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当暴君 第1192章

作者:画凌烟 标签: 穿越重生

  一些大臣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皇帝变了许多。

  主要是变得温和了许多。

  连王夫之都说:如果换做以前,恐怕一定会将这些事的主犯揪出来,杀他一个人头滚滚,然而现在的皇帝陛下,却更愿意通过修订法律,来去严加限定,自己则能抽身事外就抽身事外。

  他们说的倒是真的。

  对于张凡来说,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两样东西:道和术。

  无论是最开始的大开杀戒,浮尸千里,还是现在慢慢开始修订完善的律法,皇帝从细致的事情中抽身出来,其实都有它的道。

  也就是社会规律。

  当国家恰逢乱世的时候,必然用重刑,而且是人治,要灵活而多变,用手段灵巧地处理不同的事情。

  而当国家各行各业开始复苏,一个产业多元化的社会正在蓬勃发展,这个时候,则必须要开始慢慢淡化人治。

  必须开始修理完善的律法,用律法和章程,来管理一个庞大的国家。

  这一点,是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的。

  即便是秦始皇,也必须尊重秦国律法,也必须依靠律法来治理国家。

  如果张凡不渐渐转变,往律法的层面去治理国家,他要么被累死,要么将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局面再次搞崩盘。

  这种多元化后的依法治国的人类社会规律,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所以,到了十八年的时候,立法院的工作越来越繁忙。

  并且随着金融股市的成立,相应的金融监管也开始了。

  倒是由于民间基金的适当开放,的确在这两年涌现了不少优秀的民营商社。

  一些在国营商社做到中层管理的,甚至辞职,自己操办起私营商社,他们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手里的资源,以及相关经营,在民间拉拢投资。

  这使得崇祯十八年,民间一批民营商社快速冒头,它们开始填补国营商社不能做的一些空白,与国营商社相互合作,完善产业链。

  崇祯十八年七月,皇帝在乾清宫听完了陈子龙的财务汇报。

  崇祯十七年,朝廷的总营收达到2亿两!

  而崇祯十八年,截止到七月,朝廷的总营收已经达到1.8亿两!

  今年半年,完成了一次跨越似的增长。

  主要的原因是,奥斯曼帝国的商船,到南洋来了。

  并且跨越南洋,抵达了广州、厦门和上海。

  如果的奥斯曼帝国,就像一个营养有些不良的大汉,急需要补充各种物资。

  与此同时,帝国贵族们也开始了在东方疯狂的采购。

  丝绸、茶叶、香水、陶瓷等等,到了奥斯曼后,全部变成了奢侈品。

  在大明内部卖一两银子一匹的名贵丝绸,到奥斯曼后,变成卖20两银子一匹了。

  尤其是蒸汽机的普及,大明朝的产能得到了空前规模的释放。

  沿海各省不仅仅大规模对海外进行商品倾销,内陆的商品数量也明显扩大。

  再加上火车线路的增多,粮价进一步下降,棉袄也快速进入寻常人家,甚至桌上的猪肉也多起来。

  粮食的大规模增多,人们吃不完的饭菜,喂猪和牛,家禽的数量也相应增加。

  看到这份汇报,崇祯表示很淡定。

  在他的治理下,经济发展开始腾飞。

  “开始修铁路吧,从吐鲁番,修到这里来。”崇祯指着世界地图上的那个点。

  那里正是莫斯科。

  李岩眼中稍微有些惊讶,但很快掩饰下去。

  “陛下,那里离天朝实在太远。”

  “铁路走会可以抵达的嘛,大明朝的人越来越多了,将人移民出去。”

  “臣担心,将士们不愿意去到那么远的地方打仗。”

  “有了火车,从北京到莫斯科,也不过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而已,奥斯曼人愿意使用银钞,朕也需要罗斯人使用银钞,他们必须给朕使用银钞!”

  这是要将大明的秩序,推到欧洲啊!

  从海路、陆路两条路并进。

  崇祯并不想灭掉俄罗斯。

  从人类国家属性来看,统一世界是不可能的,一个政权的管理半径有限,世界各个不同国家的文化、习惯都不一样。

  他们相互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不可能统一。

  但是,可以建立一种以东方文明为主导的文明。

  如果是这样,就必须让欧罗巴瑟瑟发抖。

  俄罗斯、莫卧儿、奥斯曼,都必须加入到以大明为主导的世界秩序中来。

  朝廷今年的收入可以突破2亿,甚至3亿,这还远远不够。

  当在印度种植大量棉花、粮食,在俄罗斯采集煤矿、钢铁,让欧洲人跪求过来留学的时候,大航海的世界秩序才会慢慢定下来。

第1394章 有什么事是不能通过烧钱解决的呢?

  崇祯最近有些双腿发软,那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

  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三十九岁的张嫣最近一段时间有些热爱运动。

  最主要的是,常年注重保养的张嫣,皮肤依然紧致、年轻。

  而随着年岁的增加,皱纹没有怎么添,倒是更有了成熟韵味。

  就是那种张凡每次看一眼,就忍不住开始飙骚话的感觉。

  于是两个人一见面就有些黏糊糊的。

  每次云雨,都春光潋滟,幽兰含香,香汗如雨,心神荡漾。

  这一日,皇帝正扶着墙,从后面一步步走来,回乾清宫。

  卧槽!

  下午刚吃完饭!来了三次!

  这谁受得了!

  朕站不稳了!

  但愿今天红娘很忙!

  对了,婉言一定也在忙!

  还有兴子、古丽热娜,你们千万必须都很忙!

  就在皇帝祈祷的时候,他突然看见孙传庭、郑芝龙等人向乾清宫走来。

  他连忙挺直了身姿,装作一副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向乾清宫走去。

  走到乾清宫前面的孙传庭、郑芝龙等人刚好看见皇帝了,说道:“臣等参见陛下。”

  “都免礼。”

  “谢陛下。”

  “进去说。”

  众人跟随皇帝进了乾清宫。

  “陛下,天山以北传来情报,说在两个多月前发现了罗斯人的踪迹。”

  崇祯淡然说道:“哦,来了多少人?”

  “具体人数无法查明,只知道罗斯人在天山以北的七河之地以及塔城附近收编蒙古人。”

  “收编蒙古人?”崇祯笑起来,“罗斯人这是要在朕的地盘上打仗来了!”

  “吐鲁番现在有多少人?”皇帝看着地图,问道。

  “吐鲁番目前已经有80万人。”

  崇祯转身看着柳如是,问道:“从沈阳到张掖的火车开通了吗?”

  “陛下,从沈阳到张掖的火车,在两个月前开通了。”

  柳小秘……哦,柳如是提醒道。

  皇帝每天的事实在太多,有些事的确得柳如是记着,当他想不起来的时候,问柳如是就可以得到最快的回答。

  “朕记得鞍山也有火车到沈阳?”

  “是的。”

  “钢铁可以大量往吐鲁番调运,继续铺铁路。”崇祯说得是轻描淡写,他指着地图上天上以北的那一块(准噶尔盆地以南),“汉唐丝绸之路,从吐鲁番到阿拉本图,再到碎叶城,到怛罗斯,朕没记错,这里也是蒙古人的地盘!”

  他指着哈萨克汗国。

  “派使者过去,就说大明想跟他们通商,让他们打开贸易。”

  “陛下,若是走陆路,路途恐怕遥远了些。”

  “修铁路!在此处,可以再修建一个大城起来!”崇祯指着塔城那个地方。

  他脑子转的飞快:“只要能修好铁路,大明朝的商品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往西方售卖,制造局现在的商品不是越来越多了么?”

  郑芝龙接过话来说道:“陛下,即便制造局的商品生产的再快,恐怕也无法再继续打开一条新的贸易线。”

  “臣此次便是有一件要紧事要禀报。”

  “何事?”

  “红夷人给答复了,他们愿意和我们一起建立银钞香料的贸易规则,红夷人的商船在几个月前就停留在了亚齐附近一个偏僻的岛屿上,使者也在昨日到了北京。”