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大家做了那么多年的官,当了那么多年的小吏,还是头一次感受从无到有的快乐。
而且新皇特意挑的年轻人过来,这里每天都热热闹闹。
纪彬看着手里的人员。
如今的官办船务司,一共有二十三人。
也用纪彬自己熟悉的行文写下来。
其中船务司司长纪彬,统管内里所有事宜,官居正三品。
船务司主簿一人,主管政务,后勤,从三品。
下有三名属下,四个小吏,分别是七品,不入流。
协理中台一人,主管技术人员,正四品。
协理左右中郎两人,算是技术部,正五品。
下有两名属官,六个小吏,分别是七品,不入流。
不入流就是连从七品都不是,民间也有喊八品的,但不入官府系统之内。
再接着便是左右校尉,江志乌革,两人允准抽调本地兵士各十人,护卫船务司安全。
但现在船务司房子都没建起来,也就没正式抽调。
再加上一个还没有正式任职的李家主,这要纪彬自己认命。
他的意思是,自然要塞到协理部,这里都是技术大佬。
这些人也就是纪彬的手下了。
要说纪彬最重视的,肯定是最先过来的三位工部,现在不能说工部,而是协理部的三位大佬。
他们现在都穿这窄袖衣裳,裤子挽起来,指挥兵士们把之前看到的海底小船捞上来呢。
不仅他们三个期待,李家主也期待啊。
他们四个技术大佬早就达成共识,而是李家主对船只的了解,也让他们刮目相看。
四个人看着海底沉船被捞上来,都想看看前朝的船是什么模样,说不定有可取的地方。
前朝虽然朝廷昏庸无度,这船只技术还是可以的。
协理部的大佬们隐隐知道纪彬想要的是什么,那就是蒸汽机放到船上,在刘铁匠打造器皿的时候,他们这才抽了时间关注船只。
但是越看越有意思。
这船只上的技术,不必魏如之前沉迷的马车技术差,甚至他还想动手试试,万一能改进呢。
等海底沉船被捞上来,不少人都去围观。
特别是海太城的百姓。
天啊,他们都是海太城土生土长的人,都不知道这海底还有宝藏呢!
怎么纪彬一来,什么都捞上来了。
可纪彬瞧着这船眼前一亮,立刻看向李家主:“这船只的模样,是不是能日行二百里那种?”
这船只船头很尖,线条流畅,以纪彬贫瘠的船只知识,也能看出来其作用啊!
那李家人激动得要哭出来:“对,对,就是那种。”
“虽然坐的人少,但可以作为先锋船,我先祖书上记载明明已经失传了啊!现在南军国有的百里船都是试着航行,还有诸多问题。”
“这二百里的船一出来!岂不是直接仿造就可以用了?!”
不错,他们这么久的打捞还是有用的。
这不就捞出来前朝家底了,怪不得前朝船厂的人宁愿沉船烧船厂也不留下来。
竟然是如此宝贵的东西。
这就是好的开始啊。
都有二百里的快船了,其他船只还远吗?
第142章
要说前朝船只,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其一便是舟山乌槽为首,这也是浙船,同样是所有船只里面最不错的,特点大概是轻捷便利。
以前用于追击敌人,现在则是运输加急加快的货物,这种船只都比较小。
第二则是人称大福,也算兴华府跟无仙城的船只,福船个头大,能抗击风浪,而且还能防火,现在运输大量物资的船只,基本也是从这个改进而来。
但现在时局平稳,福船抛了之前的作战准备,更多时候还是造的越宽越好,只要不堵着运河,那都行。还是之前说的,船只越大,运送一趟货物赚的就越多。
第三种是粤船,这种船比福船还要大,还要稳固,一般是用珍贵的铁栗木,也就是俗称的铁梨木所造,这种木材十分坚硬,而且耐磨损。用来做船做桌子都是很好的材料。
这种船只造价高昂,但质量自不用说。
前朝没有海禁,船只自然发达,而且还出现很多五花八门的船只,要奇有奇,要怪有怪,但这当中大浪淘沙出来的船只自然很不错。
当朝有海禁,也就是先皇治下宽松,否则也不会在短短十几年里发展这么多船运买卖。
这些松动也让船只的建造迎来一个小光亮。
不过这几种船只的建造,还是更为高端,按照李家主的意思来说,这三种船只都是可以用来出海,稍加改进还能用来作战,可见其先进。
现在市面的船只,则更适应平稳水域航行。
没有哪个好哪个不好,只有合不合适。
而纪彬他们看着从浅水区捞出来的船只,却基本是上述第一种船只。
再大的就要去深水区捞了,那是个极大极危险的工作,还是算了吧。
先把浅水区的捞上来,清理一下这片区域,赶紧修筑平台码头。
不过李家主围着湿漉漉的海船道:“这就是先祖说过的乌槽船吧,太漂亮了吧。”
因为船只航行过快,很多东西都能迅速运送,因为小巧轻便,在运河里航行也是可以的。
可想而知,若这种船投入使用,从汴京到兴华府传消息,岂不是只用几天时间?
当初兴华府有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政令不达,所以才疏于管辖。
如今政令下达得快了些,岂不是更好?
纪彬立刻明白,为什么前朝旧人要先把这些船只沉到水底,船厂也给烧个干净,自然因为这都是国之利器。
如今时隔百年重见天日,也是不容易。
有了这些船只的模型,再想仿造比较简单。
毕竟李家主先祖手里只有这些资料,却是没有图纸的。
这艘快船的出现,也让船务司正式有事可做。
虽然房子还没盖好,但这毕竟是海边的七月,搭个棚子就可以开始造船了。
在一片荒芜之上,船务司第一艘船终于开始动手,包括协理部三个技术大佬也恋恋不舍放下手中的蒸汽机,先帮着做第一快船。
而且李家主还带来一批有经验的造船工匠,这都是李家自己培养出来的。
现在的李家主已经是船务司官员,这些工匠若是做得好,也能入船务司,自然各个用心。
后期部门自然也跟着帮忙,不管需要什么,他们都能弄过来。
以后也不需要纪彬再往上面申请办手续,自有主簿他们操心。
唯一需要的,可能就是纪彬要给钱。
但新皇给了八十万两银子,足足够用了。
船务司的房子都没建好,船就开始先做,也是不少人觉得有趣。
纪彬则更加忙碌,码头在重建,船务司的房子在盖,快船在造,三边的事情处处都要找他。
毕竟海太城城主樊海钧头一次做城主,很多事情处理得都不够利落。
但这樊城主一直跟在纪彬左右,简直成了正儿八经的手下,甚至努力想要端茶递水,看样子可太殷勤了。
樊城主跟着纪彬这段时间,发现汴京教的当官技巧,岂不是还不如跟着纪彬学。
还是跟着纪彬进步比较快啊。
纪彬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学习榜样,在露天的办公室里又起了另一个草稿,然后就看到有个普通百姓走到旁边,明显想跟他说话,又怕他身边的小吏跟兵士们。
纪彬一抬头,那人竟然后退几步,纪彬好笑道:“怎么了?有什么事找我?”
不过说完,纪彬还看了看埋头写文书的樊城主,樊城主福至心灵,立刻站起来问道:“有事进门说。”
不对,也没有门,门还在另一边在建呢。
那普通百姓走过来,面露挣扎,但又真的很想说话,他看着不过三十多岁,皮肤很糙,明显的海太城本地人士。
樊海钧看看,竟然认了出来:“你不是郑老四吗,怎么过来了?”
不是樊海钧记性好,而是海太城八百多口人里,只有几十个身强力壮的留下来。
这个郑老四是个孝子,要不是为了他老娘,凭着他的力气早就去兴华府找出路了。
他家就老娘跟他相依为命,因为老娘卧床二十多年,他自然也没娶妻的。
最近这段时间里,跟着兵士们一起捞海船,算是挣了点钱,这会修码头跟捞船的应该在休息,所以找了过来。
这郑老四看了看纪彬小声道:“我有件事想同纪先生商议,只是不知道可不可以。”
纪彬早就放下笔,见他实在胆怯,主动道:“正好我去海边看看江志乌革,咱们边走边说?”
两人走着,甚至后面兵士都离得很远。
郑老四这才敢开口:“纪先生,我想进点杂货在海太城售卖,想问您可不可以。”
纪彬听完顿了下,竟然就因为这事?
谁知道他这一顿,把郑老四吓到了,立刻摆手:“不行也没事的,大家都知道杂货是您的生意,我只是问问。”
纪彬赶紧道:“不是这个样子,你若是想卖,那就卖吧,我肯定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