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画凌烟
“坐坐坐,不必拘谨,朕又不是无道昏君,今日不论君臣。”
五人这才坐下来,但却是好生的不自在。
为何?
子曰:君子远庖厨!
意思是君子不应该近厨房。
现在不仅进了,而且还坐在厨房里,不仅仅坐在厨房里,还坐在这里看当今天子表演他的切菜的功法。
饶是孙承宗活了六十几年了,也没有经历过。
饶是温体仁读了大半辈子书,在史书上却从未见过皇帝特么的进厨房的。
崇祯切完胡椒,切蒜姜,一边的田妃和袁妃在往炉子里加木柴。
这袁妃的手脚生疏了一些,但田秀英却是麻利得很,嫁给崇祯之前,想来是下过厨房的。
待锅热了,加入油。
待油热了,将已经用热水泡好的姜、蒜、胡椒、豆瓣酱、花椒、小茴香、八角等等香料取出,全部放入油锅里,立时发出声音来,一阵香味飘起来。
可能是油溅起来了,锅中瞬间燃烧起来。
王承恩立刻跳起来:“快来人,走水啦!”
说着,就要一把抱住崇祯,将火给挡住。
崇祯手一抬:“都退下。”
见锅中火瞬间又小了,众人这才心头一缓。
王承恩道:“皇爷,您这……”
“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御厨们在一边看得是心惊胆颤,不知这位天子今日到底要做什么菜,只敢在一边闭嘴不言。
五位大臣也看得面色发白,卧槽,皇帝,您这到底是闹哪一出啊!
待锅中的作料被油炸了差不多,便将白酒倒入。
瞬间锅内又窜起了一团火焰,吓得王承恩在一边上蹿下跳,哀求崇祯不要再玩了,圣体为重啊,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肿么办咧!
一群人又打算上来给崇祯挡火,被皇帝一把菜刀挡住:“都别动,站在一边别动。”
“陛下……”
“朕做个菜,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皇爷,您圣体为重啊,万一有个闪失,这大明江山社稷……”
“朕就做个菜,怎么就说到江山社稷了,民以食为天,朕身为天子,当为百姓做个榜样。”
眼看锅里差不多了,崇祯又熟练弄了一瓢牛油放进去。
牛油融化后与里面已经油炸得快干枯的香料融合,很快变成红色。
“好了,做好了,准备几个炉子。”
崇祯解开围裙,清洗了一下手,又擦干。
穿越过来一年了,一年没有吃重庆火锅,这日子好难啊!
所以崇祯终于忍不住啦,自己动手。
“跟朕一起去乾清宫,咱们在乾清宫好好说道说道。”
四位大臣起身道:“是。”
王承恩已经吓得是满身是汗了。
随后,崇祯披了一件红色斗篷,便在众人的簇拥下,向乾清宫走去。
外面正在下雪,北京城的冬天天寒地冻。
到了乾清宫,崇祯坐下来:“都坐,坐着说。”
“王承恩,烧壶茶,给几位相公倒上。”
很快,茶也倒上了。
孙承宗先说:“启奏陛下,已有十万件棉衣送到辽东,全部交给袁崇焕,另外,拨发了十万坛酒,也已经出发。”
“粮食呢?粮食够吗?”
“粮食五十万石,足够这个冬天。”孙承宗道,“另外,工部新造的100门火炮也已经运过去,分别在通州、遵化、山海关、宁远各布置了25门,又新增了火枪手三千人。另外,九边各镇的粮草也都已经到位,除了辽东五十万石,其余八镇皆为十万石。”
崇祯点了点头,表示很满意。
孙承宗又道:“陛下,毛文龙那边又缺粮食了,上奏疏来要五万石。”
“孙爱卿如何看?”
“皮岛部众最多也就万人,两万石(240万斤)粮食可以供他们吃三到四个月,辽东冬天漫长,臣以为,先给两万石。”
“那就给两万石。”
“另外,毛文龙报了大捷,请陛下过目。”
没等崇祯说话,孙承宗已经道:“陛下,毛文龙此人虽虚报战果,但也无伤大雅,他为人轻佻了些,却也能在皮岛对建奴有一定的牵制作用。”
崇祯接过来,打开一看,顿时笑了:“这个毛文龙,什么杀敌三万,朕怎么没有听说!这个丘八,打仗不好好打,报功劳比谁都积极。”
见皇帝似乎也没有愤怒的意思,孙承宗微微放心,他深怕年少的皇帝一较真,跟毛文龙对上了。
“王承恩。”
“奴婢在。”
“代朕写一封信表彰一下毛总兵,让他继续加油。”
“是。”
孙承宗又道:“袁崇焕也有奏疏前来。”
“哦,写了什么?”
孙承宗不说话,只是将奏疏呈递给皇帝,说明这件事只能皇帝知道,连旁边的几位部院大臣都不能知道。
崇祯打开一看,脸色微微一变,随即又恢复如常:“此事只是推论,且不必当真。”
这奏疏是什么呢?
很严重!
袁崇焕奏疏毛文龙通敌,据说是给皇太极写信。
这在后世的清代皇家史料中也确实有记载毛文龙给皇太极写信。
这是满清黑毛文龙的概率不大,毕竟毛文龙只是一个总兵,还没有到在皇家珍藏的史料里去黑的地步。
要知道,皇家史料是不对外公开的,只有皇室能看。
这样有黑毛文龙的必要吗?
不过这事现在且不能随便下定义,写信不一定就是通敌。
以毛文龙的脾气,有可能是写封信慰问一下皇太极她老婆最近叫的浪不浪,性福不性福,要不要过来皮岛跟爷来一发?
眼下处理的最好方式就是稳住毛文龙,该给粮食的给粮食,该发钱的发钱,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
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在做决定的时候会权衡,在哪边更好一点?
总之,遇事得沉稳一些,不能像历史上的崇祯,遇事就急躁起来了。
孙承宗道:“陛下圣明。”
显然,孙承宗也是这么想的。
崇祯思忖一下,道:“孙爱卿,前线将士们辛苦,朕觉得,可以提一点军饷起来,你以为呢?”
第147章 无妨,你加便是了,朕有钱
一边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听得是心惊肉跳。
都已经132万石军粮了,皇帝居然还想加军饷?
毕自严抢过话题来,他急忙说道:“启奏陛下,还是让臣先汇报完今年的税收吧。”
崇祯笑了笑道:“行吧,你先说税收的情况。”
“陛下,这一次的税收是按照之前的老税法收的。”
崇祯点了点头。
毕自严开始汇报了:“今年一整年,夏天收麦430万石,秋天收大米2149万石。”
“其中一千二百万石折成银两700万两银子(折色是有损耗的,例如卖的过程中执行者要吃饭,官府卖粮,不能高于市场价,当然还有贪污),明年辽东一年的军饷就需要500万两,另外200万两是准备给另外8个边镇的,其余949万石粮食,有500万石是边军一年的军粮,两百万石是给朝廷官员发俸禄的,还有249万石,宗室和勋贵还需要400万石,粮食已经不够了,另外还需要拿出300万两白银给宗室和勋贵发放俸禄。”
随后,毕自严又汇报了其他的税类。
例如丝绸、朱砂、麻布等等。
明朝的税收非常混杂,收起来也非常麻烦。
另外还有2万多现银,基本上也就并到那里面了。
其实在万历年间,江南五省会征收500万石粮食,折成一百多万两白银(万历年间的粮价很低),这一百多万两白银不是进的国库,而是进的皇帝的内帑。
但经历了天启朝魏忠贤乱政,税收已经大大减少,这笔钱也基本上快没了。
这样一算下来,大家都安静下来了。
这不就是年光族吗?
一年的收入刚收进账,转眼就见底了,还倒欠着。
而且在正统的历史上,崇祯元年的税收情况是最好的,以后是一年比一年低,因为天灾,因为人祸。
按照这种算法,正统历史上的崇祯以后将会走入真正的地狱模式。
难怪会加派传说中的三饷(辽饷、剿饷、练饷)。
上一篇: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下一篇:试图驯服黑莲花会出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