解决此事,就是先绕开富户,不是不收拾他们,而是先安抚住灾民,让他们有个能安稳下来的地方。

  荒山虽然也艰难,但是当地官府愿意出种子和农具,只需要收获后要一成,对灾民来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让他们能活下去了。

  苏叶还以为傅恒这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压根就不能体会贫农的艰难,举措就不太接地气,让灾民很难接受。

  后来苏叶才得知那位辅助傅恒的左御史刘统就是寒门出身,却不居功,办法交给傅恒告知皇帝,功劳都是傅恒的,他就隐在后面。

  然而皇帝和傅恒哪里会忽视刘统的功劳,皇帝重赏了刘统,傅恒也对刘统颇为器重。

  苏叶就说这位寒门子弟能一路官至左御史,必然是个会来事的。

  他不居功,却让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然后刘统得了赏赐,得了皇帝的满意,又得了傅恒的重用,更别提是他身后的大富察家的重视了。

  只要刘统以后没脑子进水犯什么大错,该是能平步青云的。

  这时候却有个姓陈的人要觐见皇上,说是带了能亩产千斤的作物。

  御林军只觉得是骗子,真有这么好的东西,哪里会是个普通商人献上?

  而且姓陈的商人衣着普通,看着就不是富裕的样子。

  带着所谓的作物还带着泥,脏兮兮的,看着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要真能亩产千斤,他怎么还要千里迢迢找皇帝自荐,早就被世人所知了!

第85章 诗赋 ……

  皇帝也是这么想的, 压根不觉得这个姓陈的商人真能带来什么好东西。

  苏叶却好奇道:“皇上看看也不迟,若是敢欺骗皇上,他这脑袋是不想要了。”

  皇帝想想也是, 一般人哪敢骗到他头上, 还主动跑到自己跟前来,指不定真是个好东西:“那就见见, 李玉, 让人进来吧。”

  这人个子不高, 皮肤黝黑, 干瘦干瘦的, 颜控的皇帝多看两下都觉得伤眼睛:“你叫什么?”

  来人扑通跪下答道:“回皇上, 草民陈世元。”

  他又把背着的布包翻开,从里面拿出一个拳头大的紫色根茎:“这是草民要献上的金薯, 是草民的先祖在前朝的时候因为船只意外流落到一个岛屿上发现的。味道甘甜,又容易长, 是当地的主食。于是先祖就带回来福建后试着种植,发现金薯不挑田地, 即便是荒地也能种, 亩产极多。”

  李玉用帕子接过这个金薯呈上, 皇帝只看了一眼没看出什么来,苏叶却凑过去一瞧。

  哦豁,这不是番薯吗?

  她还以为大清早就有这个,原来还没推广开去?

  皇帝见苏叶好奇,还问了一句:“你说这个能亩产千斤,为何直到如今才说出来?”

  先祖从前朝带回来的,这起码种了两代人才呈上吗?

  陈世元满脸苦涩道:“先祖道此物能救世人,种下几年收获后除了留种, 其余都向附近周边推荐。可惜此物看着不起眼,吃多了会腹中胀气,更可能有所不雅。贵人们不喜欢,也就村民们实在没有吃的才会种一点。”

  苏叶却是听明白了,红薯吃多了会发屁,贵人们当然不喜欢,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何必挑个会出丑的食物?

  贵人不喜欢,村民种下后却卖不出去,当然也不乐意种,最多种一点自家来吃,不会大规模种植,自然就很难推广出去。

  陈世元看着风尘仆仆的样子,苏叶就忍不住问道:“你这是从福建一路推荐这作物过来的?盘缠怎么办,都是你自己掏的,这金薯可卖出去一些了?”

  隔着屏风能看见影影绰绰的身影,陈世元低下头,明白这是宫里的一位娘娘,便赶紧答道:“草民家中行商,略有薄产,每年有余钱后就会带着金薯四处奔走。乡绅们大多为了好奇会买下一些,草民就会亲自教农户如何种下。”

  苏叶心里感慨,这人真了不起,自己掏钱到处推广,还亲自教导如何种植,简直是手把手教导解决饥饿的密码,可惜看样子他卖出去并不多,不然也不会穿得如此普通了。

  还每年有余钱才出来,估计家里也没有积蓄的。

  能做到这个地步,显然陈家先祖认定此物能救世人,陈世元又遵从先祖的遗愿一直奔走,实在是大善人了。

  能坚持一两年就算了,看陈世元的年纪,估计十几年都有了。

  苏叶又一问,果然陈世元自父亲十五年前因为意外摔断腿不能走动后,就接过了这个差事的。

  皇帝嫌弃地看着那个所谓的金薯,瞧着普普通通不起眼,这东西真能亩产千斤?

  苏叶就笑道:“能不能让陈先生教人种下,若是可以,灾民也有奔头了。”

  她又问起陈世元:“你说说这东西在北边种怎么样,在南边种又是如何的?”

  陈世元一听就明白这位娘娘是有意帮忙,急忙详细答道:“回娘娘,金薯在北边是一年一熟,可以跟大豆轮流种。南边一点可以两年三熟,更南边比如草民的福建地方可以一年两熟。不管是旱地、水田,还是山丘都能种。”

  皇帝终于来了一点兴趣,毕竟山东如今干旱,旱地居多,若是这个金薯真的能种,一年一熟却产量大,灾民的口粮就有了。

  只是他也把难题踢到了陈世元身上:“你该知道,要灾民不种麦子不种大豆却种这个从来没见过的金薯,他们未必愿意,朕也不能强迫他们种。要是你能说服灾民种这个,收获真如你所言能亩产千斤,朕就会下命让各地开种此物。”

  陈世元激动地满脸红晕,只要皇帝给机会,他就有可能成功:“是,草民遵旨!”

  苏叶对他有几分同情,皇帝摆明是半信半疑,又不想费神去说服灾民种这个,于是就一股脑交给陈世元去苦恼了。

  灾民没那么容易被说服,毕竟他们如今开荒就为了口粮,鬼知道这个金薯是不是真的能种出来。

  要不能的话,他们一年的辛劳就白费了,谁敢冒险啊!

  没有收获,那么他们明年就很难活下去了。

  皇帝东巡,今年还会顾及几分,明年就未必了。

  赋税今年免了,明年也不一定啊!

  种这个莫名其妙的东西错过了一年,明年他们怎么办?

  苏叶让小应子留意了一下,果然陈世元是到处碰壁,压根就没灾民愿意搭理他。

  还有灾民觉得陈世元是骗子,就为了忽悠他们种这个奇怪的东西,险些把人打一顿!

  幸好傅恒带兵巡逻的时候经过,顺手救下了陈世元,不然他怕是要被灾民打得鼻青脸肿的。

  苏叶都以为陈世元会退怯,谁知道他是越挫越勇,每天都跑去跟灾民聊天。

  时间长了,灾民习惯了陈世元唠叨,没再打人,就是不搭理而已。

  有几个年纪小的还喜欢陈世元说起各地的趣事,从中夹杂着陈世元给乡绅种下香薯后丰收的事。

  他说起来的时候手舞足蹈:“乡绅们也不敢冒险,只种下一小片田地,谁知道上面看着普普通通的,挖出底下满满当当全是香薯,省着点吃就足够过一冬了。”

  几个半大小子听得入迷,真能种出那么多来吗?

  一个年纪大的老叟就忍不住讽刺陈世元道:“你骗不了大的,就来骗小孩子家家,也太缺德了吧?”

  陈世元被骂也不恼,而是认认真真答道:“我没骗人,先祖当年发现这个东西的时候如获至宝,带回来后让村里快饿死的村民都能吃饱,种下后第二年家家户户再不怕饿死人了。先祖只希望以后其他地方都不会有人饿死,他走不动后就由我爹接了过去,我爹走不动了就由我来接。”

  “先祖说可能穷尽几代人也未必能彻底推广出去,但是却不能不做,毕竟是能叫这片土地上再没人饿死的大好事。”

  “先祖曾道海里被冲上岸的鱼儿无数,扔回去也只是杯水车薪,却能救一条是一条。难道因为不能救起全部,就直接放弃不救了吗?”

  陈世元这十几年遇到的冷眼实在太多了,对老叟不咸不淡的讽刺并没有太大的愤怒。

  起初他不是不难受,而是有一天有人愿意尝试,收获后那个带泪的笑容让陈世元更动容。

  所以不管多艰难,陈世元都愿意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