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寒小期
不光如此,陈婆子的娘家人也过来了。有些人还是忌讳寡妇再嫁这种事儿的,因此来得人不算多。但陈家最有出息的杀猪匠陈屠夫,却是特地提前两天赶过来杀猪干活,顺便也给赵桂枝带了添妆。
陈屠夫告诉她,添妆里不光有他的,还有他爸的那份,当然他爸也把他妈那份一并算上了。除此之外,他已经见过了二狗子他爹,因此也都包括在内的。
赵桂枝陷入了迷茫之中。
这到底是谁要嫁人呢?
不管怎么说,收礼总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儿,尤其今个儿食材太丰富了,随便她造都没人叨逼她。而且,农历九月中旬的天已经挺冷了,稍微穿薄一下,在外头都得被冻得哆嗦,待在灶屋里别提有多舒服了。
当然,冬天洗菜洗碗可不是什么美差,不过幸好她是掌勺的那个。
新屋已经备好了,新家舍也都齐整了,来自于亲人们的新婚礼物都到位了,那还差什么呢?
提前请了假,跟弟弟一起回村里喝喜酒的江二郎,先在自己和赵桂枝这屋转了转,又走到对面新屋转了一圈,神情相当得复杂。
同样心情五味杂陈的人还有三郎。
三郎是知道的,他娘打算给他也盖一间新屋用来娶媳妇。但看看两边的屋子,讲道理,新盖的房舍都差不多,这都不是江家这边的问题,而是他们这边十里八乡盖的屋舍看起来都没太大的区别。非要说的话,那就是泥墙稻草房和青砖瓦房这种本质上的差距。
结果,两间外表看着跟双胞胎似的新屋,里面却是别有洞天。
兄弟二人面面相觑。
还是三郎先开了口,毕竟他是真的不敢得罪他二嫂。就不说吃食问题了,单就是他娘私底下给他透的意思,就叫他恨不得把嫂子当亲娘来尊重。
他只道:“二哥啊,可能是因为咱们家请的木匠是二嫂的娘家舅舅哈哈哈哈哈……”
二郎无语的看着他。
偏这时,虎头嘿嘿嘿的跑过来:“对对对!我偷听到了我爹娘的话,不过不是木匠哟,是泥瓦匠。给咱们家盖屋子的泥瓦匠是二婶的舅舅哟!”
“虎头。”二郎笑眯眯的看着大侄儿,温柔的问道,“最近书念得如何?先生都教了什么?”
虎头一秒垮了脸。
见他这样,别说二郎了,连三郎这个学渣都知道大侄儿是个什么情况了,忙将新屋舍的问题抛到了脑后,哥俩好的搂着大侄儿:“咋样咋样?先生是不是凶你了?你是不是挨罚了?是站墙角了,还是被罚抄书了?”
二郎忍不住提醒愚蠢的弟弟:“他才刚去村学不到一年,连笔墨都还没上手,罚抄什么?”
虎头点头,又摇头:“没有罚抄书,没有站墙角。”
“那你这副表情是要干什么?”三郎觉得自己的快乐没有了。
“三叔啊,你能告诉我,你今年多大了吗?”
“十六。”虽然这个问题充满了傻气,但三郎还是老实作答了,顺手指了指他二哥,“你二叔今年二十了。”
“那我爹呢?”
“你爹二十四。”回答归回答,三郎还是忍不住问,“你问这些干啥?先生让你记住家里人几岁了?”心说这没必要吧?你要是记住长辈的生辰,还能说是孝顺,记住年岁有什么用?过整生辰吗?
小小的虎头大大的叹了一口气,整个人透着无比的沧桑和凝重。
这副样子倒是将两个叔叔给镇住了。
虎头语气沉重的问出了藏在心里数日的问题:“我是不是要读三十年的书,才能把书念完?”
啊这……
同为学渣的三郎还是很心疼这个大侄子的,当下脱口而出:“哪用得着……哎哟。”
二郎给了弟弟一胳膊肘,同时蹲下身子,视线跟虎头平视,语气认真的仿佛并不是在跟孩子说话,而是同龄的大人。当然,语气是认真的,话还是要简单一些,不然虎头是听不懂的。
“虎头,书是永远念不完的,假如说你三十年后能高中,那绝对是光耀门楣的大喜事,咱们整个江氏一族都为以你为荣的。”
虎头今年不过才五岁,哪怕算虚岁六岁好了,三十年够也不过才三十六岁。这个年纪,放在那些传承几百的书香门第里,高中倒是不算什么了。可放在农家子之中,绝对是祖坟冒青烟的大好事。
二郎犹记得他还小的时候,家里几个孩子都在长身体,干活的只有江父江母,吃饱尚且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供孩子念书却是有些艰难了。
为了让自己能够坐在学堂里念书,江大郎才十岁就跟着江父下地干活了,农闲时还要去镇上打零工。
这份恩情他永远记得,自会对父母感恩,也一样会感谢大哥当年的付出。可他也知道,直接给旁的东西不合适,他大哥绝对不会要的,那么……
“虎头你放心,等你在村学里念上两年,二叔就送你去镇上念书。有二叔在,你想读多久都成!”二郎一脸严肃的承诺道。
虎头:……啊?
三郎:……我觉得这里面可能有什么误会。
第49章
因着二郎的这一番承诺,虎头算是彻底蔫吧了。
就连次日去江家老屋,也就是江大伯家里喝的那顿喜酒,都没能让虎头重新高兴起来。
虎头啊,他失去了他的快乐。
三郎是理解他的,可问题在于,家里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忙,江母除了不敢使唤江奶奶外,其他人都被她使唤得滴溜溜转。尤其是三郎,不光要忙着干活,还要忙着挨骂。
自个儿的事情都摆不平,他是真的没精力去捞大侄儿了。
原本,作为上辈子的学渣本渣,赵桂枝多少也能理解一些的,偏每次家里办喜事,最忙的就是她了。
于是,虎头的悲伤当真是无人理解。
江母还嫌弃这孩子笨得慌,吃席那天,在后头边帮忙边跟江大伯娘叨叨孙儿的事情:“你们家的扁担就不错,幼娘回来跟我说,先生好几次都夸扁担这孩子坐得住。倒是我们家的虎头哟,就跟屁股上长钉子一样,又坐不住又记不住。”
大伯娘闻言只笑了笑,她不太清楚小孙子念书的事情,只因她有好些个孙子,大孙子只比江母的小儿子小了半年光景。
因此,她只随口安慰道:“儿孙自有儿孙福,真要挨个儿操心,你哪儿操心得过来?要我说,管好儿子就得了,孙子如何那是他爹娘的事儿。”
“理是这个理,可我这不是只有一个孙子吗?”江母也是无奈,又想起了小儿子,“我家三郎也不是个省心的主儿。”
“赶紧给他说个媳妇,等成了家,他就彻底长大了,用不着你操心的。你看,二郎不就是这样的?”
江母撇了撇嘴,心说她家二郎打小就懂事,啥时候也没让她操过心呢!
想到家里的几个孩子,江母是有满腹的牢骚要发。
“大郎是个懂事的,又能吃苦又稳得住,担得起事儿,我从来就没担心过他,倒是心疼他比弟弟妹妹吃得苦头都要多。”
“二郎一贯聪明得很,又格外得有主见,上敬重哥姐,下疼爱弟妹。我只盼着他早日考上秀才,倒是不担心旁的。”
“独独那个江三郎啊!大嫂你说说看,他哪哪儿都不成,我就不说下地干活的事儿,他从小就念书,花出去多少束脩钱啊,可有什么用呢?连二郎都说了,他以后也就是个账房先生。”
江母愁眉苦脸的,她总算是发现了,比起虎头,三郎才是真的叫她操碎了心。说到底,虎头只是个小孩子,五六岁的孩子爱玩爱吃有什么稀罕的?江三郎都十五六岁了,还没立起来呢!
思及此处,江母决定吃完席面回到家里,先狠狠的收拾一顿江三郎!
大伯娘也很无奈,她是理解妯娌这些烦恼的。人嘛,尤其是当娘的,见天愁得还不是自家儿女的事情?
问题是,她已经有个天天嘀咕着儿子要打光棍的大儿媳妇了,真的不想再听这些话了。
“要不你去找丰收他娘唠唠?”大伯娘提了个建议。
丰收他娘,就是江大堂嫂。
江母黑着脸拒绝了。
她只盘算着,眼下也没其他大事儿了,自家的新屋也已经盖好了,虽说三郎那屋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但凑点儿打家舍的钱她还是有的。不过,这倒是不着急,只因盖新屋需要挑时间,入冬后就不方便动工了。但像打些床榻柜子这种活儿,便是腊月里也依旧有人干的,她想等事情说定了之后,再找人打一套好的。
而这个事情,指的当然是三郎的亲事了。
好不容易盼着赵桂枝做完事情,江母立马把人带走。还不止呢,她连怀孕的大儿媳都带走了,生怕做活儿伤到肚子里的孩子,倒是将幼娘留在了大房这边,毕竟一家子都走光了也不好。
哦对了,她还特地叮嘱了,让三郎好好干活,晚间她有话要说。
一句话下去,三郎就恨不得住在大房了,他总感觉亲娘又要折腾他。
赵桂枝也是这么想的,总怀疑婆婆又要搞事了。
看了看挺了个大肚子的大嫂薛氏,再瞧一瞧满脸严肃的婆婆钱氏,赵桂枝快速的回忆着,最近她干了啥,顺便思考一下婆婆又想折腾啥了。
好在,江母没让赵桂枝思考多久。
走到半路上,见着没啥人了,江母就开门见山的说:“桂枝,我记得你妹子还没说清吧?”
赵桂枝先“啊”了一声,稍稍一愣后才意识到江母说的是周大姑娘,顿时露出了难以言喻的表情来。
“咋了?她说亲了?”江母心头一紧。
“我也不知道她说亲了没。”赵桂枝只感觉脑壳疼,这问题着实有些难以回答,毕竟周大姑娘确实是没说亲,她只是跟人私奔了……而已。
江母心有余悸的拍了拍心口:“你是当姐姐的,都没说亲呢,她一个当妹妹的,如何会说亲?要不你回头找机会问问呗,是你忘了以前的事儿,她又没忘。”
赵桂枝点头答应了。
见状,江母又忍不住接着往下说:“你先问问她到底说亲了没,我寻思着是没有的。那要是她说了没有,你就帮三郎说说好话,记着了吗?”
这下子,赵桂枝真的懵了。
她要是还不知道江母的打算,她就是个傻子!!
“我妹比三郎要大吧?”她下意识的先说了这个,“而且姐俩嫁哥俩?这也不大好吧?”
“有啥不好的?哪个说了姐俩不能嫁哥俩的?再说这年岁,女大三还抱金砖呢!我早先就问过了,桂香只比三郎大了半岁,有啥啊?”江母说着还嫌弃的看了赵桂枝一眼,“你年纪轻轻的,怎么比你奶还古板呢?就是你奶,也不在乎这些事儿。”
赵桂枝:……
没话讲,真的没话讲。
她哪里是古板了?她只是不敢把自己的大舅妈介绍给小叔子!
人干事?!
略一思考,赵桂枝决定使用拖字诀:“那这样吧,等回头二郎去镇学了,我抽个空问问桂香吧。”
“那为啥要二郎去镇学才能问?”江母急道。
当然是为了尽可能的拖时间了……
真实的理由不能说,赵桂枝只能尽量找借口。先说这事儿本来就不好当面问本人的,她妹子又比较害羞,怕直接把人给吓住了,又怕她认为江家借收留一事拿捏她。还说等二郎走了,她可以搬回原先那屋,晚间跟妹子好好聊一聊。
巴拉巴拉的说了一通,江母却完全没被说服。
江母可比赵桂枝更通晓人情世故,哪怕只听个话茬,她就意识到赵桂枝其实是不赞同这门婚事的。就算没到反对的份上,但肯定是不支持的。
隐隐的,她心里有些不舒服,认为赵桂枝这是看不上她小儿子。
可转念一想,三郎好像确实没啥值得别人看得起……
这不就尴尬了?
直至回到了家里,江母才好似下定了决心一般,说:“不要你去问了,万一桂香瞧不上三郎,搞不好你俩连姐妹都没得做了。我让别人帮我探探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