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暴富 第87章

作者:素昧平生_ 标签: 美食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谁料陆厂长听完,深思片刻答应了,“没问题。机器应该不小,肯定要用汽车运输。我让杨副和司机跟你去港城接货。只是我想去见一见这位阮儒良老师。”

  一台显微镜价格不菲,何况它是德国最前沿的尖端科技产品。苏叶要搞到这么新的显微镜显然不容易,他恐怕想破脑袋也想不到这是自己儿子“搞”来的机器。

  陆厂长特意去了上沟村考察,发现他们真的种了一片红薯地,阮儒良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实验器材。现在还没有到红薯收获的季节,地里新挖出来的红薯已经有两个巴掌大,正摆在阮儒良的桌子上。陆厂长心里暗想:这位阮老师确实是个有本领的人。假如地里的红薯都像桌上的这么大,产量岂不是要翻一番?

  他顿时理解了苏叶帮助他的缘故。

  他看着这间简陋的“实验室”,不禁脱口而出:“阮老师如果有其他方面的困难,油厂可以给你提供帮助。”

  阮儒良热情地感谢陆厂长,双手用力地和他握手:“没有别的困难了,其他的我们都能解决,只有这个仪器确实名不正言不顺。多谢陆厂长帮忙!如果油厂以后需要研究花生油料,我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苏叶告诉他现阶段如果用油厂的名义从事研究活动,更方便,阮儒良是个老实人,既然借了人家油厂“技术研究”的名义,那就要踏踏实实地做起来。

  陆厂长的眼角笑出浓浓的细纹。他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意外之喜,虽然只是轻飘飘的一句话,但他莫名地对阮儒良有信心。

  半个月后,德产的显微镜漂洋过海抵达港城的维多利亚港。杨雪爸和司机开着车,载着苏叶和两个学生去了香港。刘刚和李明是来搬机器的,苏叶很乐意学生去见识见识世面。

  去港城的路上,苏叶打开仓库后台瞄了一眼,心砰砰地快要跳出喉咙。

  我滴老天鹅,她多了十万斤粮食!苏叶这会脑子有点缺氧,从未有过如此多的粮食,一时半会居然想不到要怎么处理它们。

  感谢富裕的京城市民,让他们拥有了一台显微镜!

  ……

  汽车开了一天一夜,停在一个叫鹏城的小渔村,这里落后、贫穷,遥望的对面是繁华的大都市。一行人拿着通行证坐船去港城接货,坐了一天的车再乘坐游船,李明已经变成一只软脚虾,上吐下泻。

  刘刚和李明好奇地看着繁华的城市,他们就像第一次进城的乡巴佬一样,满脸写满了震惊。

  这里和大陆差别很大,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汽车、轨道电车。马路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每个人忙忙碌碌,大街上长得胖的人比比皆是,不像大陆人人面黄肌瘦。

  大楼里穿梭着的人衣着整齐、光鲜亮丽。它就像电影里描绘的那样,没有饥荒、远离了贫穷,宛如梦境中令人向往的世界。

  一水之隔的差距,仿佛一天一地。

  李明吐得厉害,苏叶带他们去吃了晚饭,他们来到了一家装潢挺不错的餐馆。苏叶用英文利索地点了一串菜品,杨雪爸劝道:“我们几个简单吃点就好了,办好事情要紧。”

  苏叶微笑着说:“这里粮食不要粮票,大陆可没有这样的好事。我请客,价格看起来挺合适的,你们吃不吃?”

  不要粮票确实是天大的好事!

  等美味的食物端上桌的时候,大家已经不会说话了,他们惊得直瞪眼睛。烤成玫瑰色港城风味烧鹅、鲜虾云吞面、鱼仔蛋、菠萝包。精致美味的食物,几个人疯狂地把食物往肚子里塞。

  菠萝包甜而酥脆,香喷喷的,带着一股奶油的香气,他们这辈子都没吃过那么好吃的面包。

  最后苏叶点了20只菠萝包,才够这两大两小的男人吃。他们吃得嗓子干疼、直翻白眼,才肯停下来。

  餐厅放着时下最流行女星的音乐,鹅黄的灯光静静地洒在餐厅用于装饰的珐琅器上,泛出精致迷人的光。雪白的墙壁挂着名画,就连往来的服务员身上喷着香水,略过之时会留下一道幽幽的香味。

  但是杨雪爸一行人的穿着却十分朴素,不是黑色就是灰色的工装,刘刚身上甚至有补丁,浑身写满了乡巴佬的气息,一路上遭受了不少白眼。不过在苏叶用流利的英语点餐、要求金发碧眼的服务员添加服务之后,周围那种轻视的眼神顿时淡了很多。六零年会讲英语的人不得了,在港城人心里那是人上人。

  他们这边的人说句粤语都要夹带着英文,即使不会说英语也要生拼硬凑夹几个单词,以便看起来更“洋气”。得亏苏叶平时抓英语抓得狠,刘刚和李明听不懂粤语,居然勉强听得出来几个英文单词。

  但操着流利英文和英籍服务员沟通的苏老师显然更厉害。

  刘刚和李明心里油然而生起一股敬佩,虽然知道苏老师英语不错,但远远比不上亲眼目睹来得震撼。

  离开前苏叶给了服务员一点小费,杨雪爸差点想劝把她小费收回来,最后这顿饭花了上百港币,一行人心痛得直流血。

  苏叶发过近千块的电报,再吃上百块一顿的饭就很快适应了。何况他们一行有五个人,食量惊人,食物的味道也很不错。

  刘刚喃喃道:“这里好像天堂,好繁华。”

  璀璨的灯光把维多利亚港衬得宛如明媚的少女,那样婀娜多姿、年轻活泼。路上的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闪亮的路牌仿佛彻夜通明,这里的人一点也不心疼电费。哪里像他们城里,开灯都要掐着钟表算时间,一天顶多开两个小时,再多就要心疼电费了。

  他们吃完饭的时候已经很晚了,餐馆后厨的服务生把没吃完的食物倒进潲水桶,有面条、馒头、肉、米饭,大家都心痛得不得了。要不是有苏叶拉着,杨雪爸甚至要上前劝人家不要浪费食物。

  “苏老师,我好羡慕他们……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像他们这样过上富裕的日子?”刘刚感叹道。

  刘刚的感叹,也正是大家的心声。

  苏叶摸了摸刘刚的头,告诉他,“我们大陆迟早会变成这样,以后甚至会比它更繁华、富裕!”

  怎么可能?刘刚心想,苏老师又在开玩笑了。这里的街上有着数不清的单车,好像这里人人都有一辆自行车,而上沟村翻遍了也找不出一辆单车。这里大街上气派的汽车随处可见,街道上路人穿着体面的衣服,而他们还挣扎在一年到头都裁不上一套新衣服的窘迫中。

  差距太大、太大了。

  迟早是多久,大陆要花多少年才能变成这样?杨雪爸心里默默想,他根本不敢想这件事。

  对岸贫穷、落魄的鹏城才是华国农村的缩影,它几千年、上百年都是这个模样,它的改变太缓慢了,让人毫不怀疑它以后几十年、上百年依旧是这副模样。

  苏叶笑而不语,拍了拍刘刚和李明的脑袋。

  可以的。六十年后,沪市和鹏城真的超越了港城。

  正是你们这一代人、下一代人努力学习、工作,给华国创造了源源不断的机会、积累巨大的财富,后来的他们才能过上富足的生活。正是这一代尝过饥饿的你们,才让以后的华国人永远都能吃饱饭。

  所以不必自卑、不必羡慕别人,你们更优秀!

  次日清晨,他们接到了显微镜。果然是很大的一个机器,他们重新租了船才把它运到鹏城。

  离开港城之前,杨雪爸狠狠心,到他不敢进入的商店买了一本笔记本,他笑呵呵地对大家解释道:“难得来一趟,不买点东西好像没来过一样,回去我一定要把港城的事告诉小雪他们。”

  司机师傅掏空了身上的钱,买了几只菠萝包。

  杨雪爸要把苏叶会说英语这件事告诉他的孩子们,以前他觉得孩子们念得下书就好,不强迫他们。现在他的想法改变了,这一次回去之后他要告诉他们一定要争气、要努力学习。

  只有努力学习、长大后才能报效祖国,他们才有机会过上像港城人那样的好日子!非但如此,他自己也要继续学习。

  刘刚和李明的世界观在这一天迅速地重建。

  回来的路上,他们一直在回想港城的事情。刘刚深深地记住了苏老师的那句话,他认为只要他们这一代人努力,未来总会有机会过上那样的好日子。

  而李明站在轮船上凝视着远方。繁华的港城不断地后退,最后缩成一个黑点,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一刻他的心里复杂极了。

  港城繁华,大陆贫穷、落后,他踏上港城的那一刻起就遭受到了很多白眼,令人不自觉地产生一股浓浓的自卑感。李明终于明白了苏叶曾经说的那番话的意义。她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过去不明白,现在终于明白了。

  为中华崛起,即是为个人的崛起、为下一代的崛起,国家和个人的命运是连结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国家贫穷落后,人民也会变得没有底气、没有自信。

  ……

  C市。

  陆厂长把电子显微镜正式捐献给了X大,他与X大的校长约定这台显微镜的主要使用权归长友油厂所有,实验之外的时间可借给X大师生使用。

  同时他提议学校和长友一起建立一个联合的实验室,用于科技人才的培养。他这么一弄,阮儒良忽然有了属于自己的、正式的实验室。油厂间接地有了自己的人才队伍。

  苏叶没想到陆厂长这么会借风使力,这一手“投桃送李”送得恰恰好,让三方都得到了好处。

  她原本也是这样计划的,不过还没来得及和陆厂长商量。这台显微镜来之不易,它是苏叶用“技术”交换来的,换成了别人绝不会那么轻松地买到它。

  X大的校长被陆厂长这一招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长友虽然只是一个油厂,确实也被评为省先进单位,但这么搞会不会过于隆重了些?别的省级老牌大厂也没有他们这么大阵势的,但学校的教授极力地争取这台德产的显微镜,为了它,长友要实验室……就要吧。

  阮儒良得知这件事后,当场愣了许久。他激动又不安地搓了搓双手,黝黑的脸渐渐憋得通红。

  “不、不用这样。”

  苏叶笑吟吟地说:“使得的,阮老师好好用它,好马配好鞍!条件跟上去了才能全心全意做研究。”

  请不要大意地去研究红薯吧!

  于是,阮儒良这个披着“长友技术顾问”头衔的假顾问,就这样被赶鸭子走马上任了。他第一次用那么好的实验室,已经是年近半百的老头子,第一次看到这些器材感动得都快哭了。它们虽然不全是崭新的,却比他抠抠搜搜捡的那些淘汰了的器材要强上百倍。

  他十分稀罕这个宽敞明亮的实验室,一会拿抹布擦擦桌子、一会切层植物细胞来看,忙里忙外一刻也闲不下来,那台昂贵的显微镜就像他的心肝宝贝,怎么也用不腻。每周一三五他都在X大实验室里,二四六回乡下亲自带学生下田干活。

  ……

  上沟村。

  刘刚和李明回到上沟村后变得“勤快”了,这种勤快就像忽然开了窍似的,两个平时只懂得吃吃喝喝、干农活的男生,忽然闷头研究起英语。

  苏叶虽然一直有给他们补数理化,鼓励他们参与明年的高考,但他们很多人都没有深造的念头。

  一方面高中文凭已经足够,比上不足比下绰绰有余。他们算是知青里很有“文化”的那部分人。另一方面,在上沟村过过这样的日子也挺好的。一群咸鱼里忽然多了两条勤快的鳗鱼,大家挺不能适应的。尤其李明这种平时吃喝拉撒第一,浑身上下散发着颓丧气息的咸鱼。

  林媛用眼神瞟了刘刚一眼,“苏老师到底带你们去港城见识了啥,你们咋跟变了个人似的?”

  林媛也是有机会跟她去港城的,但她舍不得宿舍里养的小兔子,就没缠着苏老师一起去。

  刘刚和大家说了在港城的经历见闻,他描绘着港城人民有多么富裕,灯随便开、食物吃不完倒垃圾桶、牛奶当成白开水来喝,听得大家不禁眯起眼,眼神中流露出憧憬。

  “天啊,没吃过的馒头都倒垃圾桶?”女同学听得咋舌。

  “路灯彻夜地开,家家户户都能用上电?”

  就算搁在饥荒前,这也是没发生过的事。

  刘刚沉痛地点头,“是的,他们的日子就是那么好,和电影里的一模一样。”

  “我们是不甘心呀,他们活得有模有样,再看看我们日子过得像什么样?苏老师说得对,祖国的未来要看我们年轻人。如果我们都不努力,下一代的孩子要像我们这样吃不饱饭吗?”

  刘刚的一番话让这群还未满十八岁的知青陷入沉思,他描绘的港城越美好,越衬得现实生活的无奈。他们为什么要读书,又是为什么而工作?难道是为了忍受饥荒和痛苦,让下一代的孩子跟着经历同样的痛苦吗?

  刘刚说着忽然有些难过,他撇过头眼眶微微泛红,胸腔里热血未凉。李明听着也有些伤自尊,父母经常写信给他,写城里的情况、写大批工人下岗,很多人饿死街头……

  在港城的那天晚上,他们共同目睹了餐馆的服务员倒吃剩的馒头,那一刻杨雪爸差点就上去捡馒头了,幸好被苏老师拉住了。其实他和刘刚也有想去捡的冲动,要不是过了一段不愁吃喝的日子,他真的会去捡馒头。

  杨雪爸是堂堂一个大厂的副厂,刘刚是根正苗红的高中毕业生,会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还做得一手好菜,李明会吟诗、会画画,还写得一手好字。当然还有还比他们更优秀的同学、师长,他们差在哪里了,为什么会过上那么惨的日子?

  刘刚和李明不觉得自己比港城人民差在哪、同样他们也不会比报纸上吹过的“西方强国”的人民差。

  他们只是起步太晚了,中途又被绊了一跤。李明相信苏老师的话,国家以后一定会更繁荣、人民会更有自信心,前提是他们这代人要努力建设祖国。

第98章

  京城。

  姚春雨等了十天, 后海姓苏的那家人再也没有来找过她。她实在喜欢那套四合院,看到它的第一眼起,她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 这个漂亮的房子她想要。辛辛苦苦两辈子从来没有住过那么好的房子。

  姚春雨来问苏添文的时候,苏老头头一撇用鼻孔出气, 阴阳怪气地说:“我们不卖房子了,姚女士还没有死心?”

  苏老头不喜欢姚春雨,听说最近她频频打听谁家缺粮食要卖房子,她已经买下了两套四合院, 却还盯着苏家这套可见是个贪婪的。贱卖了房子给她的人, 现在一家十几口挤在二十平的棺材房, 日子过得水深火热, 肠子都悔青了。苏老头差点也把祖宗传下来的宅子用一百斤粮食贱卖了。

  同样是倒卖粮食, 人家“泥材村”就没有那么坑, 哪里像她专门囤积粮食,待价而沽!这是把人往绝路上逼。

  苏添文便是那天接待姚春雨的中年男人, 他客客气气地说:“姚小姐,多谢你的照顾。我们的困难已经解决了, 不打算卖房子。”

  几天不见他脸上有了肉, 高高凸起的颧骨便没有那么夸张,面庞红润,嘴唇也不再苍白。看起来好像真的解决了粮食问题。

  苏老头拿着一根玉米棒啃了起来,姚春雨知道这套四合院是彻底没有可能了。这户人家不缺粮食,否则怎么会这样随意地把玉米当成水果啃?离开前, 她不经意之间问苏添文, “你们买到粮食了?”

  苏添文一愣,点点头。

  苏老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他才打住没有往下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