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奶花卷
张红霞风风火火的跑了过来,“林老师你咋来了!”
林小红道出目的,“老师来家访。能和你家长辈谈谈么?”
要是后世,只需要和学生父母谈就好了。
可是张家没分家,做主的是张家老爷子和老太太,那她只能多谈几个了。
很快林小红被请进了屋,屋里坐着好几个大人,小孩子都被撵别的屋了。
林小红有些蒙,这都谁是谁啊,干脆拉着张红霞给介绍。
有她爷奶、爹娘,还有大伯等。
人真不少。
不过林小红不怕就是了,“今天过来是想谈谈红霞上学的事儿。这丫头学习认真,成绩也不差,有很大几率考上初中的,怎么突然就不念了。”
张红霞听到老师担心的话,想到自己有学不能上,眼珠子一下子就流下来了。
林小红拍了拍她的手,以示安慰,“是不是家里有啥困难,照说学校不收学费,书本费的话,我可以帮忙借旧书,也不用花钱,其实真用不了几个钱的。”
张老太太表情讪讪,“不是钱的是,家里活多,闺女念那么多书有啥用。”
林小红听这话非常不舒服,不过也知道有这种思想的不是一个两个。
他们认为给闺女花钱,那是替别人花的,因为闺女早晚要嫁人,成为泼出去的水。
“我看你们张家人丁兴旺,真不缺这么个半大丫头。但是红霞却能给弟弟妹妹开个好头。闺女上学也是有用的,我不就是例子,如果我不是初中毕业,就算我爹是大队长,我也当不成老师。还有大队的会计、记分员也都要求会算会写。”林小红尽量用身边的例子,这样她们才感受深刻,“而且读书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同学,如果红霞能念初中,她就会交不少镇上的同学,要是学得更好一些考上高中,就能和县里的同学交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要是哪个同学肯帮忙,进城当工人也是有希望的。三大队李爱国不也是因为念了高中才能在镇上当官的么。”
第74章
◎装傻充愣…◎
林小红知道张家都不是笨人, 她的未尽之语,他们也能品出一二分来。
如果现在张红霞辍学,那她基本上嫁不出去农村了。
如果她能考上初中,她兴许就能嫁到镇上。
考上县里高中, 更有可能直接嫁进城里。
虽然只是“也许”, 也让人心里火热。
林小红其实很反感这种想法, 女人又不是就嫁人这条路可走, 但她现在却在利用这一想法。
没办法,这是最快捷有效的。
林小红觉得该说得都说了, 时间也晚了, 人家估计都做上饭了, 她又不是来蹭饭的,得走了。
而且这事关键是张家人自己想通, 她又不能上拉硬拽, 最后说了两句希望张红霞尽快回校的话,就告辞回家了。
家里还有仨崽等她做饭呢。
没想到, 一回家仨崽崽给了她一个惊喜。“谁蒸的地瓜、土豆啊?”
饭居然做好了。
李大江:“我洗的。”
李小溪:“我烧火。”
李小河:“我…看着。”
林小红将仨崽崽都夸了一遍。
看到地瓜上的小孔, 忍不住笑出声来。
每次蒸地瓜, 为了确保地瓜熟, 她都会用筷子扎一下, 如果轻松扎透, 那就是熟了。
没想到被孩子们学到了。
果然“父母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这话是没错的。
言传身教是有用的。
“那做点啥菜呢?”林小红围着厨房转圈圈。
孩子们也都习惯了, 有饭就得有菜。
不像以前一顿粥, 一天都能对付过去了。
最后图意省事, 林小红拌了个萝卜丝。
主要是萝卜有些发康了, 要尽快吃了。
好在也没剩多少了。
吃过饭, 林小红本来想给仨崽崽安排作业的。
大江可说了要跳级, 他语文这块必须尽快赶上来。
至于小溪和小河也要养成晚饭后看书、学习的好习惯。
可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家里来客人了,原来都是给她送鸡蛋的。
大部分都是熟人,都是上次来她家送过鸡蛋的嫂子。
大家伙都是一回生二回熟,三个一毛,双方一起挑选,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为了看的更仔细,林小红将煤油灯都提前点上了。
如今母鸡刚刚下蛋不久。家家鸡蛋都不多。
就没有超过二十个的。
但是人数多啊,最后收了两百多个鸡蛋。
鸡蛋娄子都装不下了。
林小红找来背篓和稻草,“我来铺设稻草,你们数鸡蛋,一共数出来八十个鸡蛋。”
这次鸡蛋有些多,她不准备全部留下。
反正母鸡开下了,以后鸡蛋只会更多。
吃新鲜的多好。
这八十个鸡蛋她准备拿县里去。
不过不是卖给回收站,也不是拿黑市卖高价。
她有其他的用途。
不过能不能成功还不知道。
竖日一早,林小红煮了四个鸡蛋。
以后一人一天一个鸡蛋。
一个月大概需要四块钱,这钱真心不少。
等于县报的酬劳全都填这了,但考虑到家人的营养,还是合适的。
而且她有信心,以后会挣更多的钱。
林小红一早来到学校,将批改好的二年级数学卷子放起来,下午才有二年级的课,不着急呢。
她先去了五年级教室。
然后在座位上看到了张红霞。
张红霞看到她进来,一下子就站起来了,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尴尬,脸红扑扑,喊了声,“林老师…”。
林小红面露微笑,“好。既然来上学了,日后要更努力。”
因为张红霞来上学了,她觉得家访没白去,维持了一天的好心情。
第三天周日放假,也是她去县城的日子。
她带了不少东西。
有个破面口袋,里面有地瓜干、蘑菇干,还有一封信,信里还有钱。
这个包裹自然是给“笔友”章双双寄的。
里头的钱是买颜料的费用。
这次信封不用贴邮票了,随着包裹一起过去就行了。
除了这个口袋,她还带了个背篓,里头装着八十个鸡蛋。
到了县城,林小红先把包裹寄了。
这样就轻松一半。
她去黑市转悠一圈,又高价买了二两油票。
然后背着背篓去了纺织厂附近的筒子楼。
在楼道里遇到俩唠嗑老太太。
林小红一脸焦急的问道,“大娘,我问个人,这里有没有个叫宋华的人?”
“姓宋的倒是有,是叫宋华么?”这个大娘问旁边那个婶子。
俩人都不确定。
“你找宋华干啥啊?”大娘问道。
“这不是家里下新鸡蛋了么,俺家妹子要嫁人了,就想找宋叔叔换些布票。”林小红一副要急哭的表情,“那咋还能没有呢,那我这鸡蛋都带了,要是拿不回布,俺娘要打死俺的。”
这个年代不允许买卖,却是允许交换。
特别是有一些亲戚关系的,互通有无很正常。
所以大娘们也没怀疑,只觉得她找错地方了。
不过有鸡蛋啊。
俩老太太对视一眼,拉着林小红不放手,热情得不得了。
“走走,咱们进屋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