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171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所以,他会来吗?

  纪炀看看五姑娘,笑道:“你不是有答案了?”

  “我若是他,肯定会过来。”林婉芸也笑,“朝中林家女婿跟梁王的人联手,很多事都会好办。”

  “看他怎么想了。”纪炀挑眉,不过想到林家女婿这四个字,又忍不住笑。

  纪炀看了林婉芸开的药方,据她说,都是去热清毒的。

  百姓做事,磕碰难免,农具锋利,伤着自己也是常事。

  天气冷还好,热起来伤口容易溃烂,治疗不及时,一条腿,一个胳膊都会保不住。

  所以现在开的方子,基本都是这些。

  不过五姑娘刚开始试着开药方,做过之后,还会拿给韩大夫看看,确定没事,再去抓药。

  他们用药也很省,太新县的库房也快撑不住。

  好在如今天气好,伙食已经停了,否则真要入不敷出。

  纪炀听五姑娘一点点说情况,听到伤口溃烂这三个字,自然想到另一样东西。

  青霉素。

  一般来说,小伤口自然不会致命,但小伤口不消毒不处理,很容易感染细菌,从而导致人死亡。

  在古代,自然也有给伤口消毒的方法,不过也只是给表面消毒而已,内里的细菌则需要针剂或者口服药。

  纪炀那个时空,二战时候发明的青霉素,就挽回了无数人的生命。

  这会听到五姑娘说百姓因为农具伤到小腿时候,自然想到这个东西。

  要说青霉素的培养,现代很多人都懂个一星半点。

  但培育这东西,既要时间,还要运气。

  可不做的话,那岂不是永远不成。

  纪炀想了想道:“我写个东西,你抽空的时候,能不能照着做一做?咱们两个一起。”

  林婉芸自然不会拒绝,即使纪炀写下来的东西很奇怪,什么发霉的果子,发臭的肉汤肉块等等。

  还要取上面发霉的东西?

  不过纪炀说了,肯定有他的道理。

  纪炀开口道:“如果这东西做成,不少肺病,发热,皮肤病都能治好。”

  青霉素属于抗生素,在很多细菌感染造成的病痛里都有用。

  即使到现代,这东西也是救命良药。

  可能他跟五姑娘刚开始做不出来许多,更不能大批量生产,但能做出救命的药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起到作用。

  林婉芸跟着学了几个月的医术,听到肺病,发热的时候,更是震惊。

  这几种病得了就很难医治,甚至还有传染的风险。

  每每要去看这种病人,纪炀都让她带上纱布做成的口罩,还有不透气的手套,就是为了防止染病,可见其凶险。

  这东西,竟然能治?

  见林婉芸十分认真点头,又想到以她的年纪,在现代也只是学生,纪炀安慰:“不用太紧张,抽空研究就行。”

  这东西也急不来,等成功一次,总会有第二次。

  慢慢攒一攒,肯定有用到的时候。

  两人定下这件事,纪炀更忙了。

  前面是修桥跟种田,后面是提炼青霉素。

  抽空还要去西边刘地,东边鲍地看看其他耕地情况,更是往鲍地更东边瞧了瞧。

  那边还是灌江府的地方,属于另一个县,那大片空地,纪炀看着就眼馋,可惜不是太新县的地方。

  几趟下来,还能听到隔壁今安县的八卦。

  没有官府没有官印的知县到了那地方,那里还有仿照太新县设的县令。

  人家那县令去年十二月当上的,如今已经二月下旬,还参考了太新县情况,没让县令跟裴县令一样,不懂事务,算是扶了起来。

  一个在此地当了三个月县令的本地官员。

  另一个是朝廷派来,没官服官印的官员,更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

  不用多想,都知道他是什么处境。

  偷偷躲在被子里哭都是有可能的。

  等到三月中旬,纪炀陆陆续续收到汴京那边来信。

  自然也提到这件事。

  毕竟补办官服官印这种事,便是承平国开朝几百年也见不到啊。

  更别说还是梁王派去的人。

  林家一派自然嘲笑许久。

  然后还说了派徐铭去的时候,梁王帮忙联系了凉西州的兵马,只要等徐铭安顿好,那边兵马就会过来帮忙。

  如今看着,人家那边也不愿意动,少不得要提高条件,他们才会过来帮忙。

  梁王不是不想派厉害的人物,可选了好几个,都被陛下打了回去,千挑万选,总算有个陛下跟梁王都各退一步的人。

  纪炀收起信,那是不知道山贼的事,否则梁王现在就能把徐铭弄回来。

  久居汴京的人,又怎么会知道地方的琐事万千。

  估计谁也没料到有这种事发生。

  不过韩潇倒是说,其实徐铭如今的处境,在这灌江府才是正常。

  以前派来的知县,多半也会被这样整治,更丢人的都有。

  所以那些知县基本都会架空,要么实在忍受不住跟朝堂上书离开。

  地方势力,确实太大了。

  也就纪炀不同而已。

  十几年来,也就纪炀从他们手中讨了便宜,还能安安稳稳的。

  纪炀听着就笑:“韩夫子,你可别夸了,现在才到哪。”

  两人说着,又去看石桥建设。

  匠人嵇巡带着的七个人,他们先修的自然是刘地跟裴地之间的桥,谁让之前浮桥被砍了,一直无桥可用。

  经过一个多月的设计规划,现在大桥图纸已经快完工,所需的石料陆陆续续被拉过来。

  刘家人也没想到,需要的石料那样夸张。

  饶是他们都费了不少事,还找了官府开条子,写明为何要买那样大的石料。

  找到纪炀的时候,纪炀自然批得飞快,还让他们有空再来。

  一听这话,办事的刘县丞连腹诽都说不出。

  鲍地跟裴地之间的桥,图纸细节可能有差距,但用的石料必然差不多,所以也开始购买。

  他们这边负责的人,自然是鲍主簿。

  衙门里的刘县丞,鲍主簿被支开做这件事,自然是纪炀的手笔。

  借着修桥,两人都被派去忙这件事,玉县丞跟卫蓝等人自然而然顶上。

  这顶上之后,他们也很难回来了。

  两人心里清楚,所以每次来衙门办差,都觉得自己这名头又虚了些。

  可又能怎么办?

  他们两个不参与的话,让刘家,鲍家派其他人过来?

  裴家岂不是把他们整得更惨?

  现在塞人到衙门的三家里,也就最面的裴县令地位还算稳。

  有纪炀的示意,裴县令如今稳稳压着刘县丞跟鲍主簿,除开修桥的事之外,还有别的差事给他。

  累是累点,但也表明裴县令依旧是衙门的人。

  这让裴家自然更加卖力“压榨”另外两家。

  纪炀见此,对裴家抠两家的油也睁一只闭一只眼。

  无论从哪方面看。

  如今太新县的局势已经重新划分。

  之前是三家鼎立。

  如今裴家跟着纪炀,另外两家倒是想合起伙,可他们又被分割到两地,怎么都绕不开中间的衙门。

  可面对纪炀的时候,他又是无比和气,好像一丝恶意都没有。

  他们怎么那样倒霉!

  如果他们的知县是隔壁今安县徐铭那样的人就好了!

  或者跟之前的知县一样,岂不是很好对付?

  也就是纪炀,最难缠!

  他们这样想,百姓们却高兴,每每看到知县大人跟知县夫人的时候,心里感觉都是不同的。

  不管是其他家的佃户,还是给官田种地的百姓,全都欢迎纪炀他们。

  谁让每次过来,不是问他们吃喝如何,又问他们需要什么,或者给他们赠药施医。

  还给他们争取了修石桥时的饭食跟工钱。

  现在看似是裴家在帮忙争取。

  但百姓们又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