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穆烟
“小林这是送了鸡蛋来,又走了?”袁桂花问了一声。
于婶叹着气:“这孩子,说要好好休息,好好过日子,总也闲不下来,之前打电话回来也是急匆匆的,这会儿又不知道去哪儿了。”
“还有这一箱荔枝,小林说是给我们吃的。”刘保木把荔枝也一起搬了过来,并把林念留的纸条递给于婶。
“还真是,”于婶看着纸条,笑了一下,“她还特意叮嘱这荔枝不好存,叫我们分一分呢,也好,我们沾沾小林的福气,这荔枝可不便宜。”
这时候,林念的车子已经在开往京市的路上了。
这段时间确实忙碌,但对她来说其实还好。
前世的时候她为了赚钱,很多时候都是从早忙到晚,而且一天天干的都是体力活,晚上回去闷头就睡,习惯了也还好。
这会儿趁着荔枝市场好,她四处来回跑着收荔枝,虽然也忙,但好歹在开车的时候可以坐着,而不是总站着干体力活。
这两个月正好放假,等过了暑假开学,她的生活步伐也能慢下来,到时候有的是休息的时间。
第二次到京市,林念已经对京市有些熟悉了。
再加上她去年过年前在京市卖过西瓜,也卖过鸡蛋,跑过好多地方,对京市整体的情况有些了解。
先前沪市的经验也告诉她,昂贵的荔枝市场与反季西瓜截然不同,这次她可以不去特意找有钱人聚集的地方。
相反,更繁华热闹的地方,更容易卖出荔枝。
如果她所预料的一样,她手上的荔枝因为口感确实好,一经出现在大家面前,就有许多人询价购买。
价格方面,她的售价还是5块钱一斤。
购买荔枝的客人跟沪市差不多,都是一边嚷着价格贵,一边毫不犹豫掏钱购买。
京市很大,有钱人也很多,她的荔枝口感又好,再加上她并不限制购买荔枝的多少,因此没过多久,就有些骑着三轮车过来买荔枝。
对林念来说,不管是5斤10斤,还是50斤100斤,她都一样对待,不涨价也不降价,要多少给多少。
至于买了荔枝回去的人究竟是为了自己吃,还是转手去卖给别人,她反正是不管的。
或许是因为八月荔枝已经逐渐减少,她这会儿拉着荔枝过来,不少人都动起了脑筋,从她这里5块钱一斤买去的荔枝,转手就能卖7块8块。
而且因为这些转卖荔枝的人都是骑着三轮车,完全可以四处钻巷子去卖荔枝,不像林念的大车,必须停在宽敞的地方销售。
消息传出去总是很快的,一传十十传百,骑着三轮车来买荔枝的人比先前林念在沪市的人要多得多,出手也很阔绰,基本都是50斤起步。
甚至还有一口气要两三百斤的。
三轮车买了荔枝就走,旁边看的人只能看到三轮车来回跑,不知道他们到底要了多少荔枝。
林念也乐的“少进几次货”,几乎每天都是到确认“销完”,才无奈去拉货。
18万斤的荔枝,比之前在沪市的货要多许多,也正是这个原因,她这次才没有去沪市,而是径直到京市来销售。
她知道沪市的荔枝市场没有饱和,如果她过去,肯还能卖出不少。
但她这次的库存量实在是太大了,去沪市折腾几天,可能还不如在京市折腾一天卖出去的数量,这也是她选择来京市的原因。
但她万万没想到,京市的市场局势比她想象中还要好。
主要是有那批骑着三轮车卖荔枝的人,但凡来一个一口气买100斤荔枝的人,就抵得上她零售批发买几十个人的量,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小姑娘,这是我的名片,”又有人开着三轮车过来,递给林念一张名片,“我就在京市这里做小生意,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随时来找我,能帮的我一定帮。”
说是这么说,但林念知道这人是看中了她手上的荔枝。
不仅仅只是今年的,还有来年的。
这些年夏天荔枝市场一直都很好,可还是因为货运的限制,许多人有心无胆,不敢涉足这个行业。
林念直接把荔枝拉到了京市,还能确保荔枝的品质,对京市的一些生意人来说,简直可以称得上是“高利润低风险”的大好生意。
搭上林念这条线,对他们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就这两天时间,林念就收到了不下十张名片,名片上的这些身份高高低低,什么情况都有,但这时候随身会携带名片的,本身就已经是很有想法的人。
这样的人主动送上门来,哪里有把人推走的道理。
更何况这荔枝生意还有的做。
想着,林念认真收起对方给的名片,脸上露出笑容:“当然,以后有机会,我会联系你。”
对方听到这话,知道林念明白他的意思,立即笑着点了头,又看向林念车里的荔枝:“劳烦,给我200斤荔枝。”
200斤荔枝,又是一单1000块钱的大生意!
第152章 收益喜人
饶是在京市这里, 有不少人骑着三轮车来批发,但林念手头的荔枝实在是太多了,每天从早上卖到晚上, 她也卖了十来天的时间才算完。
好在一切顺利。
不过等她彻底卖完荔枝, 市面上的荔枝也几乎是没有了,甚至最后的这段时间, 荔枝的市场价格又有所上升。
林念没想那么多, 她只是想着趁这时候尽快卖掉手头的荔枝。
荔枝没有反季的,她手上的荔枝也就卖到这时候,再晚一些,就很难说明荔枝的来源了。
到这时候,之前一段时间一直都满满当当的仓库,也空了下来, 只剩下20万个鸡蛋。
这次来京市忙碌十来天, 算上之前那批, 她已经忙了一个多月。
好不容易没有什么紧迫的事,林念特意找了一个不错的旅馆休息了两天, 就算是白天的时候也不出门, 实实在在安安静静让自己能得到充分的睡眠时间。
等到休息差不多了, 她才开始清点这段时间荔枝的账目。
钱币都在仓库里,不管是在京市清点还是回家里去清点都没什么区别。
走进仓库,可以看到满满当当的一筐筐纸币, 比她之前每一次都要来得多, 显而易见,这次她的收入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丰厚。
纸币有折叠的痕迹,她按照之前的习惯,先将折叠比较严重的一些纸币放在一边, 清点那些折叠痕迹不算严重的纸币,还是1000块钱一叠。
不过这次,每10叠纸币她会额外再用纸包一包,一摞就是1万块,清点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扣掉一些额外的损耗,再减掉旁的一些支出,她这次在京市卖荔枝,一共收入916000元。
估摸着卖出的荔枝大概是183200斤,跟收入的183235斤荔枝相比,损耗数量是35斤,不过是零头,确实在损耗的承受范围内。
算清楚这一点,她又看了下算出来的账目情况。
916000元,她把多出来的6000块钱放在自己的零钱筐里,这部分主要是因为她之前买冰块、加油之类需要消耗,6000块就当是贴补,下次要用,也还是从这里取钱,算起账目来会更加容易一些。
但就算抹掉了零头,她手头的余额也还有91万块。
足足91万!
而在正式开始卖荔枝之前,她手头的存款余额只有12万,相当于她在这一个多月以来,手头的余额翻了将近八倍。
这样的金额大大出乎林念的预料之外。
不过仔细想想,似乎也该有这样的倍数。
这一个多月,她一共批发了两次,卖了两回荔枝,第一回 是将近翻三倍,第二回是直接在三倍的基础上又翻了近三倍,两次下来,余额翻八倍确实是正常的。
这样的数额实在是太大,林念又仔细数了两遍,确认无误后才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她原以为自己用仓库卖鸡蛋、卖西瓜,已经是大生意买卖,没想到这荔枝一来,直接把鸡蛋和西瓜加起来的利润都比了下去。
不过这荔枝也不是年年都有得赚。
林念前世并不是很关心荔枝的价格,她当搬运工的那段时间,也几乎接触不到荔枝这样的搬运物。
主要是荔枝的产量低,价格高,基本都在大城市销售,她前世甚至不是在杭城工作,接触到荔枝的机会更少。
但这些年荔枝的价格高,不管是东省还是桂省,农户想要赚钱,肯定会大批量种植荔枝,后头的几年荔枝的价格或许会上涨,但再过一些年则未必。
物以稀为贵,要是等哪天荔枝并不“稀”,价格自然会跌落下来。
这么想着,林念的心情倒是没有太大的变化。
荔枝的季节主要在六七月,她六月份在学校里,还正好是考试的时间,能够做荔枝生意的时间就只有七月份。
就跟今年一样,卖两趟就差不多了。
但即便如此,荔枝生意对她来说还是一门大好生意,别的不说,就说这一个多月的收获,已经能远远超出她过去一两年的收入,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而且她自己一个人,估计能抵得上别人一个大团队,好几个月的收获,怎么算,她都是最赚钱的那个。
等到完全休息好,缓过神来之后,她直接从京市启程。
这次她的目的地是鲁省。
现在已经差不多要到八月中旬,九月一号开学,她没有太多时间在外面走。
先前她打听过,鲁省的西瓜品种特别好,又因为是主要的西瓜产地,估计不需要太挑,就能找到品种不错的好西瓜。
去年她在夏天也没怎么卖西瓜,主要是在卖西瓜的时间是在十月之后,那时候她总共囤了40万斤西瓜。
不过到了今年春季的时候,她手上的西瓜几乎已经卖完,也就是说她手上的反季西瓜确实有市场。
既然特意跑一趟东省,索性就一次性买多一点。
虽然她在荔枝生意上已经赚了不少的钱,但反季西瓜的利润也不算太低,反正荔枝生意的时节已经过去,剩下的时间正好做反季西瓜,时间一点都不浪费。
她一路开着车到鲁省,按照先前得到的消息,径直往某个西瓜产量极高的城市开去。
刚到了这个城市里,她就感觉到了这里火热的西瓜市场。
别的不说,零售价就远远要比杭城要低。
她之前几乎做了大半年的西瓜生意,对西瓜的品种了解比较多,这里的西瓜品种甚至比她去年买的那批西瓜还要好。
而且一路走过去,遇到的几乎都是好西瓜,反而很难挑出品种不好的西瓜。
这一点,不管是跟她去年买西瓜,还是跟她今年去东省挑荔枝时的情况,都截然不同。
同样是食物,西瓜跟鸡蛋相比,对普通人家来说,需求量会小很多,但既然是食物,就会消耗,不是说今年买了明年就不买。
只要想吃,就会花钱购买。
但在这里,西瓜的市场存在供应量大于需求量的情况,甚至在外头的市场里,西瓜的售价都能达到一毛出头,跟杭城两毛五一斤的西瓜相比,价格差了近一倍。
可想而知采摘批发价是个什么情况。
林念在这个大市场里逛了几圈,就开始四处采购西瓜了。
不出她所料,这里的西瓜价格比她想象中还要便宜不少,她甚至还听到有人跟瓜农砍价,试图将西瓜的价格压到6分钱、5分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