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369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那不是找死吗。

  别看纪大人不是汴京府的府尹了,可接任他的人,完全按照他的行事做派,大家都知道的。

  夜晚的汴京灯火通明,走在这样的街道,很让人心情愉悦。

  四月二十二清晨。

  纪炀先去了皇宫,然后跟着皇上一起去皇庄。

  此刻皇庄附近已经准备好,只等着皇上过来,下令收割稻子。

  随后的流程更不用说,丰收,称重,都是安排好的。

  跟着的林启还有林婉芸,忽然觉得这一幕有些熟悉。

  当初纪炀在扶江县就是这么称菜的。

  上次因为肥料的缘故,让当地粮食增产几十斤,上百斤。

  可以说震惊整个潞州。

  甚至让先皇都微微吃惊。

  也是那个时候,让先皇注意到下面还有纪炀这个能臣。

  如今算算,竟然过去十二年了。

  纪炀的想法依旧跟之前一样,但之前是让扶江县百姓吃饱喝足。

  如今的目标是让天下百姓吃饱喝足。

  未尝不是一种不忘初心。

  徐九祥带着皇后在田间看着,对人温和有礼,又不失皇家风范,让不少农家人也看到年轻帝王的模样。

  倒是更亲切,更有朝气?

  上午第一亩稻子的重量出来。

  按照汴京往年三百二十斤的均产,足足提高了二百斤!

  一亩地,五百二十斤!

  良种的作用,在第一亩地的产量已经显现出来。

  纵然有这里农人格外精心照料的原因,也有良种的极大作用。

  五百二十斤。

  这简直让大家不敢想象。

  放在现代,或许还是低产。

  但在承平国这里,已经是前所未有的产量。

  现在的承平国大小官员,可不是去年时候,去农务一窍不通的。

  如今的他们,学习颇多,他们本就是学富五车的人,主动钻研农务,岂有不懂的道理。

  五百二十斤,实在太让人诧异了!

  纪炀自然不会说,他昨天辛辛苦苦挑选田地作为第一亩田,产量能不高吗。

  他看着众人兴奋的目光,已经知道事情成了一半。

  接下来的收获更让围观百姓发出欢呼。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良种的育种,证明有朝一日,他们也能种上这种粮食,他们也能有如此收获。

  别看汴京不怎么种稻子,他们就不能为稻子欢呼?

  谁让小麦也在育种。

  哪个庄稼人看到这种收获的场景不欢呼,那就奇怪了。

  甚至连一些官员都跟着喝彩。

  特别是外放过,当过小官的官员,他们之前接触的都是百姓穿衣吃饭问题。

  如今纪炀解决的,正是这些问题。

  徐九祥向前几步,手里捧着稻谷。

  他之前看别人育种是一回事。

  在御花园开辟地方种田又是另一回事,亲自种过田,更知道里面艰辛。

  随着亩产一点点报上来。

  五百二十斤,五百斤,四百九十六,五百二十一。

  所有人心里的火热渐渐被温和的稻子平复。

  看着风吹稻田,看着阡陌纵横,内心被收获的快乐充实填满。

  等到黄昏时分,虽说田地并未全部收获,但皇上缓缓道:“待良种推广,天下减税一成,十年为期。”

  这下,外面听到消息的百姓更是不敢置信。

  也就是说,以后的十而税二,改为十税一。

  十年之间都有效!

  如果他们也有这样高的亩产,再有田税的减免,那将会什么场景?

  家家户户谷物满仓,绝对不是梦。

  当天晚上的汴京内外,都被这两个好消息填满。

  其实在纪炀跟皇上的规划里,十而税一,其实都能再减。

  但前提是天下隐田减少,天下田地按时交税,特别是那些大庄户,大豪强们。

  只是如今田产还没清查结束,只能暂时用税一来安抚。

  这些规划,暂时埋在纪炀跟徐九祥的心里。

  终有一日会实现的。

  至于现在。

  大家还是为减税跟增产高兴吧!

  往年两件有其一,已经可以山呼皇恩浩荡。

  今年却能两样同时进行。

  只怕全天下的人,都要抢着种良种,种了良种,就能减税增产了!

  徐九祥的话对良种的推广果然十分有用。

  别说普通百姓了,朝中的世家也纷纷响应。

  减税,增产,还有这种好处?

  于是在接下来四月二十五的朝会上,众人对纪炀是夸了又夸,最后落点都在:“纪大人,纪学士,什么时候开始分发稻种啊。”

  “这样的稻种送到各地,是能在今年种第二茬的。”

  “纪大人为国为民,颇有远见,得此良种,天下幸事啊!”

  “不知那良种共有多少斤,又该如何分配。”

  “虽说种下来的颇多,但要天下百姓都分到良种,怕是不太可能?”

  “对啊,到底先给哪边?”

  “肯定是江南啊,江南气候好,最适宜了。”

  “难道粤地就不适合?”

  “我们湖南湖北的水田难道就差?”

  眼看争了起来。

  纪炀看看皇上,拱手对众人笑道:“难道诸位大臣有所不知。”

  “头一年种良种,是要接受良种司以及当地农务司监察的。”

  “至于发给谁,如今还在商议。”

  承平国天下田地大致分为三种。

  官田,之前说过不多介绍,这次的良种也会给各地官田,这大致占全国田地的一半。

  多是百姓租种,官府好的话,可以保证他们一定的权益。

  普通百姓拥有的民田,一家十几口人,拥有几十亩田地这种情况,大致占全国田地一成,只有当地长官勤勉治下,对百姓好的地方,普通百姓才能拥有自己的土地。

  他们负担比较小,田地亩产也清晰,日子过得最好,交税也最及时。

  最后一种,便是世家豪强拥有的土地,基本占全国土地的四成。

  手下也有佃户,更偏远的还有农奴,这也是承平国大力打击的对象。

  这种不用多介绍,纪炀在灌江府的时候,就动过当地豪强的土地,分给了当地百姓。

  这点当时还触怒承平国其他各地世家,刚回汴京之时,那文家,以及后面的世家,还有当时的国子监主簿,都是因为这些事看纪炀不爽。

  种种麻烦,也因这些事而起。

  之后虽说因为纪炀的缘故,他们放血一年多给到自家佃户,让大家日子都好过了些。

  但纪炀给的强压一过,这事自然也就算了。

  减免的田租渐渐再收回来,也是他们如今在做的。

  至于隐瞒田产,不交田税的事,更是数不胜数。

  这样一看,天下间的田地,都是穷人在交税,都是官田的佃户跟拥有自己土地的百姓老老实实交税。

  占了天底下四成,甚至更多田地的豪强世家们想方设法偷税漏税。

  他们还会逐步侵吞百姓的田产,手里田多了,粮食却不多交。

  于是,朝廷看着每年越来越少的税款,肯定会加税。

  可加的税跟大户又有什么关系,人家可以利用手里的权势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