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24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宫廷侯爵 美食 爽文 穿越重生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靠着这“九字诀”,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悄然成长。等他崭露锋芒的时候,各方势力已经养寇自重,积重难返。

  比起朱元璋,他们倒是年年提高对“陈家家主”的悬赏,对“陈家家主”的仇恨比朱元璋大多了。

  这次朱元璋不战而胜,让各方势力终于对朱元璋提起了一些警惕心。

  但很快,他们的警惕心被朱元璋再一次的骚操作打消——朱元璋居然把献头投降的张明鉴副将们全绑了,让悍勇的青军全部解甲,说要砍一批人祭祀扬州百姓?!

  张士诚得知这个消息时,呆了许久,才道:“朱元璋他……他是不是脑子有病?”

  他麾下的文人们已经骂了朱元璋许久,听张士诚之话后,纷纷赞同。

  从道义上来说,杀俘不祥。听闻朱元璋居然还准备用降将来祭祀?!人殉!!简直比元人还残忍!!

  从利益上来说,杀了降将,以后谁还敢降你朱元璋?还有那一两万的青军,都是年轻力壮的老兵!就算你朱元璋没信心收服他们,打散了编入其他将领麾下,也能补充兵源!

  朱元璋脑子没病,能做出这么无法理解的事?!

  张士诚和文人下属们纷纷吐槽朱元璋脑子有病的时候,应天也在为此事讨论。

  李善长见联袂前来的刚投奔朱元璋的大文人们,幽幽叹了口气,在他们还未发话前,就拱手作揖,斩钉截铁道:“这件事,大帅虽很蠢,但没做错。扬州、扬州被张明鉴率领的青军,吃得只剩下十八户人了!”

  “大帅他,大帅他啊,无论是为了给女人放脚得罪天下文人,还是为了扬州百姓报仇而让之后每一场战斗都变艰难……他就是这么个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就蠢得无可救药的家伙!”

  李善长说着说着,红着眼眶高声骂了出来。

  是啊,是啊,朱大帅你认为你做的事都很正确。但正确不代表能做啊!

  看一看《三国志》,唯一能称得上仁义的只有季汉。但势力最大的是在正史中足足屠了十二次城,占秦汉四百年历史四十八次屠城记录中四分之一的曹操曹孟德!

  你要正确,要坚持本心,能不能先夺得了天下再说?

  能不能啊?!

  如果你不能夺得这天下,再多的仁义都只是被人唾弃的假仁假义,是贻笑大方的沽名钓誉。

  成王败寇,朱大帅求求你懂一懂!

  宋濂等人听着李善长红着眼睛流着泪破口大骂朱元璋,骂到哽咽不止,泣不成声,脸上的惊怒渐渐沉淀,变得平静无波。

  叶铮率先上前一步,问道:“你如此骂他,那会弃他而去吗?”

  李善长用袖子擦了一把涕泗横流的脸:“弃什么弃?我要走了,连给他管文书的小吏都没了。”

  李善长最初投靠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没兵没职务,李善长的职责就只是帮朱元璋管管书房为数不多的文书而已。

  朱元璋是小将,他是小吏。

  “那你骂什么?有那个精神,不如帮大帅想想怎么把名声扭转过来。”叶铮皱着眉,从袖子里掏出一方手绢,递给李善长,“做仁义的事还被人骂,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至少在我这里,没有这样的道理。”

  宋濂等人纷纷点头。

  李善长拿着手绢傻眼:“你们不走?”

  王袆冷笑:“你就盼着我们走?”

  李善长赶紧摇头:“不不不,我只是……我只是看着你们好像很愤怒……”

  叶琛和宋濂对视一眼,然后无奈道:“我们是很愤怒,但不是对朱元璋愤怒,而是对那些只管立场、不看对错、颠倒黑白的所谓文人的愤怒。”

  几人甩袖。

  你有笔如刀,我也有笔如刀!

  我们就比一比,谁的笔刀更亮,能照亮这一方黑暗的汗青史书!

第16章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宋濂等人回房提笔开始战斗时,陈标还在去往扬州的路上。

  他的小屁股实在是受不了马车的颠簸,车座上垫了厚垫子又太热。

  陈标这聪明的小脑袋,便把吊床拿出来绑在马车四角,趴在了吊床上小憩。

  马车晃悠悠,吊床晃悠悠,陈标跟着一同晃悠悠,就像是睡在摇篮里,可别提多惬意。

  骑着马的陈文正探头进车窗,羡慕极了:“我也想睡吊床。”

  陈标对着陈文正招招手:“马车很大,轮流进来啊。”

  陈文正摇了摇头:“算了,回去的时候再说。我要在外面警戒,保护你呢。”

  陈标老气横秋道:“冲你这句话,等会儿你的烤肉酱有了。”

  陈文正失笑:“那我是不是还得谢谢你?”

  陈标摆摆手:“不用谢。”

  陈文正飞快从车窗外伸出手,狠捏了陈标软嘟嘟的脸颊一下,然后大笑着策马离开。

  陈标愤怒:“你的烤肉酱无了!”

  陈文正:“哈哈哈哈哈。”

  李贞对儿子道:“保儿,等会儿守好你的烤肉酱,文正肯定会抢你的。”

  李保儿紧张点头。

  陈标所在的车队暂时停靠路边树荫处小憩,准备烤肉时,朱元璋这里也准备开锅烹肉。

  只是,朱元璋要烹的是人肉。

  在驻扎在扬州城外时,朱元璋便让军中工匠为扬州之事刻碑立传。

  可惜,军中无文采出众之人,朱元璋遍寻军中,竟无人敢提笔。

  无奈,才和儿子一同读了没几年书的朱元璋,只能自己咬牙提笔为扬州之事撰文。

  这时候的朱元璋连骈俪格式都不怎么懂,文采不够感情来凑,先用大白话把扬州之事说清楚,再抒发一下自己的愤怒。

  结尾处,朱元璋想题几句诗来“画龙点睛”,但思来想去都找不到合适的。

  他本想写“下民易虐,上苍难欺”,但想起自己身负的天命,总觉得不太自在。

  下民易虐?我不也是下民吗?

  虽有天命,但天命从来不会直接降下一道雷把坏人劈死,都还是得咱们这群下民自己帮助自己。

  何况,他儿子和他说了“下民易虐,上苍难欺”的出处,居然是后蜀亡国之君孟昶,一个骄奢淫逸亲佞远贤的坏皇帝所说。

  真是说的比唱的好听。

  对了,他儿子还和他说,他以为的“知己”,唐代著名的“悯农诗人”李绅是个贪官酷吏,为官时常有百姓逃亡,李绅把逃亡的百姓比作饱满麦子上被风吹走的秕糠。

  各个都说的比唱的好听。

  最后,朱元璋越想越憋屈,大手一挥,写下“都言下民易虐,吾当替民行道,教尔等下民难欺!”

  老朱这题字照旧没文采,很直白,全靠感情和语气来凑。若是正统文人看到这题字,估计会嗤笑不已。

  但朱元璋麾下都不是什么正统文人。他们直愣愣地看着被立好的石碑,眼眶和脸颊都有些泛红,竟有一股难以言说的情绪盘踞在心中。

  委屈?愤怒?终于被人理解的喜悦?他们分不清,只是在询问周围人石碑上几个大字的意思后,认识字的不认识字的,都死死盯着那几个大字而已。

  一众卸掉武器的青军,被驱赶到了石碑前。

  他们看着石碑后的大坑,都惊慌失色,以为朱元璋要把他们全部坑杀。

  朱元璋本来有这个意思,但想起儿子的话,将心中暴虐情绪生生忍了下来。

  若现在坑杀所有人,别人只会说他肆意行暴,和青军是同样的行为。越是暴怒,就越需要理智。

  朱元璋下令,麾下将士押着青军去城中城外已经寻找到的几处抛弃尸骨的地方捡取尸骨,将尸骨放入大坑中。

  朱元璋全军将士将袖子上的红巾换成白布。朱元璋和徐达亲自点燃香烛,手捧纸钱,在大坑边缘挥洒。

  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

  魂兮归来,魂兮归来!

  扬州仅剩的十八户人家互相搀扶着来到石碑前。

  这仅剩的人家,并非是与张明鉴勾结作恶的富户,只是老弱病残,身有恶疾,又把粮食藏得极好。

  健康的人全死了,倒是这些老弱病残命硬,活得比健康的人还长久。

  他们本来惶恐不安,但抬头看到石碑,看到香烛,看到胳膊上绑着白布的红巾军,突然不怕了。

  他们虽经过了红巾军几日救助,也只是勉强有了行走和站立的力气。此刻,他们却爆发了可能连他们健康时候都发不出的吼声,就像是被逼到了绝路的野兽。

  魂兮归来,魂兮归来!

  我的亲朋好友,我的邻里乡亲,魂兮归来啊!

  张明鉴已经被砍成了肉泥,你们魂兮归来,看上一眼,该报仇了!

  听着老弱病残们的嘶吼声,驻守在这里的红巾军们也不由跟着唱和。

  他们口音各异,有的人甚至不会官话,用上了自己在家乡时听到的招魂的土话。

  各种声音汇合在一起,形成了古怪又震撼人心的韵律,就像是古老部落中巫者敲击着鼓,跳着奇异的祭祀舞步,鼓点和脚步的声音仿佛落在了人的心口。

  杂思沉淀,悲愤浮现,明明这些人与自己毫无关系,明明红巾军们已经见惯了乱世的惨状,也与这大坑里的尸骨共情了。

  更令人惊讶的是,今日祭奠开始的时候,本是有阳光的。

  但当祭祀开始,烛火燃起,悼词念起,真的有一股烟尘盘旋上升,聚拢成云。

  若陈标在这里,能给出很科学的解释。

  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又是烧纸又是高喊,搅动气流,尘埃上升,能形成与人工造云人工降雨一样的效果。

  但这个时代的百姓是“愚昧”的。他们不懂什么科学,只知道天本来是晴的,现在天阴了。

  在他们高喊着“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魂兮归来,魂兮归来!”的时候,云来了,天阴了。

  那一定是扬州城上空聚而不散的怨灵们都来了。

  青军将士本来愤愤不平,想着自己都投降了,怎么没有降军应有的待遇,要不要找机会反了。

  当云气聚积,仿佛连周围空气都蒙上了一层带着香烛纸钱焚烧香味的雾气时,恐慌层层叠叠堆在他们心口,终于压得他们胸口震颤,面色苍白,难以呼吸了。

  当他们作恶的时候,真的是一点都不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