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第151章

作者:画星河 标签: 宫廷侯爵 爽文 穿越重生

  这位北戎汗,大概是不想让自己落入敌军手里,成为要挟军队的人质。

  这样为国舍身的精神让人佩服,但双方立场不同,他却不可能选择成全。

  “做得好,北戎汗极有价值,绝不能让他死了。”

  “你派一个都的人,秘密将他送到京城去。当是本王给陛下的新年贺仪。”

  敌军的皇帝,这个筹码就算是傻子都会用。

  他对嘉佑帝自然是没什么感情,但深陷在战火中的百姓是无辜的。

  他如今抽不出身去对付清河附近的北戎大军,北戎草原上的部落首领,也绝不会因为北戎汗在他手里就听他摆布。

  但清河战线不一样,统领着五万多大军的统帅哈丹,是北戎汗最疼爱的儿子。

  其手中的军队,也有很多原本是直属于北戎汗的王师。

  以北戎汗相胁,就算不能逼得他们投降,也能扰乱军心。

第118章

  而此时的京城之中, 朝中权贵重臣们都在勤政殿等待着与戎族联军和谈的右相回来。

  下午临近宫门下钥的时间,魏平光这才拖着疲惫的步伐,进殿来向嘉佑帝复命。

  “陛下, 和谈条约在此,请您过目。”

  条约上所写的每一个字, 都犹如一座山岳,压垮了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新晋右相。

  他明明才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却仿佛一天之间老了十几岁。

  费尽心思周旋, 原本已经有了希望能以最小的代价让戎族退却,可终究因为嘉佑帝向敌军暴露了底线而失败。

  他的一切努力,就如同那漩涡中的树叶, 怎么挣扎也无法抗拒被卷入深渊的命运。

  其实和谈的条件, 先前戎族联军已经说过了, 嘉佑帝关心的是魏平光是否能将条件再砍下来一些。

  和谈条约是与西戎和东戎分别签订的,共有两本。

  嘉佑帝翻开第一本, 上头是与东戎签订的条约, 写着为促进睦邻友好,大启将燕山关在内的燕平郡租借给东戎一百五十年,用以帮扶友邦。

  除此之外,大启还将一次性赔偿东戎汗国一千万两白银的军费损失。

  而另一本, 则是写着对西戎汗国的赔偿:

  首先,大启将同样赔偿西戎一千万两白银的军费损失, 同时还得将六公主嫁去西戎和亲, 而长宁, 蕃平两郡作为六公主的封地, 一同带到西戎去, 由其子孙后代世袭。

  看完这些,嘉佑帝的脸色阴沉得吓人。

  那些蛮夷竟是一点也不肯退让!

  然而,满朝文武还眼巴巴地等着,想知道和谈条件到底是什么。

  事已至此,嘉佑帝也不可能瞒着,便让身边的太监念了两本条约的内容。

  大臣们听完顿时脸色大变,开始指责魏平光:

  “魏相,你这都是签的什么,你是要把大启国库掏空吗!”

  “什么租借,什么公主和亲的封地,说得再好听,也是割地!简直丧权辱国!”

  “你还有脸去面对子孙后代,有脸面对大启的列祖列宗吗!”

  魏平光被千夫所指,而真正首肯他签下这条约的嘉佑帝却一言不发。

  魏平光也站在那里,如同木桩子一样任由他们指责。

  却是一同去谈判的杨驰十分不忿,站出来反驳道:

  “你们说得轻巧,不答应,戎族联军随时就要破城,怎么讨价还价?你们这么能耐,当初怎么不去谈?”

  这话怼在脸上,大多数人都无话可说。毕竟弱国无外交,兵临城下的时候也不可能有不丧权辱国的盟约。

  如今这种情况下,换了谁去都不可能逆转乾坤。

  能把这份条约的名目尽量谈得好听些,已经算不错了。

  唯有少数人还在强行争辩,说应该早些把城墙的情况说出来,早些想办法。

  容兆出来说了句公道话:

  “早些能想什么办法?让人立刻修补?这不过是自曝其短,消息一泄露,戎族联军就会直接攻城。”

  看着嘉佑帝阴沉的神色,没有人敢在此时说什么。

  因为说什么都是马后炮,不过是给陛下找不痛快而已。

  对外再怎么丧权辱国,嘉佑帝对内依旧是大权在握的,收拾不了戎族联军,一气之下把他们全家砍了也没人能把他怎么样。

  谁也没傻到在此时再火上浇油。

  见该说的都说得差不多了,大臣们也该理解他的苦衷了,嘉佑帝这才道:

  “好了,都别吵了。如今的屈辱只是暂时的,待打发走了戎族联军,修好城墙,我朝迟早能洗刷今日的屈辱。”

  “如今最要紧的,是如何快速凑齐那两千万两赔款。”

  敌军要求他们五日内交付,否则便直接攻破京城。

  刚才还你一言我一语的朝堂上,此时顿时安静得几乎掉根钗子都能听见。

  两千万两,几乎等于国库快两年的钱币净收入。

  但国库每年要负责军费,俸禄,修桥铺路修河堤等各项开支,实际上所剩无几。尤其是去年和今年打仗,一年下来,不仅是银钱,就连绢布粮草等都用得一干二净。

  见众人不说话,嘉佑帝只好点名户部尚书:

  “卢卿,国库之中,还能挪出多少银钱?”

  户部的卢尚书道:

  “禀陛下,今年的份额已经全部花完了。如今只剩今秋的税收,钱倒是有三千九百万贯,但那得支应明年的开支,最多只能挪出一百万贯。”

  此时银少,银兑铜是一两换三贯。一百万贯才三十多万两,完全是杯水车薪。

  嘉佑帝眉头皱得死死的,让其余大臣想个有用的法子。

  听到这话,几乎整个大殿里的大臣权贵们都低下了头颅,不肯与嘉佑帝眼神对视。

  唯有御史台一个四十多岁,名叫岑樘的御史鼓起勇气站出来,道:

  “陛下,臣有办法。”

  嘉佑帝立刻道:

  “快快说来!”

  岑樘道:

  “国难当头,满京的权贵官员自然也该出一份力,臣家贫,愿变卖家产,出一千两。”岑樘是个清官,一千两对他来说确实不是个小数目了。

  然而听到这话,不少人却把岑樘恨得牙痒,这该死的岑樘,平时里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参,是个告状精也就算了,这种时候还坑他们。

  这不是要他们大出血的意思么。

  嘉佑帝心中暗喜,岑樘平时是个刺头,参了不少他不打算处置的人,很爱给人找麻烦,可这种清流谏臣没抓到把柄不好处置,没想到如今却是干了件好事啊。

  他也有心想让权贵们拿些钱出来,却不好开口,岑樘既然开了这个头,权贵大臣们自然也不好拒绝。

  魏平光率先站出来道:

  “臣愿为国捐献两万两!”

  其余大臣权贵们也纷纷跟上,五百两,一千两,五千两,八千两的都有,但最多也不超过两万两,似乎魏平光这两万两便是上限了一般。

  最终零零总总地统计下来,朝野上下一共就凑了一百三十多万两。

  还差得很远。

  可显然,这些人是铁了心不想给太多钱。

  俗话说法不责众,嘉佑帝也不可能拿刀架在他们脖子上逼他们捐钱。那样他这皇帝恐怕也无人拥戴了。

  他犯不着为了这次赔款,就让朝中大臣与自己离心。

  听到最终的数目,岑樘又道:

  “陛下,如今国库空虚,满朝文武也能力有限,唯一能挪出钱的只有您的私库。”

  嘉佑帝刚刚好转了一点的脸色顿时又沉了下去。

  心中把岑樘骂了个半死,可满朝大臣都目光灼灼地盯着他,他这一国之君不以身作则都不行。

  只得强撑着道:

  “岑卿说得有理。如今国家蒙难,朕这一国之君也绝不能坐视不理,从今往后,包括朕在内的后宫用度都减半。”

  说着便叫帮他管内务府的五皇子,回去看看府库内还有多少钱,把能捐的都捐出来。

  刚出了血,有可能还会继续出血的权贵们彼此交换了个眼神,一起越众而出,满脸感动地说着让陛下委屈了,是他们无能一类的场面话,完全把嘉佑帝给架了起来。

  总之嘉佑帝不捐都不行。

  五皇子接到这烫手山芋,简直头皮发紧。父皇的神色很明显,对岑樘的提议非常不高兴。

  堂堂一国之君,不可能真的榨干私库去对外赔款,斟酌了片刻,他便道:

  “具体能挪多少钱儿臣得回去核算一番,如今虽然没有具体的数额,但儿臣得说一句,哪怕父皇私库尽出,也还差很远。”

  嘉佑帝脸色稍霁,温声对五皇子说,让他回去只管算,把能挪的都捐出来。

  四皇子看出嘉佑帝的态度,趁机也帮着说话道:

  “不行,陛下身为一国之君,怎么如此苛刻自身,君辱臣死,不能将陛下的私库全部捐出来!”

  三皇子落后一步,也赶紧附和道:

  “四弟说得对,各位大人,咱们还是得另想办法。”

  能另想什么办法?

  权贵大臣们不愿意出血太多,那最终还是只能在百姓身上榨这笔钱。

  其余地方太远了,来不及征集,只有先在京城附近的百姓身上加税来弄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