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368章

作者:興昭五 标签: 女强 穿越重生

  萧评颔首,“子常欲建实功,我岂有拦着的道理。”

  萧宁的视线在他们二人身上转动,两地分离,这两位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就算欲建实功,不至于让你们两地分离,这一去最少要三年。”萧谌提醒。

  萧评好不容易点头娶亲,别管因为什么原由,能让他点头的人,这就是一个机会。

  旁的,不过等着一个水到渠成。

  谁承想,他们想当然,结果又横生波折,瞧,姬则想往梁州去,夫妻要分离了啊!

  萧谌倒不是认为姬则不该往梁州去,可也实在担心萧评和姬则再闹出旁的事,万一这夫妻越发形同陌路,一辈子将就地过日子,萧谌难以安心。

  “当初陛下出征时,皇后留守雍州,可有不舍。陛下也说了,不过是三年罢了。”萧评不以为然,拿来的比方,萧宁倒是笑了。

  对啊,不过是三年而已,等姬则回来,才算是真正长大,到时候有了实打实的功劳,姬则于朝堂之上,往后就能越发脚踏实地。

  萧谌正忧心呢,结果瞥了萧宁一眼,注意到萧宁笑容,“你倒是笑得出来。”

  萧宁颔首,“为何不笑。五伯一心为伯母着想,挺好。”

  这倒也在理。

  “再者,自来男子为官,为前途而远离父母妻儿,本就是以家国为重的好事,怎么轮到我们敬国公就不妥了?区区三年而已,这么多年伯父不也一个人过了?有何不好的?”

  萧宁是讲理的人,讲的也是那么一个理,且问问萧谌以为,姬则出任梁州刺史一职,有何不妥了?

  这要是换了萧评请为梁州刺史,萧谌还会有这诸多想法?

  成功被萧宁提醒一句,萧谌意识到自身问题,“倒是我的不是,想岔了。”

  不以性别为偏见的萧谌,不知不觉间还是带上几分偏见,确实该改。

  知错能改的皇帝陛下,姬则与之作一揖,“殿下,臣蒙陛下大恩,更欲报陛下之大恩,故请陛下许之,让臣出任梁州刺史。殿下在梁州种下的火种,也需要人发扬光大。”

  提起萧宁在梁州所为,与山民交好,互通有无,助山民一统,皆为梁州太平。

  太平得来不易,正是因为不易,更须人加固。

  旁的不用说,一个张难为扬州刺史,一个错误的决策,便引得大昌与山民开战。战事不休,苦的是百姓。

  姬则亦想为朝廷尽一份力,以报朝廷对她的信任和厚待。

  萧谌自喜于姬则心系大昌,心系大昌对她的好,愿意报答一二。只是......

  “一别三年,你们都舍得?”萧谌仅此疑惑,不确定这夫妻二人是不是达成共识。

  “陛下该明白,有舍才能有得。”萧评说得意味深长。萧宁总觉得这里头有什么,可惜不管是萧评亦或是姬则,对他们二人的事皆缄默不语,在外,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从未有过半点红脸。

  这两个人,究竟是欢喜亦或是不欢喜的呢?

  萧宁终是有了这方面的疑惑,越想越是好奇。

  “那就这么定下,由敬国公出任梁州刺史。”萧谌观萧评并无半分勉强,甚至这一松一紧间,倒是还有别的事,恰也正是因为如此,萧谌岂能不助之一臂之力。

  “谢陛下。”姬则自是欢喜,能让萧谌点头,她岂有不喜的道理。

  萧谌的视线落在萧评身上,有些话萧宁未必问得,他却成。

  萧宁甚为自觉,赶紧把姬则带走。

  两人并行,姬则告罪道:“殿下册封太女大典,则不能亲观了。”

  “你为天下,为大昌远行,当谢之。”萧宁说罢,朝姬则作一揖,满心都是感激。

  姬则不敢生受之,亦还一揖,“殿下不必如此。我不过是不想白担敬国公之名,亦以殿下为榜样,欲同殿下一般叫人心服口服。”

  是啊,为让人心服口服,有了实功,此后看谁还敢小看她。

  她不仅是前朝公主,今大昌的明王妃,更是姬则。她想让人记住的是,她是姬则。

  萧宁道:“好。”

  知姬则之心,那不过是为证自身的心情。

  不是任何人的女儿,不是任何人的妻子,仅仅只是她自己,独立完整的自己。

  姬则听萧宁一个好字,自明了萧宁懂她。

  “须同殿下讨几位黑衣玄甲以护身。”姬则懂得,想达到一些目的,也得保全自身。

  “这有何难,无论你想要男或是女,都可。不过,我倒是不太想越俎代庖。”这话说得萧宁侧头一笑,想来姬则必懂她所指。

  姬则面上浮现两片红晕,“殿下如今都会打趣我了。”

  萧宁心下的好奇如今再也止不住,轻声询问,“五伯不好吗?”

  问得姬则一顿,随后颔首道:“很好,明王殿下很好。”

  额,这个答案于萧宁听来,却不是太好。

  眨了眨眼睛,萧宁凑近姬则问:“你们尚未圆房?”

  姬则吓了一跳,四下张望,显得十分惊慌,萧宁拉住她的手道:“慌什么。”

  慌什么,他们成亲这都快两年了,两年的时间,他们竟然还变圆房,此事传扬出去......

  “殿下。”姬则其实更想问萧宁从何得知,同时也在想,究竟有多少人知道这回事?

  “我自无看出来的本事,只是刚回来问你们一句话,察觉你们有异,有此猜测,故问一问你,没想到竟然是真。你不愿?”萧宁想到姬则的心情,因贺遂之故或受打击,又被威胁,最终不得不选择嫁给萧评,是以不愿意与萧评成为真正的夫妻?

  “不是,不是。是明王殿下说我尚年幼,太早行夫妻之礼对我不好,待我年满十八再说。”姬则完全想不到萧宁竟然诈她。

  但这种事无人问也就罢了,若是有人问,姬则根本瞒不住。

  她既嫁萧评为妻,便明白要经历什么,岂会不肯与萧评成为真正的夫妻?

  可这新婚之夜,合卺交杯,萧评却道来这一番话,她,她总不能,总不能......

  “那你慌甚?”萧宁早知道萧评是个温柔的人,事事为姬则着想,不错。

  姬则一副做贼心虚的样儿,她有何错?

  说来姬则长萧宁两岁,如今十六了,此去梁州三年再归,正好十九,恰是过了萧评所说的十八岁再行夫妻之礼。

  额,萧宁脑子闪过一个念头,有人说好的等到十八,难道是等不急了?

  等不急的情况下,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自然是把人送出去,不在眼前,便不会动心思!更不必忍着!

  萧宁眨了眨眼睛,脑洞一开后,完全控制不住了啊!

  “我,我只是没想到,没想到......”想不到竟然会有人猜出。姬则这时更慌了,萧家的聪明人从来不少,萧宁能看得出来,有多少人看出来?

  越想,姬则脸上一阵阵煞白,萧宁瞧她这不安的小模样,甚是无奈,“既是五伯所提,家里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你不必忧心。”

  这宽慰的话,姬则心下稍安,还是不放心地问:“当真?”

  “当真。”萧宁不觉得这事能瞒得过卢氏,但凡是卢氏知道的事,姬则须害怕什么?放心大胆地同萧评过他们的小日子吧。

  姬则此时才放下心,“那我还能去梁州吗?”

  得,最担心的竟然还是这一层。萧宁不知该为萧评喜还是忧,“自然是能。陛下都答应了。”

  想来这一会儿的萧评定与萧谌谈心呢。

  确实,萧评同萧谌在聊姬则之事。

  “五哥,你究竟是上心亦或是不上心?”萧谌有些疑问,亦是站在过来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大家都不是乳臭未干的小毛头,对一个女子上心或是不上心,轻易都不会让人看出来。尤其如萧评这样的人,最擅长掩饰情绪,就是萧谌也难看透他的心意。

  萧评不答,但这不答难道萧谌就读不懂?

  “看来是真上心。上心倒是舍得把人放出去?”萧谌仅是单纯的疑惑。

  这回萧评不再缄默不语,“她还小,该让她多出去看看。”

  嗯?萧谌略有些不解了,只能说,他们兄弟的感情虽然不错,可在处理一些事情上,两人风格并不相同。

  萧评并不多作解释,“此事她愿意,陛下亦觉得她甚合适,便早下诏令,让她早去早回。家里有我。”

  当初萧评娶姬则之前,姬则将一些话说得尤其清楚,她不会单纯只做萧评的王妃,她有她的人生,她有她要过的日子,若是萧评能接受这样的她,他们这门亲事可结。

  有一个侄女处处冒头,萧评从未觉得有何不妥,姬则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该如何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这有何不好?

  反正萧评是觉得这样不以夫为天,为自己的人生争取、负责的女郎尤其光彩夺目。

  姬则不知,当她站在朝堂上时,整个人身上似是披上一层层霞帔,光彩溢目,摄人心魄。

  萧评的目光变得深邃,萧谌看在眼里,连连颔首,“懂了。”

  两个字懂了,代表的意义萧评亦不追究,更不解释。

  “梁州与扬州相隔不远。”萧谌好心提醒一句,萧评额头轻轻跳动,萧谌更是不怀好意,“你不怕......”

  “我不怕。”萧评斩钉截铁地回答,“从她决定嫁我那一刻起,她便已经放下。终此一生,君是君,臣是臣。陛下难道以为一个处处以阿宁为榜样的人,连分寸都不懂?”

  听听萧评这话,最后还归到萧宁和萧谌头上。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我要的从来不是一个在我身边小心温存,一心为我的妻子。她想做的,我都会支持她。她要舍弃的,我也不会让她捡回来。”萧评挑起眉头,既是包容,也带着霸气。

  萧谌道:“只要你想清楚了,想如何我都支持你。”

  萧评望向萧谌,岂不知他们各自兄弟是何心境,相互能包容,也能尊重对方。

  ***

  萧评都同意的事,萧家上下不管有多少人心里犯嘀咕,终是谁也不敢就姬则出任梁州刺史一事提出质疑。

  倒是朝中有人暗暗与萧谌进言,姬则毕竟是前朝公主,无论如何也该提防些,万万不能事事放任。

  由她成为一方刺史,未必不能再复前朝。

  若说从前她为前朝公主,无承嗣之可能,如今萧宁打下大好局面,朝廷改规矩礼法,定下女子可承爵承嗣,那就完全不同了。

  于此时姬则出任梁州刺史,万一她包藏祸心,是为复前朝江山,岂能不防。

  萧谌面对这奏言,并未放在心上,更是提醒于人,军政分家,天下兵马皆出自萧谌和萧宁,若无兵马在手,萧谌施政得天下人心,何畏于旁人兴风作浪,颠覆天下?

  这等小人之言,他听过便罢了,并不放在心上,亦不许人再提。

  会有人说,进言之人存的是小人之心,若不诛之,往后大昌有这小人作祟,是要乱天下?

  然,以言定罪,非萧谌所要的结果。

  大昌朝,该是能畅所欲言,无所顾及的地方,并不需要因为任何人说了任何话而定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