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的九零年代 第106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快穿 种田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刚才那个记者是当地电视台的,并不是总台的,领导听口音就听出来了。总台的记者个个字正腔圆。

  小兵道:“可能还没醒。他们昨天半夜才回来。”

  领导沉吟片刻:“叫醒他们。”朝那十来辆运输车看去,“他们拍了照再让刘向东回去。”

  小兵眼中猛一亮,拔腿去找记者。

  刘向东没跟记者打过交道,哪知道什么总台地方台啊。

  看到又有人拍他们,还以为一拨是电视台,一拨是报社呢。

  刘向东看到几乎所有人都拿到吃的喝的,就让老村长等人收了垃圾回城。殊不知,他收垃圾的一幕也被摄影机记录下来。

  当天下午,五点钟,张跃民做饭。六点钟吃好,一家老小就去洗漱。七点钟准时打开电视。

  昨天大坝决堤,洪水肆虐,今天《新闻联播》一开始就报道洪水情况。

  张爷爷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突然看到红底白字,一排横幅一闪而过,忍不住怀疑他眼花了,指着电视急的大喊:“好运,好运——”

  “看到了,看到了。”梁好运怕他太激动,吓着两个孩子。

  张爷爷确定不是他眼花,笑了:“你们这些年轻人真厉害,前天送过去的东西,今天就到了。”话音刚落,刘向东出现在新闻里。

  只见刘向东一边挡脸一边往车里钻。

  画外音是播音员在播报,“好运食品公司”、“龙腾电脑公司”和“向东批发市场”第一时间给前线官兵和受灾群众送来大批物资。

  随着播报员的话,镜头在一幅幅横幅上面停留两到三秒。然而没结束,紧接着是刘向东暴力扯开纸箱,给官兵递八宝粥,最后是刘向东把他拆的箱子塑料薄膜扔上车。

  梁好运转向张跃民,不敢置信。

  张跃民是知道总台多吝啬,能给一分钟镜头就不错了。结果至少两分钟。《新闻联播》平时收视率就已经很高了,现在全国都关注长江中下游的洪水,开机率只会更高。

  这个情况下的两分钟等于春节前后在总台打两个月广告啊。

  段老三也知道刘向东到了,今晚也没到处跑,蹲在家里等着看新闻。不是看刘向东,而是看南方洪水。因为他没想到新闻这么及时。

  乍一看到刘向东,段老三一家都惊得不敢信。画面结束,段老三跳起来,指着电视:“刚刚,刚刚——”

  “你公司?”段老三的媳妇难以置信地问:“你公司上《新闻联播》了?”

  段老三傻的只顾点头。

  段老三还跟父母住,他父母也挺担心南方的洪水,因此也在看新闻。段爸指着电视机,吞口口水:“那个刘向东,是你朋友刘向东?”

  段老三使劲点头。

  段老三的闺女跳起来:“刘叔叔上新闻了?”

  段老三再次点头。

  段老三的儿子忍不住问:“爸爸怎么没去?”

  “我——”段老三被问住。

  段妈问:“对啊。你也捐东西了。梁好运不去,她走不开,俩孩子都小。你怎么就让他去了?”

  “懒呗。”段爸说。

  段老三连忙说:“我们没想到。我们以为顶多给个镜头,还是物资车的镜头。谁能想到时间这么长,得两三分钟。”

  “现在怎么办?”段老三的媳妇下意识问。

  段老三想想:“要不我也去?我活了小半辈子还没上过电视。”

  “这时候去还有什么用?”他媳妇忍不住说。

  段老三的闺女接道:“就是。爸爸,你懒也分什么时候。”

  “我不是想着,就算上了新闻,外省人也不可能找我买电脑吗。”

  段老三的闺女翻白眼:“虽然没人找你买电脑,可是这是《新闻联播》啊。”

  “对啊。”段老三的儿子接道:“要是你去,我回头去学校就可以跟朋友吹,我爸上新闻了。现在怎么说?我刘叔叔上新闻了。没有我爸,因为我爸懒啊?”

  段老三想解释,他不是懒。

  “谁说没用。我们怕东西打水漂,分三次运过去,过几天我跟车过去,照样能上新闻。”段老三此言一出,他媳妇站起来,“你干嘛?”

  段老三的媳妇道:“给你收拾衣裳。”

  段老三无语:“用得着这样吗?”

  “当然用得着。你不知道,你虽然赚的多,可是不像大哥二哥有个铁饭碗,我妈没少说你没出息,工作不稳定。”他媳妇看向公婆,“你问爸妈,我爸妈就没少跟他们念叨。你要是能上新闻,我看她以后还怎么说。”

  段老三:“人家不采访我怎么办?毕竟今天给这么多镜头。再说了,以后有的是机会。”

  “有的是?”段妈不高兴,“这么大的洪水你还想来几次?”

  段老三赶忙说:“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想说他打算弄牛奶厂,以后做大做强。一想这事还早,他爸妈知道也是瞎担心,就转移话题:“我打电话问问好运,她那边还得几天。”

  段老三一家人激动的不行,好运公司的工人,晚上吃饭的时候在电视里看到她们做的食品,也激动的跟过年一样。

  一个个干劲儿特别足,该休息的人都激动的睡不着。

  车间主任也很亢奋,就把这些人带去生产八宝粥。

  梁好运第二天到厂里才知道这件事,本想批评车间主任胡闹,不过被工人拦下。她们偶尔熬一次没事。再说,虽然身体疲惫,但是精神很好,躺在床上也睡不着。除非特别累。

  因为她们精神亢奋,当天下午,第二波货从帝都出发,火车一路上很少停,第二天顺利抵达。

  刘向东最先去的那边经过两天不休不眠艰苦奋斗,受灾群众已全部转移出来。刘向东和段老三接到货,就顺着省道去追部队。因为部队走的时候把东西留给受灾群众。受灾百姓暂时不需要。

  指挥部刚弄好,刘向东一行就到了。

  指挥部领导听到“刘向东同志又来了。”立即出去迎他。

  领导看到刘向东身边多了个陌生人,奇怪:“这位是……?”

  “他就是我跟您提过的段老三,段海军。我在这边,梁总盯着生产,第二批货是他送来的。”

  领导伸出手来:“感谢。”

  段老三下意识伸手,看到人家的肩章,又缩回去,在身上蹭蹭,才跟人家握手。

  他这副样子把领导和随行记者都逗笑了。

  段老三也意识到他过于紧张,脸一下红了。

  身后传来一阵欢呼。

  众人回头看去,来了几辆小轿车,轿车停下,出来几位老人,以往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人。

  段老三一脸惊愕,回过神道:“娘的,值了!”

  领导“扑哧”笑喷。

  几位朝这边走来的老人面色不快,都什么时候,身为前线指挥官还笑得出来。

  部队领导赶忙上前解释:“我这是高兴的。”指着他们的黑色轿车旁边的车队,“那些都是这两位同志给我们送来的物资。”

  这个年代通讯不发达,手机只能打电话,没拍照功能。领导人们想知道灾区情况也只能通过电视转播。

  几位老人顺着他的手指看到那些横幅,忍不住问:“这些车在这儿?”新闻画面里好像不是啊。

  指挥部领导解释:“这是刚刚送来的。之前的留给受灾群众了,还没来得及卸。”

  “对对。”刘向东回过神,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麻烦您给签个字。”打开提包,把单据给对方。然而笔被突然伸出来的手拿走。

  刘向东下意识回头,看清对方的长相,惊得结巴:“您您,您给我们签字?”

  “我不行?”老人一脸严肃地问。

  刘向东慌忙点头:“可,可以!”

  老人看一眼收据单,方便面、火腿肠、纯净水、八宝粥,还有很多防疫物资以及棉衣。可以说一应俱全,忍不住说:“你们有心了。”

  “应——应该的!”刘向东接过笔的手都在抖。

  老人见他这么激动,一扫连日来的阴霾,表情轻松多了,“让我们看看都有什么。”

  段老三打开车门就有东西往下掉。段老三赶忙接住,发现有人伸手,下意识给对方。递出去才意识不对,那是一双很苍老的手。

  段老三回头,忍不住抽气,因为刚刚那几位老人都过来帮忙搬东西。

  “不,不用,我们有人。”段老三赶紧冲老村长等人招手。

  货车司机也傻了,回过神也去帮忙。

  刘向东被挤到一旁,就给梁好运打电话,不待梁好运开口就说:“好运,我决定再追加一成!”

  梁好运听到电话里乱糟糟的,问:“出什么事了?”

  “你不知道我见着谁了。我他妈——我能吹一辈子!”刘向东忍不住惊呼。

  从他旁边过的安保人员素来没有表情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

  梁好运估计他看到了哪些大人物:“你别激动。自打咱们公司出现在《新闻联播》里,据我所知,光今天一天就有不下十家公司找火车站租车。我们得给人家留点活路。”

  “这样啊?”刘向东不甘心。

  梁好运道:“要不以个人名义,每人捐二十五万。我和跃民五十万,你俩五十万。你们在那边等着收货,我们在这边买。”

  “买?”

  梁好运:“现在天热还行,但是你想,房屋塌了,水退了也没地儿住,需要什么?”

  刘向东不知道。

  梁好运提醒他:“帐篷啊。这一百万用来买帐篷,跟食品一块送过去。不过你得先问问三哥。”

  “不用问。”

  段老三都高兴的忘记自个叫什么,甭说二十五万,让他出二百五十万也没问题。

  帐篷这东西暂时没人想到,因为现在是夏天。

  张跃民用一天时间就把东西凑齐了。幸好是周末,时间是他自己的。

  夜里,帐篷上车,张跃民把食品厂的库存都送上火车。包括客户的。因为这是最后一次。工人三班倒,一晚上弄出来的东西足够明天给客户的。

  张跃民不能离开,就让张保栓挑两个人跟车过去。

  有手机也方便,这边车开,张跃民就给段老三打电话。

  翌日,段老三和刘向东去拉货。

  这次东西多,又租一个车队才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