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第70章

作者:小桂花婆婆 标签: 科举 爽文 穿越重生

  而此时在房顶上的工匠们已经用绳子平平稳稳地把最大的正梁给吊上去了,只等一声令下,再齐齐把屋梁安到山墙上后,接下来抛梁仪式就开始了。

  张木匠抬头看了看天,太阳已至食位,正是上梁吉时,他拍了拍扶着正梁的手大声唱和道:

  “头条金龙做宝柱,二条能做紫金梁。”(注)

  “好!”其余几人跟着齐声喝彩。

  “三条四条生得好,能做桁条和基椽。”(注)

  “好!”

  在一唱一喝声中,粗硕的横梁稳稳地搁到了山墙的尖峰上。

  院外的张添头和张大柱几人见了,忙把挂着的十几串长鞭炮都点了起来,只听得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响起,与此同时,房梁上的工匠们抓起竹筐里的糕饼果子就往人群中撒了下去。

  为防止踩踏的事情发生,周青林一早就交代了房顶上的工匠们,让他们分开地方,两人撒屋前,两人撒院外,而另外两人则撒在屋后。

  看到裹着油纸的糕饼果子像雨一般抛了下来,屋下翘首以盼的村民立马加入了战斗,接红包的,接糕饼的,接馒头的,那一个个飞身而下的油纸包哪里还有着地的机会啊。

  有个傻不楞登的汉子接一个拆一个,每次都想看看自己抢到的是啥,气得他家婆娘直接朝他屁股上就是一脚:“看啥看啊,你个大傻子!再不手脚快点,好东西都要被别人抢光光啦。”

  对哦!自己咋那么傻呢,被媳妇踹得屁股生疼的憨汉子立马反应了过来,急急忙忙又加入到战斗中。

  而张石头和周壮壮几人也一点没有耽搁,别看他们人小个子矮,可抢起东西来却毫不逊色,小家伙们的手脚可灵活着呢,这不几人猫着身子在人群中来回走上一个圈后,那些小个的红纸包和油纸裹着的糕饼基本都被他们捡到了,没一会儿几个小孩子的书袋都装得满满的了。

  周小胖后来居上,红包和糕饼果子也都抢了不少,那肥嘟嘟的小身子左晃右跳的,把边上的老头老太们都看呆了。

  最后小家伙们个个捂着鼓囊囊的书袋满载而归了,至于明天会不会挨戒尺的问题那还是留着明天再说吧。

  上好梁之后,接下来就是盖瓦了,按照规矩,上梁当日新房的瓦片必须都得盖好才行,为了不耽误吉日,张金贵把自己的几个徒弟都叫过来了,张木匠也是,三个儿子也都在场。

  一时间,屋顶上十几名工匠都忙得不亦乐乎。

  木匠在东,瓦匠在西,放檩子的,钉椽子的,摆梣子的,盖瓦片儿的,大伙儿都井井有条地一环扣着一环,等到了酉时,正屋七间房上的瓦全都盖好了。

  此时招待工匠师傅们的两桌饭席也都已经做好,大碗炖肉,炒鸡块,糖醋鱼,蒸腊肠,满满当当地摆上了十九个盘,也算是体面非常了。

  等众人都吃好了饭,周青林便拿出了当初签订的盖房契约,按照约定结算起余下的工钱来。

  既然房子都已盖好,且自己也挺满意的,那么尾款什么的也就没必要拖着了。

  张木匠和张金贵两人怎么也没想到今日就可以把剩下的工钱带回家了,往常帮别家干活,再好说话的人家,自己最起码也得跑上个三两趟才能拿到银子。碰到有些难说话的人,还会各种的鸡蛋里挑骨头,非得给你扣下几个钱来才甘心。

  是以,等周青林把剩下的工钱全递到两人手上时,张木匠和张金贵还没缓过神来,都觉得自己好像在做梦一般。

  两人不禁感叹,帮人盖房这么多年,这是最舒心的一次了,真希望以后碰到的东家都能如周青林一般。

  等张木匠他们走后,周青林把张添头的工钱也结算给了他。

  跟泥瓦匠和木匠有预付工钱不同,周青林并没有提前给张添头支付一文的工钱,之所以会这样也不是自己故意抱了试探对方的心思,而是当初他身上恰巧没有散银了。

  本以为张添头多少会有些情绪,可他听刘氏说,盖房子的这几个月里,张添头一天最少要往他家跑三趟,除了地里收粮的那几天,其余时候基本都是从早待到晚。

  用刘氏的话说,没想到这张添头正经做起事来也挺不错的。

  周青林把说好的八两工钱递给了张添头,想了想,又去房里拿了两包点心和两块细棉布。

  看着周青林递过来的布和点心,张添头一时有些发懵,他摸了摸脑袋轻声嘀咕:“不是说好了就八两银子的工钱吗?”

  看他这不自在的扭捏劲,周青林直截了当地开口道:“这些算是给你的额外补贴,我数三下,要不要随你。”

  “要要要!”一听是给他的补贴,张添头没等周青林把“一”字数出来,就一把接过棉布和点心,笑嘻嘻地往外就跑。

  跑得老远时,还不忘回头大声道谢:“谢谢青林哥!”

  张寡妇正准备到路口去瞧瞧呢,这天都黑透了,她家铁蛋咋还没回家呢,该不会吃席时喝多了酒醉在半道了吧?

  可没等她把灯笼点着,院外就传来了儿子的喊门声,张寡妇忙跑出去开门。

  等看清儿子手上拿着的东西时,她有些吃惊,忙道:“铁蛋,这布料和点心哪来的啊?”

  “娘,这些都是儿子挣来的,喏,还有这个。”说着,张添头把衣兜里的银子掏了出来,那骄傲劲,张寡妇只在儿子小时候看到过。

  那时相公每次跑商归家时,都会给铁蛋带回吃的和玩的,当时儿子就是这么一副骄傲得意的表情,可自从他老爹没了后,就再也没有过了。

  想到以往的种种,张寡妇抹了抹眼里的泪。

  “这有啥好哭的,娘,这银子你收着,赶明儿去找找黄媒婆,让她给我说个媳妇吧,也不用多好看的,只要人好,能好好过日子的就行。”

  “诶诶!”听儿子这么一说,张寡妇顿时欢喜得不行,那啥忧伤的情绪立马都没了,忙开始在心里琢磨起娶媳妇的大事来。

  ......

  作者有话说:

  备注部分来自网络。感谢在2022-01-24 12:46:52~2022-01-25 14:04:0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不想说话 20瓶;红颜 5瓶;是栓栓啊 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9章 、回书院

  第二日, 周向东和老刘头就拿着田地契跟着周青林到镇上去了。

  到了县衙,依旧是高主簿领着他们去了免田税登记的户房。

  老刘头还是头一回碰到说话这么和气的官老爷呢,他心里不免有些激动,没想到自家女婿在衙门里头也会有认识的人。

  见那叫高主簿的官老爷先带着他们去书吏那里把过户手续办好, 然后又告知他们登记在册的这些田地日后都不用再交田税了。

  这言笑晏晏的说话场景让这对郎舅有些不适应, 心道, 自己啥时候受过这种待遇啊,这可都是沾了周青林的光了。

  本以为前些天地里收的粮食还是要交税的,哪知那户房的书吏告诉他们,从今日起就都不用了。

  那岂不是马上就能省下几百斤粮食啦?

  老刘头和周向东两人对望一眼, 心中暗喜,看着周青林的眼里满是感激。

  回到晓金村后, 周青林就把新办的地契还给了他们,虽上面写的是他的名字, 可地契在自己手里他们总归要安心些。

  这几日家里要忙的事多, 周青林从府城回来后就没停歇过,老刘头夫妻两人更是已经连着忙碌十多天了, 是以吃过了晚饭, 大家都早早回房歇下了。

  等几个闺女都睡下后,夫妻俩就商量起接下去的安排来。

  家里的房子虽已经盖好, 可后续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像厨房的大灶台和正屋里的炕都还未做呢,老刘头说过几天他就去请专门做这个的师傅来帮着盘炕和打灶台。

  还有家里这么多间房的窗户纸也都该糊起来了。

  再有张老实送过来的粮食都还堆在东厢房的地上呢,他还得让张木匠做一个装稻谷的大谷柜才行。

  这么多事情一时半会儿肯定忙不完。

  而周青林跟书院只请了七天的假,算上今日已经过去五天了, 后日他就得动身回安州府了。

  所以刘莲芝决定和几个闺女就先留在晓金村, 等忙完家里的事情再说吧。

  “也只能先这样了。”周青林点头, 总不好让岳父岳母一直帮着操劳。

  “还有,前几日给报喜人的赏钱你记得还给岳母。”周青林叮嘱道。

  “知道了,明日我就拿给娘。”刘莲芝笑着点头。

  ……

  一日后,周青林告别了妻儿,一个人乘车往安州府而去。

  下了马车,他就急步往旺枝巷赶,心想,也不知那放养在后院里的十几只鸡有没有造反来着。

  开门进院,他就听到好几只母鸡的咯咯哒声,这应该是又下蛋了吧。

  等他提脚快步到了后院时,眼前的情景完全出乎了周青林的意料。

  预料中的鸡飞蛋打的场景并没有出现,除了菜地里的黄瓜叶子、丝瓜叶子还有茄子叶子基本都被鸡啄光了之外,剩下的就是满地躺着的鸡蛋了。

  至于蛋为什么会下得到处都是,等周青林走到了鸡窝时才找到了原因。

  那天出门前,刘莲芝怕一个蛋窝不够十几只鸡下蛋来着,是以她临时又做了一个,可现在两个蛋窝里都各自蹲着一只纹丝不动的母鸡。

  看来这两只鸡是在孵小鸡了。

  周青林当场石化,这里十几只鸡他都不知道该咋处理呢,要是再来两窝小鸡的话,哎哟,他都不敢想象。

  周青林回屋里拌了些米糠喂给鸡吃后,就拿了簸箕把菜地里的鸡蛋都一一捡了起来。

  回晓金村时,这地里的黄瓜茄子什么的都已经摘下来带了回去,余下的小瓜丁儿经过十几只鸡日夜地搜罗,早被啄得连瓜蒂都没剩下,至于那些空心菜啥的更不必说,吃得杆都瞧不见了。

  是以现在菜园里基本没了菜。

  一共捡了三十六个鸡蛋,按照前段时间的产蛋率,周青林可以肯定那两只母鸡的鸡屁股下最起码有二十个鸡蛋来着。

  要孵就孵吧,周青林淡定地想着,反正小鸡长大了还得继续生蛋给他家闺女吃。

  ......

  第二日去书院消了假之后,周青林就开始扑到学习中去了。

  虽离乡试差不多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可要学的东西还真不少,除了五经和四书依旧是重中之重外,还有经史,时务和政治这些也要深入了解与吃透。

  说句实话,就按目前自己的所学来说,对于考乡试,周青林是一点底气都没有。

  不是他这个院试案首太谦逊,而是乡试的竞争实在不是一般的激烈。

  因为考中举人后,不但有超出秀才的待遇,还意味着这人已脱离了普通民众的阶层,算是正式进入了“士”的行列,是可以做官的。

  就好比周青水,有了举人身份后,如今就当了从八品的国子监助教。

  十年寒窗苦读,谁人不是为了出人头地有个好前程啊,是以乡试竞争的激烈自然是可以理解了。

  还有就是大历朝乡试举人的录取率低得惊人。

  早在院试结束后周青林就查过资料做了统计。

  新朝初建时,因战乱人口流失的缘故,那时举人录取率为百分之六,也就是每百个考生中就能出六个举人。

  如今没有外扰,百姓们生活安定,人口自然就越来越多了,而人口的剧增,也就导致了乡试录取率的越来越低。

  就拿崔讲学来说,他那年乡试的录取率还有百分之二,可到去年的时候就只有百分之零点六八了,一百个人里面连一个都不到。

  所以现在周青林的想法就是,顺其自然,不管两年后有没有希望,反正自己先努力往死里学就是了。

  “周兄,明日休沐你还是哪儿都不去吗?”

  看到周青林这段时日都忙于课业,吕志义和应进庆都有些不解,离乡试还有两年多呢,现在就这么拼没必要吧,两人不由得将目光都看向了周青林手里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